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高校自主招生不考語文談我們的母語教育

2010-08-15 00:42陳穎漪
文教資料 2010年18期
關鍵詞:母語英語語文

陳穎漪

(南京師范大學 文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7)

一、母語教育現狀堪憂

今年1月23日、24日,上海市同濟、華東師大、華東理工、上海財大、上外和東華等六所高校進行自主招生考試,考生逾萬。其中有4所學校要么理科生不考語文,要么全部考生只考數學和英語兩科。

對此,一位高校招辦老師解釋,自主招生考試并非高考,功能側重于選拔專業人才。之所以考英語,是因為英語有利于學生的學科發展,搞學術離不開查閱國外資料,英語不好往往沒有前途。不考語文不是因為語文不重要,而是考太多科目會給考生帶來負擔。[1]

在生活中,重理輕文、重英語輕母語的情況屢見不鮮。在我國,每年都有大批因為數理化、生物、外語、甚至信息技術等各種奧林匹克競賽得獎而得到名牌大學的優先錄取或者高考加分的學生,唯獨沒有因自己的母語學習優秀而得到施惠的學生。

學生上課最重視的是數理化和英語,語文在很多學生心里的地位已經排到了第五乃至第六的位置。上數學課或英語課的時候,大部分學生都會集中注意力聽講,就算偶爾犯困也要強打精神,生怕漏過老師對某個重要知識點的講解;而在語文課上,卻常常能見到昏昏欲睡或者心不在焉的學生。就是家長,最關注的也是孩子數理化和英語的學習。

而在大學里和社會上,這種現象更為嚴重。四六級、雅思、托福、GRE等各種英語考試名目眾多,在大學校園里,處處可以聽到背單詞讀英語的聲音。近些年來,人們對日語德語的熱情與日俱增,其他小語種也備受追捧。而有關我們的母語課程卻寥寥無幾,尤其是對于理工科學生來說,只有大學語文一門裝飾性的國語課程。對母語的水平測試,也僅有普通話等級考試。有的大學甚至規定,不過英語四級就拿不到學位,但對學生的母語水平卻沒有任何要求。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思維定勢:我是中國人,還能說不好漢語嗎?可是在現實中,有的學生學了十幾年的語文,連一篇表達自己真實情感的文章也寫不好,有的甚至語句不通,滿篇錯別字;在一些大學生的畢業論文或者工作報告里,用詞不當,語句不順,這樣的現象也比比皆是。

二、母語教育陷入困境的原因

母語教育,就是傳輸母語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生生不息的流程。如今它在世界各國基礎教育中的核心地位日漸凸顯。英美等國都把英語作為中小學的核心課程。英語作為通用程度最高的語言,很多非英語國家也面臨著英語與母語之爭的問題,但很少看到英語凌駕于母語之上的情況。甚至在這些國家中,保衛母語已經成為了各國的共識。意大利人堅持意大利語是意大利人的文化身份特征和歷史的記錄,在中小學課程中,意大利語占據了全部課時的三分之一[2];法國前總統希拉克因為法國代表在歐盟首腦會議上用英語發言憤而離場。母語教育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培養學生的民族文化認同感。像“我是俄羅斯人”“我是德國人”這樣的表述正是凸顯了他們對自己民族文化的歸屬感和自豪感。

而我們的母語教育之所以出現上文所說的種種異象,在我看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新文化運動對傳統文化的沖擊

五四運動以后,近代西學的引進給中國的傳統文化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其中受影響最大的就是語文。新文化運動高舉著“德先生”“賽先生”的旗幟,推動了自然科學的發展,并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但是由于特定的時代背景,導致其領導人過于激進,對中國古典文學一味批判,對西學全盤肯定?!按虻箍准业辍钡目谔栆惨馕吨环智嗉t皂白地將中國的傳統文化都視作糟粕一起打倒。國學經此一役日漸式微,其影響一直持續到現在。

2.網絡語言的盛行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媒介已經從印刷時代進入聲訊時代,全球文化的多元化,大眾傳媒的快餐化,使語言文字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F在很多學生的閱讀量普遍下降,他們在課余閑暇時首先選擇的都是視覺沖擊強烈、文字淺顯的漫畫或者時尚雜志,而一些質量較高、主題嚴肅的書則很少有人青睞。隨著互聯網的盛行,網絡語言與人們的生活的聯系越來越密切,在部分學生的作文、周記、口語交際中也隨處可見。雖然說只有不斷發展的語言才能擁有旺盛的生命力,但是例如90后那些奇奇怪怪的火星文在網絡上大行其道的情況,會讓漢語的純潔和規范受到極大的威脅。再次,電腦越來越高的普及率也讓學生越來越習慣于用電腦代替手寫,書寫漢字的機會也在逐步減少。

3.語文高考命題的特點導致語文不易拉開差距

研究一下歷年的高考試卷和考生成績我們可以發現,除語文外其它學科都存在著科學合理的正態分布曲線。既會有140以上乃至滿分的數理化及英語試卷,也會有幾分十幾分的試卷。但語文多為主觀題,而分值為60分的作文,除了特別出彩的或完全離題的,多數老師也傾向于給安全分。因此語文考試中很難找到低于60、70分的試卷,也幾乎找不到高于140分的試卷,絕大多數考生語文成績在100-110分之間。除了高考,平時的測驗情況一般也是如此,這就會使學生產生這樣的認識:語文學也是那樣,不學也是那樣,反正差不了多少分。而數理化由于答案的唯一性和絕對性,極易拉開分差;同是語言類的英語客觀題多,同樣易于拉開差距:在學生們面臨著這些學科學與不學,練與不練大不一樣時,首先放棄的自然是語文。

4.教育管理者對母語教育的漠視

類似沒有語文等級測試,沒有語文競賽為高考加分這樣的事,很大程度上是教育管理者指定的政策所導致的。教育管理者對母語教育業存在一定程度的漠視,是目前中國學生語文素養普遍低下的癥結之一。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們的母語教育陷入了如今這樣的尷尬境地。在國家發展過程中,由于需要大量的物理、化學、機械制造等理工科人才,在高等教育方面對此類學科給予了一定的政策傾斜,但是這個度沒有把握好,這也就導致了語文雖然貴為三門主課之一,地位卻遠不及數學和英語。在經濟已經高速發展的今天,母語教育仍然沒有得到相應的重視。以行政命令來指導語言教育的結果就是漢語被我們自己作踐得像個下等丫環。

三、改變現狀的對策建議

語文不僅僅是一門基礎學科,也同樣是一門工具學科。如果掌握不好,其他學科學得再好也無法準確地表達。母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對學生的精神成長、人格塑造甚至對民族國家的認同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退一步說,在這個為英語瘋狂的社會,對母語的嫻熟運用會對外國語言文化的學習起幫助和促進作用。國內許多泰斗級英語專家如傅雷、錢鐘書、許國璋、王宗炎等也都是學通古今,在母語和母語文化方面有極高的造詣。尤其是對于從事翻譯工作的人來說,除了對其所翻譯的語言及其國家文化的精通,更要有深厚的母語文化功底。就像傅東華所翻譯的《飄》,簡潔生動,文筆優美,符合中國人說話的習慣,讓人讀來沒有外國文學的距離感,被譽為是至今《飄》的各種譯本中最經典的譯本。

所以改變目前母語教育的現狀刻不容緩。從學校和老師的角度來說,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語文教學可以適當回歸傳統

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可以適當借鑒一下從前私塾的教法。比如我們可以在中小學的課程中每天加一節書法課,每天早晨抽一點時間讓學生們吟誦一些經典。

用文化的眼光去審視,每一個漢字都是鮮活的、有生命的,在其看似無意義的形體之內涌動著中華民族古老的文化。[3]漢字的美感,神韻還有其蘊含的意義是其他任何字母排列都無法擁有的。書畫同源的漢字,形象生動,極富神韻。老師要引導學生在練習寫字的時候發現漢字筆畫之間所具有的穿插避讓、勾連呼應的結構之美,體會漢字山有山形、水似水貌等的千姿百態。只有一個個漢字在學生腦海中具有生動鮮明的形象,學生才能對漢字充滿興趣和熱愛,從而將漢字鐫刻在心中;也只有在動手書寫的過程中,學生才能真正感受到漢字的美。

《三字經》《千家詩》,還有《詩經》《論語》中的很多經典篇章,以及一些經典的散文都適合讓學生每天早晨讀一讀、背一背。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謅?!狈磸湍x當然有助于加深理解,但效果卻遠不如誦讀。大聲誦讀既易于記憶,增進理解,又能培養語感,增加學生對母語的感情,還有助于加強學生口頭和書面的表達能力。更何況,漢語特有的發音和聲調,抑揚頓挫,吟詠鏗鏘,加上所讀的美文字字珠璣句句精華,更能給學生以美的享受。

2.引導學生多閱讀經典。

中國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堪與世界上任何文學經典媲美。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就是因為它們所具有的時代精神價值和文化智慧是流行一時的快餐文學無法相比的。諸葛亮的《出師表》,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李白的詩,蘇軾的詞,直到今天都是學生精神成長進程中不應該逾越的佳作。語文教育對學生人格的熏陶,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讀、揣摩、涵泳和感悟得以實現,通過那些經典作品所蘊含的那些積極鼓舞人心的精神得到升華。那些生動感人的語言文字滲透到學生的情感世界中,潛移默化、滋養浸潤,使學生的文學素養不斷得到提高。

當然除了經典之外,還可以適當選擇一些青少年感興趣的青春文學作品。我們需要營養豐富的大餐,但也少不了便捷的快餐。存在即合理。這些青春文學作品如此暢銷,是因為與它們符合青少年的審美,與他們的生活非常接近,能讓他們產生共鳴。一味遏制反而會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就像治水,宜疏不宜堵。老師可以選擇一些質量較高的青春文學作品和學生一起讀,大家一起討論分析,學生的審美品味提高之后,自然懂得辨別作品的好壞。

3.結合其他人文課程,加強學生的民族文化認同感

除了語文課之外,母語教學還應該充分發揮其他人文性課程的作用,對中國文化的了解也更有助于學生對母語的學習。歷史課能帶領著學生沿著歷史的長河溯流而上,從五千年的悠悠歷史和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學到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還能激發學生對民族歷史文化的自信心、自豪感,增強學生對民族命運的關注和歷史責任感。地理老師對我國的山川地貌、各地風土人情的描述,能讓學生對國家各地的風俗、地形有更生動具體的認識,更多地了解祖國各地的美麗風光,從而喚起學生對遼闊的祖國大地的熱愛和自豪之情。無論是《茉莉花》還是《二泉映月》,清明上河圖還是龍門石窟,都會讓學生對我們的民族藝術文化有更深切的體會。當學生發自內心地熱愛我們的祖國,認同我們的民族文化時,學習母語自然也會更熱情更主動。

此外,還可以加強對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改革語文教材,使之對學生更具吸引力;提高語文老師自身的素質等。

在高校自主招生考試中,語文應該是不可或缺的一門課,怕學生負擔重絕不能成為不考語文的理由。如果不考語文,很容易給學生帶來誤導,認為語文學習無關緊要,更易造成語文學科的邊緣化。我認為學校自主招生考試可以采用多樣的形式對語文能力進行考察,而在最后錄取的時候,語文也應該是評定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的一環。只有學校開始切實地重視語文,才有可能逐步改變語文在學生心中不受重視的現狀。

當然我們的母語教育仍然任重道遠,要徹底改變母語不受重視的現狀,還需要社會各方面對母語的重視以及教育管理部門對政策的調整。這無疑需要我們持之以恒的努力。

[1]見1月24日《長江日報》。

[2]張永奮.意大利的母語教育.語文建設,2007,(12).

[3]沈巧明.母語教育與民族認同感的培養.青海師專學報(教育科學),2009,(1).

猜你喜歡
母語英語語文
《快樂語文》2022年全新改版!
母語
母語
讀英語
酷酷英語林
母語寫作的宿命——《圣天門口》未完的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