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培養學生寫字興趣等

2010-09-14 03:35戈偉英
新華教育研究 2010年2期
關鍵詞:語文閱讀想象力靈魂

戈偉英

讓學生寫好字關鍵是如何培養學生的寫字興趣,讓學生喜歡寫字,樂于寫字,讓學生把寫字當成快樂的事。那么,怎樣培養學生的寫字興趣呢?筆者想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一談自己膚淺的認識。

1讓學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要做到這一點,我想首先做老師的一定要以身作則,無論是板書,還是批改作業,無論是寫評語,還是批日月,都一筆一劃工工整整。大家都有這樣的經歷,當你寫出十分漂亮的字時,你的學生會贊不絕口;而當你寫的字龍飛鳳舞,如同梵文時,你的學生的字也一定是信手涂鴉,胡寫亂劃;而當你帶一個班兩三年后,你的學生的字就是你的翻版。因為學生的接受能力特強,而且榜樣的力量非常的神奇。另外,你要多向學生推薦一些好的字,好的貼,好的作品??梢允枪糯拿?、名碑,可以是現代的名家之作,也把學生中寫的好的字好的作品向同學展示,讓他們去看、去欣賞、去學習。這些耳濡目染,一定會讓學生感受到字的美麗,感受到寫字的快樂。

2老師布置的寫字內容要少而精,而給學生寫字的時間多而足

我認為,寫字不是簡單的機械的抄寫活動,而是一種復雜的繁重的腦力勞動。在寫的時候,你不僅考慮要寫的字的大小,筆畫的長短,位置的安頓,還要考慮到整排,整頁的整體布局。如果是學習臨摹名家的字,更是需要默記名家的筆畫,領悟名家的神韻,這就更需要時間去琢磨。只有真正的用心去寫,你才可能有所收獲。假如你布置大量的書寫作業,而又不給充足的時間,學生就會趕時間,就會把寫字當任務敷衍塞責、草草了事。這樣。你就不可能收到寫字的效果。而且也會使學生興趣盡失。

3老師對學生的寫字要嚴格要求,讓學生養成認真的習慣俗話說的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們如果要求學生寫字,就一定要嚴格要求,對學生的每一次寫字,每一個字,每一筆、每一劃,都不放松。你要讓學生知道,老師不會原諒任何的馬虎敷衍行為,使學生不能也不敢胡寫亂劃,從而養成一絲不茍的習慣,努力把字寫好。因為有時候好習慣是逼出來的。人都會有惰性,壓力往往就是前進的動力,就是興趣的開端。

4老師要嚴格系統的指導學生寫字的方法,循序漸進,不可貪多求快,指望一蹴而就對于學生寫字,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一定要“授之以漁”,從握筆坐姿開始,進行嚴格的訓練,從起筆收筆嚴格訓練,從一筆一劃嚴格訓練。從楷書開始,慢慢學習、慢慢摸索、慢慢提高,慢慢由形似到神似。學生會在這一點一滴的進步中,對寫字產生興趣。

5老師對學生要不斷激勵,從而強化學生的寫字興趣心理學告訴我們興趣是在肯定中形成并得到強化的。在學生寫字的過程中,我們老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些許進步去鼓勵他,千方百計的發現他的閃光點去夸獎他,還可以拿大大小小的獎品去刺激他。老師不僅可以將學生的字向全班展示,還可以鼓勵學生去參加各種比賽,從獲獎中品嘗成功的快樂,從快樂中激發寫字的興趣。

6要培養學生的寫字興趣,還需要我們全體教師高度重視。并滲透到各科教學之中去這就要求我們所有的老師都把寫字當作職責,把寫字當作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必修課,把寫字當作培養學生的韌性和耐性的手段,把寫字當作教學生做人。每一個老師都重視寫字教學,這樣就形成了“提筆即練字”的習慣。如能這樣,你還愁學生字寫不好,習慣不好?學生的寫字還會不高?

學生們天真無邪,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他們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強,只要我們老師全心全意想做好這件事,我想不久的一天,我們學生的字一定會如歌如舞,如詩如畫,美不勝收!

想象力——語文閱讀的靈魂

石吉華

【摘要】想像力是心靈的一種能力。正是有了想象力,人類才能夠超越常規思維的約束,沖破現有知識經驗的局限,以大膽、奇特的方式對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創造性的探索,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

【關鍵詞】想象力;語文閱讀;靈魂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要求語文教學“應在繼續提高學生觀察、感受、分析、判斷能力的同時,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培養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從未有過的高度。想像是創新思維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想像力是心靈的一種能力。正是有了想象力,人類才能夠超越常規思維的約束,沖破現有知識經驗的局限,以大膽、奇特的方式對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創造性的探索,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所以說,想像構成了創新的基礎,是一種極其可貴的思維品質。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筆者嘗試從下面三個方面來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1深入文字。創設形象語文教材出現在學生眼前的僅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開想像,不懂得進行再創造,那么出現在頭腦中的可能只是詞語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無表象組成的生動畫面。這樣,就不可能進入作者所創設的意境之中,不僅無欣賞樂趣可言,而且難以理解作品的意蘊。閱讀教學中,教師的任務之一就是引導學生馳騁想像,透過語言看到生活,透過文字看到圖畫,顯身于作品之中,獲得人生感悟和美的豐受。

閱讀郁達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國的槐樹,也是一種能使人聯想起秋來的點綴。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到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怎樣深入到這段文字里去呢?我設置了幾個問題:為什么會有“腳踏上去”的動作?作者為什么不說“沒有聲音,沒有氣味”,卻說“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加了個“也”字,似乎在與另一種情景相比較,那是一種什么情景?于是學生展開聯想與想像,調動以往的生活體驗,回答說:“雪”、“似花非花的雪花”、“雪后觀景”。盡管多數學生并不認識槐樹,更沒見過秋天槐樹落蕊的情景,但通過想像,卻似乎看到了這樣一幅畫面:秋天的清晨,作者起來打開房門,驚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樹的落蕊鋪了一地,于是就像早上醒來才發覺夜里靜悄悄地下了一場大雪那樣,懷著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心,去踏上幾腳,卻發現“聲音也沒有”,不像踏雪那樣會發出“吱嘎、吱嘎”的聲響,然后掬起一把,聞一聞,“氣味也沒有”,同雪一樣清爽;一陣掃后,只留下“一條條掃帚的絲紋”,槐花就這么靜悄悄地走了,“一葉落而知天下秋”,一種悲涼彌散開來。通過這種想像,學生走近了作者,走進了作者筆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靜、悲涼的韻味。

2走進作者,把握內涵文章的作者與學生,他們的人生閱歷、文化底蘊、思考背景、語言修養都不可能在一個層面上,這中間的距離有時簡直難以逾越。教學中,需要運用想像思維在這中間架設心靈的橋梁,讓學生走近作者,與文本對話,從而達到心靈上的溝通,感悟作品內涵。

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第二段:“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那些村童居然對著面帶慍怒的老頭公然作賊,抱起稻草,嘻嘻哈哈,大搖大擺地走人竹林。讀到這里,如果不細想,不想像,就會感到杜甫真會幽默,描寫出這么好笑有趣的場面。若發問一句:“一根稻單都要,而且是‘群童,這說明什么?”學生馬上想到“貧困”,再一一點撥,想到安史之亂后民不聊生、天下貧困的整個局面。這些群童正是因為家境貧困,才會“當面為盜賊”,抱走那些今天視作垃圾的茅草。學生因此而悟到這些正是結尾的伏筆,進而深刻理解作者就是通過描寫他本身的痛苦來表達“天下寒士”的痛苦,表現社會的苦難、時代的苦難,最終為杜甫這種熾熱的憂國憂民的情懷所感動。

3縱情想象。彰顯個性貴州的江廣仁教育家說:“學校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培養鵝鵡學舌的模仿者,而是培養能夠自己獨立思考的創新者?!闭Z文教材固然是經過精心篩選的名家名篇,但這些名篇所昭示的相對于整個浩瀚而復雜的宇宙來說只是一家之言、一孔之見。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讓更多的學生去超越前人。所以,教學過程中,應盡可能地讓學生放飛思緒,各抒己見,暢談真正個人的創造性的解讀。

在教《咬文嚼字》一文時,學生們根據賈島的詩作《題李凝幽居》,經過想像推理,對朱光潛“推敲之說”的質疑聲更是“沸反盈天”。有的認為用無聲的“推”動作怎么能知道“鳥宿池遍樹”。原詩中的“r”該是李凝家門,而不是寺院院門;有的認為“敲”不會打破“岑寂”,反能襯托幽靜;還有的認為“推”的動作有些粗魯,不該發生在講究禮節的文人雅士身上——顯然,第一位學生通過想像把賈島的《題李凝幽居》還原成生活畫面,由生活畫面先聽到“敲”門聲,然后看到樹上驚起的宿鳥,從而推斷出朱光潛所說的意境不合原詩。第三位學生由詩作聯想到古人的禮節,并由此推論出“敲”字比較符合當時意境。只要有適宜的情境,學生所爆發出的想像力、創造力將是無窮無盡的。

“夕陽枯草尋常物,解讀都為絕妙詞?!笔裁唇小敖庾x”?。解讀”就是放飛思緒,就是展開聯想與想像的翅膀,也就是進發創新思維的火花。何時能讓學生思維達到“雜花生樹,群鶯亂飛”的境界,那便是語文教學真正的成功。

猜你喜歡
語文閱讀想象力靈魂
牛,也有高貴的靈魂
沒有燒烤的夏天,沒有靈魂
想象力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升路徑探究
淺析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功利性問題
閱讀反思:新的小學語文教學視角
靈魂樹 等
6月,盡情發揮你的想象力
知識漫畫
漂泊的靈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