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語文教學『靈動起來』——語文學科教學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怎樣取長補短

2010-08-15 00:49
中學語文 2010年30期
關鍵詞:信息技術信息語文

陳 華

一、用信息技術更新語文學科教學理念,激發語文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產生疲倦,沒有歡心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會成為學生的負擔?!眰鹘y的語文教學以學生掌握和鞏固知識為出發點和歸宿,學生學習語文的范圍囿于學校、課堂、書本。信息技術擴大了語文的內涵,擴展了語文的教育功能。以信息技術為依托的語文教學中,利用錄像、光盤、網絡等能加強語文教學與社會、生活之間的聯系,使學生的視野更開闊。信息技術的交互性和超文本鏈接的優勢更為在語文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在教授話劇《雷雨(節選)》這一課時,根據引導啟發學生領會戲劇矛盾沖突的重要作用這一需要,運用多媒體教學,改變了以往學生無論上什么課都只能面對同一教師的單一模式,打破他們的感官平衡。讓學生在上課之初所看到的是經過藝術化處理的標題及電閃雷鳴的聲像顯示,首先就創設了一種極為生動的情境,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其有身臨其境之感,激發了學習動機,提供了豐富的外部刺激。再用多媒體課件將劇中人物的身份、人物之間的關系以及全劇的劇情用鏡頭組合的方式進行展示,“強迫”學生運用視覺器官按規定接受,從而體會出作者精心安排的本劇的矛盾沖突,學生不僅一目了然,而且激發了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趣,引導學生向預定教學目標前進,為教師組織多種教學形式提供了方便。

在重點難點的教學過程中,首先播放經過精選的和書中話劇《雷雨》片斷相吻合的話劇錄像,并根據片斷劇情設計一張需要填寫的表格,讓學生觀看錄像時從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神態表現中發現本劇的矛盾沖突。填好后,分小組討論,利用投影儀選幾位同學的表格進行演示,這樣,戲劇的矛盾沖突能展示人物鮮明個性的作用就在學生的交流討論中凸顯出來了,促進了課堂教學中生生間的交流與合作。對教師而言,比生搬硬套地講解省力得多,形式也生動得多。更重要的是在教學中遵循學生認知規律,逐項演示,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在推論中發現答案。信息技術的可視化大大豐富了語文教學情境,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直觀性感性材料,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也更易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這恰好彌補了傳統教學中學生被動灌輸的缺陷,真正實現了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過渡。

二、用信息技術改變語文學科教學手段,培養自主學習習慣

2000年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提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通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改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利的學習工具?!睆亩_立了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的地位。網絡教學就是現代信息技術用于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改變了語文學科教學手段,為學生創造了一個自主學習、自我評價、相互交流的平臺。

如《高中語文必修二》第四單元《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我有一個夢想》的教學,根據單元目標(熟悉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貢獻;掌握演講辭的特點,把握各種不同場合下,根據不同內容不同情感組織演講辭;學習演講辭的語言特色,學習用語言感人的要求),設計成將兩篇演講辭進行比較閱讀,探究它們在抒發感情、運用演講技法等方面的異同,推導出演說辭的一些特點,讓學生能深切感受到演說辭所特有的雄辯之美。在課程設計之初運用“主導—主體”理念,采用“資源利用—主題探究—合作學習”基本模式,再結合傳統的教學方法,演繹出具體的教學環節:設疑、練習-研讀、演示-總結、創新。

第一個環節——設疑、練習:在設疑的前提下,教師簡單指導解決問題的方法(如何上網搜尋資料、如何展示學習結果);同時提供有關的圖片、文字拓寬視野,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在教師的方法指導下,學生自主誦讀,同時可以根據網絡提供的字詞解釋、示范朗讀音頻、蔡元培先生演講稿的原件、馬丁·路德·金演講原音重現、思路分析、藝術特色比較等材料進行自主學習,學生通過上網搜尋資料解決問題,交流、發布學習結果。第二個環節——研讀、演示:首先對上一環節所學內容進行檢測,練習在電腦上進行,即時在電腦上判定成績,即時給出提示,教師可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態,并可加以個別指導。然后教師指導探究性學習——從文學角度、歷史角度、現實角度出發,結合網絡上的資料和個人感受,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在論壇上發表,教師即時在論壇中整理最具代表性、最有價值的問題,鼓勵學生組成學習小組互相協作,進行探究性學習。師生共同得出結論:演講辭是在某一特定場合(群眾集合或某一會議)發表講話的文稿,與其他文體相比,演講辭具有其獨有的特點。課上學生饒有興趣地進一步研讀,完善學習結果,將感想發表在論壇,課后有的學生還將這些成果制成課件,交給教師鏈接到個人主頁上。第三個環節——總結、創新:通過這次語文實踐,使學生了解演講的基本特點,并能初步進行主題演講,進行一次主題演講,提高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聽說能力,培養了學生自信大方的氣質。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列出演講提綱,并依據提綱合理地組織語言進行演講實踐。通過聽名家演講、獨立準備、小組演講、上臺演講、同學點評、教師點評等環節,對“主題演講”進行全面的體驗,達到了提高演講欣賞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

利用信息技術,語文教學的整體思路會比以往更加清晰,學生的注意力會更加集中,所有這些都有利于學生認識、理解、把握語文課堂所講的內容。在語文課上獲得的信息量也大大增強了,這些都是傳統的語文教學所無法比擬的。而且,在整個過程中會大大拓寬學生的思路,讓他們的視野更加開闊,思想更加解放,淋漓盡致地發揮了學生的創新精神,真正達到了高中語文教學的目的。

三、用信息技術改進語文學科教學方法,擴大語文學習視野

新課標對語文教學提出的要求是:“……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眰鹘y教學中,信息主要來自于課文和教師教學經驗的積累,由于信息來源的單一性,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源于知識的遷移和運用,而知識的豐富與否,較大程度上來自于信息的獲取。信息的獲取能力是在學習過程中培養起來的,信息技術環境給我們提供了技術支撐?;ヂ摼W沒有地域界限,更不受時空限制,它可以讓學生在全球范圍內大容量、高效率地獲取各種信息資源,能有效擴大學生的視野和興趣,經過多信息的對比,以達到對有用信息資源的接收。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依據課程標準,發揮網絡的教育功能,科學地分層級地進行教學設計,使學生根據自我發展目標有選擇地學習,它能更有效地實現差異性學習從而更好地達到基礎教育的目的。

如在《高中語文必修》五個模塊的名著導讀教學中,如果用傳統語文教學的方法,受課時安排的限制,無法在課堂上進行閱讀,而名著又是極具藝術價值的文化遺產,語文承擔著傳承人類文化的重要任務,這時,網絡教育正可以發揮其無可比擬的巨大功能,我們利用網絡教育能為學生提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信息資源,可以沖破“書本為中心”的局限,極大地拓展學生的學習內容,充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指導學生在家中上網查尋相關名著的資料,學生得到有關名著的寫作背景、內容梗概、評判鑒賞、人物形象、精彩情節等信息比課本上豐富得多,同時可以搜尋到有關的影像資料。他們不僅“看到”了中國文學名著的再現,還“看到”了外國文學名著中生活情景的重演。教師通過論壇或聊天室發表讓學生討論的相關問題,引導學生對已獲的信息進行歸納、領會、分析、總結、評價、反思。學生也把自己的“勞動成果”發布到論壇或聊天室,讓學生以各種互動方式得出結果,使學生從中掌握知識的遷移、運用等學習方法。一方面,采用信息技術使閱讀層面上的工作簡單化,學生用于處理一般性閱讀的時間大大減少,在課堂上,他們有更多機會去進行探索研究;另一方面,信息技術讓學生不僅接受了教師傳遞的信息,而且也接受到網絡提供的信息以及學習伙伴的思維活動信息,提高了學習效率;教師也能及時地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進行教學調整,其教學成效大大優于傳統的教學過程。

21世紀,隨著網絡時代的來臨,信息技術與教育的結合勢在必行,教師如能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恰當利用現代教學手段進行教學,語文學科教學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取長補短,就能使語文教學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能夠增加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從而達到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全面提升學生素質的目的,讓語文教學“靈動”起來。正如江澤民同志在北師大建校100周年的大會上,在談到教育的繼承與發展的關系時所指出的,要“在繼承中華民族優秀教育傳統的基礎上,積極吸收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我們語文學科教學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取長補短,也要本著這一精神,在學習世界上先進的網絡教育經驗及相關理論的同時,不照搬外國的經驗,而是在本國原有的傳統教育的基礎上去承傳、對接、交互、張揚。這樣才有可能促進傳統教育不斷發展變化,創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全新的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模式,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培養21世紀信息化社會的創新型、信息化人才作出應有的貢獻。

猜你喜歡
信息技術信息語文
《快樂語文》2022年全新改版!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有效應用
訂閱信息
展會信息
語文知識連連看
語文妙脆角
語文知識連連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