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靈活就業與高校美術類專業教學改革

2010-09-06 07:36韋萍珊
文教資料 2010年24期
關鍵詞:教學改革

趙 銳 韋萍珊

摘 要: 靈活就業是指相對于傳統的正規的就業而言的非正式就業形式。美術類專業大學生靈活就業理論與實踐啟示高校美術類專業必須轉變培育觀念,通過在培養模式、專業設置、培育目標、課程設置、教學內容與方法、人才規格等方面的改革,加強對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實現個性化教學和培養,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教育服務,從根本上提高畢業生的生存和自我發展能力,以適應社會的需要。

關鍵詞: 靈活就業 美術類專業 教學改革

靈活就業(flexible employment)是指不同于傳統的、正規的就業形式的非正式就業形式。我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課題組在2002年撰寫的《我國靈活就業問題研究報告》中的界定是“在勞動時間、收入報酬、工作場地、社會保險、勞動關系等方面不同于建立在工業化和現代工廠制度基礎上的,傳統的主流就業方式的各種就業形式的名稱”。近年來,高校美術類專業的畢業生中選擇靈活就業的學生越來越多,所占的比例已遠遠高于簽約就業的畢業生。我們就“美術類專業畢業生就業問題”對武漢地區開設美術類專業的5所不同類型高校的在校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的對象涵蓋國畫、油畫、公共藝術、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藝術設計、服裝藝術設計、動畫等美術類專業(方向),學生對其中的“你希望的就業形式”問題的回答情況如下表統計:

這一調查結果與畢業生的實際就業情況基本一致。以我校為例,2009年6月底的實際就業率為93%,而其中的靈活就業則占65.3%;2010年6月底的實際就業率為95.5%,其中的靈活就業是77.6%。由此可以看出,美術類專業的畢業生之所以傾向于選擇靈活就業,除去就業困難的因素外,在很大程度上與美術類專業的特點及畢業生在就業形式上的個人取向有很大的關系,這應該說是美術類專業畢業生的一個就業特點。

美術類專業畢業生對靈活就業的選擇,反映出畢業生的擇(就)業觀念逐漸趨于理性,但同時也應看到,從事靈活就業不等于低要求就業,它不同于正規就業,因其“靈活”性而對從業者的素質和能力的要求更全面、更高,壓力則更大,不僅要求畢業生要有過硬的專業素養和能力,而且要有較強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否則就無法適應靈活就業。就業形式的新變化和畢業生的就業需要,對高校美術類專業的教育觀念、培養模式、專業設置、培育目標、課程設置、教學內容與方法、人才規格等多個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1.充分認識畢業生就業形式的新變化,實現培養觀念的轉變

培養觀念決定著教育教學實踐,高校的職能是永恒不變的,它體現著高校的存在價值。但實現高校職能的具體形式和內容應該保持與時俱進的態度,不斷地改革和創新,以求貼近社會需求。美術類專業畢業生對靈活就業的選擇,不僅反映出就業形式的變化,更對美術類專業的培養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美術類專業的培養觀念不能還停留在培養藝術家上,仍沿襲著以往的精英教學模式,脫離社會而關門辦學。高校應切實樹立起“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及時轉變培養觀念,弄清社會需要什么樣的畢業生,學生需要什么樣的教育,應給予學生什么,把學生培養成什么樣的人才,學生將來能干什么、能否具備生存和發展的能力,等等。如果辦學者和教育者對這些問題都不能做到心中有數,那受教育者就更是心中無數,只能是老師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被動地接受教育,由此畢業生的質量和能力是可想而知的。

其實,高等教育對于社會而言就是一種服務,它既為社會的需求提供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服務,又為學生提供教育培養服務,社會的需要就是高校培養的導向。高等教育的改革是一個永恒的話題,當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和教育對象對培養形式、內容提出新的要求時,高校不能熟視無睹,而應該做出積極的回應,跟隨時代的發展和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變化,適時轉變培養觀念,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為社會和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教育服務,滿足國家、社會、學生等多方面的需求,使美術類專業的培養更貼近社會需求和學生對素質、能力的需求渴望,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適應社會對美術類專業的人才要求。

2.加強對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實現培養目標的調整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創新的時代,與美術專業相關的新興文化(藝術)產業如媒體廣告、動漫、網絡游戲、網頁美工、影視藝術等朝陽產業,以其特有的影響力和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已引起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加強對美術類專業學生的創新教育就是為振興民族文化(藝術)產業培育人才、積蓄力量,為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高校應有的貢獻。

實際上,創新是美術類專業的根本特點,也是藝術的生命。無論是美術創作,還是藝術設計,離開了創新就變成了簡單的重復,就沒有生命力。另一方面,現代藝術發展的重要特征就是整體呈現出多元化,而個體的綜合素質和創造性能力日益凸顯。因此,高校美術專業教學應加強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改變目前美術類專業過于注重專業培養,不考慮社會需要和發展,與社會需求脫節的現象。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不僅要使學生體會到理解創新是藝術的本質,而且要結合教學使學生理解什么是獨創、什么是首創、什么叫創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學會擴展、發散、聯系、變通的思維方式,具有立體多角度、全方位的觀照能力,學會發現問題、研討問題、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需要讓學生具備豐富的認知能力,使學生能歷史、辯證、有前瞻意識地認識、分析、研討問題,從而具備豐富的形象感知能力和抽象理解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需要結合教學工作,使學生在欣賞、解讀藝術現象的時候,結合科技進步與社會發展實際對作品內容、作品形式、技巧等做獨自的思考和探究。通過有效的教育和訓練,學生能把創新意識內化為自身的素質,從根本上提高不斷創新的能力。

3.增強課程設置的開放性和綜合性,實現教學內容的更新

課程是教育培養目標和教學意圖的具體體現,也是教育教學的根本依據,規定了學生學習的內容,決定了學生發展的方向,影響著教育目的的實現?,F代課程發展具有開放性和綜合化的趨勢。所謂開放性是指課程發展應該以個體發展規律為基點,同時課程發展系統與社會系統應當保持必要的張力,適應科學技術發展、社會發展需要。所謂綜合化指課程發展與知識編排需要按照現代知識發展的高度分化與高度綜合的趨勢,注重知識的規范性和完整性。

針對我國社會發展新的變化,高校美術類專業的課程結構、內容和形式等,應作出相應的調整,既要強調專業基礎課程,重視美術的基本概念、規律及原理,加強實踐美術課程,又要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加強綜合性的基礎教育,使學習“面向生活”、“面向企業”、“面向勞動市場”,使學生具備寬廣的社會實踐知識,在教學實踐中注重課程的開放性、獨立性和完整性。建構開放式課程體系,使課程具備開放性,課程與社會發展、個體需要緊密聯系,增強學生課程選擇的個體性,充分尊重個體價值,注重人才的個性化發展。強化課程的綜合性。課程設置要立足于培養學生具有高尚的道德修養、良好的文化和藝術修養,使之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研究能力、創造能力和競爭能力,建設包括諸如設計倫理學、美學、法律、市場學、行為學等在內的全方位、開放式的教學體系。

傳統的工藝美術概念已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美術專業教學也不能僅僅局限于解決單一的設計問題和造型裝飾問題,而應該培養學生用整體的價值觀念認識和研究人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中的質量問題,圍繞培養目標進行系統化教學。信息時代技術高度發達,美術教育應注意技術知識(包括高科技技術與傳統工藝技術)的培養,同時更應注重民俗藝術和人文知識的培養,使藝術與技術實現完美結合。

4.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實現教學形式的創新

理論知識只有應用于實踐才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知識的應用能力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得到鍛煉和提高。美術專業的實踐課程正是課堂教學與實際應用的結合,是培養、提高和檢驗學生創新設計能力的重要環節。其中,實踐教學基地的建立能夠讓學生走出去,將所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并在實踐過程當中開闊視野、增長知識、鍛煉技能,綜合提高諸如吃苦耐勞的能力、適應生產實踐的能力、協調合作能力、應變能力及競爭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同時,藝術設計是多學科綜合知識的集結,在具體教學中,難以確認固定的秩序和搭配關系。因此拘泥于課堂常規教學形式,無法滿足實際需要,我們應該增加實踐教學課程的時間,使專業設計課程與實踐課程合二為一。讓學生走出去,在真實的市場背景中進行實踐,充分體現課程極強的實用功能性特征。增加社會實踐課程,既使學生所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專業知識得到運用、檢驗和提高,又為其今后走上工作崗位積累了實踐經驗。它是一個承前啟后的關鍵環節。

因此,實踐性教學應該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注意以下兩點:其一,實踐性教學應該加強專業技能實際訓練,把課程學習環節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其二,強化課程中的實踐性教學環節,盡量做到向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使之能夠在實踐中運用所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專業設計課程與實踐課程的相互結合,既使學生在專業課堂的學習過程中獲取了知識,又使其在動手實踐訓練中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加強了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達到了拓展課堂教學功能、優化教學內容的教學目的。實踐性教學所達到的拓展課堂教學功能的效果為實踐性教學活動的開展創造了積極思維的課堂氛圍,實踐性教學改變了過去學生課堂認真聽課有余、活躍思維不足的消極課堂氣氛,創造了學生積極思維的課堂氛圍,增加了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與交流貫通的機會。

5.加強個性化教學,實現教學方法的轉變

教學方法的改革歷來是教學改革的重點之一。我們要在改革課程的同時,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使二者相互促進,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先進的現代教學技術不僅使學習內容更富有趣味,而且減少了教師講授的時間,增加了學生多畫種學習的機會,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比如多媒體教學的運用,使教師的口頭講授變得更加直觀和豐富,使單調乏味的課堂變得繪聲繪色。再如室外課堂的開展,這里的室外課堂不僅是指室外風景寫生,還包括外光靜物、人像寫生和市場實踐、課程調查等,原本只能在室內開展的理論、實踐課,應當充分配之以適當的室外教學。教學場所的轉換,有利于學生直接感受和加深印象,從而促進課堂教學。

我們的教學應當注重開放搞活和經驗的不斷積累、教訓的不斷總結、教學效果的不斷優化,防止封閉和排它的傾向。改革、完善基礎美術教育教學的方法,提倡現代的教學觀念,改革過去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體現著教師對知識資源的使用,以及對學生思想空間、眼界的關注。

我們要適時更新教材,從教學傳統化、考試一統化轉向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研究行為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性,指導他們自覺學習。在上好必修課的同時,認真作好選修課的指導,并不斷深化、完善研究性學習課的理念和方法。實際上,美術教師不僅是技能技法的傳授者,更是教育教學的引導者。我們應當注意現代的藝術教育教法已擴展到氛圍教育、環境教育、情境教育等教育模式。這非常需要教師在藝術理念判斷上的清醒和教學思想上的開放、寬容。教師必須注意對現代科技、材料、手段的及時借鑒,注意以此來改造、開發、研制、創造新的教具,并熟練掌握應用。

此外,在教學管理上,可以考慮建立工作室制度,將學生的專業熱情與教師的教學責任完美地結合起來。實施工作室制度,可以將學生的專業熱情與教師的教學責任完美地結合起來。具體實施如下:成立基礎部、工作室部和選修部。學生進入二年級的同時由專業教師申報個人實名工作室,申報教師公開展示個人作品、專業方向、教學理念。由學生自主選擇進入工作室學習。申報工作室的報名學生人數不足一個自然班則視為申報失敗。所有教師都可以被基礎部、選修部和其他工作室聘任。每個工作室申報成功后,在不超出學校學分總數的情況下,根據工作室自身的專業指向和教學理念自行擬定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報管理領導審批。學生的階段成績和考核成績一律由領導組織學術組考評。學校根據每個工作室的學生人數劃撥教學經費,工作室以此實施組織教學。實施工作室制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能處在一種創造風格、研究技藝的學習環境中,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在獨特定位的研究領域中掌握該學科的研究方法,培養自我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工作室有效地將學術性與教育性結合在一起,讓學生處于一個在獨立自主學術前提下能處于不斷“動態發展”之中的“開放空間”之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專業意愿,增強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總之,畢業生就業形式的轉變,從教育需求上要求美術類專業的培養必須根據社會需要的新變化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教育服務,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生存和發展能力,以適應社會對美術類畢業生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包巍峰.關于高校美術教學改革的思考[J].麗水學院學報,2006,(1).

[2]彭永林.靈活就業是緩解就業壓力的重要途徑[J].宏觀經濟管理,2006,(8).

[3]裴勁松、李佳.我國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問題探析[J].經濟師,2006,(6).

[4]蔡偉.關于普通高校美術專業教學改革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06,(33).

[5]高師《美術教育學》教材編寫組.美術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8

[6]幸代遠.關于美術專業教學實施工作室制度的構想[J].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

本文是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美術類專業畢業生就業問題研究》(項目批準號:2010z025)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教學改革
完全學分制下選課管理的思考與實踐
金工實習教育對工科院校創客教育影響分析
新形勢下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