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師職業倦怠的主體性應對策略

2009-11-11 09:17
關鍵詞:策略

李 亮

〔關鍵詞〕教師職業倦怠;主體性應對;策略

職業倦怠是職業壓力的一種,指在職業環境中,對長期的情緒緊張源和人際關系緊張源的應激反應而表現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綜合癥。教師是職業倦怠的高發人群。教師職業倦怠是指教師不能順利應對工作壓力時所處的情緒、態度和行為的衰竭狀態,體現為以下三個指標:情緒衰竭、去個性化以及個人成就感喪失。其中,情緒衰竭是職業倦怠的代表性指標,它的特征是缺乏活力,有一種情緒資源耗盡的感覺。情緒衰竭經常伴隨著挫折、緊張,使人在心理層面上自認為無法專注于工作。去個性化指的是以沒有人情味的、非人性的方式對待他人。個人成就感喪失是指自我效能感降低,以及傾向于對自己作出消極評價,尤其是在工作方面,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履行教師的職責,感覺無助,對自己的工作滿意度也隨之降低。

在同樣的社會環境下,有的教師終身樂教不倦怠;有的教師則多次產生職業倦怠,根本原因在于教師的主觀心理因素。太有規律的工作、按部就班的生活,熄滅了教師的激情,使教師產生了職業冷漠感,導致拒絕感與平淡感等消極心理發生。隨著角色的多重化,使富于責任心的教師在經歷了多種角色沖突之后,不可避免地感到心力交瘁。有些教師以“謀生手段”作為教師職業觀,導致了教師“教書匠”形象的凝固,造成教育觀念和教學思想的保守落后,教學過程的單一重復,缺乏新意,從而鈍化研究意識和創造精神,引發職業倦怠。另外,那些整天忙于工作,無暇充實自己的生活,以及性格內向,不愿與人交流,內心焦慮、孤獨等無法排解的教師,也容易成為職業倦怠的高危人群。

主體性又叫主動性或自覺性,主要是指主體在與客體打交道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能動性,它集中體現為主體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朔處熉殬I倦怠,主要靠教師主體解放自我、調適自我、提升自我,實現主體性應對。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六個方面實現教師職業倦怠的主體性應對。

一、建構堅實的職業認同

職業認同是指一個人對所從事的職業在內心里認為它有價值、有意義,并能夠從中找到樂趣。它既是教師從自己的經歷中逐漸發展、確認自己的教師角色的過程,又是教師當前對自己所從事的教師職業的認同程度。

有關學者這樣比喻教師的“職業認同”:三個建筑工人在造房子,有人問他們在做什么。第一個人回答:我在造房子;第二個人回答:我在掙錢;第三個人回答:我在建造最美麗的建筑。與之類似,教師也一樣,有人只看到了工作本身,覺得自己就在做教師;有人把教師看作一種謀生手段,為了掙錢;還有人把教師看作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第三種才是從內心里對工作的認同,看到了工作過程中的意義和價值。這是一種“用職業實現生命的價值”的教師,通過職業體現生命的價值,這類教師在教育中實現了自我,在其內心,教育本身就是很有價值的、很有意義的事情。教師職業倦怠的克服和幸福感的激活正是依靠這種堅實的職業認同,建構這一職業認同的基本前提是教師的教學欲望,即教師能把教學視為自己的內心渴望和自覺傾向,在這一過程中享受到教書育人的樂趣、自由創造的喜悅和自我價值的升華。

二、在創新中享受工作的樂趣

著名教育家魏書生一生耕耘在三尺講臺,天天如新,從無厭倦更無放棄。他對教師們最常說的一句話是“一件事兒有一百種方法去做”,要求教師們培養自身的探索與創新意識,強化探索與創新的理念,不斷改進自己的工作,在創造中享受工作的樂趣。所以,身為教師,一旦從教就要心無旁騖,要深入研究業務,爭取在某個領域不斷創新,在某個層面不斷發現,真正吃透搞精,達到庖丁解牛的境界,就會成為行業內專家。在創新過程中,那些柳暗花明的驚喜,那些大功告成后的快樂,時刻豐富著生活的含義,提升著生命的品質。

三、努力創造自我

失去自我的工作容易讓人產生厭倦感。因此我們在培育學生的同時,也要注意培育自我,比如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探索歸納出獨到的教育模式、研究創造出獨具個性的理論成果等,這樣就會大大增強事業的成就感和魅力感。對于教師職業,除了謀生的手段之外,還可以加上教學中游戲價值、情感價值、回歸價值(在與學生的交往過程中,使自己回歸童年、回歸學生時代,永葆童心)等。也可以采取價值提升法,將職業提升為事業,甚至為科學。當職業成為一個人研究的對象時,就會產生無窮的樂趣,其自我人生價值會大大提高。

四、樹立新的教師幸福觀

教師的幸福感來自教學,來自師生共同成長。同是一個教學內容,可能有兩種不同的教學方式并帶來兩種不同的效果:一個在應付上課,一個在享受上課。其實上課是一個高峰體驗,一個只知道上課的教師是體會不到職業幸福感的,他們時常為了尋求結果而焦慮、痛苦、煩惱,最終導致職業倦怠。一個懂得享受上課的教師,生命是完全打開的,在課堂上率性而為,和學生一起歡笑、一起流淚、一起沉思、一起震撼。他和學生一起進入一種人課合一的境界。這種境界就是深深的職業幸福感,“全然進入、徹底敞開、高峰體驗、享受過程、率性而為”等關于生命的學問和修養,是教師進入職業幸福感的必由之路。享受教學,享受童心,才能真正體驗到人生的幸福和意義。

五、善于肯定自己并賞識他人

學生需要教師的表揚,教師當然也需要得到肯定和鼓勵。如果總是將希望寄托在領導和同事身上不現實,要學會自己肯定自己、獎勵自己。如自己對某一節課感覺良好時,就買一樣自己喜歡的東西做獎品。要保持樂觀的工作態度,就是要學會稱贊自己、獎勵自己,多關注自己成功的點點滴滴,積極地進行自我肯定??隙ㄓ袃韧鈨煞N:外在的肯定包括同事、朋友、領導、社會等的肯定,這是有限而短暫的,因而是淺層的;內在的肯定即自我肯定,是一種持久而強勁的肯定,是人的生命永不枯竭的動力,因此它是一種根本生命元素。

在肯定自己的同時,也要賞識他人。一個容易妒忌、心胸狹窄的心靈是不會快樂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要善于為自己戴上賞識的“眼鏡”。例如,在聽公開課時,將自己的心態調整到“學習”一檔:學習教態、學習教法、學習語言等。哪怕看到上課的教師出現錯誤,也要帶著感激的態度:感謝他為我提出了可貴的警示和提醒。為他人喝彩,這體現了一種智慧——你在欣賞他人的時候,也在不斷提升和完善自己的人格。

六、運用積極的自我暗示

暗示指在無對抗態度條件下,用含蓄、間接的方法對人的心理和行為施加影響,這種心理影響表現為使人按一定的方式行動,或接受一定的意見、信念。心理學研究表明:積極的暗示能增進和改善人心理、行為及機體的生理功能,幫助個體穩定情緒,樹立信心及戰勝困難和挫折的勇氣。教師在工作中,難免與領導、同事以及學生發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它們會使教師受到打擊而自艾自怨、退縮、逃避或走向極端,陷入倦怠。這時可用言語反復提醒自己,進行自我暗示,試著想一些好的事情,消除消極的想法,對任何人和事都不要說“我不行”或“我被壓得喘不過氣來了”等;還要進行情緒控制的認識調節,如“苦樂全在主觀的心,不在客觀的事”等。這些暗示可以使教師由急躁、抱怨、退縮變得情緒穩定、有條不紊,恢復自信,成為一個樂觀向上、善待生活、充滿激情的人,從而遠離倦怠。

(作者單位:廣東省博羅縣教師進修學校,516100,電郵:zwm030610@

sina.com)

編輯/于 洪 終校/何 妍

猜你喜歡
策略
我的手機在哪?
計算教學中“算用結合”的有效策略
大班美工區材料投放策略的實踐與探索
凸顯對比策略 促進數學思考
高考數列復習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