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興農機 富萬家——來自唐山市豐南區興萬家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報告

2010-08-15 00:46孫萬軍,馬樹生
河北農機 2010年1期
關鍵詞:豐南區機收唐山市

唐山市豐南區興萬家農機專業合作社自2006年11月成立以來,堅持“解放思想,創新模式,互惠共贏,服務三農”的發展思路,全體會員緊密團結,主動配合,開拓創新,走出一條“興農機、富萬家”的合作發展之路。到2009年底,合作社入社社員發展到46戶,擁有大型拖拉機10臺,水稻聯合收獲機3臺,水稻插秧機7臺,小麥聯合收割機2臺,玉米聯合收獲機1臺,各種配套機具100余臺,有一個農機維修站,固定資產300余萬元,農機經營總收入180萬元。

一、整合資源,發揮優勢,使農機戶和農戶實現合作雙贏

多年來,豐南區農機作業市場一直延續著農機戶“單打獨斗”、作業服務面窄、服務質量不齊、技術水平落后、同行之間惡性競爭的不良局面。成立合作社后,社員之間統一思想,實行統一技術標準、統一服務質量、統一作業價格、統一供應配件及開展維修服務,既降低了作業成本,又提高了服務質量,維護了農機戶和用機戶的雙重利益。同時,合作社充分利用了“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機戶”的發展模式,實行企業、農機戶、農戶三方聯合,走共同創收、共同發展的道路。2008年,在豐南區種子公司支持下,協會承接了2 000畝的小麥繁種示范項目,承包村集體機動地300畝,并吸納繁種農戶近300家。合作社對麥田實行耕作、播種、收獲“一條龍”服務,并且集中為農戶購種、購肥。農民群眾既得到了方便,又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還充分發揮農業機械的效率,農機戶從中也得到了實惠。2009年,合作社又以承包的形式,吸收村集體和零散農戶的土地近1 000畝,建立全程農業機械化試驗基地,實施小麥玉米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探索了一條整合流轉農村零散土地的新途徑。

二、盤活存量,拓寬領域,實現農機服務多元化

暢通信息、開拓市場、統一承攬農機作業項目是單獨農機戶很難達到的。合作社成立以來,充分發揮組織優勢和規模優勢,實行“忙統閑分”,在搞好本地農機作業的前提下,積極組織農機戶走出去開展跨區域服務。2009年秋季組織3臺水稻聯合收割機赴東北地區機收水稻,平均單機作業面積800畝,創收4萬元。針對豐南區勞動力緊缺且水稻收獲機械化水平較低的實際問題,合作社牽頭通過中介服務的形式,從江蘇、湖北等地引進水稻聯合收割機20臺,完成機收水稻面積1.2萬畝。有效提高了西葛鎮的水稻機收水平,增加了合作社收入。此外,在廣泛搜集作業信息的基礎上,經常組織小麥(玉米)播種機、旋耕機赴周邊的唐??h、豐潤縣、灤南縣及豐南區大部分鄉鎮作業,有效提高了機械的利用率,增加了有機戶的收入。

三、轉變觀念,創新務實,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隨著農機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他們主動轉變觀念,將發展的著眼點放在示范推廣農機化新技術方面。為改善豐南區多年來人工插秧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作業成本高的落后局面,2007年,在唐山市農機推廣站和豐南區農業畜牧水產局的指導下,合作社承接了水稻機插秧示范項目,購置了兩臺韓國樺聯國際牌水稻插秧機。為攻克育秧技術難關,專門聘請了哈爾濱科瑞申農業機械有限公司的高級育秧技術專家,攜帶育秧播種器、秧盤及模具,對水稻育秧及機插秧整套技術進行全程指導。4月23日唐山市水稻育秧現場會在西葛鎮東尖坨村召開,唐山市農業局領導、豐南區政府主管領導、各主要產稻縣(區)農業局主管局長及部分農機大戶、種稻大戶代表參加了現場會,與會人員對該育秧技術給予了充分肯定。從5月22日開始,在技術專家的指導下,合作社的農機手按照操作規程和技術要求,在預定作業地點順利進行了機插秧作業,完成示范面積400畝,開創了唐山市應用水稻機插秧技術的先河。此后,該技術在西葛鎮示范、推廣面積逐年擴大,2008年完成示范面積1 000畝,2009年完成2 000畝。同時,2009年他們還依托全程機械化試驗基地,大力發展小麥秸稈切拋還田、玉米聯合收獲和小麥免耕覆蓋播種技術,取得較大突破。

河北省農機局 孫萬軍

唐山市農業局 馬樹生

猜你喜歡
豐南區機收唐山市
機收減損,顆粒歸倉,湖南早稻機收預計減少損失1.45億斤
中國人民銀行唐山市中心支行
唐山市
唐山市還鄉河水污染綜合治理
唐山市
“四最”路上黨旗紅——唐山市豐南區行政審批局創新推行“紅色代辦員”制度
唐山市豐南區民生實事項目首次由人代會表決產生
全國小麥機收率96%創新高
全國麥收進度過半 主產區機收率超98%
今夏山西省小麥機收率達到98.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