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武術的發展及對策研究

2010-08-15 00:50郝牡清
武術研究 2010年1期
關鍵詞:中國武術傳統武術國際化

郝牡清

(山西大同大學體育學院,山西 大同 037009)

中國武術的發展及對策研究

郝牡清

(山西大同大學體育學院,山西 大同 037009)

文章在前瞻武術發展的基礎上,對中國武術發展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剖析,并提出相應的策略和建議,旨在為中國武術的發展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武術 發展 對策 研究

1 前言

中國武術,具有悠久的歷史。它是華夏民族在長期的生活和斗爭中提煉凝結而成的一種人體運動形式,它是我國文化史上一筆珍貴的財富,也是中華民族為人類文明作出的重要貢獻之一。從萌芽、產生、演變、發展至今,已經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它不僅沒有衰落,而且得以繼承和發揚,并以更新的姿態逐步走向世界。如何發展中華武術,使之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并在全世界蓬勃發展起來,是我們武術工作者目前面臨的一個嚴肅問題。本文從發展的角度對武術的生存問題進行的剖析,并對其提出幾點策略,希望對武術的發展有所幫助。

2 武術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 “傳統武術”、“現代武術”的優劣問題

20世紀以來,武術界圍繞“傳統武術”、“現代武術”的優劣問題;武術的繼承、發展與創新問題;武術進入奧運會問題進行激烈的討論,其中一種是對現代武術發展中創新的憂慮和批評,表現出對西方體育文化的恐懼和排斥心態。他們認為,現代武術近50年的發展已基本脫離了傳統武術,已散失了武術固有的本質特征。另一種卻完全地用西方體育的理論解釋和分析我們民族的東西,認為傳統武術不去,武術的世界化就無法實現,表現出一種對傳統武術厭棄的心態。誠然,此兩種不同的傾向和思潮對指導武術的發展無疑存在著偏頗,簡言之,前者是守舊,后者則完全追求異化。但值得慶幸的是,很多學者認為,武術的發展應該遵循“傳統與現代、創新與繼承、民族與世界、取舍與保留”的結合,并有兼容和共享。他們主張要滿足世界體育或者是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需要,同時仍應體現民族特色和武術固有特征。

2.2 中西文化差異問題

由于中西文化形成背景的極大不同,自然形成了兩者的巨大差異。西方體育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并已經發展成為非常成熟的現代運動。奧林匹克運動是其典型代表。作為一種強勢文化,它以不可遏制的速度席卷和更新著整個世界的體育面貌。西方體育崇尚競爭、冒險,崇尚個性張揚、個人奮斗和自我價值,不斷向人的生理極限挑戰,追求更高、更快、更強的境界。中國武術是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孕育下逐漸發展走向成熟的民族體育運動,受中國幾千年傳統思維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習慣的影響。中華武術文化講求禮讓、寬厚、和平,重保健輕競技、重和諧輕競爭。中西體育文化似乎格格不入,這種文化差異導致武術對外傳播上的障礙,致使一些西方人對中華武術難以理解或者是一知半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西方人學習武術的興趣和武術的推廣速度。

2.3 文化瓶頸的問題

近代以來,由于經濟、社會、文化的諸多變革,傳統武術曾經依存的文化根基正在逐步受到影響。正如張祥龍先生所指出的:“清末人們意識到中國面臨‘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個生存危機不但沒有過去,而且就其文化含義而言,今日變局之險惡有過之而不及”。傳統文化所遇到的這種千古變局在傳統武術上有著深刻的體現,由于西方體育理念的進入,奧林匹克運動日趨成為中國體育文化的主宰,民族傳統體育與奧林匹克的強勢地位相比較則逐漸成為不引人注目的配角。文化根基的改變直接影響著武術的發展走向,并直接導致了當代武術發展中一些悖論的產生。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一方面傳統武術被稱為“最大宗的口頭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武術中極具代表性的少林功夫更是為了申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另一方面,武術的習練者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呈現出了增長的趨勢,以少林拳為例,日本少林拳的會員早已達百萬之眾,又如何談得上遺產一說。從這一悖論,我們不難看出在武術發展中我們的矛盾心態:一方面我們正在努力使武術成為世界體育文化的一個重要形式;另一方面,武術的發展并沒有循著我們的思路進行,對傳統文化沒有起到很好的傳承作用。從傳統文化傳承的角度出發,現在的這種武術的傳承顯然無法讓人滿意,因為我們目光所及,無論是武術在國內或是國外的發展,都更多地表現在技術的層面,遠談不上文化的高度,這才是我們真正的困境所在,也是決定武術發展走向的關鍵所在。所以,盡管從表面上看武術的發展并不是一無是處,但在有識之士眼中卻存在著很大的危機,這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武術發展中文化的缺失,這很可能也成為制約其進一步發展的一個瓶頸。由于文化的缺失,武術在國內的傳播已受到一定的制約,盡管從絕對的意義上武術人口的數量還十分龐大,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們的武術習練人口中很大程度上局限于太極拳、木蘭拳等簡單易掌握的拳種,我們曾經為之自豪的多樣性的武術發展早已成為過去,有更多的經過千年歷史發展的拳種正在傳播,媒體廣為發達的今天成為歷史的記憶,這使得越來越多的武術拳種成為瀕危的文化遺產。反觀國外,由于功夫熱的盛行,武術作為東方文化的分支,因其神秘性因素的影響,受到了國外眾多習練者的追捧,但需要我們注意的是,由于文化的缺失,完全作為一種技術層面的傳播,武術很難能繼續在國外這樣發展下去。畢竟,隨著功夫熱的退潮,隨著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進一步展開,東方文化神秘面紗的揭開,缺少文化支撐的武術傳播是十分脆弱的。文化瓶頸的存在也直接制約著武術的發展,成為武術發展中必須直面的課題。

2.4 武術人才的匱乏問題

隨著人類文明發展,各民族文化交往的日益頻繁和信息傳播的日益快捷,各民族文化相互影響。西方文化作為一強勢文化,對世界潮流起著主導作用,現代青年存在西化傾向。擅長臺球、高爾夫的人似乎是高品位,高素質的代表,而練氣功,習武的人則被看作是老弱病殘,導致中國青年習武者越來越少。大多數老武術家相繼去世,文革時大量武術資料被毀,這些對武術的繼承和發展都是不可挽回的損失,如今既懂武術理論又精通技藝的人才少之又少。在各種武術比賽上看到的面孔始終如一,中華武術后繼人太少。

3 中國武術發展的策略

3.1 把武術納入完善的正規教育體系

武術的文化特性是使它自古流傳至今不衰的根本原因。而任何一種文化的繼承和發展。都離不開教育。我國雖已從60年代開始,就把武術列入中、小學體育教學大綱,但實踐并不成功,武術教育很難健全,甚至落空。究其原因,主要是武術在學校體育的地位很低,武術師資嚴重不足。為了扭轉這種落后狀態,首先要確立武術的應有地位,把武術作為受教育者在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樹立武術教育的長遠目標,使武術成為國家的體育文化體系,逐步把武術納入完善的正規教育體系,成為大、中、小學和軍事訓練必不可少的體育內容,使每個學生和每個戰士都懂得武術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做到在學校和社會的普及。

3.2 套路運動與技擊運動并舉

套路演練、技術格斗這兩種武術運動形式都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都應繼承和發展。中國武術今后的發展,應采取套路運動與技擊運動同時并舉的方針,在積極發展套路形式的同時,加強技擊格斗的研究,走國內普及、國際推廣的道路。

3.3 加強體制建設

推進中國武術的國際化發展,必須加強管理體制和管理機構的建設。武術國際化的管理機構、權限劃分、運作機制等方面的體系和制度,是實現武術國際化總體目標的保證。首先,由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管理中心、中國武術協會、國際武術聯合會、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等機構制定的有關武術發展的政策,是武術國際化工作沿正確方向發展的有力保證,他們還必須負責處置武術國際化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其二,要盡力發揮社會武術組織的輔助及協調作用,鼓勵社會武術組織支持和參與武術國際化推廣工作。要廣泛依靠各級各類體育組織,包括有志于從事武術國際化推廣工作的個人、機構、民間武術管理機構等,要充分發揮國內外力量,為武術國際化尋求全方位的支持與合作。

3.4 走中西體育大交融的道路

西方體育文化講求“個體、超越、競爭”,中國民族體育文化講求“整體、中庸、和諧”。二者有機結合可以充分挖掘人的潛力,進一步促進人的發展。中國武術國際化應該走中西體育大交融的道路,在繼承中求發展,在“揚棄”中使其得到提升。推進武術國際化發展要做到知己知彼。知己,就是要清楚什么是自己安身立命、生命不渝的價值;知彼,就是要用別人聽得懂的文字,講得通的邏輯詞匯,去呈現自己的語言、觀點。它不是把我變成和別人一樣,而是用別人能理解的方式告訴別人我的不一樣。所以,“國際化”是要找到那個別人能理解的方式,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武術在進駐世界體壇的同時,不能被競技體制所限制,應積極挖掘其精華,保持其本質特色。同時也要用真正開放的態度對新的發展目標保持高度的敏感,通過對傳統的超越才可能使武術更豐富多彩,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

4 結語

中國武術博大精深,扎根于中國廣博的文化土壤中,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和積累,在當今社會市場經濟大潮中勢必發生具有時代意義的變革。龐大的武術體系注定將來的武術產業發展將會超越其它的任何體育項目產業。中國武術一定會以全新的面貌走出中國,走向世界,但其過程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全國人民的努力及國際武術愛好者的共同奮斗。必須對武術發展問題不斷研究,提出更多更好的措施。中國武術的國際化發展過程中,不應急于求成,不要丟掉中華武術特有的風格。應繼承與發展相結合,讓中國特色的武術在繼承和發展中,在健康體育領域中普度眾生,讓中華武術真正代表東方傳統體育文化,為世界做出貢獻。作為中國人,更應該為武術國際化發展作貢獻,凝聚民族團結力量,為武術國際化發展鋪開大道。

[1]全國體育學院教材委員會.武術[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9.

[2]戚繼光.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8.

[3]張祥龍.思想避難[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4]王崗,邱丕相.武術國際化方略,維系傳統與超越傳統[J].中國體育科技,2005(4).

[5]張桂銘. 傳統武術國際化發展辨析 [J]. 搏擊·武術科學,2005(1).

[6]鄒 瑜.對武術國際化發展的思考[J].宜春學院學報,2008(4).

[7]汪可一.論中國武術的發展方向[J].遼寧體育科技,2003(2).

[8]詹金添.從武術本質特征、文化學分析武術的發展[J].宜春學院學報,2004(12).

[9]張 紅,楊 麗,田文波.武術的文化自新與21世紀武術的發展[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12).

The Development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Wushu

Hao Muqing
(Sports Institute of Shanxi Datong University,Datong Shanxi 037009)

The article is forward looking basis of Wushu's development.It takes apart the existent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Wushu development,and brings forward some useful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Furthermore,the paper supplies some practical 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Wushu.

Wushu p title=quot;pa enumber_ebook= research

G85

A

1004—5643(2010)01—0011—02

郝牡清(1975~),女,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武術理論與方法。

猜你喜歡
中國武術傳統武術國際化
傳統武術怎么了?
聚焦港口國際化
人民幣國際化十年紀
直銷企業國際化并不難
萬籟聲的傳統武術觀
傳統武術與儺的傳承與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