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碳經濟:林業發展的機遇與使命

2010-08-15 00:45撰文康志雄
浙江林業 2010年1期
關鍵詞:毀林氣候變化林業

□撰文/康志雄

低碳經濟發展戰略是在全球氣候變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構成嚴峻挑戰大背景下提出來的。加快林業發展是發展低碳經濟,應對氣候變暖最經濟、最直接的途徑。發展低碳經濟既是林業發展的機遇,更是歷史賦予林業的重大使命。

林業在應對氣候變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中最大的“儲碳庫”。森林是固態的碳,是地球碳循環的重要載體,是維持空氣碳平衡的重要杠桿,也是最有效的生物固碳方式,其增加或減少都將對大氣二氧化碳產生重要影響。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IPCC)的數據顯示,全球陸地生態系統中存儲了2.48萬億噸碳,其中1.15萬億噸碳存儲在森林生態系統中。占全球土地面積約30%的森林,其森林植被的碳貯量約占全球植被的77%,森林土壤的碳貯量約占全球土壤的39%。

森林是陸地上最經濟的“吸碳器”。全球森林對碳的吸收和儲量占全球每年大氣和地表碳流動量的90%。森林每生長1立方米木材,約需要吸收1.83噸二氧化碳。增強碳吸收匯的林業活動包括造林、再造林、退化生態系統恢復、加強森林可持續經營以提高林地生產力等能夠增加陸地植被和土壤貯碳量的措施。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經營活動增強碳吸收匯已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并允許發達國家使用這些活動產生的碳匯用于抵消其承諾的溫室氣體減限排指標。

森林既是碳匯,又是碳源,破壞和減少森林就會增加碳排放。由于毀林導致森林覆蓋率的完全消失,除毀林過程中收獲的部分木材及其木制品可以較長時間保存外,大部分貯存在森林中的巨額生物量碳將迅速釋放進入大氣。據聯合國《20 00年全球環境展望》公布的數據,全球森林已從76億公頃減少到38億公頃,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減少了一半。據專家研究,目前,全球毀林引起的碳排放從18 50年的每年3億噸,增加到20世紀80年代末每年20多億噸,占同期人類活動碳排放的23%~27%,使其成為僅次于化石燃料的碳排放源。因此,保護碳貯存,主要措施包括減少毀林、改進采伐作業方式、提高木材利用率以及更有效的森林災害(林火、病蟲害)控制。

木材還具有碳替代功能。由于水泥、鋼材、塑料等屬于能源密集型材料,且生產這些材料消耗的能源以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為主。如以木質林產品替代這些材料,不但可增加陸地碳貯存,還可減少生產這些材料的過程中化石燃料燃燒引起的溫室氣體排放。

碳替代還可以用于生物質能源。森林生物質能源主要是用林木的果實或籽提煉柴油,用木質纖維燃燒發電。在化石能源日益枯竭的情況下,發展森林生物質能源已成為世界各國能源替代戰略的重要選擇。

國家在實施低碳經濟中把發展林業作為戰略選擇

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堅定不移地走低碳經濟之路。20 07年,國家主席胡錦濤在第15次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會議上提出了建立“亞太森林恢復和可持續管理網絡”的重要倡議,并承諾到20 10年中國森林覆蓋率要達到20%,被譽為“應對氣候變化的森林方案”。20 09年6月,中央林業工作會議首次提出在應對氣候變化中要賦予林業以“特殊地位”。9月,胡錦濤主席在聯合國舉行的氣候變化峰會上又提出了增加森林碳匯等建議,并承諾到20 20年中國要增加森林面積40 00萬公頃,增加森林蓄積量13億立方米,贏得世界各國的高度評價。11月,我國政府公布了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行動目標,到20 2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 05年下降40%~45%,并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其中,植樹造林和加強森林管理作為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政策措施之一,我國到20 20年的森林增長指標將作為林業的行動目標。12月,在全球矚目的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上,溫家寶總理發表講話指出,中國為應對氣候變化做出了不懈努力和積極貢獻,中國是世界人工造林面積最大的國家。國家林業局副局長祝列克在“林業與氣候變化主題日”的新聞發布會,闡述了林業在應對氣候變化的特殊地位,宣傳我國林業在減緩全球氣候變暖中的重要貢獻。他表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把發展林業作為戰略選擇。近10年來,中國政府已投資70 0多億美元發展林業,通過發展和保護森林,固定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在減緩氣候變暖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一個亮點。19 80—20 05年,中國通過持續地開展造林、森林經營和控制毀林,凈吸收和減少碳排放累計達51.1億噸。僅20 04年,中國森林凈吸收了約5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占同期全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8%以上。

低碳經濟拓展了林業發展空間

建立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和低碳社會消費模式已成為全世界發展的共識。我國在實施低碳經濟中確立了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低碳經濟之路,這既為林業發展帶來了機遇,更是歷史賦予林業的重大使命。面對新的形勢,我們要以更加開闊的視野謀劃林業發展,更加準確的定位拓展林業發展空間,在實施低碳經濟中履行好這一重大使命。

林業定位將面臨新的調整。進入低碳經濟時代,林業不再是一個單一的產業,將會更多地深入到人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也會更多地體現在國家、地區的發展戰略上,林業的功能和內涵將會不斷拓展。一是林業問題已成為國際“碳博弈”中的重要籌碼,我國要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搶占制高點,必須全力打好“森林碳匯”這張牌,以提升我國在氣候變化外交舞臺的話語權;二是由于森林覆蓋率、森林質量關系到碳匯功能,在區域經濟發展中,林業將作為區域環境容量的保障,決定著區域經濟的規模、速度和發展質量;三是林業也將成為社會和諧的基礎,保護好森林,就是保護好人類生存的家園。

相關政策需加強研究。國家在實施低碳經濟中把發展林業作為重要的戰略選擇。因此,建議:一是把森林覆蓋率、森林質量等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并加大財政支持林業的力度;二是在促進區域社會經濟協調發展方面,把森林作為環境容量條件,來決定區域開發強度和功能定位;三是研究國內“碳交易”和“碳金融”問題,由發達地區向森林質量高的山區、林區購買碳排放。研究以“碳交易”為導向的生態補償制度和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加大對欠發達地區的生態補償力度;四是建議實行更加嚴格的林地和森林資源管理制度,減少毀林造成的碳排放。

社會對森林的關注度將進一步提高。森林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特殊作用,進一步喚醒了全社會對森林的關注。要因勢利導,把民眾對森林的關注引導到促進林業發展上來。一是鼓勵有社會責任的企業建立或捐助“綠色基金”或“碳匯基金”,用于我國的營造林事業;二是研究計算人們日常工作、生活的“碳足跡”,倡導低碳的生活方式,支持有社會責任感的有識之士,捐助支持森林培育和保護,消除自身的“碳足跡”;三是把義務植樹活動與公民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責任與義務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與消除“碳足跡”直接聯系起來;四是在“低碳城市”試點建設中,把森林覆蓋率、森林質量等納入考核指標。

森林資源培育的任務將更加繁重。我國在實施低碳經濟中把發展林業作為重要的戰略選擇,增加森林碳匯,決定了我國森林資源培育的任務將更加繁重。一是要進一步提高森林覆蓋率,加大防護林、退耕還林、城市森林、平原綠化等建設力度;二是要進一步提高森林質量,根據森林可持續經營原則,強化森林健康理念,加大低效林改造,提高現有森林資源的生長量和生態功能;三是強化森林資源的保護,減少毀林和林地退化。加大執法力度,加強林地和森林資源管理,減少火災、病蟲害等森林災害。

林業產業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林業在發展低碳經濟中,除了擴大森林面積和提高森林質量外,林業的碳封存、碳替代和碳保存功能也為林業產業發展拓展了新的空間。一是竹產業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竹子生長快,固碳能力比林木強,符合可持續利用原則。竹加工已實現全竹利用,產品應用各領域,以竹代木、以竹勝木正成為可能,竹化學利用的產品市場也很好。二是耐用木質產品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發揮林木的碳替代功能,以耐用木質林產品替代水泥、鋼材、塑料等能源密集型材料。以木質林產品替代這些材料,不但可增加陸地碳貯存,還可減少生產這些材料的過程中化石燃料燃燒引起的溫室氣體排放。三是林業生物質能源利用前景廣闊。用生物質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可降低碳排放量。我國有種子含油量在40%以上的木本油料樹種15 4種,每年還有可利用枝椏剩余物燃燒發電的能源量約3億噸,發展森林生物質能源前景十分廣闊。據張齊生院士研究的成果,每噸木材加工剩余物、廢舊木材可發電90 0度,并可獲得一定數量的木炭和生物質提取液。四是全球保護森林資源的呼聲日益高漲,許多國家開始限制原木出口,木材進口將越來越困難。在木制品出口方面,市場準入要求也越來越高,包括對原料來源合法性的追溯、森林認證的要求及美國《雷斯法案》的實施(甚至“碳關稅”)等,將導致我省的實木地板、家具等行業首當其沖地面臨著嚴峻考驗。

猜你喜歡
毀林氣候變化林業
歡迎訂閱《林業科學研究》
探索氣候變化起源真相的藝術作品
《林業科學》征稿簡則
《林業科技》征稿簡則
央行行長們就應對氣候變化展開辯論 精讀
蝗災降臨東非,氣候變化可能是罪魁禍首
land produces
【微言微語】
美中摩擦可能會破壞與氣候變化做斗爭
毀林違法犯罪活動規律及執法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