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課堂電化教學之我見

2010-11-30 08:37劉浩志
新課程改革與實踐 2010年20期
關鍵詞:電化教學淋巴電教

劉浩志

課下和一些學困生問及為什么學習成績差時,經常有學生這么說:我沒興趣。是啊,興趣是重要的意向心理因素,有興趣才會引起注意,有興趣才能激起情感,有興趣才能有發展能力,才不至于對所學內容產生厭倦。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所謂興趣,指的是人們積極探究某種事物和愛好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是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內在動力。濃厚的興趣,能彌補智能之不足,持久的興趣,能促成發明創造。那么如何培養出中學生學習生物課的興趣呢?我的切身體會是采用現代化的電化教學手段。下面就如何在中學生物課堂教學中靈活發揮多媒體電化教學的優勢,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談談我們的幾點做法。

一、通過課前的精心設計,巧妙導入課題

如果把一堂成功的課比作一曲樂章,那么一個精彩的導入就是樂章引人入勝的引子,“好的開頭猶如春色初展,鮮花含露,叫人鐘情”。好的課前導入不但可能營造輕松的教學氣氛,同時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授新課前利用多媒體放一些音樂、圖片、影片等,有利于集中學生精力,及時進入課堂情境,調動學習的興趣。例如,在《食物鏈》一課的教學中,我用電教手段將一幅幅伴有輕音樂的清新美麗的大自然的畫面展現在學生面前,將學生帶入了恬靜的大自然氣氛中,為使學生感受植物與食草動物、食肉動物之間的關系,隨著音樂的變換,插入動物世界中食肉動物如老虎的捕食場面,在緊張的氣氛和充滿動感的畫面中,顯現出自然界相互依存的實質。學生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使他們的認知活動從文字走向圖象、從無聲走向有聲、從呆板走向多彩、從單一向多元,由此產生的豐富的內心體驗,必將喚起他們強烈的審美情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在快樂中接受知識。

二、直觀、新穎的新授,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生物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實驗學科,但相當多的地方,或內容抽象深奧,或演變過程瞬間即逝,或實驗具有危險性、污染性、或實驗器材無法滿足要求等方面的限制,給實際的課堂教學帶來諸多不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上述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以直觀形象的模擬為解決問題的突破口,為學生提供具體的可以定格放映的圖象或過程展示,是過去使用了“千言萬語”也不一定能敘述清楚的生物模型或復雜的演化過程,通過圖形語言形象展現出來,使學生易于感知、理解和想象,促進學生的多種感知和多種思維形式的整合,同樣起到了通過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來實現提高邏輯思維能力為目的的作用。為學生顯現其他教學手段所不能提供的情景、有利于學生通過觀察、歸納來發現規律,幫助學生從感性認識過渡到理性認識,從而有效地突破教學難點,掌握重點。例如:在人體生理課的教學中,講授《循環系統》一節時,首先利用多媒體機在大屏幕上給出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結構圖,使學生能夠直觀的了解血液在血管中流動的情況,以及淋巴系是由淋巴管、淋巴組織和淋巴器官組成的這一特點。說明血液由動脈進行到毛細血管時,其中部分液體成分透過毛細血管壁,滲入組織間隙形成組織液,這一現象。再由組織液與組織細胞進行物質交換后,看到的直觀現象是大部分在毛細血管靜脈端被吸收,一部分進入靜脈;少部分進入淋巴毛細管成為淋巴。淋巴經淋巴管向心臟方向流動,并經過結節狀膨大的淋巴結,最后注入靜脈。故淋巴管可視為靜脈系的輔助管道。這一點內隱很深學生不容易理解,但通過電化教學手段演示給學生,直觀、形象、具體、生動所以學生記得扎實。由于電教課件增加了動畫內容,所以在演示過程中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欣賞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

三、利用電教媒體,反復再現情境,提高教學效率

用電化教學手段不但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45分鐘的課堂效率,還可以優化練習環節,有利于對于新知識的掌握,有利于發揮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用它可以精選練習,變換練習題形式,引入生活片段,為學生提供形式多樣的練習??墒箤W生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增強學生運用新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也可以為教師提供更多的反饋信息,以使教師任務得以圓滿完成。 如在學習《循環系統》一節時,進入練習環節,教師最后用課件首先展示心臟解剖圖,要求學生寫出心臟四腔及連通的大血管,再展示血液在循環系統流動的動畫課件,對血液流動的完整過程加以呈現,這樣由部分到整體,重點突出。

總之,恰當運用電化技術手段優化課堂教學,可以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應注意不要濫用課件,不要千篇一律,要根據教學章節的知識結構和特點,結合資料、軟件、設備的實際優化課堂結構。

首先要注重目的性。任何教學媒體和教學手段的運用都是為完成教學目的服務的。在生物課中使用電化教學應是為了更好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從而更有效地幫助完成教學目標,取得比運用傳統教學媒體的手段更優的教學效果。例如,綠色開花植物雙受精作用的過程和概念是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內容之一,用傳統的掛圖演示結合教師語言講述的方法教學,效果不佳;若采用投影片或用錄像等電教手段進行教學,把花粉粒的萌發,花粉管的伸長,精子的釋放,以及兩個精子分別與卵細胞和極核相融合的連續過程,具體形象地表現出來,就會給學生留下生動而深刻的印象,也加深了他們對概念內涵的理解。因此,在生物課中進行電化教學,首先必須有明確的目的,切不可一味地追求形式,單純地為電教而電教,應使電化教學成為整個課堂教學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

其次是堅持科學性原則。堅持科學性原則,不但可避免教師教學中的主觀隨意性,也是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必然要求。所以教師在設計和制作多種電教媒體軟件時,在要求在講究藝術性的同時,更要注重科學性,要尊重生物現象和原理,確保通過電教媒體所反映的生物學現象和傳授的相關知識的客觀與真實。

再次是堅持互補性原則。電化教學具有許多一般傳統教學媒體和手段所不可比擬的優越性,但這并不意味它對傳統教學媒體和手段的排斥,更不能完全代替。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各種教學媒體的性能特點,以及教學條件實際,進行合理選擇,通過優化組合,實行優勢互補,發揮各種媒體的整體效能。

猜你喜歡
電化教學淋巴電教
教你一套全身淋巴按摩操
6件事護好脆弱的淋巴
注意,有種“胖”不能靠運動去減
路在腳下 夢向遠方
淋巴水腫的預防與照顧——乳癌康復者的隱憂
電教工作者要有“五顆心”
不算看
現代電化教育在地理課中的應用
論電化教學的輔助性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