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在堅持

2010-05-12 07:17張善堂
戲劇叢刊 2010年2期
關鍵詞:田漢辦刊刊物

《戲劇叢刊》迎來了創刊30周年華誕。30年,在歷史長河中算不上太長,但,處在特定時期的戲劇刊物,風風雨雨坎坎坷坷地一路走來,實屬不易。真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個中滋味,只有局中人才真正領略得到。作為一個老編輯,親身經歷和目睹她的成長、發展過程,感慨頗多。不吐不快。30年間,大概出版了將近200期吧(正刊加增刊)??偟内厔菔?,刊物質量越來越高,影響力越來越大,編輯隊伍的學歷和素質也一代更比一代強,十分令人欣慰!《戲劇叢刊》能夠發展到這一步,造什么呢?我說八個字:“認準了的,堅持到底?!?0年中,采編人員變化很大,刊物欄目不斷出新。優秀作品接連涌現,諸多現象都在年新月異的變化之中,唯獨不變的是編輯隊伍的那種認準了就堅持的性格和韌勁沒有變。相反。更加堅定地在新老編輯人員中傳遞著。且踏踏實實地踐行于辦刊的過程中。堅持什么呢?

堅持《戲劇叢刊》永遠姓“戲”?!稇騽部窂膭摽浆F在,是處在一個文化藝術多元化的時代,一些新興的藝術門類,尤其電化藝術,強烈地沖擊著古老的、傳統的、程式化很強的戲曲藝術和已經失去興盛光環的新興戲劇(話劇、歌劇和舞劇)藝術。此時此刻,連戲劇演出都逐漸失去了吸引力,又有多少人來拜讀和訂購戲劇刊物呢?特別是青年群體?;谶@種現象,戲劇刊物開始出現了分化和蛻變。一些戲劇刊物在“適者生存,逆者亡”的思想指導下,有的羞羞答答地改成了多元藝術雜刊;有的索性“一做二不休”,改成通俗文學刊物或影視刊物,背棄初衷,避長就短,靠拾別人的剩飯殘羹充饑,結果呢,丟了鍋里的潑了碗里的。落個老爺不親舅舅不愛的結局?!稇騽部返耐蕚儎t認為,沒有個性的刊物等于沒有靈魂,也就沒有生命力?,F代的青年觀眾對戲曲的冷淡有兩個根本原因:一是戲曲本身跟不上時代的要求,需要改革創新;另一個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內亂,剝奪了年輕人欣賞戲曲的權利,造成中國戲曲在青年人內心的盲區。十分需要補上這一課,引導他們走出盲區,認知中國的藝術的瑰寶——戲曲。上述兩點說明,戲劇刊物的使命重大,決不能讓表面現象迷住眼睛,決不能移情他戀,改弦易轍。戲劇刊物必須姓戲,不姓戲就失去了它存在的價值。同時還認識到,地方戲劇刊物就得有地方性,故而明確了“立足山東(劇本只發本省的,只有如此才能逐漸建立起自己的創作隊伍)面向全國(文稿,凡是有利于戲劇改革創新的論述,不分區域,兼容并收)”編輯部從團結專業隊伍人手。進而擴展廣大戲迷和業余戲劇愛好者。經過引導,由不理睬,到試著看,再到著手干。逐步形成刊物的作者群和讀者群。熱愛戲劇的人多了,稿源豐富了,刊物自然也就提高了??镉绊懥σ淮?,發行量也就順理成章的隨之增長?!稇騽部钒l行量曾一度由一千多份猛增到五萬份左右,而且破天荒地出現了六十多份國外訂戶,有華僑,也有熱愛中國戲曲的外國人。頑強堅持得到應有回報。

堅持為他人做嫁衣。堅持甘為人梯。在《戲劇叢刊》的編輯人員中,有一個很好的傳統,編輯和作者是志趣相投的朋友,保持著那種無話不談的親密無間關系。一部好的作品出現,往往是在閑聊中靈感閃現,漸漸成型。不斷充實完善,最終成為精品。編輯在對作者的輔導中,付出是巨大的,心地是無私的。為了提高作者的作品質量,有的甚至不惜把自己積累的創作素材,或把自己未成作品中的人物、情節貢獻出來。盡管如此,從來沒見過有一個編輯在他人作品上署名。這種甘心情愿為他人做嫁衣,無怨無悔為青年作者做人梯的高貴品質,贏得了刊物作者群的共同贊譽,也為刊物增強了凝聚力。很少出現一稿多投和好作品外流的現象。

堅持勤儉、節約辦刊。辦刊經費不足是《戲劇叢刊》的老大難問題。沒有錢,想辦事也辦不成,可叢刊人偏不信這個邪。沒錢找錢,沒條件創造條件,寧肯苦了自己,也不能誤了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方法只有一個:“開源節流”,勤儉節約辦刊。全刊人員,除了完成自身業務外。還要承擔一定數額的拉廣告、求贊助的任務。說起節儉來,至今尚感心中酸溜溜的。采訪、組稿只能局限于省內。省外稿件只能通過書信聯系,打個長途電話約稿都要猶豫再三,因為沒有差旅費。有時不得不到省外出差,也是省了再省,住旅館撿最便宜的,行動擠公交車。采訪耳聽手記。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我們的采編人員還沒嘗到“打的”是什么滋味。采訪用的袖珍錄音機,在別的單位早已人手一臺,我們卻配不起。真苦了這些癡迷戲劇事業的好同志。對自身如此“摳門”的叢刊人,恨不得一分錢掰成兩瓣花,但對作者的稿酬卻從來不拖欠,因為他們不愿影響刊物的信譽,不愿挫傷作者的創作熱情。

堅持辦好多家刊物自籌資金聯辦的“田漢戲劇獎”。此獎發起于1984年,《戲劇叢刊》為發起單位之一。用田漢的名字命名,主要鑒于田漢老既是中國話劇的創始人之一,又是中國戲曲改革創新的先驅者,他的一生。為無產階級戲劇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尤其在戲劇為無產階級服務,為人民大眾服務方面樹立了光輝的榜樣,是全體戲劇工作者學習效法的楷模。設立這個獎項旨在為各家刊物發表的優秀作品,提供一個彪炳與彰顯的平臺。既可以擴大刊物在省內外的影響,又可以激勵作者的創作熱忱和理論研究的積極性,還可以為獲獎作者以后的職稱晉級提供有力的資質憑證??芍^一舉三得,其益大焉!“田漢戲劇獎”從1985年起至今已舉辦了25屆,參加聯辦的戲劇刊物也由最初的7家擴充到十多家。在各省市領導支持下,越辦影響越大,并得到中國“田漢基金會”的肯定和中國田漢研究會幫助。對這項有益于戲劇事業的事情,《戲劇叢刊》從始至終是堅定不移的,堅持把“田漢戲劇獎”辦好,永久地辦下去。25屆的評獎活動,充分顯示出它的功績。也完全可以相信,它將來在戲劇歷史上也會留下濃重一筆。

在紀念《戲劇叢刊》創刊30周年的喜悅時刻,千萬不可忘記山東省委、省政府,以及主管文化藝術事業的諸多領導對《戲劇叢刊》的關懷、支持和幫助,沒有各級領導的保護,《戲劇叢刊》早已不復存在。在報刊雜志改制中,要求一樣“自收自支,自負盈虧”。主管領導冒著一定風險堅持給《叢刊》撥款,正因領導實事求是對待,才使《叢刊》保留下來;千萬不可忘記各地市文化局,30年來,對我們所舉辦的作品討論會、學術研論會、評獎會、出版增刊、專集等活動中,在人力、物質和經費上的幫助和支持;千萬不可忘記,某些時期,那些具有先見卓識的企業家,伸出援助之手,解我燃眉之急:也不能忘記全省的藝術團和藝術家們,曾無償地參加《戲劇叢刊》組織的慰問演出團。這種義舉,讓我們至今感動不已?!稇騽部返拿恳稽c成績,都滲透著各界人士的辛勞與汗水。在此請接受我們最誠摯的謝意!

如果有人問我,你對《戲劇叢刊》的未來有何祝愿,回答是,堅持,繼續堅持!堅持到百年。堅持到中國戲曲的真正復興!

(張善堂,《戲劇叢刊》原主編)

猜你喜歡
田漢辦刊刊物
我就做你戲劇事業的“恩格斯”
刊物賀詞
“辦刊育人”理念的探索與實踐
田漢娛母
田漢的鞋帶
田漢的滬上迷舟
擬廣告
讀者論壇等
重要預告
編后絮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