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逐瘀調經湯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52例臨床研究

2010-09-04 09:06張變琴
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 2010年2期
關鍵詞:異位癥包塊體征

張變琴

(陜西省韓城市中醫醫院 韓城 715400)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子宮內膜組織生長在子宮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體其他部位的一種疾病,好發于生育年齡婦女,占育齡婦女7%~15%,占不孕癥婦女30%以上,是婦科常見癥。近年來發病有年輕化趨勢。而其病變異位內膜周期性出血和周圍組織纖維化形成的痛性結節、血腫包塊不易消除,又屬疑難病。我們采用逐瘀調經湯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52例,并與丹那唑治療作療效對比觀察?,F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觀察病例為2003年10月~2008年3月就診患者,共90例,根據就診次序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52例,年齡22~47歲,平均29.3歲;病程6個月~10年;其中輕度14例,中度30例,重度8例。對照組38例,年齡23~46歲,平均30.2歲;病程6個月~9年;其中輕度10例,中度23例,重度5例。兩組資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具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參照衛生部制定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中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診斷標準,經臨床診斷、B超、腹腔鏡或病理診斷為子宮內膜異位癥,并排除子宮肌瘤及全身性嚴重疾病者。

1.3 中醫辨證 腹痛有定處,盆腔可捫及包塊,月經紊亂,痛經,不孕,舌紫暗或瘀斑。中醫辨證為血瘀證。

2 治療方法

2.1 治療組 逐瘀調經湯(自擬方)內服。組方:柴胡10g,枳殼 10g,兩面針 10g,當歸 10g,桃仁 10g,生水蛭 4g,三棱 10g,莪術 8g,何首烏 20g,三七末 5g(沖服),茯苓 15g,延胡索 10g,菟絲子 15g。加減:月經過多者去桃仁、三棱、莪術,加艾葉;經前乳房脹痛者加郁金;經期少腹冷痛,疼痛拒按,得熱痛減,加干姜、桂技、小茴香;疼痛有灼熱感,肛門墜脹,經色淡、質稀,神疲肢倦,加黃芪、黨參、升麻;腰酸,經少色暗,婚久不孕,加續斷、菟絲子、淫羊藿。服法:每天1劑,水煎分2次口服,3個月為1個療程。

2.2 對照組 口服丹那唑,每天600mg,連服3個月為1個療程。

2.3 觀察方法 (1)安全性觀測:一般體格檢查,血、尿常規化驗,肝、腎功能檢查。(2)療效性觀測:治療期間觀察癥狀、體征改善情況,每月定期婦科檢查,復查B超,觀察包塊及結節的變化。兩組均于治療2個療程后統計治療結果。

2.4 統計方法 率的比較用χ2檢驗。

3 療效觀察

3.1 療效標準 參照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婦產科專業委員會第三屆學術會議修訂的子宮內膜異位癥療效判斷標準[2]判定。(1)臨床痊愈:癥狀全部消失,盆腔包塊基本消失,不孕癥患者在3年內妊娠或生育。(2)顯效:癥狀基本消失,盆腔包塊縮小,雖局部體征存在,但不孕患者得以受孕。(3)有效:癥狀減輕,盆腔包塊無增大或略縮小,停藥3個月內癥狀不加重。(4)無效:主要癥狀無變化或惡化,局部病變有加重趨勢。盆腔包塊、B超檢查均以月經周期的同時期檢查對比。

3.2 治療結果 治療組妊娠8例,對照組妊娠1例。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3.3 兩組癥狀、體征有效率比較 表2示,治療后兩組痛經、性交痛、附件包塊、附件增厚、盆腔結節等癥狀或體征均有改善,但治療組改善較對照組更為顯著,附件包塊、附件增厚、盆腔結節的有效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或P<0.01)。隨訪1年,治療組又有4例妊娠,對照組有2例妊娠。停藥后治療組復發5例,占9.62%,對照組復發12例,占31.58%。兩組復發率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

表2 兩組癥狀、體征有效率比較 %(例/例)

3.4 兩組用藥后副反應比較 兩組治療后復查血尿常規、腎功能均未見異常。治療組中除2例出現痤瘡外,余無其他副反應。對照組中,14例出現肝功異常,丙氨酸轉氨酶增高60~100U/L,13例體重增加2~6kg,8例出現痤瘡,5例出現多毛,21例閉經。對照組副作用較治療組明顯。

4 討論

子宮內膜異位癥主要以進行性和繼發性痛經、經量增多或經期延長、不孕為基本特征,婦科檢查有痛性結節、盆腔包塊等,屬中醫“痛經、癥瘕、不孕”等范疇,也屬沉痼難療的腹中積聚病癥。根據其腹痛有定處,多捫及盆腔包塊,并常見舌質紫暗或有瘀斑的臨床特征,多辨證為血瘀證,主要病機是瘀血為患。中醫有“離經之血”即為瘀血之說,瘀血留結下腹,瘀阻沖任、胞宮、胞脈、胞絡,不通則痛。瘀積日久,形成癥瘕。故治宜活血祛瘀,消癥,調經止痛。逐瘀調經方中柴胡、枳殼、當歸、生水蛭、三七、延胡索活血化瘀,理氣止痛;兩面針、桃仁、三棱、莪術消癥散結;何首烏、菟絲子養血補腎調經:全方共奏行氣活血、祛瘀消癥、調經止痛之功。病理研究顯示,子宮內膜異位癥中有纖維組織增生、內分泌失調、自身免疫反應等相關因素?;钛鲱愔兴幠芨纳莆⒀h,促進包塊吸收和粘連的松解,消除異位癥癥狀;菟絲子等補腎類藥能調節內分泌,并通過增強機體自身免疫力,提高對異位內膜的排斥作用。

本組治療結果顯示,中藥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能有效地改善癥狀和體征,不影響月經周期,且無明顯毒副反應,患者易于接受。但對晚期病程長的患者,純中藥治療作用較慢,療效也不穩定。故對本癥的治療,應早期發現,早期確診,早期治療。若癥狀較重,藥物治療無效,或較大的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大于5~6cm),則應考慮手術治療。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還需注意調養情志,少吃生冷或刺激性食物,注意經期衛生,能獲得更滿意效果。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第1輯)[S].1993.267-271

[2]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婦產科專業委員會修訂.子宮內膜異位癥中西醫結合診療標準[J].中西醫結合雜志,1991,6(11):376-377

猜你喜歡
異位癥包塊體征
以盆腔巨大包塊就診的宮頸微偏腺癌2例報告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柔性可穿戴生命體征傳感器的研究進展
緊密連接蛋白Claudin-4在子宮內膜異位癥組織中的表達
以腹部包塊為首發表現的子宮內膜癌一例
肛周子宮內膜異位癥60例治療探討
肩部巨大包塊同時伴毛鞘癌及鱗癌1例
異位巨大囊性包塊蒂扭轉1例超聲表現
子宮內膜異位癥痛經的中西醫結合護理
從瘀論治子宮內膜異位癥30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