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育課思想品德教育初探

2010-01-08 05:27劉振武
北大荒文學 2009年12期
關鍵詞:任務功能影響

劉振武 王 燕

摘要:面向21世紀,學校要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素質開拓型人才,以適應新世紀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本文根據培養綜合性人才的需要,對學校體育教學中思想品德教育作認真思考,提出了任務與方法。利用體育課所提供的有利條件,自覺地將德育的豐富內容寓于體育教學的動靜之中,加強對中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學生在參加體育活動的過程中,增強體質,陶冶情操,提高品德素養,是每一位體育教師應盡的職責。

關鍵詞:任務 方法 功能 影響

一、突出體育教學的德育功能

體育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是整個學校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挖掘適合學生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德育因素,循序漸進地在體育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引導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使學生們不僅喜愛體育活動,更在體育活動中感受一種體育精神,樹立拼搏的決心和信心,勇往直前;體驗勝利和失敗的情感,激發學生樹立無高不可攀,無堅不可摧的進取精神;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學校體育與德育、智育緊密結合,除擔負向學生傳授體育知識外,還擔負著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務。體育教學是學校體育的一種形式,它具有雙重性,跟其他學科教學相比又具有一定特殊性,它既有講授體育理論知識的室內課,又是傳授體育技能、技巧的室外課,所以體育教師應根據體育教學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體育教學是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教師則是通過體育教學去實現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艱苦使命。立足生活本身,使德育置于整個自然與社會生態系統之中;尊重學生的生命感受,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認同學生的生活經驗,鼓勵學生的生活實踐,讓德育似春雨潤物般滲入學生的體膚,進入學生的心間,內化為他們的生命需要。

二、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滲透影響

1.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結合教學向學生講授體育教學的目的意義,提高他們對體育鍛煉的正確認識。以故事、演講形式,講述革命家、偉人們的體育鍛煉事跡;簡要地介紹我國燦爛的體育文化,中國健兒為祖國榮譽奮勇拼搏的動人故事等,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教育學生要珍惜美好時光,遵循自然規律,積極科學地鍛煉與養護身體,使自己具備健壯的體魄和旺盛的生命力,將來為祖國現代化建設多作貢獻。運用體育先進事例進行榜樣教育:使學生在平時鍛煉及學習中,能夠以這些體育健兒為榜樣,不怕苦,不怕累,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的榜樣教育:每年全校都要評選各類的積極分子,而體育積極分子占全校學生總數的10%左右,這對推動學校的體育教學起到了促進作用。教師的自身榜樣教育:教師的思想品行和業務水平,包括文化素養、教學風格、言行儀表、工作態度和職業道德品質都對學生產生影響。當學生意識到從教師身上看到了他們所希望的形象時,就產生了積極的榜樣教育的效果。如課堂教學中,教師勇于吃苦耐勞,不怕苦累,不怕太陽曬,不怕風吹和寒冷,工作認真負責,準備活動和同學們一起做,示范認真規范,盡量滿足同學們的要求,練習時積極為同學們當陪練,耐心幫助后進的同學等。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先做到,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激勵同學,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

2.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

球類、田徑、游戲等教材,蘊含著豐富的集體主義教育內容,教師在組織教學過程中、應不失時機地進行集體觀念和集體主義教育,使學生明白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勝利的道理。具體實踐中,多讓學生參與游戲、競賽的設計,讓學生為勝利獻計獻策,使每一位學生都成為組織者、參與者和鼓動者。在參與活動過程中,較好地學會自尊自愛、誠實公正、寬厚待人等良好品質,培養主人翁意識、團隊認同感、集體榮譽感、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集體的感染力是非常強的。建立一個優秀集體,用集體的感召力對學生的教育有著很大的作用。小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非常強,教師首先要掌握他們的心理特征,創建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其次教師要幫助學生建立起一個良好的、團結友愛、奮發進取的班級集體。同時,應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和作用去教育每個同學。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輿論,幫助學生建立必要的制度,并維護集體的榮譽和利益,對不良的傾向和行為,教師就啟發和教育學生進行批評和抵制。例如:體育教師可不定期地以班級為單位舉行拔河比賽、足球賽、籃球賽等,這些比賽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進行,對于培養團結、友愛、協作等集體主義精神以及思維機敏都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3.對學生進行意志品質教育

現代心理學研究認為,讓學生更多地在活動中去嘗試成功與失敗,可使學生的意志品質得以強化,會使他們更加努力,向更大的困難挑戰。教師應充分運用教材本身所具有的因素,通過身體鍛煉來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如身體鍛煉中提高心肺功能的練習,當學生跑完規定的距離時,提出再加跑一定的距離,以培養學生堅韌不拔、勇于接受挑戰、吃苦耐勞的精神;支撐跳躍中,提高器械的高度,加長起跳的距離,肋木、平梯上的爬上、行走、跳下,爬桿時從頂部半握的滑落,都可培養學生勇敢、果斷、自信和克服困難的優良品質。有時還可為他們創造一種能發揮才能的良好環境,不拘泥于動作規范,讓學生以自己的方式充分自由行動,反復去嘗試成功或失敗的滋味。當學生成功時,教師應給予鼓勵的話語,投去贊賞的目光,并提出更高、更難的目標,讓他們面對新的挑戰。只有這樣,學生既有挑戰性,就會忘記自己以前的成功,這是前進的不竭動力。

4.結合常規課堂和教學條件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課堂常規本身包含著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教師在教學中要嚴格要求學生遵守課堂紀律。對其紀律教師要清楚的進行解釋,使學生懂得為什么要遵守課堂常規及其意義,養成遵守課堂常規的良好習慣。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把品德教育的內容同道德行為的教學條件結合起來。例如在培養學生愛護公共財物上提出要求。課前整理場地,領取器材和課后收拾器材,是引導學生熱愛勞動、愛護公物的重要契機。在上課之前,我們叫學生們搬運器械(如墊子)時,要求學生不許拖、拉;領取的器材(如籃球、排球、羽毛球拍、乒乓球拍),不許用腳踢、不能扔;發現有不愛護公物的現象及時教育制止,對于那些熱心協助老師整理場地的同學給予當眾表揚。通過讓學生輕拿輕放、不拖不摔、不踢器材,培養學生愛護公物意識,培養學生勞動觀念和主動為大家服務的意識。并且建立體育課布置場地器材的輪流制度,經常開展評比、表揚,教給各種技能方法,使學生愛勞動、勤勞動、會勞動。這樣一來,學生既可以為班集體做事,又可以提高他們的辦事能力,還可以培養他們的責任心。

在體育教學中要搞好思想素質教育,教師除了必須具有敬業精神外,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教學內容,獨運匠心,使學生在快樂中學到知識,得到鍛煉,受到教育。體育教學,應以“育人”的目標出發,堅持站在“育人”的高度備課,將“思想品德”的內容寓于整個體育教學之中,體育教學中的思想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要靠教師常年累月的付出才能奏效,只要我們能夠抓住每一次教育學生的機會,我們的體育課堂就會成為品德教育的又一堅實陣地。

參考文獻:

馮悅民《體育教學中德育教育的內客、途徑與方法》,上海體育學院學報1997年第1期.

呂時珍;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途徑[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4年05期

猜你喜歡
任務功能影響
數學的翻譯功能
關注基向量的解題功能
我有特異功能
這是一份不受影響的骨子里直白的表達書
功能關系面面觀
如何搞好期末復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