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革命洪流下的守望、追尋與掙扎
——以老舍與革命關系看老舍的二元對立思維

2010-08-15 00:49王璽璋
湖北開放大學學報 2010年10期
關鍵詞:老舍革命傳統

王璽璋

(荊州廣播電視大學,湖北 荊州 434020)

革命洪流下的守望、追尋與掙扎
——以老舍與革命關系看老舍的二元對立思維

王璽璋

(荊州廣播電視大學,湖北 荊州 434020)

作為民主派作家的老舍,他與革命的關系經歷了由抵觸到接受與認同革命的過程。他試圖靠攏革命,衷心地迷戀革命,但革命主流仍與他保持著微妙的距離。老舍猶如游離于革命中心漩渦之外的“散兵游勇”。他對革命態度的變化以及因無法融入革命所產生內心的苦悶彷徨皆與他思維方式中的二元對立思維不無相關。

革命;傳統文化;二元對立思維

老舍辭世前數月與英國友人斯圖爾特?格爾德、羅瑪?格爾德的談話道出他與革命的關系?!拔译m然同情革命,但我還不是革命的一部分,所以,我并不真正理解革命,而對不理解的東西是無法寫出有價值的東西的……你們大概覺得我是一個69歲的資產階級老人,一方面希望革命成功,一方面又總是跟不上革命的步伐?!崩仙嵋缘难栽~道出心聲,但其中蘊涵的感情色彩是濃厚的,它幾乎可以囊括老舍的一生。他畢生經歷了由同情革命到擁護革命而試圖靠近革命卻始終不能融入的心酸歷程。在“不能真正了解革命”的一聲嘆息里,老舍向革命靠攏的自信和渴求變得無力與黯淡。

一、觀日與逐日的認同

對于革命,老舍并非一開始就持認同態度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拯救民族國家,為國家而犧牲個人在老舍看來才是最重要的,這不同于以奪取政權為目的的政治革命的觀點。如何實現真革命,這正如《趙子曰》中的李景純所主張的:“人人有充分的知識,破出命死干,然后才有真革命出現。各人走的路不同,而目的是一樣,是改善社會,是教導國民;國民覺悟了,便是革命成功的那一天?!盵1]

抗戰期間,老舍毅然地參與到全民抗戰之中。即便如此,他在一定程度上仍保留了相對獨立的身份。尤其是處于共產黨與國民黨的夾縫中的尷尬處境時,老舍表明了他的立場:“我不是國民黨,也不是共產黨,誰真正抗戰,我就跟誰走,我就是一個抗戰派!”[2]這一時期,老舍沒有明確的階級斗爭思想,他的政治革命立場是民族立場。

全民抗戰勝利后,國內局勢陷入了內戰。老舍看到了中國革命必須分兩步:“革命的第一階段是愛國主義的。第二階段是愛國主義和要取得推翻受帝國主義支持的國內反動派的勝利?!盵3]盡管對國內各階級之間的黨派性質有所了解,老舍仍有意無意地淡化黨派色彩,全民的利益于他來說才是固守的理念。1949年6月,遠在美國的老舍聽聞上海解放的消息后,興奮地對友人說:“中國不久將獲新生了……就由此可知,共產黨完全可以掌握好、治理好全中國?!盵4]不過,耐人尋味的是,受國內眾多作家誠意相邀回國的老舍在離美前夕向美國友人表示,“回國后要實行‘三不主義’,就是一,不談政治;二、不開會;三、不演講?!盵5]但是回國后的他卻有著截然相反的舉動。并不能說老舍回國前的“三不”有著矯揉造作的成分,在美國講學數年的經歷能否被新政權所容納和接受,這正透露出老舍的內心的跌宕起伏與惴惴不安。

回國后,老舍親眼目睹了新政權給人民帶來的另一重天。他深深地折服于共產黨和新政權。老舍由不帶黨派色彩的立場到回國后欽佩共產黨這一態度的轉變正說明了他對革命的逐漸認同。在《更好地發揮文學藝術地戰斗作用——在北京市文學藝術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身為北京市文聯負責人的老舍號召文藝工作者“在政治上、思想上、文藝上和資產階級思想、現代修正主義思想劃清界限,提高革命警惕性和階級覺悟……”這些有著濃厚的主流色彩的話語符號隱喻了老舍追趕時代的政治姿態。但緊跟時代的老舍隱約中有著蒼涼的孤獨感與忐忑不安的情緒。1959年,開明書店籌劃出版《老舍全集》時,老舍不無憂慮地說:“老巴(巴金)的舊作,還算是革命的,尚且遭到這幫人的批判;我的舊作,例如《貓城記》之類,如果編入文集,我還過得了安穩日子嗎?”[6]

當老舍以滿腔的熱情歌頌新社會,擁抱新政權時,內心卻深藏著心酸與隱憂。老舍猶如孜孜不倦的逐日者,崇拜日神使他試圖緊跟太陽的足跡,但當他一旦靠近時,太陽炙熱的火焰卻使他始終難以近身。身為北京市文聯主席的老舍雖然工作勤勤懇懇,卻連《文藝報》的贈送權都沒有。他的秘書葛翠琳曾就這一事坦陳:“這件事說明,老舍是文藝界的散兵,他不在某些文藝圈子之內?!薄袄仙岷芤宰餍轮袊魅硕院?,他事事盡心盡力,希望真正成為新中國的主人。但是在文藝界似乎給他一種感覺,他始終成不了主人?!笨拷沃行牡呐Σ粌H沒有讓老舍完全地融入主流中,反而在階級斗爭的氣浪中違心地斗爭別人,也被別人所斗爭,最終在革命熱焰的急速膨脹中走上了決絕之路。

二、“鐵肩擔道義”的救贖心態

舊貌換新顏的北京風貌曾使訪美歸來的老舍欣喜不已。他以狂熱的激情歌頌新政權,寫下很多配合政策的文字。但僅有激情卻“對革命沒有真正了解”的老舍陷入痛苦和迷茫中。在茫然中,他開始回憶遙遠的來自鄉村式的老北平清新的風?!恫桊^》、《正紅旗下》正是老舍深情回眸往昔繪制的五彩的夢。在老舍曲未盡弦卻斷的無限傷感中,歷史是不容假設的,但作為知識分子的老舍對百姓的牽掛,對政權的信仰卻是為我們所深知的。

薩義德在《知識分子論》一書中對知識分子形象有這樣的概括:“特例獨行的人,能向權勢說真話的人,耿直、雄辯、極為勇敢及憤怒的人,對他而言,不管世間權勢如何龐大、壯觀,都是可以批評、直截了當地責難的?!彼麄兺跈嗤c民間上傳下達,卻并不委身于兩者間的任何一方。他們向社會傳遞著權威的聲音,洞悉民間百姓的精神世界;但站在民間立場上,他們又會思忖甚至質疑權威。知識分子天生有著悲天憫人的救贖感和義不容辭的擔當感。在魯迅看來,真正的“知識階級”“他們對于社會永不會滿意的,所感受的永遠是痛苦,所看到的永遠是缺點,他們準備著將來的犧牲”,“要發表意見,就要想到什么說什么。真正的知識階級是不顧厲害的”。也正因為此,蕭乾談論老舍之死時,對中國知識分子有如此概括:“我只想說一句話,從古到今,中國知識分子在政治面前都太天真了,總以為自己是誰,到了誰也不是?!矡o奈,大概是政治體制和士人性格兩者使然?!边@一概括道出了從古到今中國知識分子一以貫之的救贖心態。

傳統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儒家思想使歷代知識分子有著以天下為己任的遠大抱負,“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那份勇往直前的堅持使他們“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為國事天下事與百姓事,他們“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居于廟堂心憂百姓,處于江湖魂牽國事。中國知識分子夾于廟堂與江湖之間所產生的救贖與隱忍可追溯至在楚國大地留下絕唱的屈原。他不滿于當時楚國奸臣當道,楚平王閉目塞聽造成民不聊生的混亂局面。感時傷懷的屈原“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在政治集團里,“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奸佞小人向楚平王進讒言誣陷他,致使屈原遭流放。雖遭放逐,屈原依然忠君愛國且心系百姓。他無奈地感嘆“舉世皆昏我獨醒”,在清醒中他擔心楚國的前途命運,心憂老百姓的衣食冷暖,惶惑不安中他依然執著地“上下求索”。聽聞楚國被秦國所滅的消息后,悲傷欲絕的屈原毅然跳入汨羅江與國同亡??v身一躍之間飽含著他對楚王的愚忠,對世道的憤恨,更滿懷對故土的堅守。

屈原身上折射出的知識分子的反抗、隱忍與焦慮穿透了歷史風塵成為中國知識分子共有的心態。這一心態在老舍的人格追求中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老舍眷戀北京傳統市民社會平和的鄉土性,但厚重的傳統文化沉淀下來的詬病使老舍從文化性格上予以革除,救贖民間傳統。另一方面,革命并不是老舍竭力排斥的,他在提倡遵循的同時卻越來越發現這種力量以其激烈的斗爭性正滲透破壞著民間。老舍葬送三個時代的《茶館》內蘊著傳統文化母題的深層機制,《正紅旗下》對清末下層旗人生活的真實描寫似乎暗藏著老舍對激烈的階級斗爭的某種反抗。

老舍身為知識分子睿智的眼光和敏銳的觀察力,有著對政治權力針砭時弊的膽魄,他反思政治權力本身是出于對主流的皈依與愚忠?!褒R家、治國、平天下”的胸襟使老舍肩負起社會責任,但這種盲目的自信又使得他們輕視了權力的殘酷與無情。當他潛意識里的反思在不斷升級的階級斗爭中被曝光甚至不斷地擴大時,在接踵而來的批判中,老舍螳臂當車的努力必然失敗。

三、抉擇中的困惑與掙扎

對于轟轟烈烈的階級革命,老舍保持著若即若離的態度。他同情革命,卻不能真正明白何謂革命。他所理解的革命,其目的是為了社會的安定與百姓的安康,卻忽視了革命本身強烈的政治權力性。政治革命的斗爭性和殘酷性為老舍所低估,最終他被無情地卷入政治斗爭之中。老舍在漫漫文學征途上苦苦求索卻求而不得,反陷入悲慘的境地,這并非偶然,其中潛隱著歷史的必然。這種必然性與老舍的思維編碼中所折射的二元對立思維方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思維方式“作為一種相對固定的思維活動程序和模式,是在一定歷史階段上形成的,它標志著特定階段上人們理性認識的方向和趨勢,體現著人們認識事物和分析問題的總思路”。

二元對立的思維方式源于西方哲學體系中。這種二元對立的思維主要體現在哲學家們對“主體”與“客體”二元對立的理解上。笛卡兒“我思故我在”的哲學論斷將“思維”與“存在”作了明確的二元分離,從而使得近代哲學“轉向認識論的主體性形而上學”,18世紀啟蒙主義哲學也是以“主客二分為前提的”,直到德國古典時期“主客二分認識論”才得以完成。[7]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批判地繼承前人學說基礎上提出了對立統一的哲學思想。馬克思看到了對立兩極之間的差異以及彼此之間相互滲透與轉化。

如果我們解析老舍的思維編碼,不難發現他文化價值取向是以二元對立思維為支撐的。老舍二元對立思維的兩極是傳統文化的平和性與革命的斗爭性。

生于傳統鄉村色彩濃厚的北京城的老舍,對傳統市民社會有著深深的眷念之情。北平溫柔敦厚的文化風物,北平人積極樂觀的文化心態以及恬靜平和的生活方式感染著老舍。但是,傳統文化在幾千年歲月的淘洗中逐漸喪失了自身的靈活性,而變得機械和僵化,如同老化而臃腫的機器,文化原初承載的精深意蘊和盎然的活力逐漸流失?;仨逼匠?,它內蘊的中國文化的精華令老舍留念,但文化在歲月的傳承中積淀的糟粕又讓老舍有著恨其不爭的痛楚感。不過正基于老舍對北平文化深厚的愛,老舍以醫者的心態望聞問切代表著傳統文化精髓的北平文化。他以“含淚的微笑”挖掘中國傳統文化的劣根性,剖析傳統文化積習的詬病。為其如此,老舍并不是從接觸到革命開始就對其頂禮與推崇的??耧L暴雨似的激烈革命所爆發出的強大的破壞力能否徹底鏟除傳統文化中的糟粕,為趨于遲滯的文化輸入新的血液,而帶有鄉土色彩的平和與安詳的民間秩序能否被保留,這是老舍所擔憂的。所以,對于革命,他持著觀望的態度。新中國成立后,從美回國的老舍目睹了新政權下普通市民安居樂業的生活后,他內心逐漸認同了革命。革命解決了橫亙于他心中的如何更新傳統文化的困惑。但是,當他努力地向主流靠攏時,卻發現自己始終是“座上賓”。革命所爆發的盲目性與狂熱性使老舍覺察到傳統文化可能遭遇的危險。革命掀起的浪潮越大,它對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就越深,傳統文化內質中平和與恬靜的自然秩序被破壞的力度也就越大。老舍清楚地看到這一點。

老舍不舍傳統文化的敦厚平和,他知道革命的破壞力度可能在革除傳統文化毒瘤的同時,也可能影響甚至摧毀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但是,如果沒有革命,中國文化因無法得到更新而處于貧血與停滯的狀態。隨著老舍認識的逐漸深入,他意識到革命正以其激烈的斗爭性摧毀傳統文化所葆有的自然平和的狀態,而以平和克制為特征的傳統文化無法與以激烈斗爭為特征的革命相對抗。不過,傳統與革命這兩極是老舍無法跨越的巨大障礙,二元對立的思維方式使他無法舍棄其一。

老舍二元對立的思維方式使他徘徊于民間與主流之間,平和與斗爭之間,傳統與現代之間。在革命熱情極度高漲,革命洪流逐漸匯成革命的漩渦之時,老舍內心處于矛盾與掙扎中。在《正紅旗下》的絕唱中,嵇康的“廣陵散從此絕矣”的悲鳴之聲仿佛穿透幾千年歷史的天空,這份孤獨與無奈也許只有身陷矛盾中的老舍才能體會得更深切。

[1] 老舍. 老舍文集·第1卷[M]. 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

[2] 孟廣來,史若平,吳開晉,牛運清,等. 老舍研究論文集?試論老舍對抗戰文藝的貢獻[M]. 山東人民出版社,1983.

[3] 老舍. 老舍全集·第18卷[M]. 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

[4] 石垣綾子. 老舍——在美國生活的時期[J]. 新文學史料,1991,9.

[5] 喬志高. 老舍在美國[N]. 明報.

[6] 張桂興. 老舍年譜[M]. 上海文藝出版社,1997.

[7] 朱立元,王振復主編.《天人合一:中華審美文魂[M]. 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

I206

A

1008-7427(2010)10-0077-02

2010-06-06

猜你喜歡
老舍革命傳統
北平的秋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周恩來與老舍肝膽相照的友誼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老傳統當傳承
老舍的求婚
油改水革命誰主沉浮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
老舍給季羨林“付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