?

半個世紀前的高考

2009-11-03 06:02馮澤君
世紀 2009年5期
關鍵詞:門板店家志愿

馮澤君

我是解放初期1951年參加高考的。當年高考與現在有很大不同,浙江全省只有杭州一個考區,考場設在原浙江大學舊址。為了照顧考生,我們報名之后隔二三天就參加了考試。外地考生報了名就在杭州等著。

那時,全國劃分幾個大行政區,如華東、華北轄區,因為兩個區的報名處都設在浙大同一幢樓內,所以報名只能選其一,報考華東區的就不能再報考華北區的。我對清華情有獨鐘,但還是在報名處前徘徊很久。當時大學分三類,一類是國立大學,如南京大學、交通大學、浙江大學等等;一類是私立大學,如江南大學、滬江大學、大同大學等等;還有一類是教會大學,如圣約翰大學。當時私立大學和教會大學學費貴得嚇人,窮人家孩子是進不去的。我只能報考國立大學。填了南大、交大和浙大。復旦大學雖然也有理工專業,但它沒有現在那么出名。系科志愿我也只選了三個:機械系、電機系和航空系。那時大學招生沒有咨詢會,報紙也沒有太多介紹。故我對系科志愿了解很少。三個志愿,孰前孰后,頗費苦心,涂涂改改,最后把一張報名單擦破了,到報名處要求換一張。負責同志說:報名單上有密碼,每個考生只有一張。我問那怎么辦啊?他告訴我,可以用紙頭補上,四周加蓋自己的圖章。這樣我總算過了報名關。

報名和考試前后一個多星期,食宿是個大問題,在杭州住旅館,不是一筆小的費用,如何拿得出,幸而同去參加高考的同學說現在杭州學校都已放假,我們找個教室進去住就是了。于是我們找到浙江醫院的一間教室,把幾張桌子一拼,拼成了一張床。晚上蚊子叮咬不在乎,當然蓋的也就全免了。餓了就到附近找一種叫“門板飯”填肚,所謂“門板飯”,就是店家在門口放一張門板,用大碗盛著米飯,你要吃,付了錢,店家給你加一勺菜。吃一頓很便宜實惠。

那時中學教材不像現在基本是統一的,各種版本很多,有中華(書局)版、商務(印書館)版,正中(書店)版,還有開明(書店)版等等。每校各自為政,自己決定版本。也沒有統一提綱與考試范圍,使考生摸不著頭腦。為了防止偏題、怪題、難題,我們只有自己認真準備。我把幾種版本教材找來統統看它一遍。每天看到深更半夜,翌日,天剛蒙蒙亮就起來復習。記得那次我一早跑到操場角落樹蔭下復習時,偶然一回頭,透過玻璃窗看到小屋里水糟邊放著幾具尸體,嚇得魂不附體,拔腿就逃。原來那是醫學院解剖室的陳尸房。

倒霉的是高考我數學考砸了。當晚,一個人呆呆地坐在湖濱公園的草坪上唉聲嘆氣。這時正好一群金華中學任課老師經過湖濱,他們是來杭州參加省里暑期集訓的。一看見我,忙問考得如何。我把情況如實地告訴他們,說自己一定不會被錄取的。老師們安慰我,叫我振作起來,考好后面的幾門課。有位老師還加了一句話“如果你不錄取,那我們學校還有誰能錄取?!”正是這句話,讓我士氣大振。時隔五十多年,我仍深深地記得他的話,由衷感謝他為我打氣。

一個月以后,名單在《大公報》公布了。我冒暑跑了20多里路到鎮上去尋找《大公報》,終于在一家中藥店里找到了,借來一看,自己的名字躍入眼簾,真是喜從天降。店家得知我是今年大學錄取的考生,就把這張報紙送給了我。

我考取大學成了遠近幾十個村的特大新聞。解放初期,大學招生名額很少,錄取的名額據說五六個、七八個考生中有一個。當時南京大學院系是全國大學中最齊全的—個,文、法、理、工、農、醫、師范等應有盡有,工學院中則有土木、建筑、機械、無線電、航空、化工、水利、食品等系,每個系只招二三十人,最多三四十人,與今天機械類土木類學院相比,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我在南大同學中,是最寒磣的一個。一個鋪蓋卷、一只舊紙箱就是我的全部行李。用一根竹扁擔從下關火車站挑到城里四牌樓校本部報到。南京天氣很冷,我沒有棉衣、棉襖、棉鞋,只有一件拖到腳背的舊棉袍和一雙臨別時母親密縫的單布鞋。整幢宿舍沒有墊被的就只有我一人。我得到全額的公費待遇,不用付伙食費。一年之后,即1952年,學習蘇聯,進行全國院系大調整,文理工等分了家。學生的伙食也由國家統包。到我1955年畢業后,聽說統包伙食的政策又取消了。我真幸運,從初中到高中到大學全部享受公費,家中沒有花過什么錢,倒是我把寫文章得到的一點稿費寄回去補貼家用。我完全是人民培養成長的知識分子。

猜你喜歡
門板店家志愿
The Price of Beauty
半塊老門板
戲臺
這樣耿直的店家,請給我來一打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報流程簡圖
一塊門板折射清代外交困境
秀才寫招牌
扛著門板上警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