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疃絲綢的特色、興盛及外傳

2010-08-15 00:45王俊芳趙淑玉
濰坊學院學報 2010年1期
關鍵詞:昌邑柞蠶絲綢

王俊芳,趙淑玉

(濰坊學院,山東 濰坊 261061)

柳疃絲綢的特色、興盛及外傳

王俊芳,趙淑玉

(濰坊學院,山東 濰坊 261061)

柳疃絲綢是柞絲綢,是用柞蠶繭織成的絲綢。傳統柳疃絲綢的原料主要來自于“東山”和“南山”,柳疃人在絲織實踐中精心摸索出了一套傳統、實用的絲綢加工技藝。在使用價值方面,柳疃絲綢的優勢也是很明顯的。清末民初,柳疃絲綢進入最為興盛時期?!傲I”受到國內外人們的歡迎,遠銷歐美、日本、東南亞等地。柳疃也因為絲綢而享譽海內外。

柳疃絲綢;柞蠶;特色;外傳

“濰州本是小蘇州”,這是鄭板橋贊語。這里所說的濰州,也就是人們印象中的“昌濰地區”。而昌濰地區中的“昌”指的就是昌邑?!安亍敝匀绱酥椭匾?,相當程度上是因為在歷史上,昌邑工商業,特別是柳疃絲綢,在山東乃至中國都是很有名的。昌邑是歷史上著名的絲綢古鎮,這里的絲織業多集中在柳疃一帶,故外地人多稱昌邑絲綢為柳疃絲綢,簡稱“柳綢”。柳疃絲綢名動天下,明清時期,便有昌邑華僑身背幾匹絲綢闖南洋,使得柳疃絲綢走向了世界。柳疃絲綢也成了整個昌邑絲綢的指稱。柳疃絲綢可與蘇杭絲綢相媲美,各具南北風格。那么,柳疃絲綢的特色是怎樣的?它是怎樣讓外人知曉的?

在以往的介紹和論述中,大多數作品都特別關注柳疃絲綢的興衰,而對其特色,特別是它在原料方面的特色重視不夠;同時,對它的興盛時期的外傳,也僅僅是蜻蜓點水似地描述,缺乏有確鑿證據的說明和論述。鑒于此,本文利用第一手資料,特別是利用今天仍在從事柳疃絲綢業的資深專家的口述材料,對柳疃絲綢的特色及向外傳播情況做一較為深入的探討,以饗讀者并向各位同仁求教。

一、柳疃絲綢的特色

傳統的柳疃絲綢是用“東山”和“南山”的野生柞蠶繭織成的絲綢,柳疃人在絲織實踐中精心摸索出了一套傳統、實用的絲綢加工技藝。和家蠶絲綢相比,柳疃柞絲綢不褪色、不掉色,保護皮膚,并且耐酸性、耐堿性、耐藥性、絕緣性都很好。

1、絲綢原料

柳疃絲綢和南方絲綢相比,有很明顯特色。其中最具有標志性的特點是它用野生柞蠶繭織綢。而較初期的野蠶則主要來自于山東境內的“東山”和“南山”。

柞蠶是起源于我國的一種吐絲昆蟲,系放養在山野,因此也稱為野蠶或山蠶。柞蠶經歷了從野生到人工放養的過程。史書中有不少關于“野蠶成繭”的記載。到目前為止,所知古文獻中最早記載柞蠶的史料是西晉人崔豹的《古今注》,書中說:“(漢)元帝永光四年(公元前40年),東萊郡東牟山(今山東半島東牟山一帶),有野蠶為繭,繭生蛾,蛾生卵,卵著石,收得萬余石,民以為蠶絮?!边@是說公元前40年,山東煙臺市牟平一帶野生柞蠶結了大量繭子,人們采回來制作絲棉絮。

晉代郭義恭撰《廣志》,記有:“柞蠶食柞葉,民以作綿?!?該部分是采訪柳疃絲綢業資深專家李華光先生等整理而成,在此,對他們,特別是李華光先生,表示深深的感謝。)食用柞葉長成的蠶叫做柞蠶,它結的繭就是柞蠶繭。柳疃絲綢使用的蠶繭就是這種柞蠶繭。從柞蠶的自生自滅到人工放養,中間大約有千余年。宋代可能是過渡時期。從明代中期開始,柞蠶由野生進入正式的人工放養階段,并以魯中南山區為最早。

柳疃絲綢的原料,最初主要來源于“東山”和“南山”?!皷|山”和“南山”的稱謂,是以昌邑或者說以柳疃為地理參照系的?!皷|山”指的是昌邑東面的膠東半島的牟平、海陽、棲霞、萊陽等地;“南山”指的是昌邑南面的魯中南山區的日照、諸城、莒縣、沂水等地山區,以五蓮境內的山區為主。

“東山”是柞蠶的集中地,這里的人們很早就懂得絲綢的織造,柳疃絲綢最早的織造技術也基本是從這里學到的。最初,土地貧瘠的柳疃人給“東山”絲綢莊主打工,時間久了就把絲織技術帶回家,在當地發展了絲綢業。隨著柳疃絲織技術的進步,“東山”成了柳疃絲綢的原料產地。在較長一段時間內,有“昌邑綢,南山絲”之說。這說明,五蓮是柳疃絲綢的重要原料產地。五蓮山區農民祖祖輩輩好在荒山薄嶺栽柞樹,這里的人們放養柞蠶已有悠久歷史。過去,人們稱柞蠶做的繭,也叫山繭,用柞繭捻絲織成的綢,也叫山綢??滴酢吨T城縣志》也稱五蓮山區的土產山綢“衣被南北,為一方之貨”??滴醵拍辏?690年),分巡青州海防道就日照、諸城等地蠶場,上陳《禁蠶場流弊詳文》,受到巡撫部院重視并給予“足見留心地方”的表彰,批示勒石銘記。那時,所產柞繭,大部銷往昌邑,故有“昌邑綢,南山絲”之說。1931年山東省實業廳《山東農林報告》說:當時莒縣、日照、諸城三縣的主要繭絲產區大部在今五蓮境內,昌邑綢所需繭絲大部源于此地。

柳疃絲綢的蠶繭,先是來源于“東山”和“南山”,后來還來自于省外,特別是東北。從長白山到大小興安嶺,柞樹作為東北的闊葉林漫山遍野,為柞蠶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飼料來源。所以柞蠶在東北衣食無憂、得天獨厚。

2、織造加工技藝

柳疃絲綢還有一個重要特色,就是柳疃人在絲織實踐中精心摸索出了傳統的絲綢加工技藝。根據業內資深專家李高工等人的描述[1],筆者把它總結如下:絲綢有經線和緯線交織而成,經線要經過6個關鍵環節才能夠扯起來,這六個環節是:剝繭、煮繭、繅絲(老工藝叫做“纊絲”)、絡籰子、牽機(來回牽到所要求的長度)、刷機。前幾個環節都好理解,這里特別說一下刷機。為何要刷機?這對絲綢的質量來說很關鍵。因為絲本身不結實,容易起毛;缺少保護色,絲膠業不均勻,容易斷裂。因此要刷機。如何刷呢?傳統的方法是用淀粉(后來改用豆漿),刷在絲上,絲是長纖維,不容易滲透,刷上淀粉形成薄膜后就不易斷了。刷好機,把線卷到軸上,即成經線。經線最初被叫做“綹子”,把“綹子”裝到木機上,經線就成功了。

再說一下緯線。先制作穗子,橄欖形,溫水加濕(加濕是為了增加彈性,因為柞蠶蠶繭濕時張力大,結實,較為緊密)。這就是緯線穗子。把穗子放在梭子里,準備織綢了。經緯線都有了,然后上機,經緯交織,成綢。在織造絲綢的過程中,機子的坐板是相當重要的。人就坐在坐板,坐板不能太寬,也不能太窄。最初的坐板是獨板,很有彈性,大約92公分左右,最適合人們左一腳、右一腳,左一手、右一手的左右運動。

織下來的綢是生綢,如要用做服飾等,還得經過“漂練”。傳統的柳疃絲綢是用豬胰子將生綢去污潤滑、柔化并后大鍋炸綢,使之變熟。之后經過“跺綢”、“擰綢”“平綢”、“整綢”環節,絲綢織成了。這就是傳統的柳疃絲綢的加工過程和技藝。

3、使用價值方面

和家蠶絲綢相比,柳疃柞絲綢不褪色、不掉色,別色也很難染上,在保護皮膚方面也明顯好于其它一切絲織和棉織物品。并且,耐酸性、耐堿性、耐藥性、絕緣性都很好,都優于桑蠶絲。

柞蠶絲綢屬于蛋白質纖維,與其它紡織纖維比,有如下優良特點:從外觀上來說,未經過染色或者印花的柞蠶絲綢呈乳白色或褐色,由于單絲呈扁平三角形截面以及層狀結構,所以絲綢表面光澤柔和、悅目。另外,在光的漫反射下,絲綢表面有極光出現;又因為絲線較粗,所以表面粗獷、自然。從物理性能上來說,柞蠶絲綢強度高,彈性好。由于屬于天然蛋白質纖維,柞蠶絲綢的吸濕能力較好,大于棉而小于羊毛,透氣性也好,穿著舒適,冬暖夏涼,全年都可以用。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它不起靜電,不容易粘灰。并且,和桑蠶絲綢比較,它的耐酸堿性要好得多,是作防酸綢的極好材料。[2]

柞蠶絲綢粗獷,富有立體感,有身骨,光澤柔和,色澤自然、雅致;桑蠶絲細膩、平滑;棉、麻織物表面粗糙、有毛絨,色澤暗淡;化纖織物光澤太亮、色澤鮮艷,不悅目、堅硬。

二、柳疃絲綢的繁榮

清朝康熙年間,柳疃絲綢日益興盛。店鋪如林,商賈聚集,鏢車來往首尾相接??滴跞?,李煦(本姓姜,祖籍昌邑,曹雪芹奶奶之兄)出任蘇州織造,李煦雖出生京城,但自小受父(李士楨)教導,知道故鄉柳疃一帶盛產絲綢,上任后數次回鄉,并成功把昌邑絲綢推向江南和京城市場。這為“柳綢”進入繁盛期填上了濃重的一筆。

道光年間,柳疃的絲織業日益興盛,織出的名牌產品就有南山府綢、明絲綢、老寬綢二十碼、五十碼、大黃綢、小黃綢、一六綢等,這些品種用料精良,配絲合理,美觀大方,樸實耐用,深受商人和用戶歡迎。他們根據市場需要,又進一步完善工藝,漂煉壓光后,使柳疃絲綢外觀美麗,手感柔軟,穿著舒適。在此同時,織造業主還利用染布工藝,開始了絲綢的印染。[3]

1845年,瓦城的趙連運首先來柳疃開設了“福盛店”繭莊(復興店前身)。龍池的齊恩明也開設了“廣盛店”。時隔不久,“雙盛合”、“公聚?!?、“合盛?!钡仁畮滋幗z綢商號相繼開設營業。繼此柳疃絲綢商號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這些商號將購進的原料,發放四鄉農戶,有繅有織,再根據加工工日費用和產品質量優劣等級,于月底或季末結算帳目。這樣農戶可做無本的家庭手工業,以補農業不足。而商號也不用上繅絲和織綢設備即成為絲綢產品的廠家。逐步確立了一個社會加工、工貿相聯的生產形式,建立起了一個絲店、機戶和機匠三位一體的生產體系。這種產銷相聯的經營方式對柳疃絲綢生產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到清末民初,柳疃柞絲綢業發展到了鼎盛時期。此時以柳疃為中心的數百個村莊,幾乎家家織機聲,村村有半屋(半地下室機房)。這時膠濟鐵路修起,內陸與沿海諸港口的溝通,使膠魯接壤腹地的柳疃成了一個繁榮商埠,各地的商人云集而來。清代王元廷《野蠶錄》對當時柳疃的繁榮有著詳細的記述:“今之繭綢,以萊為盛,萊之昌邑柳疃集,為絲業薈萃之區,機戶如林,商賈駢陛,繭綢之名溢于四遠。除各直省外,至于新疆、回疆、前后藏、內外蒙古,裨販絡繹不絕于道,鑣車之來,十數里銜尾相接?!?902年,清政府為便于絲綢交易、貨幣匯兌、信函交流,在柳疃領先設立了郵政局。郵政局的設立,使柳疃的白銀交易更趨活躍,成了昌邑縣金融活動中心?!兑靶Q錄》記載:“其銀價比鄰境恒低一二百文,鄰境之購銀者,無不唯柳疃之是趨,以區區一市鎮,而有爐房八家,其輸入者可知矣?!盵4]

清朝末年,由于沿??诎兜拈_放,使昌邑柳綢外銷數量成倍增長,昌邑絲織業開始由柳疃向外輻射,而柳疃幾乎村村一片機織聲,昌邑當地的綢緞商號也猛增到400多家。在此時期,古老的柳疃小鎮天天如集市、人聲鼎沸,銀子市場、鏢局、旅店、戲園子一應具全,市面上東洋、南洋歐美等國家的外幣隨處可見。柳疃的郵局和商會都是在這段時期設立的,而當時昌邑城內還沒有此類機構,此足以看出當時柳疃的繁華景象。民國時期,柳疃鎮已成為山東山繭綢的主要生產基地。1916年,柳疃商務會在街北小龍河上,樹有“萬善同歸”石碑,僅碑陰所刻捐款的商號、煉房、店鋪就有140余家,足見當時柳疃絲業的發達和商貿的興旺。

柳疃因為絲綢在國際上的知名度也與日俱增。在與外域的交往中,柳疃似乎成了家喻戶曉的地名。據一些當年在異國背綢包袱的華僑后裔說起,在國外向家鄉寫信,地址只寫“中國柳疃”就能郵寄到家。今天,在昌邑市仍保存著“中國柳疃收”的信件。這足以說明那時柳疃絲綢的知名度,很多人只知柳疃不知昌邑,只知昌邑不知濰坊,甚至有人不知柳疃是中國的,似乎因為柳疃絲綢才開始認識中國。

三、柳疃絲綢的外傳

1853年(咸豐三年),雙臺鄉岞埠村徐忠紹、徐長庚首次攜帶柳疃絲綢到南洋銷售。令他們異常興奮的是,柳綢在南洋很受歡迎。后來各家綢莊、商號派人向國外行銷,陸續在南洋、俄國、日本、朝鮮、美國、英國等國打開銷路。清末民初,許多外國商人來柳疃開設綢莊,大量收購絲綢,柳疃絲綢在外的影響越來越大。1933年,煙臺的英商“仁德洋行”來柳疃設立綢莊,大量收購絲綢。[5]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還是在1933年,柳疃絲綢應美國總統胡佛的邀請,參加了芝加哥舉行的百年進步紀念世界博覽會展出。這大大提高了柳疃絲綢的知名度。部分綢莊、商號將柳疃絲綢運到北京,染色成“京莊綢”,轉銷歐洲等地。最興盛時年出口60萬匹,價值400萬銀元??谷諔馉巹倮?,絲綢生產和出口逐漸減少。1950年人民政府重視柳疃絲綢的外貿生產,對私營廠家實行訂貨,原料供應,委托加工,組織外銷。1952年組織了絲綢生產合作社。1956年建成了柳疃絲織一、二廠,逐步實現機械化生產,有捻線綢、條紗棉綢、柳絮綢等24個出口品種。優秀傳統出口品種“五十碼長綢”,改進為6384、6385南山綢,外銷法國、瑞士、美國;寧海綢演變為6391品種,銷往西德;13372和服綢銷往日本。年銷200萬米,1982年出口額達到619萬元。[6]

被很多人羨慕和傳誦的“下南洋”指的就是以柳疃為代表的昌邑居民到東南亞一帶賣柳綢的事情。隨著柳疃絲綢的興盛和知名度的提升,一些昌邑人,特別是柳疃人開始背起包袱闖南洋。今天,這些背包袱的創業人之后裔,很多在東南亞成了大資本家,變成了當地的豪門。

精明的日本人一直對柳綢情有獨鐘。1914年,日本的田原天南在《膠州灣》中這樣寫道:“柞絲綢是山東著名的物產……柞絲綢的主要產地,是萊州府下的昌邑柳疃(濰縣東北40公里),柞絲綢的原料,粗品使用遼東半島的安東、寬甸、鳳凰城、岫巖、懷仁等縣的柞蠶絲,精品使用山東省內膠東和魯中南的柞蠶絲,其價低廉,富于持久力……?!苯陙?,日本等國家還進口這種原綢。日本用這種質優價廉的柞蠶綢不僅做傳統的、無可替代的服裝面料,現在飛艇、汽車也開始應用。近年,法國、意大利也在進口柳疃的柞絲原料,用其織綢,名曰“里昂山東綢”和“意大利山東綢”??梢娏毒I在世界上的位置和聲譽。

[1][4](清)王元廷,鄭辟疆校.野蠶錄[M].北京:農業出版社,1963.

[2]姜淑媛.柞蠶及柞絲綢的技術與發展研究[D].蘇州大學碩士論文2006:65-66.

[3]王偉波.柳疃絲綢[J].濰坊人文自然遺產,2007,(2).

[5][6]山東省昌邑縣志編纂委員會.昌邑縣志[M].1987:343.

責任編輯:陳冬梅

G127

:A

:1671-4288(2010)01-0030-03

2009-10-14

王俊芳(1972—),女,山東濰坊人,濰坊學院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副教授,歷史學博士。

猜你喜歡
昌邑柞蠶絲綢
吉林省柞蠶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思考
柞蠶繭系統分形研究
柞蠶新品種“川柞3號”選育報告
怎能說沒人知道呢
A Study of the Linguistic Features of O. Henry’s Novels in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巴中市柞蠶3項地方標準正式實施
遙望“絲綢路”
昌邑市不動產登記實現“一窗受理、20分鐘辦結”
路上絲綢
昌邑大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