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韻理論視野下的敦煌壁畫探微

2010-08-15 00:43劉玉敏
紅河學院學報 2010年3期
關鍵詞:傳神氣韻菩薩

劉玉敏

(蘭州大學文學院,甘肅蘭州730020)

氣韻理論視野下的敦煌壁畫探微

劉玉敏

(蘭州大學文學院,甘肅蘭州730020)

“氣韻生動”是我國傳統繪畫的最高審美追求,這種審美追求自然會帶到敦煌壁畫的創作中。敦煌壁畫的藝術風格具有傳神技巧的豐富性,“中國化”的韻致體認,動態感的境界渲染和“天人合一”的精神旨歸等特點。

氣韻;傳神;中國化;動態感;天人合一

一氣韻的內涵及審美特征

“氣”是中國古代哲學中關于宇宙生命本源的認識,意為“天之元氣”。它形成于春秋戰國時期,之后其內涵不斷豐富,莊子最早將“氣”與人的生命形式聯系起來?!肚f子·知北游》中說“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死,孰知其紀?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若生死為徒,吾又何患?”[1]之后孟子更是將氣理解為人的意志和精神力量,“吾善養吾浩然之氣”的“氣”已經超越了人的身體之氣的層面而指人的主觀精神之氣。這種對“氣”之主觀精神,人格本體層面的重視,一直到魏晉時期成為品評人物的重要術語。之后由曹丕運用到文學藝術中,他在《典論·論文》中說:“文以氣為主?!贝撕?,文學藝術中“氣”的觀念得到廣泛的應用。

縱觀“氣”之發展,“氣”可分為物質的、精神的等多種形式??梢詫⑵鋬群爬?(1)世界本源意義上的宇宙之氣;(2)特指人的生命之氣;(3)指體現著內在生命的精神之氣,如“神氣”“氣質”等;(4)文藝作品中的生氣、文氣等。

“韻”,《說文解字》云“韻,和也”,指聲音之和。到了魏晉時期指聲音的和諧體現出的節奏、韻律之美。劉勰說:“異音相從謂之和,同聲相應謂之韻?!敝笠陻U大,凡是有節奏、有韻律感的和諧事物,包括人,都可以用“韻”來形容。魏晉時期“韻”成為品藻人物的常用語,如“神韻”“氣韻”等。之后“韻”由人倫鑒識中的觀念轉用到文學藝術中。在繪畫中,“韻”字最早是用于人物畫的創作及品評。它要求人物畫不僅要刻畫出人物的外在形象,更重要的是要畫出人物精神狀態的美。徐復觀在《中國藝術精神》中說道:“韻指一個人的情調、個性,有清遠、通達、放曠之美,而這種美是流注于人的形相之間的,從形相中可以看出來的。這種把形神相融的韻在繪畫上表現出來,這即是氣韻的韻?!保?]

“氣”“韻”并用作為一條品評人物的原則在我國很早就有了。南齊謝赫在其《古畫品錄》中提出繪畫六法,一曰氣韻生動;二曰骨法用筆;三曰應物象形;四曰隨類賦彩;五曰經營位置;六曰傳移模寫?!皻忭嵣鷦印北涣袨椤袄L畫六法”之首,之后不斷得到各家的闡述,從人物鑒賞標準到人物畫創作與品評標準,后引用到山水花鳥畫的評論,成為我國傳統繪畫的主要審美追求。

“氣韻生動”作為繪畫原則之首提出,從某種意義上說,為之后近千年的繪畫藝術確立了審美取向和終極規范,它要求畫家要突破有限而達到無限,突破筆墨、對象的有限形式把握其內在的生命氣質和精神內蘊,并最終達到一種對宇宙生命本體的終極把握和體認。而這種對宇宙生命本體的體認不是通過哲學的手段,而恰恰是從有限中把握,通過主體見之于客體的途徑達到,即以創作主體和鑒賞主體在文化和心理層面同時保有對“韻”的體認為前提,才能得以傳達和感受的審美境界。這就是中國藝術的奧妙。

敦煌壁畫是外來佛教藝術的種子在中國傳統藝術的沃土上綻放的花朵,盡管前期受外來鍵陀羅藝術風格影響較重,但就整體而言,其精神實質與傳統藝術精神是血脈相通的。所以用中國傳統畫論的最高原則——“氣韻生動”來考察敦煌壁畫藝術應該是可以嘗試的。本文從敦煌壁畫氣韻生動的構成要素來論述,包括傳神的運用,中國化韻致的體認,動態氛圍的渲染,以增強讀者對敦煌壁畫藝術的認識。

二傳神技巧的豐富

敦煌藝術歷時千年而魅力不減,與其創作中注重傳神密不可分。東晉顧愷之提出“傳神寫照”論,唐代開始“以形寫神”、“形神兼備”的理論在創作中不斷豐富發展,逐漸成為繪畫創作和評論的基本準則。所謂傳神,正如敦煌研究者段文杰所言,“就是要在作品中表現人物的神態、神情、風姿和神彩,或者說‘靈魂’,說的更具體一些,就是要通過人物外部形象,揭示人物的內心活動或心靈的美。這就是我國繪畫藝術最高的審美理想——傳神?!保?]敦煌壁畫藝術到了隋唐,尤其是唐代,廣泛吸收西域及外來藝術表現技法,融匯創新,突破了類型化的局限,在顧愷之“阿堵傳神”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傳神藝術不斷豐富,形成了形神兼備的時代風格。

段先生在《試論敦煌壁畫的傳神藝術》中考察了傳神方法:包括個體傳神,如用眼睛傳達喜怒哀樂的神情,面部表情與體態配合構成傳神;另外還有整體構造中的傳神:通過人物之間關系傳神,包括神和神之間,神和人之間的相互關系。另外還應該注意到塑畫結合而達到的傳神。雕塑與壁畫配合而形成整體配合關系,借助于雕塑所表現的主題,壁畫中刻畫出不同的人物表情,形成一種塑畫配合以達到傳神的最佳效果。以著名的158窟佛涅槃為例,雕塑繪制的是一進入涅槃狀態的臥佛,四周壁畫則根據這一涅槃主題表現出不同的精神狀態。菩薩的莊靜與理解,迦葉阿難的悲痛欲絕,各國王子供養人的自戕等,人物的精神境界表現的淋漓盡致。

總之,無論是敦煌壁畫中的人物,還是一草一木,都是富有個性,呈現給觀者的是一個個富有生氣,跳動著生命脈搏的形象。傳神是保證敦煌壁畫藝術生命力的基礎,是造成其氣韻生動效果的基礎,敦煌藝術的傳神技巧是氣韻生動的基礎,氣韻生動是傳神達到的效果。這體現了中國藝術的追求,也得益于中國傳統藝術的滋養。

三“中國化”的韻致體認

要把握對象的“氣”,把握其生命的律動,從有限的自然形態達到無限的生命本體,要求創造主體和鑒賞主體在文化和心理層面同時保有對“韻”的體認為前提,才能達到審美或宗教的目的。試想為什么敦煌藝術從早期濃郁的鍵陀羅風格而逐漸漢化,這是一切外來藝術進入中國的共同命運。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審美經驗,幾千年來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審美傳統?;氐轿覀兊臍忭嵗碚撋蟻碚f,即在對“韻”的體認上形成了民族特有的審美趣味。早期的外來風格顯然是與我們的傳統趣味相悖的,一步步漢化在所難免。

在對人物韻致的體認上,中國古代受儒家文化影響,傾向于女性溫文爾雅、莊靜穩重、嫵媚內秀、慈愛賢惠,突出強調女性陰柔美。與西方文化中崇尚的健康、性感截然不同。菩薩信仰在我國東漢時期即以流行,國人賦予菩薩特殊的文化內涵,她是人,關愛度化塵世間的每一個生靈,是中國人的理想母親形象;同時她又是神,她被賦予神的理性和智慧,她介于神和人之間,往來于塵世和佛界之間,肩負著上求菩提,下化有情的使命。正因為中國人對女性的韻致體認和規范,對菩薩有著這樣的精神寄托,所以菩薩在中國化的過程中才漸漸女性化,只有女性化的菩薩才能如慈母般更好地關愛眾生,完成度化眾生的使命。以敦煌壁畫中的菩薩為例,早期的菩薩佩戴寶冠、瓔珞等飾物,或者裸體、赤足,嘴角留有小胡子,男性特征明顯,顯然是來自印度、波斯的風格,這與中國的傳統文化精神是不相融合的,外來菩薩的這等風韻是與中國人的“期待視野”相差較遠的,難以被中國人接受的。從北魏開始,壁畫中開始出現褒衣博帶、端靜祥和的女性菩薩形象。這種韻致的菩薩形象才是符合中國人的審美標準的。

四動態感的境界渲染

敦煌藝術要做到氣韻生動,整體氛圍的渲染是不能少的,其境界特征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動態感的強調,這種動態感是一種源自生命的律動。不必說那些活靈活現的人物形象,如莊嚴穩重的佛祖形象,慈祥和善的菩薩形象,就連供養人、商旅形象都是充滿生命活力的。造成這種動態感氛圍的還有其他一些重要因素,如飛天、樂器等。

“敦煌的飛天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飛動多變。飛動的氣勢、飛動的韻律、飛動的意趣、飛動的筆墨、飛動中又富于變化?!保?]五者相互聯系,共同構成飛天“飛”精神內涵。敦煌飛天沒有像天使一樣借助于一雙翅膀,而是借助于一條飄帶,或乘著祥云,或不乘而凌空飛躍。敦煌藝術富于裝飾性,飛天見于各壁,而她們不僅僅是起到裝飾壁面,或者是禮佛、娛佛的作用,重要的作用就是通過飛天“飛”的過程,造成一種“天衣飛揚,滿壁風動”的動態氛圍。另外還有那些歌舞伎樂,演奏的如癡如醉,我們依稀可以聽到那千年前的古音繞梁,三日不絕。還有那不計其數的飄飛于空中的不鼓自鳴,猶如演奏著一曲大型交響樂。任何藝術歸根到底都是富于音樂性的,而音樂性表現的就是節奏、韻律,就是生命的律動。

五天人合一的精神旨歸

任何藝術的創造都有其背后“未出場”的哲學密碼,敦煌藝術也不例外?!爸袊L畫里所表現的最深心靈究竟是什么?答曰,它既不是以世界為有限的圓滿的現實而崇拜模仿,也不是向一無盡的世界作無盡的追求,煩悶苦惱,彷徨不安。它所表現的精神是一種‘深沉靜默地與這無限的自然,無限的太空渾然融化,體合為一’”[5]這一關于中國繪畫的論述是完全適合敦煌藝術的。敦煌藝術為什么要追求傳神,努力營構氣韻生動的藝術境界?原因在于中國人對天的體認。東西方文化都對宇宙人生的奧秘做著各自的探索,東西方都認識到到宇宙的深處是無形無色的虛空,對此空虛,西方人從本體上看到的是虛無,所以感到苦悶,彷徨,無能為力。中國人則從虛空的功能上認識,看到的是它作為萬物本源的功能性特征,這虛空是萬物的源泉,萬動的根本,生生不已的創造力。中國藝術的根本在于在靜觀寂照中,把握自己的心靈節奏,即把握自己小宇宙的節奏,以體和宇宙內部的生命節奏,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敦煌壁畫作為宗教藝術,其精神旨歸從氣韻生動的審美追求上看,其背后的哲學密碼仍然是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敦煌藝術是中國人把外來的佛的符號還原成世俗符號,把世俗符號創造成藝術符號,在這種符號的不斷轉換中體驗生命的形而上意義的藝術,這種生命的形而上意義就是華夏文化追求的最高精神旨歸——天人合一。

[1][清]郭慶藩撰.王孝魚校.莊子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1961:733.

[2]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M].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87: 152.

[3]段文杰.試論敦煌壁畫的傳神藝術[J].敦煌研究,1981 (1).

[4]譚樹桐.敦煌飛天藝術初探[A]//.敦煌文物研究所.1983年全國敦煌學術討論會文集——石窟·藝術編(下冊)[C].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87:22.

[5]宗白華.藝境[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79.

[6]穆紀光.敦煌藝術哲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責任編輯張燦邦]

On Exploration of Dunhuang Frescoes under Charm Theory

LIU Yu-min
(School of literature,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 730020,China)

"Vivid charm"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which is the highest aesthetic pursuit and is thus naturally used in the creation of dunhuang frescoes.From the perspective of,artistic style and spiritual orientation,the research of dunhuang frescoes will be a more meaningful try.

vivid charm;vivid portraits;chinization;the sense of moving;harmony between the heaven and human

book=3,ebook=70

J052

A

1008-9128(2009)02-0107-03

2010-03-24

劉玉敏(1983-),女,河南省鶴壁市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學、文藝學。

猜你喜歡
傳神氣韻菩薩
中國美學“氣韻”范疇之“韻”探頤
詩中人物貴傳神
菩薩蠻·花明月黯籠輕霧
Charm and Beauty—A Comparison of Two Aesthetic Categorie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Paintings
詩筆白描,寫照傳神
捕捉精彩,描寫傳神
氣韻生動 瀟灑自然——柳清芬書法印象
風:世世代代的氣韻傳承
遼代八大菩薩造像研究
佛像面前的菩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