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變教育思想 實施素質教育

2010-01-08 05:27孫萍萍
北大荒文學 2009年12期
關鍵詞:素質體系素質教育

孫萍萍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要實施素質教育,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是前提。素質教育是以提高全民素質為目標,以促進受教育者全面發展為宗旨的現代教育思想。它是針對基礎教育發展中出現的應試教育弊端提出來的。

一、切實轉變教育思想

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最根本的問題是要轉變傳統的教育思想,這個轉變不到位,其他的轉變都是無法實現的。

1.正確對待這場轉變

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實質上是教育戰線特別是基礎教育領域一場深層次的改革。因此,要下大氣力,要用硬功夫。一是要對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進行對比分析。應試教育將教育目標定在升學考試上,由此派生出許多弊端。而素質教育是一種發展教育,它的目標在于開發人的身心潛能,培養人的身心素質,養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提高民族的整體素質打好基礎。二是要明確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性質是一個繼承——揚棄——創新的過程,它不會肯定一切,也不可能否定一切。而要集古今中外之長,走借鑒繼承創新之路。三是要解除實施素質教育會降低教學質量降低升學率的顧慮,學生的全面素質提高了,教學質量就會相應提高。

2.認真學習和研究素質教育的理論

在構建素質教育體系和模式中,要堅持實踐——認識——再實踐的認識路線,也就是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第一步學習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和諧發展的理論,認真學習鄧小平關于“三個面向”的指導方針,同時學習心理學、教育學等理論,落實科學發展觀,使素質教育建立在科學理論基礎上。

3.更新傳統的教育觀念

在教育觀上,要反對淘汰式的選擇性教育,提倡發展教育、成功教育;反對喻為少數人升學的精英教育,提倡為大多數人提高素質的公益教育;反對單一的知識灌輸,提倡在認知基礎上的創造教育。在質量觀上,要拋棄用考分作為唯一標準衡量教育質量的觀念,樹立全面素質觀。在學生觀上,要廢除教師中心論,樹立學生主體地位的觀念等。

二、扎扎實實搞好落實

教育教學活動是學校教育的主要形式,素質教育說一千道一萬還得落實在教育教學上,否則,素質教育的思想和目標只能在理想狀態中存在。因此,實施素質教育不能講大話,不能唱高調,不能浮在上面作表面文章,而要扎扎實實地進行教育教學改革。

1.構建一個體系

實施素質教育必須通過改革建起素質教育的體系和操作模式,否則,素質教育的思想和目標就難以被廣大教師所接受,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這場改革,就不能變為物質力量。通過理論探討和實驗總結,我認為素質教育的體系和模式從內容和結構上看,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要構建和完善素質教育的教育教學體系,包括教育教學目標體系、課程體系、辦學模式、教學模式等。二是從管理的角度看,要建立區域性的素質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學校教育質量評價體系、教師素質評價體系、學生個體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從而建立素質教育的進行機制。三是要建立與實施素質教育相適應的教師培訓體系。構建這三大體系,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中,都是一項浩繁的系統工程,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長期的艱苦努力。

2.夯實一個基礎

常規工作是改革的基礎,改革是在常規工作基礎上的發展和創新。一是德育工作要到位,如中學的思想政治課,團、隊和班會活動,學科教學滲透德育,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網絡建設等,要一項項地落實,并常抓不懈。二是認真落實課程計劃,特別是對非考試科目要重視,對活動課程要努力創造條件,開齊、開足、開好。三是按國家的規定嚴格控制學生在校時間、周課時、家庭作業總量。四是要嚴格控制考試次數。下決心抓好這些常規工作,才能為教改提供一個良好環境,為實施素質教育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3.抓住一個重點

進行教育教學改革,要把重點放在課程優化和教學改革上。因為課程是實現學校教育目標的手段,是學校教育系統中最重要的“軟件”,是學校教育活動的預定“程序”。因此,學校教育的全部實踐是以課程為軸心來展開的。課程的結構決定其功能的發揮,是學生知識結構、整體素質形成的重要基礎。當前要實現課程結構的優化,一是要重視、提高活動課和綜合課在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改革或優化學科課程;三是強化隱性課程對顯性課程的積極作用。

三、實施素質教育 教師要先行

1.提高教師的思想品格和道德水準是提高教師素質的核心。首先,在社會變革的洪流中,教師要更好地自我定位;深刻理解教師職業的重要性;其次,教育工作者既是物質文明的奠基者,更是精神文明的傳播者;再次,素質教育和師德都呼喚學校和教師去愛、去尊重(學生);最后,教師的教育勞動的獨特之處是,為未來而工作。對未來的熱愛和追求,對未來的信念和信心,應該是師德的重要要求。

2.必須按鄧小平同志“三個面向”的要求轉變我們的教育觀念。實施素質教育對于教師來說,以下幾個轉變是很重要和現實的。一是從偏向少數“精英”到面向全體學生的轉變;二是從單純追求學科知識的水準到追求人的全面素質的提高;三是從教育和社會的脫節到緊密聯系社會的生產、生活;四是教育教學的模式要從教師為中心轉變到以學生的主體參與為中心;五是要從過多的統一要求向追求教育的多樣化、個性化發展。

3.教師除了要有崇高的師德、現代的觀念外,還要有符合現代教育要求的功底。首先,教師需要站在面向21世紀的高度來系統學習教育史和現代教育理論;其次,要提高教育科學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再次,要更新和提高自己的學識和技能水平以適應未來教育的需要;最后,教師要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

學校的教學改革是一個中心環節,實施素質教育要在教學改革上下硬功夫。要明確:教學對象是面向全體學生,教學環境要和諧愉悅。只有這樣,才能逐步建立起素質教育的教學模式。要抓好這個重點,必須突破一個難點即教師隊伍素質的提高。因此,要采取切實措施,盡快提高教師的思想水平、教育教學能力、教研科研能力以及學校管理水平。只有這樣,由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才能真正實現。

猜你喜歡
素質體系素質教育
不忘初心,落實素質教育
素質培養目標下經管“專業課程鏈”構建研究
在素質教育中樹立文化自信
仁愛至和 篤行達慧——至和教育的理念體系與實踐體系構建
淺析我國的素質教育政策
公關攝影師必備素質
“曲線運動”知識體系和方法指導
“三位一體”建體系 長治久安防哮喘
也談素質教育
素質開發完全圖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