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賈平凹創作中的文化焦慮

2009-12-17 06:22黃秀生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09年11期
關鍵詞:文化沖突社會轉型

關鍵詞:社會轉型 文化沖突 文化焦慮

摘 要:賈平凹的創作充滿著深沉的憂患意識,他注重從文化的角度去反映生活。面對當下中國的社會轉型和在現代化語境下鄉村與城市、傳統與現代的文化沖突,賈平凹的創作透露出濃重的文化焦慮,他的文化焦慮兼具了傳統失落和現代性的焦慮,蘊含著強烈的文化反思意識和深沉的文化探索精神。

在新時期以來的作家中,賈平凹是一個文化姿態異常引人注目的成就卓然的作家。他的創作注重對社會現實、歷史文化的關注,對人性的探尋,對人類生存困境的思考,這體現了作者的現實關懷和文化憂思。

焦慮源于生命與生存的思考。賈平凹經歷著社會轉型期、文化蛻變期一個現代知識分子所具有的大陣痛和大痛苦,賈平凹不僅對于生命充滿了憂患之慮,他對當代人的生存狀態、生存環境也是憂慮重重。他的文化焦慮兼具了傳統失落和現代性的焦慮。賈平凹的文化憂患意識來源于傳統文化蛻變中的痛苦和焦慮。賈平凹的作品深深蘊含于鄉土與都市、傳統與現代沖突與對立這一現代鄉土文學以來形成的文學母題中。

一、對鄉土變異的憂慮

賈平凹深懷感念地說:“商州成全了我作為一個作家的存在?!雹?商州成為了他的一個創作根據地,他產生了這么一個妄想:“以商州作為一個點,詳細地考察它,研究它,從而得出中國農村的歷史演進和社會變遷以及這個大千世界里的人的生活、情緒、心理結構變化的軌跡?!雹?這個目標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探討新型社會結構和經濟變革對商州“偏僻、閉塞”的沖擊,展示新的鄉村經濟和人文面貌,通過對農民人性中劣根性的揭示,深刻批判傳統文化的負面。二是探討這種新的社會經濟所帶來的負面效應,惋惜傳統文化美好一面的流逝。

(一) 對傳統文化人格的剖析和憂慮:改革的浪潮激發了賈平凹對農村變革現實的熱情和當下關懷,他對改革的關注不是那種新舊的社會現實的正面沖突,而是注目于改革對人的心靈的嬗變,在《小月前本》《雞窩洼的人家》《臘月·正月》《古堡》和《浮躁》這幾部反映20世紀80年代農村變革的力作中作家懷著希望家鄉變遷和人痛苦守望的復雜感情,對時代的弄潮兒門門、禾禾、王才、張老大和金狗進行熱情的肯定,同時又對那些因襲著自身的重負未能跟上時代步伐的人充滿著同情和期待,為他們自身的歷史惰力而感到焦慮。特別是在《臘月·正月》中作家韓玄子的悲劇處理,反映了作家心態的兩難尷尬,使他感到一種陣痛,一種裂變的焦灼。作者想告訴人們:改革是艱難的,思想的轉變更是痛苦的,要改變這種與新的經濟體制和生產方式不相適應的落后思想觀念與文化心理,恐怕要困難得多?!陡≡辍返慕承脑谟谖幕饬x上的高層次上審視,作者的文化焦慮得到了進一步體現。作品寫的是金狗的沉浮史,但筆鋒深刻地剖析著社會,挖掘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層結構?!叭说闹黧w意識的高揚和低文明層次的不諧和形成了目前的浮躁情緒”是《浮躁》對時代情緒和時代的文化心理的準確概括,反映了作者變革現實的矛盾心理和深層焦慮,對于“文化”的滯后性的巨大的焦慮。賈平凹總是帶著憂患意識、悲劇意識來寫農民的生活,他筆下的農民也總是背負著沉重的負擔,帶著傳統文化的心理負荷艱難地前進,作家不僅致力于對民族文化—心理結構的剖析,還真實而深刻地展示了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傳統觀念與現代意識劇烈的矛盾沖突、心理碰撞,在這種劇烈的碰撞中,揭示出歷史文化—心理結構的內涵,形象地揭示我們民族某些落后的文化心理積淀與現代化進程之間的矛盾,進而喚起人們對傳統文化心理進行反省與揚棄的自覺意識。

(二) 對傳統美德失落的痛惜:在人們急于改變自身貧窮的生存狀態時,商品經濟逼迫人們就范于它崇奉的價值觀,誘使他們對物質和金錢的貪欲,在浮躁的世風中喪失原有的人情人性。不改革沒有出路,而改革中的人欲大潮對傳統美德的沖擊又使作家不安。

《商州初錄·龍駒寨》寫到質樸的深山人也一日一日刁滑起來,山貨漫天要價,賬算得極精,四舍五入,入的多,舍的少,辣椒面里摻谷皮,豆腐里攪包谷面,蘿卜不洗,白菜里凍冰,在欺哄自己,待人不公平不誠實。

《高老莊》展示文化的沖突,進行文化的審視和反思。高老莊不但因近親繁殖人種日益退化,在傳統文化的緊箍下和現代文明的沖擊下,自身的文化和精神也發生了畸變,傳統文化重倫理道德和精神價值的追求喪失,農村人的心也被欲望、利益所占據、驅動、碾壓。

賈平凹很關注社會變革對農民的傳統心理與價值觀念所產生的強烈撞擊以及引發的后果,小說《秦腔》表現了作者對傳統村社文化的“仁義禮智”的精神的失落和現代商業文明的急功近利行為的茫然?!陡吲d》描寫了鄉下人進城后淳樸美德的失落。賈平凹為現代文明沖擊下傳統文化中美好的道德與人性的漸漸扭曲,人與人關系的虛偽、勢利與欲望橫流而深感不安。

賈平凹一方面對時代變革給商州愚昧、閉塞帶來的現代文明而雀躍,另一方面,對商州古老的美德可能遭受打擊,以及可能面臨的命運充滿同情和惋惜。這種流露出對現代物質文明給傳統鄉土文化帶來負面影響的憂慮,來源于作家對傳統文化在現代文明擴張侵襲下日漸衰弱的擔心與憂慮,植根于作家內心對鄉土與鄉土文化的深深熱愛與眷戀。

(三) 對鄉村文化受到城市文化侵蝕的擔憂:賈平凹在20世紀90年代以來創作的長篇小說關注著鄉土中國現代性的裂變,賈平凹十分擔憂現代化背景下中國農民和農村的命運和出路。

《土門》把背景放在城市與鄉村之間,揭示了鄉村的城市化問題,對城市文明的野蠻無情和鄉村文明的保守落后進行了雙向批判,同時表現出在傳統與現代相沖突的時下,人們的選擇與困惑。

《高老莊》暴露了存在于賈平凹精神深處的一種文化迷茫和困惑。他留戀著鄉村,但又痛感它的種種弊害,鄉村嚴峻的真實在他筆下流出,揭示著人種退化和歷史文化與現代文化的碰撞與交融,表現的是作家對于人類生存的一種焦慮與憂患。

《秦腔》表現了賈平凹對當下農村現實的關注和焦慮。小說以凝重的筆觸對當下農村做了全景式的展示,作品特別講述了農民從土地剝離的解脫與無奈、失落與無助、期待與努力?,F代人與土地的關系正在面臨著破裂和毀滅?!半x土”引發了土地信仰的動搖和傳統價值觀念的變異。土地是家園的象征,對土地的情感與態度,顯示著賈平凹對傳統農業文化的情感與態度。賈平凹深層次地反映了鄉村消失過程中的戀土情結、生命情感的郁結問題。賈平凹通過對當代中國農村的多角度透視,想要表達的都是農村的現實和轉型期農村巨變的時代情緒,表達對當今社會環境下農村各種新情況的思考和關注?!肚厍弧妨髀读俗髡邔η厍粋鹘y文化的詠嘆。文化是時代的標識和印記。過去,秦腔是一方水土上的人永遠的戀歌,而如今,在面對著眾多刺激和誘惑時,與當地老百姓血肉相連的秦腔卻宿命般地走向衰敗。傳統文化的文化精神與現實生存境遇,與現代文化之間存在著巨大的矛盾沖突,傳統文化也在扮演悲劇,而且具有強大的悲劇力量和深刻內涵。秦腔成為一種與農業文明相聯系的精神情感的載體,是傳統文化的精神符號。秦腔作為一種整體性的精神意向消失,是一種糾結了太多的矛盾的尷尬。賈平凹作為一位具有強烈的傳統精神的作家,其創作心理中深深地潛藏著對民間文化藝術的情感認同,他既對秦腔傾注深深的熱愛,又對它的式微惋嘆不已,“秦腔”二字里包含著一種強烈的文化認同和鄉土焦慮。

賈平凹在《秦腔》中寫出了對處于式微瓦解狀態的鄉村文明與傳統文化的憑吊和惋惜,這表現了賈平凹對都市對鄉村的沖擊、現代對傳統的侵蝕的深深憂慮,表達了他思索和展示文化轉型所致的思想困惑和價值沖突。

《高興》是一部創作主體關于當下中國社會(尤其是農村)現實的憂思錄。在《秦腔》中對于離開土地的農民的思考,在賈平凹最新長篇小說《高興》中得到了進一步的反映?!陡吲d》展現了城鄉一體化進程背景下中國農民的生存狀態和精神困境,顯示了作家對社會轉型時期鄉土由衷的關懷與思考,以及對正在蛻變的鄉土精神流露出深深的憂慮。

二、對城市文化變異的憂患

賈平凹既認識到城市文化的發展標志著時代的進步,卻又滿懷對城市文化侵吞傳統農耕文化的焦慮,他一直在對現代城市文明的負面作用進行反思。

(一) 都市樊籬的苦悶與追尋:新文學的文化懷鄉集中呈現為對于城市的異己感和對鄉村的情感回歸。賈平凹曾說過:“我喜歡農村,喜歡農村的自然、單純和樸素,我討厭城市的雜亂、擁擠和喧囂?!鄙硖幵诔鞘衼韺懗鞘?商州常常成為一面鏡子,賈平凹從商州故土及傳統文化中去尋找他的文化之根和精神家園。失望于城市,鐘情于鄉土,作為對都市文明的反撥意向,賈平凹謳歌鄉村田園的自然美和贊頌鄉民的人情美、人性美,去到想望中的鄉村做精神漫游并尋找靈魂的歸宿。

《三十未立》《他回到長九葉樹的故鄉》和《商州》無疑潛伏著作家“返璞歸真”的審美理想,這使人們自然而然地隨著其理想產生對都市生活的厭倦情緒,并用懷疑的眼光再度審視現代文明與自然人性的背離現象。作家要表現的是:城市里的喧囂、浮沉、生活壓抑,使人不得開心顏,產生了某種失落感和沈從文式的鄉愁,情不自禁激起對鄉村田園美麗的風光、濃厚的風土人情的向往,一回到鄉下,就如魚得水,恢復了人的原本生機,獲得的是身心的愉悅。

賈平凹懷疑、反感、疏離城市文明而向往、回歸自然,對都市文明異化本質的苦悶和悲劇性的反抗,導致了對田園鄉土的眷戀與回歸。他所謂的“鄉土之戀”、“家園之思”,其實是一種抵御都市文明沖擊的心造的幻想,是作為精神流浪者的作家在為自己尋找一種心靈的棲息。對城市文明弊端的批判和對鄉村文明的贊美蘊涵著現代知識分子的漂泊與回歸意識,文化懷鄉的精神取向,以及“鄉土”形而上地作為人類詩意棲居的“大地”底蘊。

(二) 對都市文明的批判:進入20世紀90年代之后,賈平凹以往對城市文明的精神和情感上的抵觸情緒演化,顯形為對城市文明的激烈批判。這種城市化的發展趨勢與他的文化價值取向相悖離,他以城市流浪漢的身份和精神漂泊者的心態,冷眼審視城市生活和城市文明。

現代都市文明所引起的價值失范、道德淪喪和人性的迷失一度讓賈平凹深感絕望。在《廢都》《白夜》這兩部以西京城為背景的長篇里,賈平凹對當代中國的城市生活和現代城市文明進行了不遺余力的價值批判,尤其是深刻地揭示了當代人置身于現代消費社會中精神異化、無家可歸的生存處境。作品《土門》也對城市文明進行了批判,西京城內警察捕殺無證狗的冷漠的臉孔,騷亂的球場,趕時髦的表現以及賣淫嫖娼、倒賣房地產等現象可看做是“工具理性的冰冷尺度”和“物欲橫流”的注釋。城鄉文明都是殘缺的世界,理想的生存家園在哪里呢?賈平凹在《高興》中盡管對城市文明表現出一定的認同,但他仍用反襯的方式寫出了城市文明的道德缺失。

賈平凹在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長篇小說創作中始終貫穿著一條精神線索,這就是徘徊在現代城市文明與傳統農業文明之間,他意識到都市文化的污穢與丑陋,對現代城市文明感到厭倦,為現代人的精神異化和自我失落痛心疾首,對現代文明的反人性、反自然進行反思,同時呼喚一種新生的充滿活力的文明形態,期望著過去與未來、古樸與文明、精神與物質、傳統美德與現代進步的和諧結合。

三、知識分子的精神焦灼

90年代以后,作為一位密切關注現實的作家,賈平凹敏銳而深刻地感覺到這個變革時代中的一部分知識分子的人格危機和價值失落。他寫出了知識分子被邊緣化的生存狀態,寫出了他們在現實與理想之間的焦灼。

《廢都》《白夜》《土門》《高老莊》和《懷念狼》這五部作品幾乎就是20世紀90年代中國知識分子的一部鮮活的心態史。

《廢都》對于都市的拷問,放在20世紀90年代社會被“物化”、精神日益被“邊緣化”的背景下。莊之蝶在物欲的壓力下,靈與肉極度分裂,生命力和創造力衰竭,人性徹底失落。他一方面在尋求生命新的突破口,另一方面,他又無法擺脫歷史傳統對他的束縛,無法擺脫傳統文化因襲的重負,在社會轉型的劇變中無力應對,于是只有在絕望中痛苦地掙扎,他迷失自我又無著落,背負傳統又無力超越,困于外而靈魂無寄,他苦悶頹廢,甚至不惜縱身性欲的狂潮中去安慰病態的靈魂,陷入了從未有過的失落境地,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產生了強烈的“生存焦慮”。

《白夜》寫了在物欲橫流的現世中一批小人物的抗爭與沉浮、尋求與悲歡及他們殊途同歸的悲劇命運。吳清樸的悲劇,是知識分子的時代悲劇。賈平凹通過對他的觀照,寫出了知識分子在經濟大潮沖擊下的生存尷尬,同時通過對他拮據的生活和萎靡不振的精神的描寫,刻畫知識分子被邊緣化后生活處境的真實寫照,反映出賈平凹對這類知識分子命運的思考。夜郎在人世尋求公正,尋求自我發展,安妥自己漂泊的靈魂,但他的追求和反抗最終歸于失敗?!栋滓埂芳脑⒘俗骷疑钋械娜松惺芎蛧烂C思考,注目于當代文化轉型中人們的生存困境和靈魂的痛楚與蛻變,探尋的悲劇表達了作者深重的憂世情懷和內在精神的彷徨。

《高老莊》是一部在文化精神上充滿時代性迷惘的作品,其迷惘表現為文化沖突和文化選擇上的迷惘?!陡呃锨f》是賈平凹的一次精神還鄉,賈平凹寫出了高子路的矛盾和游移,表現了對鄉村的懷疑和深切失望。子路的還鄉是賈平凹長期以來致力于尋找人類精神家園的一種藝術的呈現,子路與傳統文化的決裂,寓含了90年代以來賈平凹的文化選擇的矛盾與困惑,這意味著創作《高老莊》時的賈平凹是痛苦的,進退失據,但還無法擺脫內心的精神困境。

《懷念狼》寫到了兩位知識分子的形象。黃專家、高子明:彷徨、無奈、焦慮、空虛、失落,這就是作者心目中現代社會生活狀態下的人的病態精神。

“賈平凹是在用自己的文學創作實踐,解析著中國人文知識分子的精神心理和文化心態、生存狀態,剖析著他們的困惑、焦慮、孤獨、悲劇精神,以及生存的尷尬、境遇的窘迫和自我探詢與固守?!雹?賈平凹在《廢都》《白夜》《土門》《高老莊》和《懷念狼》中以現實得近乎殘酷的筆觸再現了一部分知識分子階層面臨的精神困擾和人格危機,揭示了當前社會變動中這部分人逐漸被邊緣化的過程,體現了賈平凹創作中一貫的對人的生存狀態的關懷與精神出路的探尋。

四、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憂思

賈平凹是一位較早關注人與自然關系的作家,自然的人化和人與自然的協調就一直是他寫作的基本母題,他深受中國傳統萬物有靈思想的影響,認為大自然的萬物和人類都是平等的,他贊美大自然,常將自然人格化,在作品中寄寓自己的情思,如在小說《山地筆記》和《月跡》《丑石》等一系列散文中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20世紀80年代,他就對人類創造了現代化的城市,與大自然的鴻溝卻越來越大的傾向表示反感和批判,對現代城市文明反人性、反自然的弊端深感憂慮。他的這個創作主題在90年代以來的長篇小說創作中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展。

《廢都》通過牛這一文學意象表現了他對人與自然、生態環境,特別是城市文明、高科技等問題的思考。作品借“哲學?!钡淖鞂θ祟愅嘶约俺鞘形拿鞅锥诉M行了批判。作者對當代城市文化的一種“悲怨、失望”之情,而愈益反襯出作者的鄉村、自然、田園情結之濃烈,尋找精神家園的焦灼。

《高老莊》寫到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刺激了人們的貪欲,生態環境受到了極大的破壞。在“誰砍是誰”的利益驅動下,太陽坡上封育了十多年的山林在高老莊人瘋狂的哄搶中,一夜之間,林場被毀滅殆盡,作者對生態的失衡感到憂心忡忡,同時也為高老莊人因與自然的疏離而導致人種的退化深感不安。

《懷念狼》是賈平凹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的一次集中展示。作家由對現實的憂患與批判轉向了對人類環境與生存的憂患與批判,這應該說是賈平凹文化關注的深入,是他自覺的文化探尋領域的擴展?!稇涯罾恰氛宫F出作家對人類文明的疑慮和對人類生存境遇的關注,隱含了作家對當下人類困境的憂慮和對東方“天人合一”觀的懷念。

人類只有與大自然和諧共處,才能詩意地棲居。賈平凹正是出于對人類文明走向的憂患意識,對人類自身的生命狀態的改善和強化表現出深切關注,透露出作者自我心靈與自然之間的精神交流,人與自然高度融合的意向。

五、寫憂而造藝

賈平凹曾談道:“關心社會,關心生命,如果有悲哀,那不是個人的恩恩怨怨,是關于人的大悲哀;如果焦慮,也不是個人的得得失失,是關于時代的大焦慮?!雹?賈平凹的創作體現了中國文學發展的一個規律:寫憂而造藝。他把自己所描繪的當代生活放在了傳統與現代相沖突的大文化背景下,站在人類文化大變革的背景上去觀照,透視歷史現實,以對于現實生活的體驗、感受為基礎,著眼于民族的歷史文化應對現代化潮流的挑戰與沖擊而引發的憂慮與思考,他焦躁不安的靈魂時刻在歷史和現實、傳統和現代之間游移和漂泊,從特有的中國文化困境中的文化艱難的選擇和反思,他的超前思維及獨步社會思想前沿的創作趨勢,集中表現了他對人生和社會終極意義的探尋。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賈平凹進行文化反思,就注重對國民劣根性的剖析,此時,賈平凹的鄉土情結經歷了一個感傷與焦灼的陣痛。對傳統文化在現代文明沖擊下的失落而感到焦慮不安,又對現代城市文明道德淪喪、反自然和反人性的一面有極大的警覺和擔憂,希望彌合城鄉文化存在的弊端,進行文化上的對接和融合,以形成和諧發展的態勢。80年代中后期,現實的發展和個人際遇的影響使得賈平凹的創作的獨立意識進一步增強,他更注重真實的言說,更加注重人的生存文化狀態,體現了作家對現代人生命價值的憂思與追尋,本階段的創作是一個舊的結束和新的開啟,成為賈平凹90年代以來創作的一個重要過渡時期。

90年代以來,賈平凹一直進行文化反思和精神自省,更注重對于知識分子生命本體和精神文化結構的探析。賈平凹是一個時刻都背負著精神重負的作家,帶著憂慮對中西文化沖突語境下中國的文化困境進行深入反思和兩難選擇,從文化尋根、人性反思、都市文化批判到超越鄉土與都市文化而直探人類文明本源,作家進行精神探索的心路歷程在創作中留下深深的印痕。賈平凹這些年來在反思現代性的過程中所經歷的精神或心理軌跡,其中既有絕望的批判,又有矛盾而困惑的進退兩難,從中傳達出現代人精神無處扎根的感傷與茫然以及失去精神家園的焦慮,賈平凹的精神探索和文化價值追尋充滿矛盾困惑和走向迷茫虛無,這其中蘊含著賈平凹的文化人格及其內在矛盾沖突。

隨著社會轉型給中國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帶來的深刻變化,隨著作家人生經歷的不斷豐富,賈平凹的思想與意識不斷走向深入,他的藝術實踐不斷走向成熟。通過對賈平凹文學創作中文化焦慮的透視,可以更好地認識、把握賈平凹的文學精神和文學意義。

作者簡介:黃秀生,廣西民族師范學院中文系講師,研究方向為中國現當代文學。

①④ 賈平凹:《賈平凹散文大系》(第4卷),漓江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第97、104頁。

② 賈平凹:《賈平凹散文大系》(第2卷),漓江出版社,1993年6月第1版,第113頁。

③ 韓魯華:《精神的映象:賈平凹創作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第1版,第413—414頁。

(責任編輯:張晴)

猜你喜歡
文化沖突社會轉型
聚力鑄造基層治理的“數字底座”
論高校師生文化沖突與整合
從《推手》看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
社會轉型期下的青少年犯罪問題分析
社會轉型期下的青少年犯罪問題分析
《雙城記》
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青少年犯罪新趨勢
林紙一體化企業文化沖突與協調
“文化沖突”讓日劇很窩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