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碳城市發展模式與建設途徑

2010-11-02 06:45孫存周劉軍芳張國亮
創新科技 2010年12期
關鍵詞:實驗區能源社區

文/孫存周 劉軍芳 張國亮

低碳城市發展模式與建設途徑

文/孫存周 劉軍芳 張國亮

低碳城市的內涵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The 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簡稱 WWF)的定義,低碳城市(Low Carbon City)的理念來源于低碳經濟(Low Carbon Economy)。低碳城市是指城市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處于較低的水平。氣候組織(The Climate Group)給低碳城市下的定義是:在城市內推行低碳經濟,實現城市的低碳排放,甚至是零碳排放。2009年的《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綠皮書中將低碳城市的特征概括為:經濟性、安全性、系統性、動態性、區域性。經濟性指在城市中發展低碳經濟能夠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安全性意味著發展消耗低、污染低的產業,對人類和環境具有安全性;系統性指在發展低碳城市的過程中,需要政府、企業、金融機構、消費者等各部門的參與,是一個完整的體系,缺少一個環節都不能很好地運轉;低碳城市建設體系是一個動態過程,各個部門分工合作,互相影響,不斷推進低碳城市建設的進程;低碳城市建設受到城市地理位置、自然資源等固有屬性的影響,具有明顯的區域性特征。

國際科學界已有充分的證據證明,當前氣候變暖有90%以上的可能性是由人類活動造成的,而城市作為人類活動的主要場所,其運行過程中消耗了大量的化石能源,排放的溫室氣體已占到全球總量的75%左右,制造出全球80%的污染。隨著不斷加快的城市化進程,城市擴張速度越來越快,城市也因此變得越來越脆弱,頻繁發生的氣候災害威脅到了城市居民正常的生產生活。聚焦城市,因其是許多重大環境問題的受害者,更因其具有強大的資源調動力和影響力,在低碳經濟的發展之路上最重要的實施平臺就是城市。因此,城市是區域碳減排的重要單元和研究主體,是實現全球減碳和低碳城市化的關鍵所在。為了更好地發展實驗區的低碳經濟,避免多走彎路,必須借鑒國外的一些先進發展模式。

國外低碳城市的實踐模式

(1)丹麥模式——低碳社區。丹麥低碳城市發展的典型代表是低碳社區。低碳社區一般遵守10項原則:零碳、零廢棄物、可持續性交通、可持續性和當地材料、本地食品、水低耗、動物和植物保護、文化遺產保護、公平貿易以及快樂健康的生活方式。丹麥Beder的太陽風社區(Sun&Wind Community)是由居民自發組織起來建設的公共住宅社區,竣工于1980年,共有30戶。由于社區建設的構想來自于居民而非開發商,因此,居民能自發討論商議,自始至終地參與社區的規劃設計、建設全過程,在設計方案的審批和籌款等過程中也貫穿著他們的努力,在具體的建造及日常管理維護等方面也是由居民自發組織,與有關專業人員、政府部門及施工隊一起共同討論。該社區最大的特點就是公共住宅的設計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公共住宅是指為了節約空間、能源、資源而建立的共用健身房、辦公區、車間、洗衣房和咖啡廳的私人住宅或公寓。社區的名稱“太陽風”就映襯了社區以太陽、風作為主要能源的特點,強調盡量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降低能耗和節約能源,采用主動式太陽能體系。社區內約有600平方米的太陽板,這些太陽板主要設置在公共用屋和住宅上。公共用屋的地下有兩個容量為75立方米的聚熱箱,公共用屋的屋頂呈45度,是該地區收集太陽能的最佳角度。被加熱的液體通過地下管道進入取熱箱,然后熱量再以熱水和輻射熱的形式通過地下管道進入居民住宅。太陽能滿足了該社區30%的能量需求。居民還在離社區2公里左右的山坡上設置了22米高的風塔以獲取風能,風能占該社區能量總消耗的10%左右。在公共用屋的地下室還設置了一個固體廢棄物(主要是木料)焚化爐,在室外溫度低于華氏23度時集中為居民供熱。社區內一塊菜園加強了區內的物質循環,增加自然景觀的生產性,減少對外界資源的依賴,減少運輸能耗。這種模式在能源使用過程中還強調節能降耗,最大限度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和保持社區的優美環境。

(2)日本模式——低碳社會行動計劃。作為《京都議定書》的發起和倡導國,日本提出打造低碳社會的構想并制定相應的行動計劃。受地理環境等自然條件制約,全球氣候變化對日本的影響遠大于世界其他發達國家。面對氣候變暖可能給本國農業、漁業、環境和國民健康帶來的不良影響,日本政府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主導創建低碳社會。日本提出“低碳社會”理念,認為沒有“低碳社會”就無法發展“低碳經濟”,“低碳社會”遵循的原則是:減少碳排放,提倡節儉精神,通過更簡單的生活方式達到高質量的生活,從高消費社會向高質量社會轉變,與大自然和諧生存,保持和維護自然環境成為人類社會的本質追求。

(3)美國模式——低碳城市行動計劃。盡管美國拒絕加入《京都議定書》并履行溫室氣體減排義務,但美國各界并未消極看待氣候變化,也未放棄對低碳發展的探索。美國主張通過技術途徑解決氣候變化問題。2007年11月美國進步中心發布《抓住能源機遇,創建低碳經濟》報告,承認美國已經喪失在環境和能源領域關鍵綠色技術優勢,提出創建低碳經濟的十步計劃。2007年7月11日,美國參議院提出了《低碳經濟法案》,表明低碳經濟的發展道路有望成為美國未來的重要戰略選擇。2009年1月,奧巴馬宣布了“美國復興和再投資計劃”,以發展新能源作為投資重點,計劃投入1500億美元,用3年時間使美國新能源產量增加1倍,到2012年將新能源發電占總能源發電的比例提高到10%,2025年,將這一比例增至25%。2009年2月15日,美國正式出臺了《美國復蘇與再投資法案》”(American Recovery Reinvestment Act),投資總額達到7870億美元,到2012年,保證美國人所用電能的10%來自可再生能源,到2025年這個比率將達到25%;到2025年,聯邦政府將投資900億美元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并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睹绹鴱吞K與再投資法案》將發展新能源作為重要內容,包括發展高效電池、智能電網、碳儲存和碳捕獲、可再生能源如風能和太陽能等。在節能方面最主要的是汽車節能。此外,應對氣候變暖,美國力求通過一系列節能環保措施大力發展低碳經濟。

推進林州市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低碳城市建設的措施與方法

林州市位于太行山東麓,晉、冀、豫三省交界處,總面積2 046平方公里,其中山坡、丘陵占86%,耕地87.3萬畝,轄16個鄉(鎮)、4個街道辦事處,共545個行政村,101萬人。1996年被確定為國家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1999年更名為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2004年通過國家驗收。為了推進實驗區低碳城市的建設,我們必須努力解決提高能源和資源效率,提倡能源和資源節約,千方百計降低能源消耗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具體來講,應采取以下幾方面的政策措施。

(一)加強低碳城市規劃的編制和實施

城市規劃決定著城市經濟社會系統的發展布局、功能、規模、生活方式、消費習慣、資源利用和交通等,而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城市溫室氣體的排放。國外低碳城市的規劃經驗表明,通過編制和實施“零排放”城市或區域規劃,可以實現城市的低碳發展。因此,實驗區低碳城市的建設,必須要加強低碳城市規劃的編制和實施。首先要了解影響城市低碳發展的無形因素,如城市的經濟、社會、文化、環境,市民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消費習慣等。其次,要關注城市規劃引出的有關社會貧富分布、公平等問題。因為這些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城市的能源、資源的使用和分配。再次,在編制城市規劃的資源分配時,應設置明確的、可定量的目標,便于評估城市低碳發展的效果。

(二)不斷調整優化城市產業結構

產業發展是城市經濟發展的基礎和支柱,產業結構體系的調整、優化和升級是轉變城市經濟增長方式、實現城市低碳發展的根本保障。目前實驗區仍然存在三次產業結構不合理的現象。經濟增長仍依賴于第二產業,第二產業尤其是工業的發展對整個區域經濟仍舊起著至關重要的支撐作用,作為低能耗的第三產業比重尚發展不夠。在工業結構方面,輕、重工業比例失調,重工業比重過高。因此,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已成為推進低碳城市發展的重要途徑。

(三)大力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

根據國家現代化進程的發展需求,將國家能源消費結構的變化與城市燃料供應的改善緊密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提高林州市實驗區的氣化水平和高質量燃料供應。注重采用清潔煤、太陽能和風能等先進發電技術,先進節能技術,碳捕獲和封存,可再生能源等的研究與開發。

(四)積極開發和建設綠色環保建筑

綠色建筑倡導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既是對建筑節能的有力帶動,也是引領建筑技術發展的重要載體,同時也是推進低碳城市建設的重要舉措。具體措施有:(1)加快大型公共建筑節能改造步伐;(2)實施城市民用供暖節能改造。通過更換供暖方式、改善管網系統的調節、提高熱源效率等,可將既有建筑的供暖能耗在目前水平上減低30%;(3)降低除供暖外的城市住宅能耗(照明、炊事、生活熱水、家電、空調等);(4)推行綠色新建公共建筑,打造住宅新模式。規?;茝V和應用高性能、低材(能)耗、可再生循環利用的建筑材料,建立綠色建筑新理念,實現城市低碳發展。

(五)盡快轉變實驗區城市居民的消費方式

已有研究結果表明,生活行為對能源消費和CO2排放影響的重要性,同時也表明CO2減排的有效方式是消費理念和行為的轉變,即由奢侈型消費向節約型消費轉變。因此,必須引導城市居民盡快轉變消費方式,實現城市低碳發展。具體措施有:(1)加強宣傳,正確引導居民消費行為,在實驗區內形成一種節約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減少C02排放的良好氛圍;(2)對節能產品采取政策和稅收方面的優惠,鼓勵消費者購買,從而降低單位產品的生產和使用能耗;(3)制定人均住房面積標準,引導城市居民購買適度面積的房子,減少對取暖、采冷、照明等熱能和電能的需求,進而減少CO2的排放量;(4)提倡選乘公交車、騎自行車和步行等出行方式,節約能源,保護環境;(5)鼓勵實驗區居民對初級食品的消費,引導居民形成直接消費天然綠色食品的行為模式,同時提高居民膳食質量和營養構成,降低食品行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

(作者單位:林州市科學技術局)

猜你喜歡
實驗區能源社區
國際能源署:今年清潔能源投資將再創新高
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全要素生產率的空間分異及影響因素
社區大作戰
第六章意外的收獲
3D打印社區
在社區推行“互助式”治理
2016年國家文創實驗區規上文化產業收入近2000億元
影像社區
教育部辦公廳下發關于公布國家特殊教育改革實驗區名單的通知
我國高校設立100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