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嚴宗史料的新披露

2009-11-10 04:08韓煥忠
五臺山研究 2009年4期

韓煥忠

摘要:《賢首宗付法師資記》一書披露了華嚴宗的一些鮮為人知的新史料,對宋元以降的華嚴宗史研究大有裨益。如對高原、寶通、云棲、雪浪四大法系的傳承脈絡進行了詳細的條列,以文字、圖片和音像并用的方式記錄了當代華嚴宗的傳法盛況,透露出賢首宗“無盡藏燈大會”傳法有“枝葉光茂”、“含暉發焰”、“分枝布影”三種不同的內部消息。而且對海云法師所倡導的新古典華嚴學也進行了初步的總結和概括,因此也是研究當代佛教的直接資料。

關鍵詞:《師資記》;四大法系;三種方式;新古典華嚴學

中圖分類號:B94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6176(2009)04-0012-04

2008年9月,臺灣大華嚴寺創始人海云繼夢法師從臺北?;鬯職J因老和尚手中接過傳法寶卷和衣缽,成為賢首兼慈恩宗第四十二世、高原(兼慈恩宗)法系第十八世祖師。事后出版了《賢首宗付法師資記》(簡稱《師資記》)一書,印施眾生,共結來緣。我有幸獲贈一本,展讀之余,發覺其間披露了一些鮮為人知的新史料,可能對宋元以降的華嚴宗史研究大有裨益,且此書在臺灣出版,區域所限,大陸學者見之不易,筆者不敢自秘,因此不揣谫陋,撮略其要,以與學界同仁分享,兼以就正方家。

1、四大派系

佛學界對華嚴宗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賢首法藏、清涼澄觀、圭峰宗密三代祖師上,對于宗密之后的傳承少有涉及。形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很簡單,即會昌滅佛之后五代戰亂、世宗法難接踵而來,包括華嚴宗在內的中國佛教經歷了長期的衰微,入宋之后雖有一定程度的恢復,但由于儒家思想的復興,中國佛教已經失去了執思想界牛耳的地位,沒有了創宗立派時期那種梵響頻唱、清新壯麗的激情與銳氣,轉而落草民間,大力在世俗生活層面上開展。隨著佛教界整體文化素質的逐步衰落,有創造性的佛學著作越來越少,佛教界的發展狀況在知識界的視野中漸行漸遠,以至于后來學者們對華嚴宗內部的法脈傳承所知甚少,只能采取一種大而化之的方式,從中國佛教的宏觀歷史敘事中進行總體上的把握。但僧界的傳承也并非無所依據,只是作為私家檔案,其譜系散落蕭寺,如赤金在礦,眾人無從睹其光澤,且隨時有失墜沙礫的危險。職此之故,《師資記》對華嚴宗高原、寶通、云棲、雪浪四大法系傳承脈絡的披露,就具有了重要的文獻價值和學術意義。

《師資記》既以高原法系為宗,故附表首列“賢首宗高原法系諸祖世系表”。該系傳承為:帝心尊者杜順老和尚(華嚴初祖)、云華尊者智儼老和尚(華嚴二祖)、賢首菩薩法藏大師(賢首宗第一世,亦華嚴三祖)、華嚴菩薩清涼澄觀大師(賢首宗第二世,亦華嚴四祖)、圭峰宗密大師(賢首宗第三世,亦華嚴五祖),以下以次為妙圓傳奧、開明普朗、圓顯法現、長水子璇、晉水凈源、神鑒希沖、道鳴妙觀、玉峰師會、性空悟心、竹坡普悟、方山圓介、珍林慧瓊,至南山真萃(1260-?)為賢首宗第十六世。南山萃下為獨芳蘭公、德嚴凈行、能仁一清、玉峰永琮、石庵德、南中定興、虎丘清公、汾陽清遠,至高原明昱(1614-?)為賢首宗第二十五世,自此兼慈恩宗法系。高原下為御生明善、樂修慧善、心珠海貴(同門有半字大義)、若水超善(同門有廣修通元)、懷一慶余。第三十一世為復初,達遠為三十七世,中間五世失考。達遠下為悟玢寶山、靈巖鷲峰、思元慧三、敬緣欽因、海云繼夢。海云繼夢從杜順算起為華嚴宗第四十四世,從法藏算起為賢首宗第四十二世,從高原明昱算起為賢首兼慈恩宗第十八世,因其為臺灣大華嚴寺的創始人,故又為大華嚴寺系第一世。

與高原法系相比,“賢首宗寶通法系諸祖世系表”在第六世圓顯法現與長水子璇之間加靈光洪敏為第七世,長水以下遂降一世,故南山真萃在該系為第十七世。真萃以下為春谷遇法師、別峰大同、汴梁古峰、棲巖慧進、達庵廣通、魯山普泰、一江真澧、月川鎮澄、顓愚觀衡、寶通不夜照燈(1604--1682)、隆安玉符印顆、永祥有章元煥、拈花達天通理,至廣賢懷仁通毓為第三十一世?!叭A嚴宗云棲法系諸祖世系表”以杜順為初祖,無“賢首宗”之名,長水之前亦無靈光洪敏,故至魯山野庵普泰為第二十四世,普泰下為遍融大方真圓、云棲蓮池襪宏(1532-1612)、土橋紹覺廣承、蓮居新伊大真、寶輪德水明源,至慈云伯亭續法為第三十世。此一系因蓮池襪宏、伯亭續法著作等身、聲名顯赫,故廣為人知,學術界也多據之以敘華嚴宗史?!叭A嚴宗雪浪法系諸祖世系表”亦不具“賢首宗”之名,直以華嚴命宗,自杜順至普泰共二十四世與云棲法系相同,普泰下為無極悟勤守愚、雪浪洪恩三懷(1545-1608)、鐵山一雨通潤、中峰汰如明河、法海含光熠渠,至東皋髻中清珠為第三十世。此一系雪浪洪恩亦為名僧。

四表所系皆當時高僧,為華嚴宗史研究提供了一個脈絡傳承的依據。華嚴宗傳至元代南山真萃門下,分為獨芳蘭公與春谷遇法師兩系,獨芳蘭公即高原系第十七世祖;春谷遇法師傳至明代中后期魯山普泰門下,又分為一江真澧、大方真圓、悟勤守愚三系,衍為寶通、云棲、雪浪三系。筆者推斷,云棲、雪浪振興華嚴于明末,其華嚴嫡傳之身份為僧俗兩界共知;寶通、高原再興華嚴于清初,然二家別有傳承,并非云棲雪浪之后,故推尊所承,遂以賢首宗命家,如世俗之別子為宗耳。唐中后期宗派佛教的傳法已由“一代一人”逐漸轉向“祖師當理與法,弟子分頭弘化”,因此宗下分為不同的派系是勢所必然的,《師資記》所錄四系可能限于編者所見,當不是華嚴宗派系的全部,但冰山一角,已足以使我們想見其內容的豐富多彩。

2、傳法方式

古德常說:“見與師齊,減師半德;智過其師,方堪傳授?!睘榉ǖ萌?,續佛慧命,找到合適的可造僧才傳付衣缽,使佛教發展延續下去,就成為歷代祖師的心腹大事。而那些接受祖師付囑的高僧大德們,也莫不以“不做最后斷佛種人”自相勖勉。中國佛教就是這樣繁衍不絕,時至今日,作為人類詩意棲居的精神家園,依舊在世界文明的大花園中綻放異彩。但此常常因為是宗門之事,外界知之甚少,且中國佛教宗派繁多,傳法方式也各不相同?!稁熧Y記》以文字、圖片和音像并用的方式記錄了當代華嚴宗的傳法盛況,透露出賢首宗內部以“無盡藏燈大會”方式傳法,并有“枝葉光茂”、“含暉發焰”、“分枝布影”三種不同的內部消息。

簡單地講,“無盡藏燈大會”就是賢首宗的傳法大典。由于事關僧團領袖地位的確立及佛法慧命的延續,故而鄭重其事,有迎請傳法本師、上香、上疏、傳衣、傳缽、傳法卷、修供養等極其隆重的法事儀式。從欽因長老與海云法師的關系來看,此前二人并無交往。海云法師在俗時即與華嚴義理頗為相應,到處弘揚,從華嚴名家夢參老和尚出家后,自創臺灣大華嚴寺,化跡遍布美、加、澳、陸、東南亞、新西蘭等地。欽因傳法給他,乃為法得人,是老一輩高僧對華嚴新秀的肯定和鼓勵。這表明“無盡藏燈

大會”并不是因師資關系而確定法的傳法,乃是因法的傳承而確定師資關系。且悠久的法統傳承與隆重的傳法儀式也很容易激發接法者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如海云法師在得法后就頓生“認祖歸宗之感”,并且無比激動地說:“從傳法儀軌上看,此乃一宗門大事相,重在燈火、香火的傳承上。若從祖心相契印的歷程上看,此乃傳佛陀法身慧命的歷史性使命,此傳法因緣不只是個人的解脫問題,尚秉有弘揚佛陀教法及發揚本宗宗風乃至培育本宗人才等使命?!彼纱肆⑾铝恕耙钭陲L鼎盛,法乳流遍三千界”的宏深誓愿。

“無盡藏燈”的傳法對象可以是比丘,也可以是比丘尼。傳衣缽法卷與僧,如不是繼承本寺或本山住持之位,則謂之“枝葉光茂”,許其另立道場作為本山分支之新祖庭以傳承此法,另建分支派系自行發揚光大,因而具有啟建“無盡藏燈”的資質。此有似于古代大家庭的諸子析產分支立宗,既可以維持義理師承上的統一性,又能夠因時因地靈活發展,歷史上華嚴宗的派系分化可能都是通過這種方式進行的。傳香(爐)燈法卷與比丘尼,謂之“含暉發焰”。接法者可以自行建立道場,但不能傳法于人,若有大德高僧欲承接此法,則必須為覓本山祖庭或分支祖庭之“無盡藏燈”,實有此緣又確為龍象者,亦可邀集本門其他宗主,以旁證者的身份建立“無盡藏燈會”,權行傳法。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法脈傳承的中斷,也是僧伽內部男女有別在傳法權力上的體現,隨著社會的發展,尼僧素質的提高,尼寺可以傳法當是一種不可避免的趨勢。不分比丘、比丘尼,只要是認同華嚴宗的義理及修行,都可以傳給法卷、法衣和法爐,此為“分枝布影”。海云法師認為,“此會為影,為預存義,非正系法子?!毖韵轮?,此會接法的人不具有另立道場、另建祖庭的資格,但可作為所在道場的骨干,協助宗主教化眾生。

宗教的派系分化與教團內部的權力分配,都是宗教研究中的大事?!稁熧Y記》所說“無盡藏燈大會”三種傳法,雖然是當代華嚴宗一個派系所行的方式,但由于歷史傳統的穩定性及中國佛教的共同性,應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成為我們理解佛教史上許多重大事件的參照系。

3、新古典華嚴學

海云繼夢法師高揭“充實和提升生命品質”的宗旨,將《華嚴經》演繹為“生命綻放的大花園”,在空虛、失衡、混亂、憂郁、冷漠、無奈、恐懼、苦悶等現代病癥非常流行的情況下,祭起“新古典華嚴”的大纛,希望以此導正人性、凈化社會、教育人心、提升品質,尤為關注青少年、健康、事業、家庭、老年等問題,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稁熧Y記》對其思想學說進行了初步的總結和概括。

海云法師是華嚴五祖在今天的繼承和弘揚者。在五祖略傳之后,他滿懷景仰地說:“五祖著述為賢首一家教觀根本。帝心、云華著華嚴觀法。賢首、清涼著《華嚴》疏鈔。后世宗者,宗此觀法;傳者,傳此觀法疏鈔耳。認清此意,則邪不能亂正,法不能滅矣!至于《華嚴》經文,乃三千世界共尊,非我賢首一家之私學也。經文之不傳,是果位菩薩羅漢之責;教觀之不明,為吾輩自利利人之事。異此則邪而已矣,何可緩其所急而急其所緩哉!”在海云法師看來,《華嚴經》是佛教界共同尊崇的佛教經典,是修行到了終極果位的佛與大菩薩們所親證的真理的直接顯現,杜順、智儼之修觀,法藏、澄觀之疏鈔,則為眾生領略《華嚴經》所展示的重重無盡、主伴具足的真理境界敷設了方便、搭建了臺階;他將率領眾生,以真實的修證,循此教法而至彼究竟,充分展現了他作為一代祖師要祖述華嚴五祖、振興華嚴義理的思想追求和堅強決心。海云法師將“華嚴”(原意為“雜花莊嚴”的縮略)解釋為“花園”,認為《華嚴經》就是使一座無限多樣的生命之花獲得充分綻放的大花園。他要求人們突破“軀殼小我”的限制,“善用其心”,將自我與廣大眾生聯系起來,永遠保持生命的自由狀態,將生命的充實和提升安置在無限廣大、永無止境的法界之中。這種思想既有《華嚴經》與華嚴諸祖的理據,也有海云法師從當代生活體會中對古典華嚴的創新和發展。

經過漫長的歷史積累,中國佛教諸宗派已經形成各自的弘法傳統,佛教信眾各依自己的因緣和好尚,在誦經、參禪、念佛、持咒等諸多法門中有所取舍,一門深入,希望以此能直達究竟。為了能遍應群機,海云法師廣開法門,納入禪、凈、律、密,為他開創的新古典華嚴學建立了一張“疏而不漏”的“恢恢法網”。海云法師將禪修視為實踐華嚴哲學、進行生命改造、“體驗生命花園意境和存在奧秘”的偉大工程。華嚴凈土修法的核心是“我入法界,法界人我”,自凈其心而得生凈土,回到“生命的故鄉”,具有極強的圓融特性和唯心凈土意味。佛教的戒律是凈土與紅塵的分界線,依戒而住就是安住于凈土之中。他希望以華嚴戒法,即“普賢行者五大戒法”,包括“五戒”、“發菩提心戒”、“三昧耶戒”、“梵網菩薩戒”、“普賢戒”,勾勒出人生莊嚴亮麗、止于至善的修行藍圖,讓生命綻放出光彩和芬芳。他認為華嚴密法就是解讀生命奧秘的方法:佛曼陀羅表生命的本質,法曼陀羅表生命的軌跡,三昧耶曼陀羅表生命的動力,羯磨曼陀羅表生命的行動,其修法核心就是以毗盧遮那佛為本尊,以普賢菩薩為上師,通過身、口、意三密合一與上述四曼交融,達到“我入法界”、“法界入我”的狀態。

近年來中國佛教的發展呈現出一些嶄新的氣象,形成了許多新的理念,有“生活禪”、“現代禪”、“佛光禪”、“慈濟會”、“電子禪”等,影響都非常大。海云法師倡導的“新古典華嚴學”雖屬后起,但也嶄露頭角,在僧俗兩界開始受到關注。因此,《師資記》除了對華嚴宗派系分化研究提供史料佐證和思路啟發外,也是了解海云法師其人其學的一部概論性著作。

參考文獻:

[1]大華嚴寺無盡藏燈付法會:賢首宗付法師資記[M],臺北:大華嚴寺,2008。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