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語言習得的個體差異

2010-01-08 05:27陳文英
北大荒文學 2009年12期
關鍵詞:第二語言智力因素動機

陳文英

眾所周知,一個發育正常的嬰幼兒,其母語習得的成功率可以達到百分之百,他們從咿呀呀學語到比較完整地表達意愿和進行交際僅需6—7年時間,而且過程輕松、偷快。第二語言習得的效果卻不盡然,其過程不僅漫長而且困難重重,成功率也往往低于第一語言習得。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使用同一教材,由同一教師執教,運用同樣的教學方法和處于同樣的環境,學習者的最終學習效果往往會表現出很大的個體差異。這是為什么呢?

根據目前的研究,影響第二語言習得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大致可分為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兩大類。內部因素一般指學習者自身的因素,如學習者的學習態度、學習動機、智力水平,語言學能、性格及學習策略等。外部因素指那些不以習者個人意志為轉移的因素,如年齡因素、社會環境因素、家庭因素及性別因素等。本文將著重討論影響語言學習的一些內部因素,因為某些內部因素是隨外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的,因而教師可以對他們進行調控,并經過使其朝著有利于語言學習的方面轉變。

一、態度和動機(attitude and miti-vation)

態度和動機被認為是決定第二語言學習成敗的最重要的情感因素。態度一般包括三個內涵:對第二語言社團及其成員所持的態度,對所學語言的態度及對語言學習一般性的態度。也就是說對所學的國家和對該語言的反感或抱有反對的態度勢必會影響語言學習的效果。

有調查表明,后兩種態度與第二語言習得成效的相關性要遠大于對第一種態度和學習成效的相關性。

態度與動機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加德納(Gardner)指出態度是通過動機來影響第二語言的。他認為動機是由三個因素構成的:1.達到目的的強烈愿望。2.正確的態度。3.努力的行動。加德納和蘭伯特(Lam-bert)是第二語言習得研究領域動機因素研究的奠基人,也是最有影響的人物。他們的動機劃分為綜合動機(integrative moti-vation)和工具動機(instrumental motivation)。持綜合動機的學習者學習第二語言是為了與該語言社團成員進行接觸、交流,從而真正參與并融入其社會生活中;持工具動機的學習者則視第二語言實現其它目的的工具,比如說升學、升職、出國、取悅老師及家長等。加德納和蘭伯特在北美地區所做的調查表明,持綜合動機的語言學習者較持工具動機的學習者的學習效果更好些。不過他們在菲律賓所做的調查卻得出了相反的結論。

事實上,這兩種動機,在第二語言習得中的作用很難界定。一個學習者可能同時擁有兩種動機,它們共同影響其第二語言習得的效果。例如,一個學習英語的中國學生,很可能抱有出國留學和真正與該國家人民交往的這種雙重目標而學習外語。

對于大多數中小學生來說,外語學習同學校的其它課程一樣是一門必修課,因而在學習過程中他們不會抱有更多的復雜的動機。試想,如果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通過飽滿的教學熱情、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掌握和運用所學的東西,并多鼓勵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在不同程度上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那么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信心、積極性及學習自覺性提高,學習效率也會隨之提高。這樣,就會形成動機與成功之間的良性循環,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外語學習。

二、性格(Persoality)

不少教師和語言者都傾向認為性格是影響第二語言習得過程和最終成效的又一重大情感因素。在心理學領域,性格通常有外向型(extriversion)和內向型(introvsion)的區分。外向型有這樣兩大基本特點:第一,他們喜歡社會交往與別人交談;第二,他們易沖動且熱衷于不斷改變現狀,敢于冒險。相反內向型的學習者喜歡安靜,做事預先訂好計劃而不是沖動。

在探討性格與第二語言習得的關系中,許多人認為外向型學習者更容易獲得成功,然而大量實驗所得出的結論卻并非如此。其實,性格因素影響語言學習的,例如年齡、認知方式、環境等因素。但盡管如此,研究者對性格因素還取得下列共識:外向型的學習者,由于他們愛表達,練口語時不怕出錯,因而在學習的交際技能方面表現出一定優勢,而內向型的學習者冷靜、沉著,因而在寫作技能方面要長于外向型學習者。

性格因素的研究對外語教學也有很好地啟迪作用。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注意觀察學生的性格特點,針對不同性格的學生,針對不同的語言技能訓練,施以適合的教學方法。比如在口語教學中,教師可以用比較簡單的問題來啟發和調動性格內向學生的積極性,對于性格外向型學生要教育他們沉著、冷靜,幫助他們克服馬虎沖動的缺點。這樣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積極發揮性格中的長處,幫助學生克服因性格而給語言學習帶來的弊端,從而有效地促進第二語言的學習。

三、智力因素和語言學能(Intellrgnce and language aptitrde)

智力指人們掌握各種學習技巧的一般性能力,它既包括語言學能也包括非語言學能。事實證明,在母語習得過程中,智力因素不是一個決定因素,除去弱智兒童,大部分兒童都是可以習得完整的語言能力。在第二語言學習中,智力因素主要影響學習的效率,而不是最終結果。另外,它受年齡、環境等外部因素的影響,在第二語言習得中發揮作用,一般認為年齡越小,智力因素的影響越小,然而,隨著語言學習過程的不斷深人,學習者就更需要具備對語言的分析、綜合能力,這時智力因素就會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很大的作用。

大量的學能測試和學習情況的調查表明,語言學能考試的確與第二語言學習能力有一定的聯系,學能考試是適應外語教學的需要設計的,也的確給外語教學起了引導作用。首先,教師應意識到語言學能由幾種不同能力組成,在學習中存在這種個體差異。其次,教師必須清楚不能根據學能考試結果而對成績差的學生各項技能的強弱,對于語言學習前編班的科學性有很大的指導作用。因此,教師應針對學習者的各種不同程度的學習能力,對癥下藥,對學生進行訓練,使他們的各種能力全面發展,成為各種學能兼備的學習者。

對于年齡因素在外語學習中的作用,不同的研究者曾得出不同的結論。盡管如此,年齡因素仍是第二語言習得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課題,尤其在中國外語教學的實踐中,教師會遇到不同年齡段的學習者。因此,了解年齡因素對語言學習的影響,對于開展教學是有一定價值的。

經驗告訴我們,在母語中兒童如果錯過了最佳母語習得年齡段即使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也難以成功。在第二語言習得領域,人們也傾向認為兒童較成年人更容易獲得成功。

總之,影響學習第二語言的因素很多,若能取其所長補己所短,那第二語言習得的難度就會減小,從而獲得第二語言能力就會提高。這樣就會縮小差異帶來的不利因素,會盡快更好地學好第二語言。

猜你喜歡
第二語言智力因素動機
舞蹈教學中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探究
動機比能力重要
鍛煉動機對高校大學生體育課程參與積極性的影響
腦與第二語言學習
消費者購買動機分析
Critically assess the use of Contrastive Analysis as an aid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Improving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Ability of Speaking English by the PPP Model
高素質護理人才培養中的體育策略
兇手的動機
物理教學中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