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夏農業信息化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2010-04-26 09:07溫淑萍寧夏農林科學院農業科技信息研究所銀川750002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2010年6期
關鍵詞:寧夏準則指標體系

●周 蕾,溫淑萍 (寧夏農林科學院 農業科技信息研究所,銀川 750002)

1 農業信息化的內涵

把握農業信息化的內涵是衡量農業信息化水平及其對農業經濟發展貢獻度的重要前提。[1]目前,國內外理論界對于農業信息化的內涵有多種表述,本文選取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的對農業信息化的定義:即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系統為農業產供銷及相關的管理和服務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并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力和經營管理效率的相關產業的總稱。具體內容包括:農民生活消費信息化;農業生產管理信息化;農業科學技術信息化;農業經營管理信息化;農業市場流通信息化;農業資源環境信息化和農業管理決策信息化七個方面。[2]

2 寧夏農業信息化發展

2.1 寧夏農業信息化發展概況

2007年9月寧夏正式被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列為全國第一個國家級社會主義新農村信息化試點省區,通過“新農村信息化省域試點”工程項目的實施,建設中的“三電合一”的新農村綜合信息服務網絡,有效推進了寧夏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取得了顯著效果。[3]①截至2008年年底,全區農戶每百戶擁有彩色電視機115.17臺、電話機69.17部、移動電話121部、家用計算機0.83臺;村村通網絡,實現了信息網絡全區農村全覆蓋。寧夏的農民率先通過互聯網看到了電視節目(IPTV),“三網融合”在寧夏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②整合8個涉農部門的信息資源,收集整合30多個大類、超過160個小類,容量為7G的結構化和非結構化信息資源數據庫,其中包括農林技術、農業科技文獻、農產品供求、農產品價格、農資產品、農業視頻、氣象與防災減災等內容。③依托自治區信息中心平臺建設的“寧夏農村綜合信息網”,已建成11個頻道72個欄目,功能覆蓋商務信息、市場信息、農業科技等方面,初步實現了各類信息的下達和上傳發布等。④整合后的“三農呼叫中心”實現了與行政村信息服務站的網絡對接、網絡呼叫和遠程視頻對話,可以為農民提供5種方式的服務:一是網絡查詢;二是手機短信;三是特服電話;四是視頻服務;五是現場服務。⑤采用光纖、ADSL和無線寬帶Wimax技術以及“450M數字無線接入系統+新一代衛星天線接收系統”的方式,建設集互聯網經營、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文化信息資源共享三項功能的新農村信息服務站2362個,[4]實現全區所有行政村有信息服務站。農業信息化已使得農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想觀念發生了深刻變化,有效促進了寧夏新農村建設進程。

2.2 構建寧夏農業信息化水平評價指標體系的意義

信息化水平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信息化發展所達到的水平或實現程度,是信息化發展程度的一種定量指標,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綜合競爭力、現代化程度和經濟成長能力的重要標志。

信息化指標體系是信息化水平測算與評價的重要依據,通過信息化指標體系,可以定量地衡量一個國家、地區及鄉村的信息化水平,提高信息化建設的科學性和準確性。[5]構建寧夏農業信息化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是科學制定信息經濟和提供社會發展量化研究的依據,對于有效地指導和促進寧夏農業信息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

2.3 構建寧夏農業信息化水平評價指標體系的目的

通過建立完善的農業信息化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以及科學、客觀地測算、比較區縣乃至鄉鎮的農業信息化發展水平,準確地把握和衡量寧夏農業信息化發展水平,為研究制定寧夏農業及農村信息化發展規劃提供量化、科學的依據,提高政府在農業信息化建設方面決策的科學性和準確性,以推動寧夏新農村信息化的發展。同時,通過對寧夏農業信息化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不斷的完善,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為西部欠發達地區農業信息化發展提供借鑒。

3 構建寧夏農業信息化發展水平評價模型

農業信息化測評屬于信息系統評價范疇,同時信息化發展水平評價制度本身是一種管理制度。因此,我們必須也只能建立一種復合式的權變評價指標體系,才能滿足因地制宜的需要。這種復合式的指標體系由外部層面和內部層面、動態和靜態、定量和定性、不斷發展和相對穩定的指標綜合組成。

3.1 選取評價指標的基本原則

3.1.1 科學性原則

建立評價指標體系,各項指標必須有機配合,形成體系,不重復,無矛盾;指標設計要符合寧夏農業信息化建設工作的基本狀況和運行規律;指標解釋、定義要準確、規范,為科學地制定寧夏農業信息化發展規劃提供依據。

3.1.2 相對獨立性原則

選用指標及標準時,要確保各指標間相對獨立。當指標間存在明顯相關關系時,應采取保留主要指標的原則。這樣不僅可以減少指標數量,而且不丟失必要的信息。

3.1.3 可操作性原則

建立評價指標體系就是要把它應用到實際評價工作中去,因此,要求指標概念明確、直觀,計算方便,資料易于收集,且指標數量適當。

3.1.4 動態性原則

指標的設置應便于進行縱橫比較??v向比較既要評價客觀背景,也要評價發展現狀,還應評價發展速度,并體現階段性,以便全面考察在過去基礎上進步與發展的幅度;橫向比較應考慮不同地區客觀條件的差異性對農業信息化發展的影響。既注重結果評價,又注重過程評價,做到差異性與一致性相統一,可根據實際情況適時修改指標體系。[6]

3.1.5 系統性原則

農業信息化具有涉及面廣、內容多樣及構成復雜等特性,且各個方面都相互關聯。因此,指標體系的建立必須運用系統論的觀點,將總體目標層層分解再進行綜合。要考慮各指標之間的相關性、整體性和目標性,應該根據一個標準進行完全有序的劃分,構成一個完整的指標體系。

3.2 評價因素的選擇

在農業信息化內涵、信息化發展水平和寧夏農業信息化發展現狀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參考國家及各個地區信息化水平測算與評價的指標體系,綜合影響寧夏農業信息化發展水平的因素,主要包括寧夏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農業信息網絡建設、農業信息化資源建設、農業信息化技術應用與推廣、農業信息化人力資源、農業信息化服務方式與成效和農業信息化外部環境等七個方面。同時,通過理論分析、調查問卷、專家咨詢和實踐檢驗等方法,對各種評級因素進行分析,確立寧夏農業信息化發展水平的不同層級的評價指標。

3.3 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基于以上原則和評價因素的選擇,構建以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農業信息網絡建設和農業信息資源建設為基礎,以農業信息化人才培養為動力,以農業信息技術應用與推廣和農業信息化服務方式與成效為核心,以農業信息化外部環境為根本的農業信息化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

在對評價因素進行分析時,本文建立基于網絡分析的農業信息化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網絡分析法(analytic network process,ANP法) 是美國運籌學家T.L.Saaty教授在上世紀70年代在層次分析法的基礎上提出的一種新的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多目標決策分析方法。該方法繼承了層次分析法考慮各因素或層次之間相互影響的特點,新增指標之間的相互影響及反饋,所以越來越受到決策者的歡迎。[7]

依據目標、準則,構建典型結構,即構建系統的控制層和網絡層,其核心是將決策者的經驗判斷給予量化,從而為決策者提供定量形式的決策依據。網絡分析法在不減少指標的情況下建立一個多層次的分析結構模型,通過定量分析確定各因素相對重要性次序,在目標結構復雜且缺乏必要數據的情況下更為實用。根據上述分析,將寧夏農業信息化發展水平評價指標列為第一層(A層),將第一層目標細分為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農業信息網絡建設、農業信息資源建設等7個層級;再分別列為第二層(分別為B1層、B2層、B3層……B7層),再對B1層、B2層、B3層……建立相應的子層,第三層(C層) 28個指標,以此建立如下表所示的寧夏農業信息化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

表 寧夏農業信息化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

3.4 評價方法 [8,9]

3.4.1 確定目標、準則并構建網絡結構

ANP的網絡結構由兩部分組成:控制層+網絡層??刂茖佑梢恍Q策準則組成,然后在控制層準則的基礎上建立起網絡層,它反映了在一定準則下網絡內的元素或元素組之間的相互反饋。

3.4.2 構建未加權超矩陣

在每一控制準則下,應用兩兩比較方法對元素進行判斷,構建未加權矩陣W。

在構建中,首先以構建網絡時選取的準則為主準則,以該網絡中某一元素組中的元素為子準則,按照其他元素組由各元素的影響程度構建判斷矩陣,求得歸一化特征向量。由此,構建各判斷矩陣,由各判斷矩陣的歸一化特征向量構造矩陣Wij,Wij表示第i層上各元素對第j層的影響作用,是超矩陣中的塊,具體如下:

如上述方法所述,以其他準則為主準則,分別構造未加權超矩陣中的每一塊Wij,組合到一起即得到未加權超矩陣W。

3.4.3 構建加權超矩陣

層次內各元素對某個準則的排序,可用未加權超矩陣W來表示,即未加權超矩陣中每個層次的每一列都是歸一化的,但這并沒有顧及其他層次對此準則的影響,因此未加權超矩陣的每一列并不是歸一化的。

要準確反映排序,必須充分考慮層次之間的影響作用,即要考慮反饋作用的影響,具體做法是:將每個層次作為一個元素,針對某一層進行兩兩比較,并計算相應排序權值。

假設aij表示第i個層次對第j個層次的影響權值,則:

Wij=aijWij

W為加權超矩陣。加權超矩陣中,每一列元素的和均為1,這樣的矩陣具有隨機性,使得累加效應存在且有限。

3.4.4 計算極限超矩陣

對加權超矩陣進行歸一化處理,得到極限超矩陣W∞:

由于元素之間存在依存與反饋關系,因而歸一化過程是一個反復迭代、趨穩的過程。在極限超矩陣中,每一列數值是在每一準則下,各元素對該列所對應元素的極限相對有優先權。

對每一控制準則的極限向量按照各準則權重進行加總,并依據各可選方案的權重值排序,從而得出最佳選擇方案。

4 運用SD軟件求解ANP問題

ANP方法的計算過程較龐雜,實際應用需要借助計算軟件。SD(Super Decisions) 就是用于求解ANP問題的軟件,它能夠快速檢測判斷矩陣的一致性,并準確計算出超矩陣及極限超矩陣。應用SD軟件解決問題時,首先,需要對每個控制準則下的元素進行兩兩比較;其次,比較后應用SD軟件自動計算出未加權超矩陣、加權超矩陣以及極限超矩陣;再次,對各元素優先級進行排序,從而幫助決策者進行科學決策或對某些元素有所側重。

5 結論

利用ANP方法對寧夏農業信息化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進行研究,充分考慮指標體系各影響因素之間的依存與反饋關系,它彌補了AHP所不能解決同層次間各元素相互依存以及層次間反饋作用的問題,使評價更為準確、科學。且通過SD軟件的應用,解決了超矩陣的復雜運算。需要注意的是,ANP方法的運用不可避免涉及人為主觀因素影響,關于這方面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研究與探索。另外,我們應注意影響農業信息化發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們選擇的只是其中重要的因素,隨著經濟形勢的發展,對評價模型影響的重要因素將不斷出現,且關鍵因素和次要因素也會相互轉化,寧夏農業信息化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也應不斷修正和完善。

[1]趙罡.吉林省農業信息化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08.

[2]呂曉敏.中國農業信息化的現狀和機遇[J].天津科技,2002(6):11-12.

[3]周蕾,溫淑萍.基于SWOT的寧夏農業特色優勢產業競爭力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0(2):2610-2612.

[4]張少明,等.寧夏新農村信息化實踐與理論探索[M].寧夏:寧夏人民出版社,2009:142-145.

[5]李道亮.中國農村信息化發展報告(2007)[R].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167-211.

[6]周蕾.西部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成長機制研究[D].咸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7.

[7]王蓮芬.網絡分析法(ANP)的理論與算法[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1(3):44-50.

[8]唐小麗,馮俊文.ANP原理及其運用展望[J].統計與決策,2006(6):35-38.

[9]信麗媛,等.淺析天津農業信息化測評指標體系的構建 [J]. 中國農學通報,2008,24(8):465-467.

猜你喜歡
寧夏準則指標體系
具非線性中立項的二階延遲微分方程的Philos型準則
寧夏
寧夏煤電博弈
層次分析法在生態系統健康評價指標體系中的應用
供給側改革指標體系初探
基于Canny振蕩抑制準則的改進匹配濾波器
寧夏
學學準則
一圖讀懂《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
寧夏:首辦立法論辯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