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在生物教學中培養閱讀能力

2010-01-08 05:27
北大荒文學 2009年12期
關鍵詞:能力教師教學

石 萍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改變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提倡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創新思維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已成為現在教學研究的主要課題之一。

良好的閱讀能力是學生順利掌握知識,全面發展能力的最佳手段,也是培養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重要途徑。通過預習閱讀不僅能讓學生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還能解決問題;通過課內閱讀,學生可以學會對知識進行整理、概括和歸納,形成知識體系;通過課外閱讀學生能把獲得的信息加以收集,整合,篩選。

★在預習閱讀中培養求疑思維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真正成為攝取知識的主體,就必須讓學生自己閱讀,獨立思考。對照問題和學習任務,對教材內容進行篩選,從中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不僅能使學生學得深刻,而且能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提高思維能力,增強自我意識,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以往在閱讀中教師只要求學生養成一種聽講時的預備性心理狀態,打好定向注意的基礎,并能帶著預習中發現的問題進行聽課。對于這種要求它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與新課程理念相比更顯滯后,因為教師只是讓學生去發現了問題,然后再去聽教師的講課,可能學生在聽講的過程中會和教師產生某種共鳴,但教師自始至終都沒有給學生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學生在預習中產生的突發奇想,甚至是閃爍著智慧光芒的火花,就會被淹沒。這樣的預習只能是表層和形式,學生也只會感到厭煩,不會產生閱讀的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主要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學生閱讀與思考的興趣入手。把權利交給學生,讓他們以主人翁的姿態去預先認真閱讀材料,理出本節課的頭緒,從中找出疑惑不解之處,以小組為單位,分頭查找資料,多角度、多側面、多途徑地去收集與之有關的信息,然后經過分析,加工,同學間互相切磋,提出本組的見解,特別是與書中不同的看法,并且以書面形式寫出閱讀感悟。課前教師以組為單位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對那些問題提得多,提得巧妙又敢于答疑的同學和小組給予贊揚,激勵他們繼續努力。此法不僅調動了學生自主性、主動性、合作性,還使學生的求異思維得到了張揚。其次是:在預習閱讀中教師還應該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科特點,教材的深淺度,以及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答疑能力等來組織學生進行閱讀。如學習《免疫》這一章時,可以用引言通過投影的形式激發學生的閱讀思考:“在生活中有的人雖然接觸到病菌、病毒卻不會患病;患過麻疹的人,以后就不會再患麻疹了;有的人吃了某些食物以后,會發生奇癢難忍的蕁麻疹;有的人吸入花粉后,會突然出現過敏性鼻炎或哮喘等等。人體為什么會出現這些現象呢?這是與人的免疫分不開的,說到免疫得從人體的三道防線談起?!背弥鴮W生急于想知道三道防線的心理,我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示一組閱讀提綱:1.人體哪些結構可防止有害物質的侵入?2.這些結構如何發揮作用?3.皮膚為什么能夠阻擋病原體入侵呢?4.為什么受傷的皮膚易感染?5.傷口紅腫后為何會自然痊愈?有些問題可能學生看了書也答不全,這時教師可以不失時機地組織一個閱讀討論,發揮集體的智慧去解答疑惑,甚至還可以展開組與組之間的求助,或教師的引導和點撥。在此基礎上再進行閱讀總結,學生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在課內閱讀中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也是提高學生閱讀水平的關鍵一環。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思想已廣泛地被我們廣大教師所接受。那么,在課堂閱讀教學中我們又怎樣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呢?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必須十分重視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運用朗讀、默讀、速讀、口頭復述、背誦、精讀、評析等多種形式對中學生進行閱讀技能訓練,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針對生物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名詞定義,年代數據,基本規律,實驗插圖等等基礎知識面廣、量大的特點,在課內閱讀時教師應要求學生注意對一些內容的閱讀。在閱讀中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與區別,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在閱讀中注意對比區分易混淆的概念和基礎知識;在閱讀中學會對知識進行整理,概括,歸納,形成知識體系;在閱讀中學會分析,質疑,答疑;在閱讀中增強自主學習的動機和興趣。如在講蒸騰作用的意義時,我先用投影出示一級資料,請學生仔細閱讀,體味其中的含義。1.夏天皮膚上的汗液蒸發掉了,人會感到涼爽,這是汗液蒸發時吸收了人體一部分熱量的緣故,那么植物蒸騰作用可以干什么?2.俗話說:“水往低處流?!睘槭裁粗参矬w內的水分卻能從根部流向葉子呢?(教師點撥:用吸管吸飲料時,飲料沿吸管進入口中,這是吸力的作用。)那么水往高處流的動力是什么呢?原來植物在進行蒸騰作用時可以產生出一種蒸騰拉力,那么它有什么好處呢?3.一株玉米從出苗到結實,一生中需要吸收約200公斤水,但保留在整枝植物體內及生理過程用水量僅約2公斤,玉米實際利用的水只占了吸收水分的1%,而其余99%的水哪去了呢?再結合教材的閱讀,學生對理解蒸騰作用的意義已水到渠成。這樣的閱讀既豐富了閱歷,又增長了智慧,為學生自主學習奠定了基礎。

★在課外閱讀中培養探索精神

課外閱讀是生物教學的延伸和發展。通過閱讀,學生不僅能領略到生物科學知識,以及它在人類生活,生產實踐,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還能接觸科學前沿,了解生物科學技術的最新進展。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圖書、報刊、雜志、電視講座和網絡等多種途徑去獲得這些信息,開拓視野,展開想象的翅膀,拓寬思維的應變能力,從而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在教學中我還要求學生把獲得的信息進行收集,加以整理、篩選,每星期寫讀書理論筆記,教師定期檢查,挑出與教學聯系緊密的內容,課堂上進行演講。這樣做不僅為學生搭建了一個信息共享的平臺,而且激發了學生不斷地去探索、汲取的興趣。

總之,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生物學閱讀能力是生物教學中一項長期的工作,在實際操作中,我們可以對學生進行從慢速度到快速度、從低要求到高要求、從扶著走到放手走的訓練,在教學中適時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充分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從而能更好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逐步使學生的生物學閱讀能力得到穩步提高,從而帶動各方面學習能力的提高。

猜你喜歡
能力教師教學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你的換位思考能力如何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你的溝通能力很好嗎?
秋天在哪里
在遺憾的教學中前行
美育教師
計算教學要做到“五個重視”
教育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