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執教理念之比較

2010-09-14 02:56北京體育大學鐘秉樞
中國體育教練員 2010年2期
關鍵詞:舒馬赫教練員運動員

● 北京體育大學 鐘秉樞

● ZHONG Bing-shu

不同執教理念之比較

● 北京體育大學 鐘秉樞

A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Coaching Philosophy

● ZHONG Bing-shu

Western culture has given birth to the westerners’ outgoing character which thinks highly of individuality and competition, and attaches importance to self-value, equality and opposition in competition. Whether the ancient Greece Olympic Games or modern Olympics have both emphasized the westerner humanistic spirit.

China is a nation of etiquette and has been advocating Confucian culture, which sings high praise to the doctrines of the mean, courtesy, comity and peace. Chinese physical culture, hence,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effect of health-enhancement and underlines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exercise,expecting to reach the unity of human and nature.In athletic training, therefore, coaches lay stress on the team power, but ignore or even prevent the full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ity.

一、人文關懷與集體至上

1. 舒馬赫的故事

無論是古代希臘奧運會還是現代奧運會,都體現了西方的人本主義精神。個人主義可以作為西方文明中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見解。這點從舒馬赫的故事中可以得到完整的體現。

2003年4月,5次F1世界總排名冠軍、65個分站冠軍得主舒馬赫正在全身心地投入排位賽,突然得知,55歲的母親4月10日摔倒在自家的房子里,內傷嚴重,兩次手術都效果不佳。排位賽之后,舒馬赫請假飛回位于科隆的醫院,與處于昏迷的母親作最后告別后,舒馬赫4月19日晚返回伊莫拉,準備4月20日的比賽。

在圣馬力諾比賽開始前13小時,舒馬赫的母親被宣布腦死亡。舒馬赫面臨對精神力量和勇氣的一次巨大挑戰。

自從得知舒馬赫母親病故的消息,法拉利車隊的所有成員都非常體諒舒馬赫的心情。從隊友巴里切羅到技術主管羅斯·布朗以及法拉利車隊所有工作人員,沒有人向舒馬赫提出任何有關比賽要求的話題。大家的理解和支持讓舒馬赫感動至極。

2003年4月20日,帶著喪母的悲痛,舒馬赫用近乎完美的表現贏得了比賽,贏得了他的第65個分站賽冠軍,同時也贏得尊重,完成了母親的遺愿。這也是法拉利車隊的第160個冠軍。

獲勝后,舒馬赫沒有馬上摘下頭盔,車隊的工作人員從電臺里聽到了他哭泣的聲音。

2.“探親權”的討論

與西方不同,中國人重視家族血緣和集體,重視個體屬于集體的一部分,而不重視個人的獨立性和權利。2002年11月21日《北京晚報》的文章《請別剝奪運動員的“探親權”》就是這一文化在運動隊中的反映。

文中記述,第14屆亞運會兩枚金牌得主蔡亞林載譽歸來后,才得知母親已逝世一個多月的噩耗。突如其來的打擊使這位堅強的漢子一時間茫然失措,幾乎驚呆了,隨后才是悲痛欲絕。據報道,為了瞞住蔡亞林,使其能安心備戰亞運會,其家人、教練、有關領導可謂用心良苦,從蔡母病重起就嚴密封鎖消息。最終,蔡亞林在亞運會上再次為祖國贏得榮譽。

文章評述道,在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發生沖突時,無條件服從大局、犧牲個人利益是每個人不容置疑的選擇??晌覀円仓?,盡管亞運會能為祖國贏得巨大榮譽,但絕非是關系國家生死存亡的事情,歸根到底是一種競技,一種比賽,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游戲,其最高境界是“重在參與”。如果以一名優秀運動員不能與最親、最愛的人見最后一面為代價,未免太殘酷、太不近人情了。

文章還提及,1999年8月,名不見經傳的16歲小將張瑩瑩在世乒賽上勇奪混雙冠軍。沉浸在喜悅之中的瑩瑩回京后,才從記者口中得知自己的父親在開賽前被肝癌奪去了生命,其母親和有關部門封鎖了這一噩耗。從此以后,瑩瑩便走向了低谷,沒能見父親最后一面成了她揮之不去的心病。

文章還報道,同樣在亞運會上,伊朗足球隊頭號球星代伊得知父親逝世的消息后,火速連夜趕回奔喪,沒有任何人以要服從大局為由加以強留,給予他的都是無限的同情和支持。他的隊友還以奪取冠軍的實際行動對其表示慰問。代伊失去了奪取金牌的機會,卻贏得了人性中最溫暖、最體貼的一份關懷。

文章最后呼吁,我們在強調個人必須甘于奉獻的同時,是否也能給受傷者一份人文關懷呢?

其實,如果處理得好,親情本身就是催人奮進的強大動力。

兩枚奧運會金牌、4項世界冠軍獲得者、體操運動員樓云在自述中回憶道:這次回家,正趕上爺爺去世,這對我來說又是一個打擊。我最愛爺爺,是他和奶奶把我帶大。小時候,他們最愛看我翻跟頭,在一旁樂得哈哈笑……爺爺去世,對我是個極大的觸動。我望著爺爺的遺像,想著自己的心事。爺爺對我笑著,仿佛在說:“云,好好練,爺爺看你翻跟頭多高興!”我漸漸尋找到了一個精神支柱,就是為了九泉之下的老人,我也要練出來,重新翻起來?!盃敔?,您等著吧,我要翻更好的跟頭給您看?!?這種感情是樸素的,但它確實是我思想轉變的一個契機。

二、更快、更高、更強與“槍打出頭鳥”

西方文化造就了西方人普遍具有一種個性張揚、競技進取精神的外向性格。在價值取向上,突出公平競爭,重視抗爭,強調自我價值的實現,崇拜英雄主義,戰勝對手是其直接目的。因此,西方把奧林匹克運動看作是人類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的過程,是對人類生命可能性的無限挑戰。更快、更高、更強這句奧林匹克格言反映的正是這種過程。這是一種要求成長性的文明,不斷的奇思妙想。

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歷來倡導儒家文化,強調中庸、謙恭、禮讓、平和,“與世無爭”、“淡泊欲望”、“清心靜神”。李康《運命論》中“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狈从车恼俏覈鐣皹尨虺鲱^鳥”的傳統文化。二千多年的熏陶和沉淀,這種文化對中國人有不同程度的影響。表現在體育中,強調運動中的修身養性,主張內外兼修,期望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精神與肉體的統一。表現在訓練中,教練員更多地強調集體的力量,忽視甚至阻礙了個性的充分發揮。訓練中有能力的運動員如果想要發展個人技巧,會立刻遭到教練和隊友的嚴厲斥責,認為是突出個人,缺乏集體意識。從而造成運動員關鍵時刻缺乏承擔責任、創造性發展的勇氣和能力。休斯敦火箭隊前主教練范甘迪在談姚明剛進入NBA的表現時曾說:“姚明需要成為一個漢子,在比賽中他給人的感覺是侵略性和壓迫性還不夠,我希望他能狠點、狠點、再狠點?!?/p>

中國體操隊兩次痛失機遇的例子體現的也是這種文化的影響。

1. 京格爾空翻

1966年,八一體操隊隊員王雪在單杠上創造了“團身后空翻轉體180°抓杠”的動作。但當時我國體操界的教練們認為做這個動作是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絕非單杠發展方向。想不到,6年后,德國運動員京格爾在國際比賽中完成了這個動作,被國際體聯命名為“京格爾空翻”。京格爾在隨后的世界比賽中,憑此動作多次榮獲世界冠軍?!熬└駹柨辗币脖环Q為單杠技術劃時代的飛躍。

2. 單杠單臂大回環

1977年,當時的國家體委副主任陳先從蘇聯回國后,告訴國家體操隊教練他在蘇聯訪問時看見有運動員在單杠上進行單臂大回環的照片。國家體操隊教練認為他一定看錯了,一只手做大回環根本就抓不住杠。3個月后,蘇聯運動員憑這個動作獲得單杠世界冠軍。我國教練員后來一嘗試,少年、成年隊員一堂訓練課就可以完成這個動作。

美國前總統林肯曾說過,“有些事人們之所以不去做,只是他們認為不可能。而許多不可能,只存在于人的想象之中?!庇眠@句話可以深刻揭示“槍打出頭鳥”文化對我們思維的束縛和影響。

三、尋求共贏與孤軍奮戰

當今世界,沒有哪項活動能像奧運會那樣讓參與者拋除歧見,為了共同的目標匯聚在同一條跑道上?,F代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折射出的正是不同文明互相了解、交流、融合、進步的過程,沒有取代,只有互補。

1. 雙方不過是激烈的舞伴

圖2 運動訓練團隊配合(引自陳方燦)

菲爾·杰克遜是唯一一位帶領兩支不同球隊贏得“三連冠”的NBA教練,他執教的球隊10次問鼎總冠軍,是歷史上勝率最高的教練。他發掘了籃球史上最耀眼的球星邁克爾·喬丹,更讓喬丹的潛力發揮到了極致。不少超級球星,如布萊恩特和奧尼爾也是他的得意門生。杰克遜認為,“無私忘我的合作精神+尊重對手+將勝負置之度外的寬容之心”是他率領公牛隊獲得成功的秘密。為了督促隊員履行尊重對手的原則,他制定了罰款制度:用花里忽哨的動作侮辱對方、故意用粗野動作激怒對方、本隊大比分領先還繼續大投3分球不給對方留情面者將被罰款。他認為,籃球雖然是對抗激烈的競賽,但我們應把它看作壓力下的藝術,雙方不過是激烈的舞伴而已。

2. 歐文斯和盧茨·郎的故事

1936年柏林奧運會上,美國黑人運動員歐文斯實力超群,參加了100m、跳遠、200m、4x100m接力4項比賽。最終,包攬了4塊金牌。跳遠決賽,德國運動員盧茨·郎是唯一可以和歐文斯“叫板”的選手。在那個年代,黑人備受歧視,而盧茨·郎符合希特勒鼓吹的所謂優秀人種的標準。在決賽那個夜晚,希特勒出現在現場,他就是要看盧茨·郎拿冠軍。

歐文斯率先開始第一跳,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因踩線犯規而第一跳沒有成績,盧茨·郎順利地完成了第一跳。

第二跳,歐文斯起跑失誤,仍然沒有找到正確位置起跑,他又失敗了,在他之后,盧茨·郎又順利完成了第二跳。

如果第三次失敗,歐文斯就會被淘汰了。第三跳開始,年輕的歐文斯還是無法使自己平靜,就在他準備助跑時,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盧茨·郎走過來,把自己的毛巾放在了歐文斯的助跑位置上,并且盧茨·郎本人站在歐文斯應該踏跳的位置為歐文斯加油助威。結果,歐文斯跳出8.06m的成績,打破了世界紀錄,也使本該奪冠的盧茨·郎屈居亞軍。

看臺上的希特勒大受刺激,暴跳如雷,拂袖而去。他一直期待盧茨·郎在黑白對決中戰勝歐文斯,成為亞利安種族優越的有力佐證。而此時柏林體育場數萬名觀眾齊聲歡呼“歐文斯、盧茨·郎”,歐文斯和盧茨·郎緊緊相擁。

盧茨·郎并非奧運冠軍,也未創造體育奇跡,卻在奧運史上永遠刻下了自己的名字。時隔73年后,2009年8月23日在柏林舉行的田徑世錦賽上,在國際運動員聯合會、美國田徑隊和德國世錦賽組委會的共同努力下,歐文斯的外孫女馬倫·多徹和盧茨朗的兒子凱爾朗被邀請同時出席這屆盛會,共同為男子跳遠決賽頒獎。

3. 我們引進了雙贏

博螯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先生對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意義有過與眾不同的評價:“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讓我感到特別自豪的就是我們引進了‘雙贏’的概念。在我們中國的傳統思想里沒有這個概念,比如在武打片中,是不可能有雙贏的?!饼堄缊D認為,這種雙贏的概念如果能夠扎根于老百姓的頭腦中,如果能被企業家所了解,人們就可以生活得更和諧,經濟也會發展得更好。所謂雙贏,是指競爭雙方并不是你死我活的關系,而是可以共同制勝。對于這樣的理念,中國沙灘排球隊在美國訓練后感受頗深。

2006年3月4日至4月20日,中國沙排隊在美國沙灘排球圣地麥哈頓海灘和哈莫斯海灘訓練了45天,特意邀請2004年雅典奧運會沙排冠軍、美國隊教練丹恩做技術指導,每周與中國運動員一起訓練兩三個半天,期間與美國職業沙排選手打了67場比賽??偨Y45天的訓練,中國沙排隊認為收獲最大的是理念的改變,訓練中只有伙伴。以前,我們隊員一站在網的兩邊,就自然地稱對方為對手,視其為攻打對象,經常是一記扣球將對手“打死”才算完成了一個回合。但在美國人眼里,沙灘排球是一個沒有任何“私人”秘密的項目,站在球網對面的同伴依然是訓練伙伴,并不是假想中的敵人。他們一起訓練的目的就是互相了解弱點,提高技術,并不是為了在訓練中將伙伴“打死”。

四、重在參與與金牌至上

1908年,在第4屆倫敦奧運會的馬拉松賽場上,意大利糖果商多蘭多·皮特里第一個進入運動場。但不幸的是他已精疲力竭,神志不清,先是跑錯方向,后因疲勞過度,幾次摔倒在地,但每次他都掙扎著爬起,在離終點最后15m處,他又一次倒下了,再沒爬起來,在兩位醫生的攙扶下走到了終點。由于在比賽中借助了他人的力量,皮特里被剝奪了獲得金牌的資格。但為了表彰他的進取精神,國際奧委會仍然授予他與冠軍一樣的金杯。當時的英國大主教彼德有感于此而說了一句迄今廣為傳頌的名言:“奧運會重要的不是勝利,而是參與?!边@句話深深感動了在場的顧拜旦,他于是將這句話確定為奧林匹克運動的口號之一。如今,在《奧林匹克憲章》里寫著:“參與原則是奧林匹克精神的第一項原則,參與是基礎,沒有參與,就談不上奧林匹克的理想、原則和宗旨?!薄爸卦趨⑴c”成為奧林匹克精神的核心。

但中國傳統文化中認同的是“勝者王侯敗者寇”、“千銀不抵一金”。

2007年第三期《乒乓世界》雜志以“每個冠軍背后都有個亞軍”為題做了一期封面故事。文中寫道,“領獎臺上一階之差,銀牌的背后卻承載著無盡的失落、遺憾、痛苦、心酸。勝敗無常,勝利的人進入下一輪的競爭,失敗的人自動撤離。對于體育的殘酷性已經不用再強調,就像馬琳說的,每一場比賽都是決賽,勝或者負都面對著同樣的晉級或者離開,不同的僅僅是一個名次,第8名,第4名,或者亞軍。不管比賽打得怎么精彩,打得如何好看,人們記住的永遠是冠軍?!?/p>

對這樣的局面,我國著名速滑運動員葉喬波說,“我反對人們都把目光集中在金牌數量上,或者把金牌的多少作為檢驗2008年奧運會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p>

五、興趣與紀律

2009年我國著名擊劍教練員王海濱對中、法兩國擊劍教練員的執教理念進行了研究。研究發現,法國教練員認為競技能力形成階段最重要的任務是培養運動員對擊劍的興趣,列在重要程度的第一位。而對于建立良好的訓練行為習慣是最不重視的,列在最后一位,他們認為對于基礎階段的運動員來說,興趣是第一位的,如果沒有興趣,日后漫長的訓練過程他們很難專注于此,而建立訓練行為習慣會過于約束孩子,讓他們失去興趣和創造力。中國教練員的看法則有很大不同,他們認為擊劍是對抗交鋒項目,比賽是幫助運動員快速學習使用技術、戰術的有效訓練手段,因而列在重要程度的第一位。同時,中國教練員認為自律、自我控制強的人更容易進步和成功,所以在基礎訓練階段,培養良好的訓練行為習慣非常必要,列在了第二位。

六、力量與速度

從發展絕對力量到發展專項速度,這一訓練指導思想、訓練理念的變化,給闞福林率領的中國女子鉛球隊帶來了巨大效益。

我國女子鉛球項目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遠遠落后于世界先進水平。那時,我們也沒少下功夫,但效果總是不明顯。我們當時對推鉛球的認識是:鉛球是投擲項目中最重的器械之一,要推得遠需要較大的力量,歐、美運動員在這個項目上長期處于領先地位,就是因為他們身材高大,絕對力量大。推鉛球主要靠力量,他們原地推鉛球成績比我們滑步推得都遠,我們沒勁,技術再好也沒用。關鍵是絕對力量,只有絕對力量上去了,鉛球才能推得遠,所以我們在力量訓練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力量素質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專項成績卻仍然進步不大。最后的結論是:重器械投擲項目,中國運動員先天條件差,很難達到高水平。

但我們不甘心長期落后下去,決心擺脫老框框,另辟蹊徑,對訓練大膽進行改革。首先是對項目特點的重新認識。經過對鉛球項目幾大要素仔細、深入的剖析,逐漸明確鉛球是以力量為基礎,以速度為核心的速度力量型項目。從投擲技術原理講,決定投擲遠近最重要的因素是器械出手時的初速度,速度是這個項目的核心。我們的訓練應該緊緊圍繞這個核心,抓住主要矛盾。分析各方面情況,我們確定了以發展專項速度為主的訓練方針,發揚我國運動員速度快、協調靈敏的長處,彌補絕對力量不足的短處。

由于抓住了速度這個核心,大力發展專項速度,又兼顧力量的發展,運動成績有很大提高,獲得了1988年奧運會銅牌(李梅素)、1991年世錦賽金牌(黃志紅)、1992年奧運會銀牌(黃志紅)、1993年世錦賽金牌(黃志紅)、1995年世錦賽銀牌(黃志紅)、1996年奧運會銀牌(隋新梅),形成了自己“以快為主”的技術風格。

七、時間與效益

有研究顯示,美國高水平運動隊大都在大學進行訓練,美國大體協對運動隊的訓練時間進行了嚴格限制,每周訓練時間不得超過若干小時。超過者取消比賽資格,教練員吊銷執照。如此規定,促使教練員和運動員在有限的時間內不斷改進訓練方式、方法,提高訓練效益。

下面幾個體操運動員的例子反映的是外國運動員的“常青樹”現象。

霍爾金娜,女,俄羅斯人,連續5次世界高低杠冠軍。2002年25歲,世錦賽平衡木第4名,話劇《維努斯》女主角;2003年26歲,世錦賽個人全能冠軍;2004年27歲,奧運會全能亞軍。

丘索維季娃,女,2002年27歲,代表烏茲別克,亞運會兩金,世錦賽跳馬第3名;2006年31歲,穿上德國隊服為德國拿到23年來的首枚歐洲體操金牌;2008年33歲,北京奧運會第9名,成為歷史上參加5屆奧運會的第一人。

與外國運動訓練中追求效益的做法不同,我國傳統文化強調的是實用、適應、堅韌的人生哲學,“苦練”是這一哲學在運動訓練中的最好體現。

2008年5月6日法新社發文《中國教練訓練方式令人擔憂》,文章中提到,當法國人克里斯蒂安·鮑埃爾被任命為中國擊劍隊總教練時,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讓隊員回家休息。他說:“他們因為訓練過度而筋疲力盡,每個人身上都有傷,所以我給他們放了假?!?/p>

2005年上任的中國女籃澳大利亞籍主教練湯姆·馬赫說,“中國人的邏輯是如果練2個小時很好,那么練4個小時肯定更好。如果你能練8個小時,那能練12個小時就更好了?!逼浣Y果是,中國運動員的訓練強度遠遠超過他所見過的任何國家的運動員,他有時不得不叫停訓練,以免運動員受傷。

雖然苦練帶來了某些項目上的出色成績,但代價無疑是極其高昂的。

1. 運動傷病

“長期、反復的高強度、大運動量訓練導致或誘發運動性傷病,已成為困擾運動員的最大問題?!?006年對我國北京、上海、山東、江蘇、廣東等體育大省3 800名運動員的調查發現,受傷致殘的占2.1%,有重傷的占25.2%,有輕傷的占43.2%,沒傷的占29.5%。我國一些著名運動員常因傷而過早退役。

2. 運動厭倦

長時間、大運動量的“苦練”使運動員容易對訓練產生厭倦,這是許多運動員在取得一定成績后就希望早日退役的原因之一。我國體操運動員李東華,16歲入選國家隊,長期的運動訓練,使其身體受到嚴重損傷,21歲退役,移居瑞士。29歲時他代表瑞士獲得1996年奧運會鞍馬冠軍,入選“百年奧運杰出運動員”。國際奧委會主席向他頒發了奧運五環金杯,國際奧林匹克博物館永久收藏了他用過的鞍馬和衣物。而與他同時期的我國體操運動員卻早已退役,那年代表我國在奧運會上獲得男子體操金牌的運動員只有李小雙,拿到奧運金牌后便退役了,時年23歲。對比我國體壇常見的“流星”與國際體壇的“常青樹”現象,可以想象這給我國造成了多大的浪費。

3. 缺乏精力

長時間、大運動量的“苦練”使運動員沒有時間和精力進行文化學習和其他活動,致使運動員的文化素質不高,很多家長不愿意讓有運動天賦的孩子從事競技訓練。2000年公眾對中國體育代表團內部行為識別滿意度調查結果表明,對文化素質感到滿意和非常滿意的僅為13.6%和4.7%,感到不滿意和很不滿意的高達22%和8.4%,而對專業素質感到滿意和非常滿意的為50.5%和10%,感到不滿意和很不滿意的僅有4.2%和0.5%。我國著名體操教練員高健曾呼吁,“教練員一定要關愛運動員,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體操訓練一定要改革,觀念一定要轉變,否則會使體操訓練走入盲區?!?/p>

4. 無暇思考

長時間、大運動量的“苦練”,使教練員在訓練課結束后身心疲憊,很難有時間靜下心來回顧、思考、總結自己及其工作,無暇顧及自身的提高和高質量的備課。在法國工作的我國排球教練就曾提及,國內教練員在訓練場上的時間多于法國教練員,法國教練員在訓練場外用于專業的精力和時間多于國內教練員,他們必須查資料、看錄像、觀看其他隊的比賽、分析數據,以數據來指導訓練。眾所周知,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的教練員隊伍是中國體育騰飛的關鍵。中國乒乓球的地位就是靠教練員的不斷解放思想、創新以及運動員的努力拼搏獲得的。而創新來自對平時訓練深刻的理解,如果教練員訓練課后已筋疲力盡,何談對訓練深刻理解基礎上的發展創新?

5. 粗放經營

細節決定成敗在運動訓練和比賽中體現得尤為突出。然而,長時間、大運動量的“苦練”使運動員和教練員對訓練粗放經營,不注意細節。不是教練員、運動員不懂得注意細節的重要性,而是長時間、大運動量的“苦練”使他們不敢注意細節、無法注意細節。因為注意細節要求精益求精,而精益求精的訓練與工作是難以持續較長時間的。

這種長時間、大運動量“苦練”的后果已經引起我國體育管理層領導和一些教練員的重視。

國家體育總局劉鵬局長指出:“切實提高教練員把握競技體育規律的能力和科學訓練的水平,改變用簡單增加訓練時間和拔苗助長地加大訓練量的粗放式手段提高運動員技術能力的不科學做法,杜絕和減少由于訓練不當引發的運動型傷病。變粗放式訓練為集約式訓練,提高訓練的效益和水平?!?/p>

我國著名跨欄教練孫海平說:“長期大量的低強度訓練容易造成疲勞,尤其是神經系統的疲勞;不會對專項訓練形成有效的刺激;不利于專項水平的提高;運動員神經和肌肉系統無法適應比賽時連續的高強度刺激?!?/p>

目前,不少運動隊已經開始減少訓練時間,提高訓練效益。

劉翔的訓練改變了大周期、長節奏、低質量、大運動量的訓練方法,采用小周期、短節奏、多課次、高質量的方法安排。

國家男子舉重隊:采用大強度、高密度、多課次、精課時。

國家拳擊隊:2003年以后,整個訓練過程有了大的改觀,訓練時間比以前少了3/5,但運動員在場上的體能發揮卻遠遠超過以前,比賽成績也是5年走了五大步,2008年奧運會創造2金、1銀、1銅的歷史最好成績。更重要的是,國家隊的所有隊員沒有一個出現重大傷病,這就是訓練理念的改變帶來的好處。

國家籃球隊:恢復和休息是訓練的一部分,訓練課之間必須要休息好。上午訓練時間9:30-11:30,下午訓練時間5:00-7:00,中間確保足夠的休息。比賽后休息兩天,遠離球場,防止神經性疲勞。訓練中不拖時間,講究效益,訓練高峰時結束訓練。

猜你喜歡
舒馬赫教練員運動員
一位短跑運動員的孤獨
我國優秀運動員商業價值的開發
舒馬赫背后的女人:為愛寧愿傾家蕩產
向F1進軍
論足球教練員的角色定位
論高水平教練員教育培訓的“學習投入
體育教練員面臨的新挑戰
最會掙錢的女運動員
運動員
教練員的執教藝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