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枯草采收時期對果穗與種子質量影響的研究

2010-01-25 05:06江建銘徐建中任江劍
中國野生植物資源 2010年2期
關鍵詞:夏枯草采收期果酸

江建銘,徐建中,任江劍

(浙江省中藥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3)

夏枯草 (Prunella vulgarisL.)為唇形科夏枯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果穗入藥,其性寒、味苦辛,具有清肝明目、消腫散結等功效,主治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瘰疬、癭瘤、乳癰等癥[1],臨床應用廣泛,已被我國 2005年版藥典收載。

中藥材適宜采收期的確定首先要考慮其有效成分含量高低,其次要兼顧產量因素,但對夏枯草等以有性繁殖器官作為藥材商品、生產上又以種子繁育的這類中藥材而言,確定適宜采收期還要考慮其對種子質量的影響,以利提供優質良種和保障翌年生產的高產、穩產。目前,對夏枯草適宜采收期的研究報道較少,羅目和[2]等開展了試驗,但采收期的確定以夏枯草成熟階段相隔相同的天數 (10 d)為指標。由于夏枯草果穗成熟進程受天氣影響較大,相同的時間在不同產地與年份之間果穗成熟進程完全不同,因此,以相隔天數為指標對生產上的指導意義不大。本試驗以夏枯草果穗成熟由下而上逐漸變黃這一發育特性為依據,以果穗發黃 (成熟)程度為指標,考查不同采收期對果穗熊果酸含量及種子質量的影響,以確定最佳的采收期。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試驗材料來自于種植條件相同的試驗基地。果穗按基部初見黃色、果穗發黃≤1/4、2/4、3/4,全黃及全黃后 7 d分別采摘,采后及時曬干、脫粒。將果穗與種子分別放置于不同的干燥器中備用,各 6份試驗樣品。試驗材料經浙江省中藥研究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俞旭平鑒定為唇形科 (Labiatae)夏枯草屬(Prunella)植物夏枯草的干燥果穗和種子。

1.2 方法

1.2.1 采收期對果穗質量的影響

本試驗以 2005版藥典 (一部)所列的夏枯草果穗質量指標成分熊果酸 (C30H48O3)為評價果穗質量優劣的考查對象[3]。熊果酸含量測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譜儀法,高效液相色譜儀為安捷倫 1100,具體方法如下:

(1)色譜條件:色譜柱:迪馬公司 Diamonsil C18分析柱 (4.6 mm ×250 mm ×5μm);流動相:0.04 mol·L-1磷酸二氫鈉(用5%磷酸調節pH至2.80):乙腈 (體積比為 20∶80);流速:1.0 mL·min-1;檢測波長:215 nm;柱溫:35℃;進樣量:20μL。

(2)對照品標準溶液的制備:精密稱取熊果酸標準樣品 (購于中國藥品生物檢定所,批號為110742-200516)2.57 mg,置于 25 mL容量瓶中,甲醇溶解并稀釋至刻度,得含熊果酸 0.102 8 mg·mL-1的對照品標準溶液。

(3)標準曲線繪制:精密吸取熊果酸對照品溶液 2、5、10、15、20、25、30、40μL,按上述色譜條件測定峰面積,以峰面積為縱座標,熊果酸進樣量為橫座標,繪制標準曲線,并計算回歸方程:Y=542.626 3X-7.214 3相關系數 r=0.999 98,表明熊果酸在0.2μg~40μg范圍內具有良好的線性關系。

(4)精密度試驗:精密吸取熊果酸對照品溶液,重復進樣 5次,每次 20μL,考察測定的精密度,熊果酸峰面積積分值分別為 1 096.6、1 092.8、1 089.9、1 107.5、1 100.1,平均值為 1 097.38,相對標準偏差為 0.62%,表明本方法精密度較高。

(5)穩定性試驗:取同一標準品溶液,室溫下放置,分別在 0 h、24 h進樣 20μL測定,熊果酸峰面積積分平均值分別為 1 095.9、1 097.4,表明樣品溶液在室溫下比較穩定。

(6)重復性試驗:取同一批號的夏枯草 6份,依上述條件測定含量,樣品熊果酸含量分別為2.519 7%、2.489 6%、2.704 7%、2.659 5%、2.667 8%、2.613 2%,相對標準偏差為 3.32%,表明本方法的重復性較好。

(7)加樣回收率試驗:取已知含量的夏枯草樣品,分別添加熊果酸對照品后,同上述條件做 5次平行試驗,測定結果詳見表1。

由表1可知熊果酸回收率 RSD為 2.14%,表明本方法回收性良好。

表1 加樣回收率試驗測定結果

(8)供試品溶液的制備:精密稱取干燥恒重的夏枯草樣品粉末(過二號篩)2 g,置索氏提取器中,加入乙醚 50 mL,浸泡過夜,加熱回流 6 h,蒸干溶劑,殘渣用石油醚 (60~90℃)浸泡 2次,每次15 mL,每次 2 min,傾出石油醚液,殘渣揮干殘留溶劑,用甲醇溶解并轉移至 10 mL容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精密量取 1 mL,置 10 mL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

1.2.2 采收期對種子質量的影響

本試驗主要以種子大小 (千粒重)和發芽率來評價種子質量。

(1)千粒重測定:參照 2000《農作物種子檢驗規程》實施指南[4]中類似植物千粒重檢驗方法。將經充分混勻的試驗樣品種子分別隨機數取 100粒,8個重復,分別稱重,經標準差及變異系數檢驗后,折算成千粒重。

(2)發芽率測定:從收集的種子中,各處理隨機數取 100粒,均勻地放入已置雙層濾紙的培養皿中,加入適量的水分。將培養皿置于 GTOP-2688智能型光照培養箱,在 15℃,光強 1 000 lx,每天光照10 h下發芽,15 d后統計發芽率。每樣品 (處理)3次重復。

2 結果與分析

2.1 采收期對果穗質量的影響

精密吸取各樣品溶液 20μL,在相同的實驗條件測得各試驗樣品的熊果酸含量介于 0.252 3%~0.403 7%之間 (詳見表2)。

從表2可清楚看出,不同的采收期之間,夏枯草果穗熊果酸含量存在明顯的變化,其含量隨果穗成熟度的增加而提高,至全黃時熊果酸含量達最高值0.403 7%;同時,可以發現前期增加較為緩慢,處理3(半黃)僅比處理 1(基部初見黃)提高 8.4%;當果穗變黃程度大于一半后,果穗內熊果酸積累明顯加速,處理 5(全黃)比處理 3(半黃)的熊果酸含量增加 47.6%。果穗全黃后如不及時采摘,熊果酸含量會呈現一個明顯的下降趨勢,全黃后 7 d(處理 6)果穗內熊果酸的含量僅為全黃時 (處理 5)的 67.8%,表明夏枯草果穗的采收應在果穗全黃后及時采摘,此時熊果酸含量最高,質量最好。

表2 夏枯草果穗不同采收期熊果酸含量變化

2.2 采收期對種子質量的影響

本試驗主要考查了夏枯草果穗不同采收期對種子大小 (千粒重)和發芽率的影響,各樣品測定結果詳見表3。從表3可知,夏枯草種子千粒重與發芽率勻隨果穗成熟度的增加呈明顯的上升趨勢,至果穗全黃 (處理 5)基本達最大值,千粒重比早收的 4個處理提高 4.6%~58.9%;發芽率提高 16.6%~59.6%,此后,種子千粒重和發芽率無明顯變化。發芽率差異顯著性測定也表明為,處理 5、6之間無明顯差異,與其它處理之間存在極顯著差異,表明夏枯草果穗全黃后采收,種子質量最佳。

表3 夏枯草果穗不同采收期對種子千粒重與發芽率的影響

3 結 論

夏枯草為多年生草本植物,頂生假穗狀花序(果穗)具有由下而上依次開花、結果和變黃 (成熟)的生長發育特性。從本試驗果穗熊果酸含量、種子千粒重和發芽率隨果穗成熟度的增加而逐漸提高,至果穗完全變黃 (成熟)時達最大值的結果來看,與其果穗生長發育特性相一致,表明夏枯草的采收時期必須在果穗完全變黃 (成熟)后,同時,從果穗熊果酸含量積累動態變化規律來看,過遲采收 (全黃后 7 d)其含量會明顯下降,這與羅目和[2]報道的夏枯草果穗熊果酸含量前期增加、后期減少的結果一致。因此,夏枯草果穗采收應在果穗全黃后及時采摘。

本試驗以果穗發黃程度為指標,直觀性較強,易掌握,對生產實踐具有較好的指導意義。

[1]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資源開發研究所.中藥志第 5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4:289.

[2] 羅目和,周日寶,童巧珍,等.規范化栽培夏枯草果穗的最佳采收期研究[J].湖南中醫學院學報,2005,25(1):12.

[3]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版一部[S].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197.

[4] 支巨振,鄧光聯,顏啟傳,等.農作物種子檢驗規程實施指南[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0:126.

猜你喜歡
夏枯草采收期果酸
夏枯草的妙用
齊墩果酸固體分散體的制備
厚樸葉營養成分隨不同采收期的變化分析
清肝散結夏枯草
夏天清熱,離不開夏枯草
5個采收期女貞子中5種成分的動態變化
HPLC法同時測定5個采收期蛇莓中5種黃酮成分
貴州夏枯草的抗結核化學成分研究
熊果酸對肺癌細胞株A549及SPCA1細胞周期的抑制作用
當歸適宜采收期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