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減排話語下的氣候“陷阱”

2010-09-13 07:27編輯
中國三峽 2010年3期
關鍵詞:太陽活動氣溶膠陷阱

文/ 錢 煒 編輯/ 任 紅

“6000年前,地球的溫度比現在還要高約1.5℃,我國中緯度地區要比現在溫暖潮濕得多,作為中華文明源頭的仰韶文化就是在這種氣候條件下發展起來的。如果以冰河期結束后的1萬年為考察對象,看不出現在的氣候有什么不正常!”

一直主張“氣候變化有很大不確定性”的中科院副院長丁仲禮院士笑稱自己的觀點是“非主流”。

瑞典能源巨頭Vattenfall承諾到2050年實現零排放 攝影/Julien MUGUET/CFP

丁仲禮院士所率領的課題組在2009年12月《中國科學》D輯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在這篇題為《國際溫室氣體減排方案評估及中國長期排放權討論》的論文中,他將IPCC(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等機構此前提出的減排方案,統統稱作“減排話語下的陷阱”,并直斥這些方案“在道德上是邪惡的”,因為它們試圖“將目前國際上已經形成的貧富差異固定化”。

“C O2翻倍,升溫2℃”,不滿足科學實驗的基本要求

“在大氣氣溶膠研究尚不深入的背景下,拿氣溶膠說事,無非是想繼續為‘高敏感性’張目?!?/p>

丁仲禮解釋說,這個“陷阱”由6個環節組成。首先,強調全球溫度對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的高敏感性,這是核心,也是起點;在這一前提下,做出升溫將給人類帶來災難性影響的推論;接著作出價值判斷,即要在本世紀內將全球增溫控制在2℃以內;繼而提出要實現這一目標,大氣二氧化碳當量濃度應不超過450p p m;最后一個環節則是其最終目的:為發達國家設計了比發展中國家多數倍的未來人均排放權。

然而,這個邏輯體系中的起點究竟成不成立,至今還是個問號。丁仲禮表示,確定這個敏感性主要有兩條途徑:一是利用氣候系統數值模式進行計算,二是從歷史記錄中評估。極其復雜的氣候變化難以用數值模式準確地模擬出來,在建立模式及模擬過程中,必須引入眾多假設與簡化處理。比如,在全球10多個較為有名的模式中,同樣將二氧化碳濃度從280ppm上升到560ppm,獲得的增溫幅度從1.5℃到6.4℃,差別竟達5℃之多。因此,所謂“C O2翻倍,升溫2℃”的觀點,只是從多個模式模擬結果的平均值中得來,不能滿足科學實驗的基本要求,因為數據在不同實驗室中能不斷重現。

一群打扮成雪人的環保人士在柏林呼吁關注氣候變化。他們的口號是“拯救雪人”。攝影/Imago/CFP

根據全球氣象觀測資料,過去150年來,全球平均氣溫上升了0.66℃,與此同時,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從此前的280ppm增加到385ppm,其他溫室氣體增加了70ppm左右的二氧化碳當量濃度。這就相當于為評估氣溫與二氧化碳濃度的敏感性作了一個長期實驗——即便這0.66℃的增溫完全是由溫室氣體濃度升高造成,那二氧化碳濃度倍增后,升溫也只在1℃左右。丁仲禮認為,“敏感性”顯然被大大高估了。

還有一個容易被忽略的問題是,當前的二氧化碳濃度為385ppm,若再把甲烷等其他溫室氣體換算為二氧化碳,則大氣二氧化碳當量濃度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了450ppm,而事實上,150年來地球的增溫只有0.66℃左右。

丁仲禮說,I P C C的科學家們當然看到了這一問題。對此,他們給出的簡單解釋是,大氣氣溶膠的致冷作用,消抵了很大一部分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對此說法,我們可以用非常簡單的觀察事實予以否定:一是南北半球比較,北半球排放的氣溶膠遠多于南半球,但北半球升溫幅度反高于南半球;二是冬夏季節比較,冬季氣溶膠濃度遠高于夏季,但其增溫幅度也高于夏季。此外,大氣中的氣溶膠并不都起到致冷作用,有的還有致暖作用?!霸诖髿鈿馊苣z研究尚不深入的背景下,拿氣溶膠說事,無非是想繼續為‘高敏感性’張目?!倍≈俣Y說。

太陽活動和海洋影響不可忽視

最近150年0.66℃的增溫,至少有一部分是由太陽活動等自然因素造成。

丁仲禮指出,考察100多年的數據,從統計的角度論,二氧化碳與溫度的相關性,沒有太陽活動與溫度的相關性高。

他解釋說,100多年前,地球處于小冰期尾聲,太陽活動強度為低值,其后,太陽活動整體比小冰期高,但呈波動變化,其中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為高值,六七十年代為低值,80年代以來又有升高,這個波動與100年的溫度變化記錄高度吻合。而同時期的二氧化碳濃度曲線卻一直呈上升狀態,并沒有這個“波動性”。

英國學生宣傳騎自行車環保出游攝影/Murdo Macleod/CFP

因此,他表示,可以肯定地說,最近150年0.66℃的增溫,至少有一部分是由太陽活動等自然因素造成。但這比例有多大?難以定論,因為科學界對太陽活動影響氣候變化的具體機制尚待深入研究。

此外,影響氣溫波動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海洋,尤其是大洋環流的變化。比如不少研究者認為,從1940年代到1970年代的全球降溫,以及1998年以來到現在的降溫都可能同洋流的變化有關。丁仲禮說,可惜我們對海洋所知甚少。

七個減排方案無一公平

G8方案貌似公允,實際由于排放基數不同,發達國家將獲得3.9倍于發展中國家的人均未來排放權。

在這樣的“理論基礎”上,一些國際組織和發達國家提出了7個影響較大的減排方案。丁仲禮課題組在模擬這些方案后指出,這些方案無一公平,不應作為今后國際減排談判的任何參考。

丁仲禮舉IPCC的方案為例。它將2050年大氣二氧化碳當量濃度目標定在450ppm,在這個目標下,全球只有約8000億噸二氧化碳排放空間。在這個總量限制中,發達國家確定“率先減排”比例后,余下的才為發展中國家的排放權,但所剩已不多。

而“硬幣”的另一面則是,大氣二氧化碳的濃度,從工業革命前的270ppm提高到2005年的380ppm,其中的約60%是由人口不到全球15%的27個發達國家“貢獻”的。在此期間,27個發達國家的人均累計排放達到了251噸碳,而發展中國家只有33噸碳,兩者相差7.5倍。

而G8方案在去年G8國家首腦會議后推出,并作為哥本哈根談判中發達國家的主要提案。它的核心是,到2050年,全球減排50%,發達國家減排80%。丁仲禮認為,這個方案貌似公允,實際由于排放基數不同,發達國家將獲得3.9倍于發展中國家的人均未來排放權。

丁仲禮指出,《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確定了“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之所以強調“區別”,主要原因就是各國歷史上實際排放量的巨大差別。但這些方案無一不在幫發達國家回避歷史責任。

“氣候的歷史就是以不同時間尺度波動的歷史,不管有沒有人類活動,變是絕對的,不變才是相對的。人類對氣溫升高的憂慮,主要不應在幅度上,而應在速率上。如果氣溫以緩慢的速度波動性升高,就像過去150年那樣,對人類來說,不見得是壞事,因為溫暖期在全球尺度上看,其生物總產量將大大超過寒冷期。但是,如果升溫速率過高,地球上的物種,包括人類,都將有可能來不及適應而受到嚴重影響的危險?!倍≈俣Y說。

不過,丁仲禮表示,雖然I P C C高估了溫室效應,同時又在未來排放權的分配上向發達國家傾斜,但它倡導的節能減排的理念無疑是正確的。普及這個理念也是保證我國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

猜你喜歡
太陽活動氣溶膠陷阱
基于飛機觀測的四川盆地9月氣溶膠粒子譜分析
第24太陽活動周中國地區電離層閃爍統計特性研究
第23和24太陽活動周高緯地磁感應電流分布特性
CF-901型放射性氣溶膠取樣泵計算公式修正
“120°E 子午鏈上空電離層響應和應用模式”一般性科技報告
陷阱
云與氣溶膠光學遙感儀器發展現狀及趨勢
氣溶膠科學
陷阱2
陷阱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