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內涵及其主要特征

2010-04-07 07:03張秀芹
關鍵詞:共產主義信仰馬克思主義

張秀芹

(河海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江蘇南京 210098)

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內涵及其主要特征

張秀芹

(河海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江蘇南京 210098)

馬克思主義信仰并不是對歷史規律的宿命論式的順從或浪漫的理想化,它只是對人類歷史規律的應有感受。從社會角度來講,馬克思主義信仰是指人們對共產主義理想社會的主觀確信,并作為實踐指南;從人的角度講,馬克思主義信仰指人們對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狀態的主觀確信,并作為實踐指南。二者本質上是一致的,都是對歷史發展終極狀態的圖景的描述和向往。作為信以為真的一種樣式和實踐懸設,馬克思主義信仰具有人本性、批判性和實踐性等特征。

馬克思主義信仰;人本性;批判性;實踐性

有學者依據“信仰等同于宗教信仰”來否定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存在,他們認為,真正的信仰是指那種超驗的、彼岸的、純精神性的信仰,而馬克思主義信仰則不具有這種信仰的性質,因此,馬克思主義信仰是個偽信仰。上述觀點既不符合中國當前信仰事實,也不符合邏輯,混淆了信仰一般與信仰個別的關系,把個別當成一般,把宗教信仰等同于信仰。事實上,正如宗教信仰是信仰一種典型形式一樣,馬克思主義信仰也是一種信仰形式,而且是科學信仰。那么,何謂馬克思主義信仰?它具有哪些主要特征?對這兩個問題的科學回答有助于打破人們簡單的等同信仰思維定勢,捍衛馬克思主義信仰,同時也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大眾化、時代化理論依據和前提。

一、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內涵

一般認為,信仰是人們對某人或某種主張、主義、宗教等極度相信和信服,并作為行動的榜樣或指南。那么,什么是馬克思主義信仰?

從概念構成上看,“馬克思主義信仰”一詞是“馬克思主義”對“信仰”的具體規定,馬克思主義信仰體現出馬克思主義的個性。因此,有學者認為,馬克思主義信仰指“人們對馬克思主義的相信和信奉,并作為行動的指南?!盵1]這個定義雖然指出了人們對馬克思主義的態度上升到信仰高度,但并沒有說明人們信仰馬克思主義什么。從理論形態上來講,馬克思主義是一個理論體系,是一個不斷發展的學說。問題是何種理論才能作為信仰對象?有學者對這個問題作了進一步解說,“在馬克思主義那里,信仰是與社會理想內在地連結在一起的……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信仰也常常被稱為共產主義信仰,這是因為馬克思主義將共產主義作為社會理想?!盵2]這種解說,指明了馬克思主義信仰與社會理想內在聯系,作為一種信仰,馬克思主義信仰指的是一種社會理想的信仰,即馬克思主義信仰就是共產主義(社會)信仰。也有學者認為,理解和把握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內涵,應當從馬克思主義理論信仰與科學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信仰兩個方面入手:①馬克思主義信仰是指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相信;②馬克思主義信仰是指對共產主義的信奉[3]。馬克思主義理論包含著共產主義思想,顯然這兩個方面內容有交叉現象,說服力仍不夠。馬克思主義信仰這一概念之所以界定不清楚,這與它的前提有關,要弄清馬克思主義信仰是什么,首先要弄清什么是馬克思主義?

無論是把馬克思主義界定為人道主義學說,還是界定為全人類解放學說,其目的都是想闡明馬克思主義最關心人的問題,而人的問題歸根結底是要解放人自身,即從政治、物質以及精神等壓迫中解放出來,最終實現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共產主義社會是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最終社會載體,它為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提供物質條件和社會條件。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共產主義是“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4]。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進一步指出:“社會主義是人的不再以宗教的揚棄為中介的積極的自我意識,正像現實生活是人的不再以私有財產的揚棄即共產主義為中介的積極的現實一樣。共產主義是作為否定的否定的肯定,因此,它是人的解放和復原的一個現實的、對下一段歷史發展來說是必然的環節。共產主義是最近將來的必然的形式和有效的原則。但是,共產主義本身并不是人的發展的目標,并不是人的社會的形式?!盵5]

綜上所述,馬克思主義信仰并不是對歷史規律的宿命論式的順從或浪漫的理想化,它只是對人類歷史規律的應有感受,它意識到我們靠理智和意圖而成為歷史的一部分,因為我們有能力使歷史與人類愿望達成一致。因此,從社會角度來講,馬克思主義信仰是指人們對共產主義理想社會的主觀確信,并作為實踐指南。從個體角度講,馬克思主義信仰指人們對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狀態的主觀確信,并作為實踐指南。二者本質上是一回事,表現為同一個問題的不同側面,都是對歷史發展終極狀態的圖景的描述和向往。既然人類社會承載著人的自由和幸福,那么實現人的真正自由和幸福,就要建設一個更加理性社會,在那里,人們不僅實現政治解放也實現物的解放、精神解放,歸結一點,其最終目的是實現共產主義,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從本體論角度講,馬克思主義信仰變革了傳統信仰本體論,實現了人的本質回歸。馬克思對舊哲學尤其是黑格爾的思辨唯心主義觀點進行徹底的清算,借用歷史唯物主義方法,把“顛倒了世界”顛倒過來,提出了自己的社會本體論。他認為,“社會并不是一個消極的背景或被動的語境,而是一個自發地運動著的主體,它以其社會生產關系,規定、推動、改變并創造著社會領域中的一切存在者?!盵6]馬克思的社會本體論的確立,對信仰的意義是,馬克思變革了宗教信仰本體論,實現了信仰本體由神本向人本、社會本體的回歸,實現了彼岸向此岸的回歸。

從認識論角度講,在馬克思主義看來,人生的最高意義和最高價值不是在超世脫俗的彼岸中實現的,而在現實和世俗的此岸中實現的。這種意義和價值就其表現形式來說似乎是脫俗的、抽象的,但就其根源來說,是深深扎根于現實土壤之中的。馬克思主義中的“終極”不是給定的終極性的“狀況”或“實體”,而是體現在非終極的無限發展過程之中,是人們經過實踐不斷實現,又不斷否定的存在,這個存在是在創建中,并且永遠在創建中。同時馬克思主義學說也為馬克思主義信仰者提供了方法論指導,即在實踐的基礎上信仰,在批判現實的基礎上信仰。實踐性和批判性是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原則。馬克思明確地提出,“為歷史服務的哲學的迫切任務”,就是從“對天國的批判”變成“對塵世的批判”,從“對宗教的批判”變成“對法的批判”,從“對神學的批判”變成“對政治的批判”。信仰不是純精神性的活動,在現實性上,是實踐活動,通過改變現實,實現人的解放,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實踐作為具體的社會歷史范疇,它所表明的不只是對能動性的抽象一般的表述,而是要求具體地分析,在特定的人類發展階段,人的主體能動性和創造性的發展與發揮取決于經濟、政治條件以及社會環境等因素。一旦這些因素成為人的發展道路上的障礙,就必須突破這些制約因素,改變或改善人們的物質生活條件和社會關系。這就意味著:在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社會里,信仰馬克思主義就要變革存在剝削和階級壓迫的社會關系;在階級和階級對立已被消滅的社會里(如,社會主義社會),信仰馬克思主義的重心應放在發展物質生產力、發展文化、構建和諧社會上,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

從功能角度講,首先,作為個人信仰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是每位信仰者超越自我、奠立生命的不朽價值的終極依托,它為個人提供了一個世界觀,不需要個人對世界進行全面抽象的思考,就有一個超越自我的對象作為依靠。馬克思主義信仰是一種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占據統攝地位并具有支配作用的信念,是人們關于社會最高理想和人生最佳境界的信念,是一種追求價值確定性的意向性活動。有了堅定不移的信仰,就有了價值確定性,人的思想和行為也就有了定向機制和價值支撐。其次,馬克思主義信仰作為共同的理想是每個信仰者把握實際、凝聚人心、開創未來的精神動力源,并成為黨或其他團體的共同行動的重要依據。

總之,馬克思主義信仰是一種科學的信仰,它建立在理性預見基礎上的一種價值信仰,是建立在對社會發展趨勢理解與把握基礎上的一種科學覺悟。

二、馬克思主義信仰的主要特征

馬克思主義信仰所關涉的是由社會發展律所規定的意志的最終客體——共產主義——及其前提條件,它在社會發展趨勢上是絕對必然的,與其他信仰相比較,其具有鮮明的特征。

首先,從信仰主體角度講,馬克思主義信仰是以人為本的信仰,這個人不僅包括人民大眾,也包括信仰主體自己,具有鮮明的人本性。

宗教信仰主體是沒有自我。他們認為,宗教信仰是以神為本位的,認為神是戒命的頒布者和監護者,而人只是被動的順從,如果沒有了神,那么宗教信仰都是無根性的,一個不相信神的人是不會有宗教信仰的。例如,佛教否定此在生活,向往彼岸生活,就是人自我否定的表現。宗教改革后,宗教信仰主體的地位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肯定,但總體上,人還是處于被否定的狀態。但是,在馬克思主義看來,出自實踐理性和理論理性的馬克思主義本身是自足的,它根本不需要上帝。馬克思主義信仰主體的自我不僅得到承認,而且還得充分發展。革命年代,我黨發揚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革命作風,許多革命者拋頭顱、灑熱血,犧牲小我,成就大愛。在社會主義建立時期,在發揚集體主義觀念時,個人的合理私利也得到保障。物權法的出臺,就是這方面的最好注腳??傊?馬克思主義信仰是以人為本的信仰,這個人不僅包括人民大眾,也包括信仰主體自己,具有鮮明的人本性。

其次,從客體角度講,馬克思主義信仰是對一種不能成為知識的理念的懸設,它具有不同于理論假設的特點。

假設是一種從結論的真實性推出前提或根據的真實性的理論方法,通過它,人們只能得到或然性的知識,因為這種推論本身就不是必然的,人們不能規定所有可能的結論都是真的,因而也不能得出它們的根據也是真的。與假設不同,懸設是實踐性的,它建立在實踐理性的基礎上,并從社會發展規律推出其必要性。馬克思主義信仰是以社會發展規律為基礎的信仰,具有必然性。馬克思主義信仰是實踐主體對客體的主觀確信,它只具有主觀的充分有效性,區別于知識和意見。在有效性上,知識具有主客觀的充分有效性,意見在主客觀上都不具有充分有效性,而信仰處于二者之間,它具有主觀的充分有效性,不具有客觀的充分有效性。馬克思主義信仰雖然在有效性上處于知識與意見之間,但是在確定性上卻高于后二者,因為人們不會在確信證據的不充分面前退縮,而是相信,在馬克思主義層面上,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及其前提條件的有效性是絕對必然的。馬克思主義者“雖然深切地同情工人階級的痛苦,但引導他信仰共產主義觀點的并不是任何感性的原因,而是研究歷史和政治經濟學的結果?!盵7]

再次,從信仰方式上看,馬克思主義信仰是世俗性、批判性和實踐性的統一。

馬克思主義信仰方式不同于宗教信仰方式。馬克思主義信仰是世俗性、批判性和實踐性的統一?,F代社會是一種“祛魅”的理性而非神性的世俗化社會。世俗性成為現代生活的一種解釋范式,構成了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總體背景,這就意味著信仰的神秘因素從公共領域和俗世生活中轍退。馬克思主義是世俗性信仰,世俗性意味著馬克思主義信仰不需要向宗教信仰那樣,建造象征著宗教信仰的教堂、做禮拜、舉行教義等。馬克思主義信仰者把共產主義理想化為內在的價值取向,并踐行理想。把世俗性、批判性和實踐性結合起來,這在許多人看來都是不可想象的。一種觀點認為,信仰是對超出實踐性和批判性的對象的向往與追求,它的世界觀是神話式的,主要表現為情感的認同。另一種觀點認為,現代世界觀的思維方式是科學方式,批判性屬于理性的范疇,信仰屬于非理性的范疇,因此,信仰要服從理性的安排。前者認為,信仰高于批判性,批判性不能干預信仰,比如,《圣經》中那些在理性看來是荒謬的神跡,正是我們應該信仰的。后者則正相反,他們認為理性是至上的,信仰以經驗為依據,要接受理性的檢驗。宗教信仰的實質是放棄在關于上帝的命題上自己判斷的權利,而把它交給上帝,信賴上帝來做出這些判斷。馬克思主義信仰則不同,世俗性、批判性和實踐性是信仰馬克思主義主要方式。馬克思主義批判精神是建立在科學精神基礎之上的。它的批判不在于為人們尋找某種心靈的撫慰,而是最終使批判的對象革命化。馬克思主義的批判精神,不僅是針對資本主義,而且也針對自己。它無意將自己的某種觀念當作永恒不變的教義,無意將社會的某種現象、某個環節固定化。在它的視閥里,一切固定化的做法都是形而上學。

馬克思主義信仰不滿足于理論上相信、信奉,對其信仰者來說,更重要的是實踐信仰。實踐環節是馬克思主義信仰必不可少的部分。正如阿倫特所指出的,近代社會的主要問題“就是勞動問題和歷史問題”,“馬克思著作的意義,既不在于其經濟理論,也不是在于有關革命的論述”,而是關于“這兩個新的主要難題”[8]。實踐是聯接主體和客體的橋梁,具有中介作用。同樣,人們的勞動社會實踐清除由“宗教信仰”帶來的形而上的神秘性,這使人類的現實與理想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兩極,它們之間存在一定的張力,從而使共產主義作為未來可能的理想目標而成為現實當下發展的基礎動力和歷史發展的基本導向,成為人類努力實踐的前進方向。對馬克思主義信仰者而言,實踐變革了他們的信仰方式,實現了信與所信相統一,形成信而求證的信仰方式,“對馬克思主義要信仰但不要信仰主義,要懷疑但不要懷疑主義”[9]。馬克思主義在科學實踐觀的基礎上,把對現存世界的批判和超越落實到現實實踐的平臺上,落實到從實際出發,正確反映世界真實可能性的前提上,落實到對現存世界一切有價值成果的吸取和發展的層面上。馬克思認為,共產主義對我們來說,不是應當確定的狀況,不是現實應當與之適應的理想,我們所稱為共產主義的是那種消滅現存狀況的現實活動。這個運動的條件就是現實的世情、國情和民情。

第四,從性質上來看,馬克思主義信仰是科學合理性與價值合理性相統一的具有社會性質的信仰。

馬克思主義何以被信仰化,其主要原因在于主體的信仰需要與馬克思主義能夠滿足這種需要的內在特質的契合。隨著科學的發展,一方面,現代科學不相信超自然力量干預歷史進程,宗教信仰(或其他人格化、道德化等神秘性信仰)不能滿足人的信仰滿足;另一方面,科學主義思維方式同樣也不能滿足人們追求真、善、美的情感需要。人不能沒有信仰,因此,人們需要在上述兩極中尋求新的合理的信仰,這種要立足社會現實而又能夠改變、超越現實的科學信仰,也就是說人們對信仰對象提出了科學合理性和價值合理性的要求。馬克思主義是一種指導無產階級乃至全人類的解放的科學理論,是邏輯和歷史統一的結果,具有科學合理性。同時作為一種理論,馬克思主義對人的關懷表現在給人類以希望,給人以理想目標,具有價值合理性。因此,馬克思主義信仰是科學合理性與價值合理性相統一的信仰。雖然社會中存在信仰個體化現象,相比較宗教信仰而言,馬克思主義信仰更具有社會性。從理論而言,馬克思認為一方面宗教是顛倒了的世界,是社會不合理的反映;另一方面他又認為現實的社會是不理的,于是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入手,研究資本主義制度,提出“兩個必然”,即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不難看出,馬克思思想中的信仰之維具有社會性。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個人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的發展(當然,社會的發展也離不開個人的發展,兩者之間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關系)。從實踐角度來講,馬克思主義信仰者主要是無產階級及其先進代表,其具有強大的組織性,也從一個側面驗證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社會性??偠灾?從性質上來看,馬克思主義信仰是科學合理性與價值合理性相統一的具有社會性質的信仰。

第五,從信仰形成過程上來看,在學習中信仰,學習成為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核心問題。信仰馬克思主義盡管具有一定的情感因素和經驗因素,但最根本的是理性的抉擇。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匯集人類一切優秀成果的精神追求,博大精深。作為一種科學理論,能被信仰化的前提是相信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可能性。不通過學習,不知道共產主義,不知道人的全面自由發展,怎么能知道共產主義社會、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可能性?也就是說,真正的馬克思主義信仰首先要學習。只能通過學習,馬克思主義才能進入日常生活中,才能提高人們的理解力和知識,增強抗壓力,通過人們的合作而不斷提高人的生活質量。只有當通過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接受、認同后,馬克思主義才能內化、升華為信仰。所以,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者必須不斷地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并在此基礎上建立和升華自己的崇高信念。離開了學習,就不可能真正理解馬克思主義,更談不上信仰馬克思主義。當下,景觀社會的琳瑯滿目,難免有人會被物華所俘虜。有些人口頭信仰馬克思主義,實踐中做出了違背馬克思主義精神的行為,其中一個深層原因就是忽視了學習,當然個人的修養也很重要。

[1]劉建軍.馬克思主義信仰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21.

[2]周宏,侯惠勤.當代信仰問題的哲學思索[J].高等教育戰線,2002(11):47-50.

[3]陳建民,陽魯平.科學認識馬克思主義信仰[J].求索,2004(6):129-131.

[4]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5]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93.

[6]俞吾金.馬克思的社會主體論探要[J].復旦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5):2-6.

[7]拉法格.回憶馬克思恩格斯[M].馬集,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2.

[8]漢娜·阿倫特.馬克思與西方政治思想傳統[M].孫傳釗,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7.

[9]黃明理.辯證維度中的馬克思主義信仰[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11-14.

B017

A

1671-4970(2010)03-0018-04

2010-06-23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10BKS065)

張秀芹(1975—)女,江蘇宿遷人,博士研究生,從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研究。

猜你喜歡
共產主義信仰馬克思主義
舍己救人的國際共產主義戰士 羅盛教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與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論信仰
鐵的信仰
《德意志意識形態》中共產主義思想麒當代啟
馬克思主義的“破舊”與“立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