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課合作探究式學習策略初探等

2010-09-14 03:35王曉英
新華教育研究 2010年2期
關鍵詞:探究式學習政治課策略

王曉英

【摘要】運用合作探究式學習進行中學政治課數學,師生雙方都必須合理定位自己的角色,正確持有科學策略,是教學取得成功的關鍵。

【關鍵詞】政治課;探究式學習;策略

合作探究式學習是中學政治課教學中加強素質教育的一種有效方法。根據本人多年的教改經驗,我認為:運用合作探究式學習進行中學政治課數學,師生雙方都必須合理定位自己的角色,正確持有科學策略,是教學取得成功的關鍵。本文就此談幾點認識。

1師生在政治課合作探究式學習中的角色定位師生的角色定位源于對教學過程中師生關系的正確認識。在政治課合作探究式學習中,師生之間的關系較之于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師生關系有了根本性的改變。師生之間已構成一種平等和諧、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共同參與、共同提高的辯證關系,因此,在政治課合作探究式學習中,教師應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一個探究過程的引導者、教學要素的協調者、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學生則應該把角色定位于課堂時空的占有者、自主學習的參與者、自身素質的塑造者。

2教師在政治課合作探究式學習中的主要策略

2.1構建發展性的目標體系與以往強調的目標體系不同的是,這個發展性的目標體系必須包括師生的共同發展。一方面,教師要把“學會學習、學會創新、學會做人”做為教學的核心目標,讓學生在課堂上掌握基本的政治理論,鍛煉辯證唯物主義的思維方式,學習做人和融入社會的道理,提高其整體素質;另一方面,教師也要把與學生“共同進步、共同發展”作為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來實施。

2.2組織探究性的教學活動首先,探究性活動的選擇要充分尊重學生的發展需求,如學生的認識需求、創新需求、自我表現需求等。其次探究性活動的實施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習的過程應該是學生自主選擇、自由組織、自行發揮、自我完善的過程。教師作用的重心要放在加強對學生探究方法的指導、協助學生解決在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引導學生科學地評價探究的結果等幾方面。再次,探究性活動的全過程要充分重視學生的創造性。通過探究活動啟動學生的創造智慧,教會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創新的精神,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

2.3營造人文性的課堂環境這種課堂環境應該以人為本,著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第一,要著重塑造學生的獨立人格。在政治課合作探究式學習中,教師宜鼓勵學生敢于質疑、敢于講真話,敢于堅持不同的觀點,敢于展示自己的批判性,從小養成崇尚自由,民主、平等的人文思想,形成自己的獨特性和獨立意識。第二、要著重強化學生的社會意識。要讓學生在學習中擁有一種“文化的、精神l的、民理的、主體的”體驗和氛圍,使他們從中磨煉自己的人文品質,樹立正確的理想和信念,確定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萌發對人類、對社會的強烈責任感和使命感。

3學生在政治課合作探究式學習中的主要策略

3.1主動求知和參與在政治課合作探究式學習中,每一個學生都要努力培養自己強烈的求知欲、主動參與的意識、追求成功的心理品質;每一個學生都要學會把課程內容內化,在學習過程中自我調控,形成自覺的自我認識??梢哉f,在政治課合作探究式學習中,每一個學生都有同等的參與活動的機會,學生個體能否為自我爭取這個機會,珍借這個機會,利用好這個機會,是一個學生能否自我成功的重要前提。

3.2善于溝通和合作政治課合作探究式學習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等不同群體的溝通和合作來擴大參與面,進行創新學習,既張揚了學生的個性,又發揮了集體的智慧。在政治課合作探究式學習中,學生要善于傾聽別人的意見,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要善于貢獻自己的經驗,與團體實現資源共享;學有余力的學生要善于幫助別人,培養無私愛心和責任感;學習困難的同學也要重建自信,與別人相互激勵、相互啟悟,形成自己的見解,得到成功的體驗。溝通與合作皆從心開始,每一個學生都要學會理解別人,悅納同伴。包容異己,在學習中提高自身的素質,完善自我的塑造。

當前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幾個問題及對策

田景山

【摘要】少數學生的行為越來越明顯地被利益所驅動;“拜金主義”思想嚴重;奉獻精神,集體主義觀念淡??;“讀書無用”重新抬頭。

【關鍵詞】德育教育;存在;問題;對策

1德育教育的問題

1.1“重灌輸,輕喻教”。德育教育以強制性灌輸為主,采用“我說你聽”、“我令你行”的方式,缺乏形象化比喻教育。

1.2“重一刀切,輕因材施教”。很多教師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一味追求升學率,一種眼光,一個論調。

1.3“重言教,輕身教”。有些教師教育學生時說得頭頭是道,而對自己的品行和日常的言行舉止卻不注意。

1.4重?!敖獭?,輕“家教”和“社教”?,F在的中小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家長在其吃、穿、住、行諸方面關懷倍至,而在品德教育上卻形不成規范和制度,這就給學生品德教育留下很大一塊空白。另外,社會環境的感染也給學生的品德教育增加了許多難度。因此,家教和社教必然成為當前學校德育教育中的一大課題和難題。

1.5抓德育教育工作“手”軟。在教育界仍存在著一手硬(抓教學、抓升學率),一手軟(抓德育、抓思想教育)的現象。一個學校、一個教師的優劣,完全由教學成績、升學率來裁決。學校德育得不到重視,有必要的思想教育只是輕描淡寫地抓一抓,根本沒有深入到學生靈魂深處。少數學生的行為越來越明顯地被利益所驅動;“拜金主義”思想嚴重;奉獻精神,集體主義觀念淡??;“讀書無用”重新抬頭。這是擺在現階段德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課題。這些都給新時期學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目標。

2德育教育的對策

2.1更新德育教育理論和方法。教育者必須更注意學校德育工作的內容、形式和方法,以適應學生多層次的需要。德育既要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素質教育,還要對學生進行優良行為習慣的訓練。把校園作為愛國主義的基礎陣地。每周一次的升旗儀式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每周一次的主題班會,加強思想品質和道德修養教育。另外,學生親自動手造就綠化帶,美化教室、走廊、校園景點。利用隨處可見的前輩先賢的格言、肖像,充分體現出德育工作中踏踏實實立足校園這片基礎陣地。讓學生親身參與“身邊的希望工程”、發展德育體系,讓學生無時無處不接受道德教育。

2.2建立穩定的德育內容系統。要加強“愛國、愛社會、愛集體”、“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現”教育,以及法制、青春期心理健康、安全等教育,各項內容要相互滲透、相互協調。傳統的德育是把學校與社會隔離開來,擔心學生接觸社會的陰暗面會出問題,一味把學生“關”在校園里,最終經不起外界的沖擊。要使學校的德育工作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就要了解當今社會的發展情況,就要勇于走出校園,走出書本,面對社會,面對現實,主動抓住社會的熱點、難點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提高對道德情操、文明禮貌等問題的認識。

2.3加強網絡育人。今天校園大多數學生對網絡特別的青昧,他們用上網來取代了原來大多數的課余活動。網絡文化就象一股強勁的東風吹進了學生的心田。學校應抓住學生這種心理,大力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計算機及網絡操作水平,主動占領網絡陣地,讓網絡為德育服務,充分發揮其潛在的巨大育人功能。教育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制作德育網頁,形成一個完整的網絡育人系統。指導學生正確上網,使網絡成為學生自我教育的主要陣地。

2.4加強情感教育。在傳統德育教育中,師生之問缺乏感情溝通,學生要無條件地接受教師的要求,而不管他們是否認同和產生共鳴。其實,情感是貫穿德育工作始終的命脈線,缺乏情感的參與。德育工作不會取得真正的成功。只有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并積極與學生溝通感情,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2.5加強其他學科的德育滲透。除政治學科外,中學其他各學科都包含豐富的德育因素,關鍵在于我們教師是否去發現、挖掘和利用它們。如文科教學的德育價值在于對學生進行人格熏陶和思想品德滲透;理科教學的德育價值在于教育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勞技學科的德育價值在于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勤儉樸素、愛惜勞動成果和優良品質;藝術學科的德育價值在于潛移默化地陶冶學生的心靈;體育學科的德育價值在于培養守紀、團結、互助、機智、果斷的品質和愛國主義精神。

2.6加強德育的實踐環節。在學校教育中,一種教育思想或方針的貫徹實施,必須經過一系列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進行。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有目的地培養學生求真、求美和求健的品質,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的素質全面發展。如組織學生參觀訪問德育基地、社會調查、軍政訓練、參加工農業生產等,讓學生了解社會、熟悉社會、參與社會,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為此,我們德育工作者應采取多種方式,通過多種渠道來加強和改進中學德育工作,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四友”新人做出貢獻。

猜你喜歡
探究式學習政治課策略
社會主義新時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課的美育優化探析
高中政治課培育學生政治認同素養的教學策略
答案
談談“誘思導學”教學模式在農村中學政治課的運用
淺談化學課外小組活動
初中歷史探究式學習的教學途徑
高中地理探究式學習的探索與實踐芻議*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