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穴位注射加針刺治療腦卒中后頑固性呃逆的療效觀察

2010-08-08 12:12曲梅宋建聰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010年2期
關鍵詞:攢竹山莨菪堿膀胱經

曲梅,宋建聰

呃逆是腦卒中后較常見的并發癥,常因病灶直接或間接影響呼吸中樞引起,輕者持續數分鐘或數小時,嚴重者持續數天或更久。是由于迷走神經反射或直接刺激膈神經、膈肌,使膈肌與肋間肌不自主地同步痙攣性收縮,膈肌下降,瞬間產生強烈吸氣運動,伴有聲帶閉合從而發生的一種伴有不適感的特殊吸氣聲。頑固性呃逆是指呃逆持續48 h以上且影響說話、進食及睡眠者,少數頑固性呃逆還常常是病情危重的征兆。嚴重的頑固性呃逆[1],尤其頻發者,常因嚴重影響患者的飲食和正常的呼吸運動以及精神和軀體的沉重負擔而給患者帶來很大痛苦,甚至導致全身衰竭,臨床治療上頗為棘手。

正確認識和處理呃逆,可以更好地配合卒中的治療和康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減低病死率,意義十分重大。臨床上西醫治療常用肌肉注射或靜脈滴注藥物,對止呃雖能起到一定作用,但用后大多容易遷延反復。我們運用中醫的理論和方法以針刺療法加穴位注射治療頑固性呃逆取得良好效果,現將與常規西藥治療的療效對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3年3月~2008年10月本院神經內科住院的80例急性初發腦卒中伴發頑固性呃逆患者。從發病即開始觀察,按申請針灸會診的次序隨機分為兩組:①治療組:40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6例;年齡36~81歲,平均(56.6±15.2)歲;腦出血10例,腦血栓形成21例,腦栓塞4例,腔隙性腦梗死5例。持續呃逆時間2~7 d,平均(3.38±1.33)d;②對照組:40例,其中男性 36例,女性4例;年齡 39~78歲,平均(57.9±13.6)歲;腦出血9例,腦血栓形成 24例,腦栓塞3例,腔隙性梗死4例。持續呃逆時間2~6 d,平均(3.28±1.32)d。性別、年齡、腦卒中的病程、病情、出現呃逆的時間等比較經統計學分析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診斷標準:所有病例均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通過的腦卒中診斷標準,并經顱腦CT和MRI明確診斷?;颊咭庾R清醒,腦卒中后出現頑固性呃逆的時間為2~7 d,每天發作數次,頻率每分鐘12次以上。排除標準:①嗜睡,昏迷患者;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臟傳導阻滯者;③低血壓患者(血壓<90/60 mmHg)。

1.2 治療方法

1.2.1 治療組 首先行針刺手法,取穴:主穴內關,足三里,配穴印堂透攢竹。

1.2.1.1 針刺方法 取雙側內關、足三里穴毫針刺入,行提插捻轉手法,使局部產生酸、麻、脹感,留針5 min,其間捻針3次,捻針時囑患者配合深呼吸。

1.2.1.2 穴位注射 起針后再行穴位注射,方法:以維生素B12注射液0.5 mg/ml和山莨菪堿注射液10 mg/ml用5號針頭抽取混合搖勻,患者取端坐位或側臥位,在雙側膈俞(T5棘突下旁開1.5寸)行常規消毒后,右手握筆式持針,皮下斜刺入該穴(深度0.5~0.8寸,避免直刺過深以免引起創傷性氣胸),待針感強烈局部產生酸﹑麻、脹感后,回抽無血然后緩慢注入藥液,每穴1 ml,每日1次,連續3 d,觀察療效。

1.2.2 對照組 山莨菪堿注射液10 mg/ml臀部肌肉注射,每日兩次,連續 3 d,觀察療效。

1.2.3 療效評定標準 ①治愈:治療30 min至1 h后呃逆停止,隨訪 1個月未再發作;②顯效:治療后 30 min至1 h呃逆停止,間隔數小時后癥狀又出現,需再次治療;③無效:治療前后呃逆癥狀無明顯改善[2]。

1.3 統計方法 所有統計均用SPSS 12.0進行χ2檢驗。

2 結果

兩組連續治療3次后療效觀察,治療組總有效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三次治療后治療組與對照組療效比較(例)

3 討論

呃逆一證,中醫古稱為“噦”,早在內經中就曾提到,以氣逆上沖,喉間呃呃連聲,聲短而頻,令人不能自控[3]為特點。至清末為止,針灸治療本證文獻共達100多條。西醫學中的單純性膈肌痙攣屬呃逆范疇,膈肌痙攣由胃氣上逆動膈而成。隨著現代科學的進步,膈肌痙攣的病位在膈已得到廣泛認可。呃逆既是一個病,也是一個臨床常見癥狀,常由其他疾病引起,該病癥在發作時可是陣發的、規律的,也可以是周期性的、無規律的、一過性的,少數可幾乎伴隨終生,按病因可分為中樞性和反射性兩大類,腦卒中后頑固性呃逆可能由兩者單獨或共同引起,癥狀重且頑固,但到目前為止對于頑固性呃逆還沒有一個明確、規范的定義和診斷標準[4]。

中醫認為呃逆分寒熱虛實,病因雖繁,病機關鍵在于胃失和降,胃氣上逆動膈,治當和胃降逆,調暢氣機,寬胸利膈[5]。內關為八脈交會穴之一,主治胃,心,胸疾患,針刺可寬胸利氣,宣通上中二焦氣機而平呃逆;足三里為胃之下合穴,取此穴可補中益氣,調理脾胃,使陰液生化有源氣機調暢,呃逆得止。攢竹穴為足太陽膀胱經穴,膀胱經“上額,交巔,從巔入絡腦”,故可治療腦部疾患,同時攢竹穴具有良好的調氣作用,可以行氣降氣,臟腑背俞穴位于足太陽膀胱經上,針刺攢竹穴,能疏泄膀胱經之氣進而達到調理全身臟腑氣機,使經絡通暢,氣血調和。膈俞穴系足太陽膀胱經穴,位于第7胸椎棘突旁,能調理脾胃,和中降逆,是臨床治療呃逆之要穴,此處有相應脊髓側角細胞的纖維經前根自交通支進入椎旁交感神經節,刺激 膈俞可以抑制交感神經的興奮,緩解膈肌痙攣[6,7]?,F代醫學證實,針刺信息可直接到達脊髓,腦干直至大腦皮層的中樞神經,并由此中轉與內臟各器官聯系[8]。穴位注射是采用中西醫結合療法,以小劑量將藥物的藥理作用和對穴位的長時間刺激作用有機地結合起來,大大降低藥物的副作用,山莨菪堿為M-膽堿受體阻斷劑,能解除平滑肌痙攣,改善微循環;維生素B12是穴位注射常用藥,可營養神經,改善微循環[9]。此療法的作用機制一方面可通過中樞-內臟神經的調節作用使過度興奮的膈神經達到抑制狀態,同時可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抑制迷走神經,引起膈肌松弛[10]。

針灸為祖國醫學之瑰寶,針刺治療腦卒中引起的頑固性呃逆起效快,療效好,無副作用,已經得到臨床醫師的認可,本研究結果顯示,針刺配合穴位注射是運用針刺原理結合藥物的藥理作用標本兼顧治療頑固性呃逆的一種好方法,治療總有效率達97.5%,遠遠高于對照組的65%(P<0.05),有顯著性差異,并且在治療次數和單次治療效果上都有明顯優勢。已往有報道單獨使用山莨菪堿穴位注射,觀察發現山莨菪堿加維生素B12兩藥合用使治療既達到刺激量又減輕了單獨使用山莨菪堿的口干效應。在多年病房床旁會診過程中體會該方法快捷、高效,往往收立竿見影之功效,既能迅速有效地控制呃逆的發作,又能達到滿意的遠期療效,治愈后極少復發,而僅用西藥達不到滿意的療效或者當即有效短期內易復發且有諸多不良反應,研究表明針刺配合山莨菪堿加維生素B12雙膈俞穴位注射是目前治療腦卒中后頑固性呃逆最理想可靠的一種方法,穴位注射治療腦卒中后頑固性呃逆療效更好。

[1]史繼學.頑固性呃逆[M].內科難治疾病現代治療.山東:濟南出版社,1992:153.

[2]孫傳興.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2:77.

[3]趙金鐸.中醫證候鑒別診斷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89.

[4]王玲玲.針灸學臨床研究[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162.

[5]石學敏.針灸治療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604-606.

[6]巫祖強.水針治療腦血管意外引起呃逆60例[J].上海針灸雜志,2002,21(4):32.

[7]楊臘芝,劉建國,張紅星.電針配合針刺治療頑固性呃逆臨床觀察[J].湖北中醫雜志,2009,31(8):67.

[8]孫燕,曹鐵民.針刺治療腦卒中并發頑固性呃逆的臨床觀察[J].江蘇中醫藥,2009,41(7):59.

[9]林牧祥.穴位注射治療頑固性呃逆療效觀察[J].實用醫技雜志,2005,12(3):765-767.

[10]張業金,藺安鴻.膈俞封閉治療頑固性呃逆64例[J].山東中醫雜志,1999,18(11):502-503.

猜你喜歡
攢竹山莨菪堿膀胱經
去甲腎上腺素聯合山莨菪堿治療感染性休克的療效觀察
山莨菪堿在腹膜透析治療中的應用
掐攢竹止打嗝
掐攢竹止打嗝
圖解常見病刮痧療法(十八)
下午動一動,疏通膀胱經
下午動一動,疏通膀胱經
只要3個動作,解決身體90%的疾病
山莨菪堿在小兒支氣管肺炎治療中的輔助作用研究
蘇慧敏教授采用心寶丸聯合消旋山莨菪堿片治療心律失常驗案2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