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機械化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0-08-15 00:55林勇堅
時代農機 2010年7期
關鍵詞:機械化秸稈農民

林勇堅

(福建省閩侯縣大湖鄉人民政府,福建 閩侯 350103)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并確立了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總體要求,全面體現了新形勢下農村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而農業機械化作為現代農業的主要標志,在新農村建設中大有可為,發展現代農業離不開農業機械化的助推和基礎作用。

因此,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內在要求與必由之路,必須把它擺在重要的位置;同時,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也為農業機械化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快的發展要求。作為農機工作者,必須轉變服務方式,創新工作思路,努力推進農機化事業發展,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做出積極貢獻。

1 農業機械化的概念

單從農業機械化的字面上來看,其包含了“農業”、“機械”和“化”三方面含義,就是“農業”和“機械化”在一起,即農藝農機相結合。簡言之,農藝就是指農業生產過程及其相應的操作技術,農機化是指為實現這些農藝過程而設計制造的相應機具及其管理運用技術,實現優質高產高效農業是二者結合的目標。農藝的深層涵義是生物學理論與實踐,農機的內涵是機械學原理與技術,二者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屬于應用于農業的兩門不同學科領域。如何處理好二者辯證關系,使之相互適應、緊密結合,成龍配套間發展農業機械化的關鍵。

但在2004年11月1日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第一章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農業機械化,是指運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裝備農業,改善農業生產經營條件,不斷提高農業的生產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的過程?!边@一定義強調農業機械化是一個過程。這也是目前最新、最權威、認可度最高的關于農業機械化的定義。

在農業各部門中最大限度地使用各種機械代替手工工具進行生產,這也是農業現代化要求的基本內容之一。比如,在種植業中,使用拖拉機、播種機、收割機、動力排灌機、機動車輛等進行土地翻耕、播種、收割、灌溉、田間管理、運輸等各項作業,使全部生產過程主要依靠機械動力和電力,而不是依靠人力、畜力來完成。實現農業機械化,可以節省勞動力,減輕勞動強度,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增強克服自然災害的能力。我國農業在集體化的基礎上逐步實現機械化,是發展農業生產力的根本途徑。

2 農業機械化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地位

“新農村建設”和“農業機械化”,兩者密切相關,“樓上樓下,電燈電話”、“耕地不用牛,點燈不用油”,是其形象寫照。經過50年發展,雖文字依舊,但實質大變。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其“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豐富內涵,統攬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環境文明建設的總體部署,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幅和諧新農村的美好藍圖。其與農業機械化都有著密切的聯系。

2.1 是“生產發展”的主導因素

在國際上,通常把農業機械化水平和效益的高低作為農業現代化水平的主要標志。衡量農業現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標是農業勞動生產率,而農業機械化是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的主要手段。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把“生產發展”作為先決條件,生產的發展靠什么,靠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的相互作用。生產力在社會生產發展中起著最重要的決定作用。但在“生產發展”中,農業機械化是主導因素。那么,作為生產力要素之一的“生產工具”顯得更加重要,而農業機械就是最重要的先進生產工具,是農業生產力中最具有活力的要素,是農村、農業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因此,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促進生產發展,實現農業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

2.2 是“生活寬?!钡闹匾U?/h3>

農業機械化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替代農業勞動力,節省勞動時間,促使農村大量的勞動力解放出來,把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促進農民增收。農業機械化與農業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農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著密切關系。農業勞動力占全社會從業人員的比重、農民收入是否提高是衡量農業現代化程度、社會進步、產業結構和貧富狀況的重要指標。有資料顯示,已經實現農業機械化、現代化的發達國家,農業勞動力占全社會從業人員的比重都小于8,農業機械在國際工程技術界評出的20世紀對人類社會生活影響最大的20項工程技術成就中,名列第7位。據專家測算,使用先進的農機化技術對于增加糧食產量的貢獻率達到20%,特別是在搶農時、抗災害方面,農業機械化的作用是難以替代的??梢?,農業機械為農民增收做出了突出貢獻,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高農民生活寬裕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

2.3 是“鄉風文明”的有機載體

農業機械化的投入使用,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縮短工作時間、降低勞動強度和減少勞動力數量,從而使農業生產過程得到大大簡化和純化,減少了農民因勞動、體力、人數、農時等等引發的各種矛盾和磨擦;農業機械化的投入使用,可大大減少農村耕牛的數量,因此,農業機械化可以促進現代農業文明,促進農民全面發展,促進城鄉協調發展,促進社會進步。此外,農業機械化還可以轉移農村勞動力,這有利于加速城鎮化進程和提高人口素養,溝通城鄉文明,促進城鄉互動,促進農業勞動者文化素質的提高,實現農業機械化的過程,要求農民必須具備一定的科技文化素質和修養,較好地掌握農業機械的操作、使用、維修及相應的農業機械化技術,使他們成為高素質農業勞動者隊伍中的先行者。所以,農業機械化可以改善和協調農村中農民相互之間的關系,進一步豐富農民的生活,使農民有精力和時間從事業余文化活動,開發和發展其它行業和產業,有效地促進了鄉風文明建設,鄉村的管理民主化也會得到推進。

2.4 是“村容整潔”的堅實基礎

隨著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廣大農村出現了大量的“無牛村”,一些靠農業機械發家致富的農民紛紛建起“農機樓”、“農機小院”,為農戶庭院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村容整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還將推動農村機耕道及鄉村道路的硬化建設,農村的整體村容必將煥然一新。農業機械化的發展,使農民的收入增加有了保障,農民就有條件改善自己的住房、設施和美化自己的庭園環境。如機械化秸稈的綜合利用,則通過秸稈直接粉碎還田、秸稈機收打捆回收、秸稈揉絲青貯、秸稈粉碎做食用菌基料等工程技術的應用,不僅使秸稈變廢為寶,直接為農民增加了收入,而且從源頭上清除了污染源;不僅避免了因秸稈堆放于房前、屋后、道路、村旁等,時常引起火災現象的發生,而且也避免了因焚燒秸稈造成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為“村容整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 農業機械化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

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農業生產各個環節都有農業機械化的影子,農民已從農業機械化發展中嘗到了甜頭。農民投身農業機械化,使用農業機械的熱情不斷高漲,形成了農業機械化發展熱潮,農業機械化已成為農業生產力不斷增強的永恒發展動力。

3.1 改善了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條件

農業機械的廣泛應用,把農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逐步解放出來,極大地改善了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條件。同時,對于提高土地產出率,提高勞動生產率具有重要作用。從農業生產的幾個環節上可以充分驗證這一點。上世紀80年代以前,農村—年農忙季節一般在4個月左右,而現在農民用2個月的時間就完成全年的農業生產,尤其在耕整地環節基本實現了農機化。

3.2 改變了農業資源利用方式,推進農業增長方式的轉變

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面臨資源和生產的雙重約束,面臨經濟發展和保護環境的雙重壓力,面臨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雙重挑戰,面臨增加農民收入和保障糧食等農產品供給的雙重目標。解決這些矛盾,調整生產關系,必須大力發展農業生產力。在這方面,農業機械化大有可為。發展農業機械化,有利于提高土地產出率和勞動生產率,有助于改變農業資源利用方式,推進農業增長方式的轉變,有助于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協調發展。

3.3 轉移農村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推動農村經濟發展

當前農村存在著農忙時嫌人少,農閑時嫌人多的實際用工情況。農民外出務工必須簽定半年或一年以上的合同,同時農民心里還戀著自己的土地,害怕農忙季節家中勞力減少。怎樣解決農忙和務工的矛盾?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實現農業機械化。充分利用現代農機裝備,把盡可能多的農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使農民轉移到農副產品加工等領域,可以拓寬農民致富門路,延長產業鏈條,增加農民就業渠道,達到富裕農民的目的。提高物質技術裝備水平,可以挖掘農民增收潛力,提高土地產出率和勞動生產率。

[1]《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2004-06-25.

[2]《發展農業機械化 促進農業現代化》,人民日報評論員,2004-06-30.

[3]《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2005-10-11.

[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2006-03-16.

猜你喜歡
機械化秸稈農民
大棚有了機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農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鈣與您同在
饸饹面“貸”富農民
解讀“一號文件”:推進秸稈綜合利用
推廣秸稈還田 有效培肥土壤
秸稈綜合利用模式探索
新型環保吸聲材料——菌絲體膠合秸稈
對我國煤礦巖巷掘進機械化配套的探討
“五老”以“三用”關愛青年農民
也來應對農民征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