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河南衛視《武林風》欄目的熱播看中華武術的傳承與發展

2010-08-15 00:50彭春梅
武術研究 2010年1期
關鍵詞:武林武術欄目

趙 永 彭春梅

(永城職業學院,河南 永城 476600)

從河南衛視《武林風》欄目的熱播看中華武術的傳承與發展

趙 永 彭春梅

(永城職業學院,河南 永城 476600)

文章通過對《武林風》欄目成功運作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這一現實進行分析,結合中華武術普及發展的現狀,運用文獻資料研究方法對其進行深入的探討,認為現代媒體與中國傳統武術文化相結合,不僅為觀眾帶來了更高的視覺享受,而且為中華武術文化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實踐經驗和啟示,為中華武術的持續發展探索了道路。

武林風 武術 現代媒體 傳承 發展

前言

武術是中國傳統的體育項目。它是以中國傳統文化為理論基礎,以內外兼修、術道并重為鮮明特點的一項運動。在其源遠流長的發展過程中,武術攝養生之精髓,集搏擊之大成,玄機秘法,深邃莫測,形成了較為系統的技術體系和眾多門派。我國從1982年開始,每年進行一次散手比賽,到1988年,散手比賽以擂臺賽的形式確定下來,并深受人們的喜愛。但是由于受人數、場地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很難實地觀看、欣賞和學習到這些精彩的比賽。

《武林風》欄目是河南電視臺2004年1月1日打造出的當時全國唯一的一檔大型武術綜藝、娛樂節目。它將現代媒體與中華傳統武術相結合,贏得了觀眾和專家的普遍好評,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這一欄目的成功運作,對中華武術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了啟示。

1 《武林風》欄目的特色及影響

2004年1月1日,河南衛視全新打造出了全國唯一的一檔大型武術綜藝娛樂節目《武林風》?!段淞诛L》以弘揚中華武學文化,宣傳中華民族傳統武術為己任,融“競技、趣味、參與”為一體,以“武術藝術化、娛樂化”為宗旨,采用電視媒體的行為和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了中華武學的博大精深。強烈的視覺沖擊,激烈勇猛的武術精神,鮮活生動的展現了中國武術蘊含的強大、威猛、剛勁,被視為了解中華.武術,了解武術文化的一個近距離的文化平臺?!段淞诛L》以全新的傳播內容,獨特的節目形式,前衛的時尚包裝,雄壯的片頭和片尾曲,使它開播不到一年,收視率就躍居河南電視臺衛星頻道前三名,該欄目在同時段收視中,居中原五省衛星頻道第三,河南地區排名第二。如今《武林風》已成為河南電視臺的名牌節目。由于《武林風》大受歡迎,觀眾感到參與節目的機會不多,為了解決這一矛盾,也為了充分發揮《武林風》的品牌影響力和推動次黃金時段的收視率,河南衛視在每周六18:00推出了大型海選節目《風云爭霸》,為更多的武術愛好者提供了亮相的平臺,搭建了走向《武林風》擂臺的橋梁。其收視率和市場份額業快速攀升,河南省網平均市場份額達13.2%?!段淞诛L》欄目逐漸成為全國地方自辦欄目的一個亮點。

2 《武林風》欄目是現代傳媒與武術文化的成功結合

《武林風》為何能在激烈的電視角逐中引人注目,對河南電視來說,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和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為電視傳播提供了先天的有利條件。武術運動之所以能在這古老的土地上世代相傳,長盛不衰,主要是因為武術本身具有獨特的文化特色。中華武術源遠流長,中原又是中華武術的故鄉,聞名遐邇的嵩山少林更讓眾多武術愛好者充滿了神奇和神秘,這就為欄目提供了持續不斷的節目源,武術文化能夠體現中原文化和中華文化的特色。動靜快慢、陰陽形神、內外合一等概念在中國武術中都有充分體現。從武術與人的精神境界來說,古代人最講究文武雙全,練武不僅能增進人的體質,更重要的是它能塑造出勇敢剛強的品格。中華武術不同于西方搏擊的地方在于它體現出中國人“天人合一”的自然觀和人生觀?!段淞诛L》的誕生表明了中國有了第一個以傳播武術文化為內容的電視欄目。它開辟了一條傳統武術與現代傳媒相結合的范例,實現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3 現代傳媒對中華武術傳承與發展的影響

3.1 現代傳媒促進武術大眾化

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人類對生活質量的不斷追求,體育已成為高質量生活的一部分。作為具有健身、防身、娛樂等多元價值功能的武術運動,無疑應該成為人們的最佳選擇。但要把內容深邃的武術全面推向社會,推向大眾,推向世界,使其成為人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還需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一個體育項目開展的好壞,一是看這個項目的競技水平,二是看該項目的普及情況。普及是競技的前提和基礎,而普及并不是完全出于競技的需要,普及更是人們對健身及娛樂的需要?!段淞诛L》中,《百姓擂臺》和《武俠夢工廠》兩檔欄目,更增加了《武林風》的娛樂性及群眾性,使其適應了觀眾要求與電視節目互動的需求?!段鋫b夢工廠》很符合普通人,尤其是年輕人的收視心理。武俠作為匡抉正義的精神特征,自古以來一直受百姓的喜愛。尤其在高科技發達的年代,讓青年了解和體驗一下傳統文化的武俠之夢,為年輕人提供了他們作為俠者的夢幻舞臺?!栋傩绽夼_》板塊,給群眾帶來了驚喜和興奮,獲得了很高的收視滿意度。它突出了觀眾的參與性,為那些擁有功夫但在生活中又無法施展的平民百姓提供了一個魅力平臺??梢姟段淞诛L》欄目開創了武術文化大眾化的先河。由此可見,現代傳媒與武術文化的結合對于武術在中華大地的普及意義之大。

3.2 現代傳媒促進武術國際化

中華武術的競技性已在世界范圍內得到廣泛承認。無論是美洲、亞洲、非洲、歐洲的民間或社團每年都有各自的大型賽事。但我們也應該清楚地看到,歐美地區雖有不少武術愛好者和武術組織,但其主流社會對武術并未完全認同。武術很大程度上還是中國人的專利,甚至在某些國際奧委會要人眼中,武術還是“中國式的自由體操”。武術本身所具有的東方古老的文化內涵,多數西方人還未能感受到。武術要向世界展現它的精華,必須進一步的推廣、提高,加大宣傳力度。武術起源于中國,但它屬于世界。當前提高國外運動員的武術水平,增強他們的競爭性是當務之急。如果我們一枝獨秀,其他國家運動員的水平很低,武術的陣地就會慢慢萎縮,喪失生命力。自身的技擊實力是中華武術走向世界的前提,武術的經濟功能具備走向世界的基本要求。在推廣武術文化方面,我們欣喜的看到《武林風》欄目的《百姓擂臺賽》和《武林至尊爭霸賽》板塊都體現了強烈的對抗性。上場的都是武林高手,武打場面驚心動魄,它體現了武術的競技性特點,有高低、勝負、輸贏之分。節目采取散打比賽的形式,能夠充分體現選手的綜合實力,節目很符合年輕人的收視心理。為把《武林風》辦成一個國際化的交流平臺,《武林風》已成功舉辦了中美、中歐、中泰、中日等擂臺賽,將王洪祥由南方的一個保安鑄造成了一個聞名中外的武術明星?!段淞诛L》欄目在全國各大城市設分賽點,等各地有了擂主后,再匯集到鄭州爭奪全國擂主。我們更希望看到在世界各地設分賽點,匯集到中國爭奪世界擂主。因此,在武術國際化方面,我們一方面要經常性的派教練員到國外傳授武術的技法,傳播武術文化,向西方滲透武術的思想。在國外建立武術培訓基地,定點傳播武術,建立武術傳播的根據地,由點帶面。另一方面,我們從《武林風》欄目的社會效益看到,現代傳媒對促進武術國際化的作用無可估量。

3.3 現代傳媒促進武術產業化

在現代商品經濟時代,武術市場運營機制已經啟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從《武林風》的現場看已經有“華龍面”、“福森藥業”、“玉嵐床墊”等多家企業贊助。百姓擂臺運動員王知亮因其招牌式的微笑和武打動作被“棒佬大”企業作為代言人。王洪祥因其參賽以來一場不敗的驕人戰績被“華龍面”廠家看中。但仍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體系。與日益火爆的中國體育市場相比,還遠遠不盡人意,經濟開發力度不夠,人們的武術消費意識淡薄。武術的產業化就是采用經濟手段,通過市場運作,使一項公益性運動變成一個文化產業。在經濟全球化的21世紀,這是武術運動求得更好發展的必由之路。為此,要迅速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武術市場機制,加速武術自身資源的開發,鼓勵和引導社會各行業,境內外企事業及個人參與武術市場開發,投資武術產業;積極引導武術消費,發展有償服務,健全武術市場中介組織,拓寬武術就業門路,武術資金來源多元化。由政府投資和社會集資相結合逐步向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過渡,并試行建立武術發展基金。從《武林風》欄目的運作來看,已有眾多知名和不知名的企業參與其中,在《武林風》欄目成功的同時,眾多企業直接或間接的獲得了知名度和經濟效益,這些企業就更愿意在武術文化市場投入,這種良性循環是武術借助現代傳媒得以發展的良好環境。因此,武術產業化應借助現代傳媒打造全新的融資渠道,推行武術獎券、武術彩票等。甚至可以研究西方的博彩業在拳擊等體育賽事中的運作,探討在我國競技體育尤其是武術賽事中的可行性。

3.4 現代傳媒促進武術的教育,推動社會和諧發展

自古以來,武德一直是歷代武術界人士最看重的一點。時至今日,武德的內涵仍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尊師重道、見義勇為、重義輕利等道德規范,仍是當今人們為人處事必須遵守的準則。目前構建和諧社會的提出,更需要武術界強化武術之禮的日常行為規范,充分重視傳統武術的精神導向作用,在和諧社會建設中,發揮精神教育工具的作用。武術歷來所倡導的進取有為精神,正可為社會和時代所用,這正體現了武術的時代性和教育性。從《武林風》欄目播出情況看,許多觀眾在觀賞擂臺激烈和娛樂的同時,了解和學習了許多武禮和武德常識,并且對欄目的參賽選手進行評論,哪個人不遵守武禮,哪個人武禮武風好等等,說明已潛移默化間了解了武德知識。據零點市場調查與分析公司提供的數據,《武林風》欄目最高收視率達到13.96%。因此利用現代傳媒的推廣方式,必將對擴大中華武術在國內外的影響,加深觀眾對中華武術的武德教育,構建和諧社會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1]江百龍.武術理論基礎[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5.

[2]栗勝夫.論我國傳統武術的傳承與發展[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7(4).

[3]馬丙奎.從“武林大會”現象看中國傳統武術的發展[J].體育世界,2008(5).

[4]郎勇春.論電視媒體與武術傳播[J].體育學刊,2009(2).

[5]阮紀正.中華武術與構建和諧社會[J].少林與太極(中州體育),2009(1).

O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Wushu from the Program of Wushu Wind in Henan TV

Zhao YongPeng Chunmei
(Yongcheng Vocation College,Yongcheng Henan 476600)

The paper does the analysis og n the sucessful operation of Wushu Wind program by combining its social effect and its economic effect.Combining the popularity and development conditions,with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the paper believes that combining modern media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Wushu culture,can bring spectators with better viewing enjoyment,and can offer some inspiration and experiences for Chinese Wushu practical,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ushu Wind program Wushu modern =quot;pag number_eboo development

G85

A

1004—5643(2010)01—0009—02

1.趙 永(1970~),男,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作者簡介:2.彭春梅(1970~),女,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訓練學。

猜你喜歡
武林武術欄目
中華武術
關于欄目的要求
欄目主持人語
“大師問答Ask the Guru!”欄目問答精選(二)
欄目制,為什么這樣紅
武術
如何讓學生掌握好武術中的寸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