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就業不暢的影響及治理

2010-08-15 00:44王文明
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 2010年5期
關鍵詞:大學生

王文明

(中共河南省委黨校 經濟管理教研部,河南 鄭州 450002)

大學生就業不暢的影響及治理

王文明

(中共河南省委黨校 經濟管理教研部,河南 鄭州 450002)

大學生群體是我國勞動力中最重要、最精華的部分之一,但其就業形勢不樂觀。與其他勞動力群體相比,大學生的就業問題解決不好,可能會給社會、家庭以及個人帶來許多的負面影響及更多的社會問題。因此,社會的各有關方面必須共同努力,尋找出針對性強的對策與措施,才能使大學生的就業難問題得到較好的解決。

大學生;就業難;不良影響;治理對策

一、目前大學生就業難帶給社會的不良影響

近幾年大學生連續就業難的問題,已給我國的經濟發展、和諧社會的建設以及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等帶來了多方面的不良影響。

1、造就了大批大學生漂族和啃老族。由于目前大學生群體的連年就業困難,使許多大學生畢業即失業。但許多從農村及邊遠貧窮地方走出的大學生,在大城市的各種機會與優厚資源的吸引下,為了實現理想和自己的人生價值,心理上不愿回到家鄉就業,總想在大城市尋找適合自己的發展機會,所以,寧肯漂在學校、漂在城市,過“蟻族”的生活。根據一項對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等地的十所重點和普通高校110個畢業班的調查,在目前的高校畢業生中,僅“校漂”的人數,在重點高校中約占畢業生的5%,普通高校中約占10%。據估計,目前全國“漂”在學校的畢業生已達到幾十萬人。以大學生為主體的“漂一族”,他們由于沒有職業,為了維持暫時的生計,要么是繼續伸手向家求援,繼續“啃老”,要么像螞蟻一樣,四處奔波,求得一些臨時的職業以糊口。由于工作無定所、多為臨時性的,收入低而不穩,多數人沒有與雇主簽訂合同,沒有任何的福利待遇與社會保障。所以,他們的許多合法權益難以得到有效的保證,難以享受到家庭生活的快樂,沒有社會組織的歸屬性,實際已處于社會的邊緣化狀態,在某些方面甚至還不如農民工好。由于他們生活上的窘迫以及精神上承受的巨大壓力,再加上其過于理想化的就業期望值與殘酷現實之間的巨大差距,他們更易心理失衡和遭受傷害。首先在心理上產生極強的挫敗感。這種心理上的挫敗感,會在多次應聘失敗的打擊下逐漸加重,最終形成一種嚴重的心理問題或疾病。從心理學原理上看,在這種心理問題或疾病壓抑下,人們一般會通過向內的“自責”和向外的“責他”爆發出來。如果通過“自責”爆發,會導致失業者本人心理上產生嚴重自責性的傾向,認為自己很無能、無用,覺得無臉面對家鄉父老,因而產生自暴自棄,會在長時間內一蹶不振,甚至以自殺的方式來結束人生;如果是“責他”的心態爆發,失業者會把自己不能就業的原因完全歸結為社會,逐漸產生仇視社會、仇視他人的傾向,嚴重時會發生破壞社會、報復社會的過激行為。

2、直接影響了許多大學生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我國大學的高收費制度,導致眾多中低收入家庭供養一個孩子上大學,需傾其幾十年的積蓄甚至是靠借貸來完成。如果孩子大學畢業后不能馬上工作掙錢,來補償家庭以往供自己上大學的巨額支出,該家庭就會陷入償還銀行貸款的困境中,更進一步加劇這些家庭的生活困難程度。一個家庭供養上學的孩子越多,該家庭的生活就越貧困。目前,在我國許多貧窮落后地區,有一些家庭因孩子上大學已陷入極度貧困化。據甘肅省農業部門的一項抽樣調查表明:該省重新返回貧困線以下的農民中,因教育投資返貧的占50%①。這種悲劇性的情況應引起高度的重視和警惕。

3、大學生就業的扭曲信號,嚴重影響著高等教育發展的質量與水平。從現實情況看,大學生群體就業難的扭曲信息在三方面影響了高等教育發展。第一,一些研究人員對當前大學教育發展的片面認識。一是片面地把目前大學生就業難歸為我國大學擴招。認為當前大學教育發展太快,已超出了我國目前社會與經濟對此的需求,導致了大學生太多而就業難。持這類觀念的人較多。二是認為我國的大學教育仍應保持原來的精英教育,不應實行普教化。只有精英教育,才能保證教育的質量,保證每個大學生都不會失業。上述這兩類觀點,無論其如何表述,其潛臺詞都包含著目前我國的大學教育發展太多、太快了。實際上,目前我國的大學教育,無論是從我國社會與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上看,還是與發達國家同期的發展水平下擁有的大學生人數相比,都是處于很低水平,并且與我國人才強國戰略所要求的水平還存在巨大的差距。第二,一些地方政府減少了對大學教育資金的投入與支持。從近幾年我國各級政府對教育的投資數據看:中央與省市區兩級政府對教育的財政資金投入連年不足,并具有下降趨勢。據教育部對2004-2008年的財政對教育投資報告顯示,每年都有部分?。ㄗ灾螀^、直轄市)預算內教育經費占財政支出比例下降的情況,2005年達到23個,情況較好的2007年有6個,2008年又回升到15個。實踐經驗證明,當人均GDP達到800-1000美元時,要實現教育與經濟的良性發展,公共教育投資占GDP的比例必須達到的下限為4.07%-4.25%。我國人均GDP已經突破3000美元,而公共教育投資占GDP的比例始終沒有超過1993年《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的4%的目標,2008年僅為3.48%②。第三,許多高校在大學生的就業難,特別是某些專業的畢業生過度就業難現象的影響下,在專業以及課程內容設置上,出現了錯誤判斷,不僅盲目、倉促設置新專業以及改變一些專業的課程內容,而且還把專業設置得過窄,致使某些以提高素質為主的課程難以開設,畢業生因整體素質不強并難以就業③。

4、造成人力資本的嚴重浪費與貶值。第一,大學生就業難,使許多大學生不能及時就業,直接造成國家在高等教育上付出的寶貴資源的巨大浪費;同時,在社會快速發展的時代,知識更新加快,導致其貶值加速。大學生如不能及時就業,所學知識短期內迅速過時貶值,其人力資本無形折舊嚴重。若等待幾年后再就業,即使工作的內容與原所學專業相同,也因其原所學專業知識的老化,需重新學習,這樣就須進行二次教育投資,因此會進一步加大整個社會資源的浪費。第二,造成全社會對該群體教育投資的嚴重損失,不僅投資者對此投資的本金在短時間內難以收回,而且,還因人力資本的自然損耗降,降低了對此投資的未來收益。第三,大學生就業難造成的供過于求,使許多用人單位任意壓低人工成本,過度地招聘大學生,造成用人中的大材小用、學用不一的現象嚴重,使全社會人力資本的積累貶值。

5、影響在校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質量。大學生就業難從兩方面影響到在讀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第一,目前大學生普遍就業難的現象,使在校大學生感到現在學習努力與否,畢業后就業時都是很困難,并且現在所學的內容在將來工作中不一定能用得上,所以不知道該怎樣學習。第二,因就業難造成的就業不公平性,使許多人認為學習好,不如關系、背景好。因此,不如得過且過,混一天算一天,只求能考試過關就行,從而會自動放松學習。調查中發現,有相當一部分人具有“混”大學的觀念。在這種觀念下,一些人平時不積極學習,畢業找工作應聘時,往往會因許多專業知識、技能沒有被掌握而難以被用人單位錄用。目前這種“混學業——專業知識不熟悉——難被錄用——影響在讀生”的現象,在一些大學得到了延傳,不僅對在讀的師弟、師妹們產生了誤導,使他們延傳了“混學業”的心態,而且,也是導致大學生就業難的重要原因。

6、影響少年兒童的學習積極性。目前大學生普遍就業難,也會對正在小學、中學階段讀書的少年兒童群體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第一,對許多孩子的家長來說,大學的高昂學費以及畢業后就業困難,使許多家長會產生放棄供孩子讀大學的心態。當然,對有錢的家庭來講,可能會繼續支持孩子上大學或把孩子送到國外讀大學。但對眾多的中低收入家庭來講,許多人可能會不等孩子學完基礎教育,或僅讓其讀完基礎教育,放棄對其繼續讀大學的支持,讓其直接就業掙錢。一些經濟困難的家庭為了讓孩子“自動”放棄學業,會不斷給孩子灌輸讀大學無用,不如直接打工掙錢快的觀念。對青少年來講,他們也會通過各種渠道了解一些有關這方面不全面的信息:錯誤認為積極學習就是為將來能上大學,找一份好工作;既然讀了大學也不能就業,那就沒有必要努力學習,況且目前上各類技校、職校是不需要好成績的。因此,就會產生厭學心理,混到初中或高中畢業,直接到社會上找份工作及早掙錢。當前,許多地方青少年厭學情緒日增,中小學生的輟學現象嚴重,與此都有一定的關系。這種現象不僅會對我國正在實施的人才強國戰略產生遏制性,而且,大量青少年學業不佳,也嚴重影響了其將來的就業能力以及發展致富的能力。

二、化解大學就業難的對策與建議

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牽涉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所以,在化解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上,全社會都應盡心盡力,相互配合與協調,才能獲得最佳的效果。

1、各級政府要提高認識,搞好政策服務。第一,各級政府對大學生就業要切實做好政策上的引導和支持。一方面積極制定有效可行的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眾多大學生到基層、農村以及落后地區去工作;一方面要在促進全民創業方面,盡快制定出真正適合大學生特點的創業政策與幫助措施,把支持創業的優惠政策范圍擴到整個大學生群體,并且還應在現有財力的基礎上,對大學生的創業給予有力的支持與幫助,真正把大學生群體培育成為全民創業的領頭羊和標桿,帶動全社會創業活動的發展。第二,真正搞好對民營中小企業發展的支持和幫助,不僅體現在文件上,而且應把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幫助措施落到實處,促進其健康發展。通過對民營中小企業發展的大力幫助,達到兩種政策效果:一是為全社會創造出更多的就業崗位。二是通過支持民營中小企業發展的榜樣作用,消除大學生創業中對政策環境的顧慮,激發更多大學生積極創業的欲望。三是各級政府的職能部門必須積極熱情地執行和落實好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的各優惠政策措施,而且,還要搞好各部門間的協作、協調工作,對涉及到兩個以上部門間協調落實和執行的政策措施,要積極協作,不能相互推諉。同時,上級部門還應對下級以及具體執行人的工作進行嚴格監督考核,從而保證各項政策措施能真正落實到位,真正發揮政策的效益。

2、積極調整我國的宏觀經濟發展模式與政策,通過發展經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主要從三個方面調整:第一,努力改變長期過于依賴外需拉動的經濟發展模式,真正把內需作為拉動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從提高國民的收入水平入手,合理調整個人收入分配結構,同時,還要完善和提高全社會的社會保障水平,以此來提升國民的購買能力,拉動內需增長,推動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第二,努力扭轉目前我國制造業處于國際生產鏈低端的地位。中央政府應制定引導、推動企業積極發展、自主創新的獎懲政策與措施,鼓勵企業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提升自我研發、創新的能力,努力使我國的制造業實現從單純的“生產”逐漸向集產品研發、設計、制造以及銷售等全產業鏈的發展。第三,采用中央財政轉移支付以及對發達地區企業家引導、獎勵相結合的辦法,把一些產業和資源從大城市外移到中小城市,把大量資源向落后地區傾斜等,加大對中小城市的支持力度,以促進這些地區快速發展,為吸引眾多大學生到中小城市就業創業創造良好的條件。通過上述幾方面政策的實施,保證全社會能提供更多適應大學生就業的崗位,促進大學生就業量的增長。

3、制定與完善有利于促進人力資源要素合理配置的政策措施,力求改變目前整個勞動力市場上存在的勞動力供求之間不對接的矛盾和問題。第一,努力改變目前地區、行業間存在的嚴重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現象,努力為人才在地區行業間流動創造公平的條件環境。一方面,改革和調整現存嚴重不合理的個人收入分配制度,逐步實現人力成本的社會平均標準,使人才流動到哪個地方、哪個行業都能獲得差別不大的工資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加大社會保障體系制度建設,通過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基本上保證各地區、各行業的員工都能獲得較為均衡的社會福利待遇;同時,中央和省級政府還應加大對落后地區財力的轉移和支持,完善各種社會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盡快改變這些地區不良的工作生活環境,提高其經濟發展水平,增加這些地區對人才的吸引力,為大學生到基層就業創造比較好的條件。第二,平衡用人單位的成本負擔。目前,許多企業對女性就業歧視一個最重要的理由是女性的生理特征會導致企業人工成本的增加,所以不愿多用女性。但從全社會的角度上看,女性的生育特征是傳承人類發展所必需的,這是帶有社會性的勞動成本,讓企業完全支付是不合理的。因此,必須由政府買單,以此平衡用人單位的成本。建議設立社會統籌生育基金,主要用來彌補用人單位因女性員工在生育產假時期的工資以及生育費等,以此來平衡企業招收男、女職工的成本,有效杜絕用人單位過多考慮性別而造成的用人歧視問題。第三,政府還必須加大對勞動力市場及用人單位的監督管理。一方面盡快出臺《反就業歧視法》,從法律上杜絕各種就業歧視行為,同時,還應設立“公平就業委員會”,強化對法律執行的監督、對各用人單位的整個用人過程進行全程監督,遏制用人中各種違法違規行為,切實保證每個勞動者公平就業的權利,促進人人平等就業。另一方面,政府還必須監督企業用工的時間,堅決禁止用人單位任意延長員工的工作時間,以保證在現有經濟發展水平下,各組織能盡可能多為社會提供就業崗位。

4、加大高等教育的改革力度,努力使教育與社會實際需求相適應。第一,中央與省級政府要加大對高等教育的投資力度,逐漸使政府投資與高等教育擴招相適應;同時,各高校在教育經費的使用上,必須科學分配、杜絕浪費,真正把有限的資金用到提高教學質量與水平上。第二,按社會發展需求以及我國未來社會經濟對人才的需求,科學設立專業和課程內容,重視學生作為人才所必須的基本素質的提升教育,強化大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業能力的培養。第三,各類學校都要建立學生心理指導、校正機構,幫助和指導學生健康成長。除了在課堂上開設正常心理課程外,還要在校內舉辦各種類型的宣傳、教育、咨詢活動,以矯正學生存在的各種不良心理問題,努力使學生成為心理健康、學業有成的合格人才。第四,各高等院校都應建立對人才評價與跟蹤分析的機制,科學預測社會未來對人才的需求結構、積極跟蹤評價所培養人才在使用中的不足,以便更科學地調整教育培訓內容與計劃,努力培養出適用的人才。第五,各高校應積極與社會各界搞好協作,創建形式多樣的學生實習基地,為提升學生各種實踐能力提供足夠的實習平臺,以徹底破除目前大學生缺乏實踐經驗的瓶頸。

5、要努力營造有利于大學生就業創業的良好環境。第一,完善全社會促進就業、創業的各種服務組織和中介機構建設。各社會職業中介機構應與院校積極合作與對接,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為促進大學生更快就業及時提供各種信息與幫助;積極推進非政府組織及協會建設,充分發揮這些非政府組織的力量與作用,在全社會形成以高校為主、政府引導、中介參與、協會約束的全方位服務于大學生就業的服務體系,以幫助和促進大學生更好地就業創業。第二,利用互聯網,建立起連通全國各地、各個部門、行業的勞動就業供求信息網絡,充分發揮互聯網——這種深受大學生群體喜愛的平臺在促進就業方面的最大作用,真正為大學生群體提供一種使他們不出校門,就能充分了解社會各種勞動供求信息的平臺,以解決大學生就業中因勞動力供求信息不暢造成的勞動力資源與崗位資源不對接的現狀。第三,社會各界要積極支持大學生的創業活動。創業是推動就業快速發展的源泉。對政府來說,要激發和促進大學生積極創業,一方面,要制定針對大學生創業的各種優惠政策措施,另一方面,要大力創建有利于大學生創業的園區和基地,并且在大學生的創業指導、資金支持、法律咨詢、市場分析等方面提供良好的服務。同時,還要放開某些壟斷行業的市場空間,為大學生進入創業提供更多的項目空間。社會其他階層要對大學生創業盡可能的提供服務與幫助。第四,政府要加大靈活就業群體的各種社會保障機制建設,努力使這部分就業者的各種社會保障措施與正規就業者相同,以鼓勵大學生群體進行各種的靈活就業。第五,各用人單位要努力承擔起對大學生培養的社會責任,積極配合各高校搞好大學生實習實踐基地的建設,配合教育部門搞好對各類人才的培養重任。在用人上,要努力改變對應屆畢業生的苛刻要求和歧視,摒棄“只用不養”的觀念,必須承擔起社會分工賦予企業在人才成長中必須履行的那部分培訓責任,可結合本單位現實與未來人才建設的需求,依據企業與學校對大學生素質技能側重點不同的要求進行培訓,實現整個社會在人才教育培訓上不同階段、不同部門培訓功能上的互補性。第六,大學生家長應積極轉變思想觀念,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一方面,要主動收集社會各方面的就業信息,了解整個國家的就業形勢與政策導向,把職業性質、崗位要求與大學生的主觀愿望有機的統一起來,給自己孩子在就業、擇業上以正確的指導。另一方面,要尊重孩子的興趣和愛好,給予他們自主選擇職業的空間。幫助子女正確分析與評價自己的知識、能力、個性、特長等與社會需求的差距,使其有效把握自我,正確自我定位,及時調整擇業期望值、不要好高騖遠。同時,在孩子就業和創業中不過度的呵護與溺愛,讓孩子經得起工作中的挫折歷練,以幫助其在現實中盡快地成長起來。

6、大學生本人應改變心態,積極應對,不要消極等待。在現有的社會環境下,作為個人的力量改變不了環境,但能在現實中改變自己,要使自己盡快適應現實環境。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具有良好的心態,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在就業中,大學生要針對現實要求,對照自身的不足,尋找出真正導致本身就業難的癥結,然后依據問題,采取具有針對性強的對策措施,進行化解。當然,在實際中,有些問題比較大,大學畢業生自己現有的能力及社會資源是無能為力的,但是,只要具有了積極的態度和進取精神,打破一步到位、一定終身的就業觀,相信問題總是能解決的。世上的路總比困難多,況且現在各級政府和社會對大學生的就業問題都非常重視,正在采取積極措施與對策。所以,每個大學生必須相信,在政府與社會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在自身的積極努力下,就業難的問題總能得以解決的,每個人都可能尋找到一項較適合自己的工作。

注釋:

①王曉光:《甘肅會寧:高考狀元縣“因教返貧”現象調查》《人民論壇》,2007年第6期。

②張武升、張軍鳳:《2004年至2008年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分析》,《中國教育報》,2010年1月26日。

③《高校新增專業成雞肋 多數畢業生就業不對口》,《半島網-城市信報》,2010年8月3日;《近4成失業大學生扎堆10個專業 政法類難找工作》,《北方網》,2010年8月15日。

責任編輯:陳文興

C913.2

A

1671-2994(2010)05-0145-04

2010-07-19

王文明(1959- ),男,河南長葛人,中共河南省委黨校經濟管理教研部副教授。方向研究:人力資源管理。

*本文為河南省政府決策重點研究項目《河南省大學生就業難點與政府的引領、支持政策問題研究》(項目編號:B309)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歡
大學生
大學生付費實習“天坑”必須提防
國際大學生節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大學生繳存公積金,這個可以有
新大學生之歌
六旬老婦“養出”了個大學生
從8 個字看大學生的政治認同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屆大學生演講比賽圓滿落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