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視域中的公民社會培育

2010-08-15 00:44效世偉
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 2010年5期
關鍵詞:公民民主政治

效世偉

(中共四川省委黨校 研究生部,四川 成都 610072)

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視域中的公民社會培育

效世偉

(中共四川省委黨校 研究生部,四川 成都 610072)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而公民社會是民主政治的社會基礎。公民社會對一個國家民主政治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改革開放以后,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政治體制的改革,我國公民社會正在迅速崛起,但與典型意義上的成熟公民社會還有很大的差距,同時面臨著很多發展的困境,需要從各個方面進行培育和壯大。

公民社會;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基礎;培育

目前,民主政治已經成為當代世界的發展趨勢和追求目標,而公民社會則在民主政治的發展中扮演了新的主要推動力量。西方歷史經驗證明,公民社會是民主政治的社會基礎,它對一個國家的民主政治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黨的十七大報告也明確指出“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币凹訌姽褚庾R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開展工作,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維護群眾合法權益?!边@充分說明了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歷史時期對民主政治建設的高度重視,并且指明了加快民主政治建設的路徑選擇,那就是在公民意識普遍提高的基礎上,大力培育公民社會。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公民社會迅速崛起,但是由于歷史傳統和現實的原因,中國的公民社會的發展還面臨著許多困境,需要通過多種途徑進行培育,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推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

一、公民社會對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意義

1、公民社會培養了公民的民主意識和民主參與技能。民主從實踐層面上來講,主要就是政治參與的過程,是程序、方法和技巧等方面的集合。幾十年來,雖然我國已經建立了許多制度來保證公民的民主政治參與,但是,由于我國公民長期缺乏民主氛圍的熏陶和制度本身的操作性不強,造成了公民在現實生活中積極實現自身權利的意識和能力嚴重不足,這也是導致我國民主質量不高的原因。法國思想家托克維爾曾經說過,公民社會是免費的民主大學校,公民可以從中學到團體生活中積累起在更高層次、更大規模上參與合作的經驗。首先,在公民社會里,人們通過參加各種組織或社團,學會以一種理性的方式、寬容和互惠的態度來對待政治問題,使公民的民主權利意識得到培養和增強,并逐步認識到合作互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而養成互相信任、妥協寬容的習慣。其次,培養了公民與人交流、共事的技能。公民的民主意識的高漲和民主參與技能的臻熟,必將有力的激發公民積極進行政治參與的熱情,從而促進民主的發展。

2、公民社會有助于對政府公共權力進行有效的制約和監督。英國歷史學家阿克頓說過:權力導致腐敗,絕對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歷史證明,不受制約和監督的權力,必然會導致濫用與腐敗。為了防止濫用權力,保證人民賦予的權力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就必須對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實現對政府權力的制約和監督,不但需要政府體制內的“以權力制約權力”,還需要來自體制外強大的制約力量,這就是公民社會,即“以社會權力制約公共權力”。一個成熟的公民社會,不僅是一個重視公民價值與權利的民主社會,而且,還應當是一個倡導公民積極參與意識和責任意識的社會。在公民社會里,公民對政治問題和公共事務感興趣并積極的參與其中。因此,公民社會是政府公共權力的籬笆,能夠有效地防止公共權力的無限擴張。公民社會中的各個組織、社團,能夠把分散的、弱小的公民個體組織起來,形成強大的力量,成為一種團體的訴求,從而對政府行為形成強大的影響力,同時,也更好的對公共權力進行監督,這就促使其始終在憲法和法律的規定范圍內活動。實踐證明,一個強有力的、活躍的、成熟的公民社會,將對政府公共權力始終起著制約和監督作用。因此,公民社會的日益成長與壯大已經成為中國社會民主化和政治化進程的一支重要推動力量。

3、公民社會拓展了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的渠道。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堅持國家一切權利屬于人民,從各個層次,各個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闭螀⑴c是代議制民主有效運作的基礎,是人們積極表達自己利益訴求的過程。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的本質和核心,而擴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參與則是維護和實現人民當家作主權力的有效途徑。許多學者指出,目前我國現有的政治參與渠道,如人民代表大會、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已經不能完全有效地滿足公民對政治參與的熱情,缺乏足夠、暢通的政治參與的形式與渠道已成為我國民主政治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而公民社會中的社會組織則是公民有序政治參與渠道中的重要一條?,F代政治的理論和實踐表明,公民的政治參與的程度、質量和對國家政策的影響力,主要取決于政治參與的有效性和力度,而參與的有效性和力度則主要取決于參與者自身的組織化程度。有序政治參與不是公民自發的、零散的、非法的參與,而是有組織的、理性的參與,公民社會中的社會組織正好為其提供了一個制度化與組織化的政治參與途徑。雖然政府是公民政治參與的領導者,但民主政治的發展更需要公民社會中的各種組織的組織協調?!巴ㄟ^民間組織實現公民的有序參與,不僅可以減輕政府的政治成本,而且更能體現公民的主體性,更能表達民意,更能激發公民的參與熱情,更符合民主精神?!雹?/p>

二、培育公民社會的途徑

公民社會是民主政治的社會基礎。盡快培育一個成熟的、健康的、充滿活力的公民社會,有利于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政治民主化進程的加快,公民社會也獲得了較快發展,社會組織的數量不斷增多,組織成分日益豐富,社會影響力日益擴大。但是,目前我國的公民社會只是初具形態,與典型意義上的成熟的公民社會還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現在:“從民間組織自身來看,良莠難分、管理失范、方向不明,合法的與非法的并存、與政府合作的與抵制的并存、體制內的與體制外的并存、營利的與非營利的并存、有形的與無形的并存?!雹谒?,必須從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高度出發,依據中國的基本國情,積極培育和促進中國公民社會的健康發展,為民主政治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1、加強和改善公民社會發展的制度建設與政治環境。公民社會與民主政治是一種相互影響、彼此促進的關系。歷史實踐表明,一方面,民主政治的發展離不開公民社會的支持,公民社會的發展壯大是民主政治發展的社會基礎。另一方面,民主政治的進一步發展又能為公民社會的繁榮壯大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公民社會的發展更依賴于一個良好的制度環境,首先,要消除“一些官員對公民社會的最大誤判,就是過分夸大了公民社會對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民主政治建設、特別是對加強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消極作用?!雹壅且驗榇嬖谶@樣的一些偏見或不完整科學的認識,使得社會組織在一些地方受到不正當的人為干擾,妨礙了社會組織的發展壯大。因此,要使政府和各級官員認識到,中國公民社會的興起是一種客觀趨勢,一個健康而成熟的公民社會,不僅不會對社會穩定構成威脅,反而是國家民主政治和社會和諧的基礎。其次,促使公民社會的正常發育,是我國完成社會轉型、實現現代化的客觀需要。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在社會的構架方面有一個社會職能分化與重組的過程,也就是說,在社會事務方面,政府不能再包攬一切。要積極調整政府與社會的關系,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轉變,也使國家架構由政經社歸于國家“一統”向“國家——市場——社會”的“三分”轉變,從而為公民社會組織提供發展的空間。再次,目前我國公民社會發展不充分,也與我國關于社會組織的法律體系不合理和不健全有關。因此,“對于由政府主導的公民社會過程來說,政府要加強和完善結社立法,降低公民組織成立的門檻,使公民的結社自由權利獲得充分有效的保障,保護公民組織一定限度的自主性和自由表達的空間。要向正處于發育中的公民組織尤其是那些公益類組織和為弱勢群體服務的組織提供必要的資源支持。公民社會也必須以法律和規章來規范?!雹?/p>

2、發展市場經濟,奠定公民社會發展的基礎。公民社會是市場經濟的產物?,F代后自由主義者約翰·格雷把市場經濟看作是公民社會的主要成分,認為公民社會的本質是經濟自由和人身自由。市場經濟的發展對公民社會的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市場經濟的發展大大拓展了私人領域。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私人領域的范圍和實力大大增強,這將有助于私人領域抵制國家權力的極度擴張,從而促進公民社會的發育。其次,市場經濟的發展將會導致利益分化,進而將會推動各個利益主體積極建立公民社會組織來維護自己的利益。隨著國家在一些領域的退出,社會成為資源的擁有者,社會的自主性逐漸增強,因此出現了相對獨立的社會力量,從而造就了一大批社會組織和社團。再次,市場經濟的發展,培養了公民意識。市場經濟的本質也就是契約經濟,它所遵循的平等、契約、責任等理念會對人們的行為意識產生巨大而深刻的影響,這無疑會對公民社會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所以,發展市場經濟,一方面國家要完善宏觀調控體系,規范市場經濟進一步發展,另一方面,還要不斷完善和制定法律和政策,為私人經濟的發展壯大提供制度支撐和法律保障。

3、大力培育公民社會組織。改革開放以來,大量新型的社會組織開始涌現。據學者俞可平研究,截止到2010年,在各級民政部門正式登記注冊的社會組織已超過40萬,實際存在的社會組織可能超過300萬。但是,由于存在種種制約因素,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公民社會組織在許多方面還存在不足。所以要大力培育公民社會組織,首先,國家要對公民社會組織進行積極的扶持。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公民社會是一種典型的政府主導型的公民社會,對國家的依賴性較大,相對缺乏自主性。因此,國家在改善公民社會發展的制度環境外,最重要的是對其財政扶持。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告訴我們,即使在那些公民社會組織極為發達的國家里,國家對公民社會組織的財政支持也是占很高比例的。其次,國家要對社會組織加強監管,正確引導其健康發展。目前,在我國的社會組織的發展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許多社會組織“官本位”思想嚴重,行政化特征突出;社會組織中部分從業人員素質低下;有的社會組織打著“非盈利”的旗號,卻做出了追求利潤的行為,有的甚至做出了危害社會,對抗政府的事情等等。因此,國家在改善社會組織發展環境的同時,更要完善公民社會的自律機制,引導其健康發展。

4、重視“網絡民主”建設,拓寬公民社會的培育空間。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網絡已經成為公民參與政治、經濟和社會等各項活動的重要場所。由于網絡具有開放性、全球性、匿名性、自由性和非權威主義等特征,這就為公民自由表達和傳播與自身利益相關或關心的社會公共事務的各種態度、意見和情緒提供了有效的途徑,促使了“網絡民主”的出現,同時,也為我們培育和發展公民社會提供了新的機遇。首先,“網絡民主”提高了公民參與政治、經濟和社會等各種活動的自由度與普遍性。網絡的特點使得公民能夠突破信息創造和傳播的諸多限制,很大程度上使得公民參與的各項活動更加便利、公開、透明。其次,一個健康而活躍的公民社會,能夠通過傳輸公民的各種不同的需要和表達他們的利益而有利于民主政治的改善?!熬W絡民主”更加拓寬了公眾利益訴求的表達通道,更加完善了社會的利益表達機制。網絡能夠迅速地表達和傳播人們的利益訴求和建議,使公民個人的利益訴求成為網絡上的公眾話題,并形成強大的輿論壓力,從而引起政府的注意和回應。再次,網絡民主能夠鼓勵和促進人們更加積極的參與民主實踐。民主既是一種價值觀,更多的是一種實踐。網絡所具有的特點使得人們很大程度上擺脫了現實中的種種束縛和局限,可以用更短時間和更低成本在較大范圍內踐行民主。通過網絡民主的實踐,“公民獲得自我管理的政治經驗,學會大膽表達自己的意愿和要求,學會維護自身權利并尊重他人權利,學會恰當地運用自由并掌握自由的界限,公民從中體驗到了自我對社會的價值,有利于他們的生活自信和道德自主?!雹莶豢煞裾J的是,“網絡民主”也存在其消極的一面,如個人言論難以鑒別和約束,出現了一些不負責任和非理性的言論;公民為網絡上的一些錯誤信息所左右,影響了自己的政治理解和評價;各種欺騙性信息也讓決策者花費更多時間去辨別,影響了決策的效率和準確度。因此,國家在加強引導和教育、抓緊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加大網絡管理力度的同時,網民也要加強自律,理性參與,盡量把消極影響降到最小。

注釋:

①高丙中、袁瑞軍主編:《中國公民社會發展藍皮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2頁。

②③俞可平:《中國公民社會研究的若干問題》,《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7年第6期。

④葉國平:《公民社會與中國民主政治發展的路徑選擇》,《社科縱橫》,2009年第7期。

⑤郭嘉汾:《公民意識教育與公民社會的培養》,《法制與社會》,2009年第7期。

責任編輯:許如江

C912.3

A

1671-2994(2010)05-0165-03

2010-07-19

效世偉(1985- ),男,河南漯河人,中共四川省委黨校研究生部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公民社會理論。

猜你喜歡
公民民主政治
我是小小公民科學家
論公民美育
我是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政治攀附”
“政治不純”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十二公民
關于現代民主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