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家莊市高中階段中外合作辦學模式新探

2010-11-30 08:37呂勝男
新課程改革與實踐 2010年20期
關鍵詞:中外合作辦學模式高中

呂勝男 陳 立

【摘要】 高中教育是中國基礎教育的重要基石,是連接著九年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紐帶,處于承上啟下的特殊地位,擔負著提高國民素質和為高等學校輸送優秀后備人才的雙重任務,對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F如今高中教育改革正進行的如火如荼,社會各界人士紛紛為教育改革獻計獻策。

【關鍵詞】 高中;中外合作辦學;模式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的教育事業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尤其是高中階段的教育有了很大的進步。高中教育作為中國基礎教育的基石,是連接著九年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紐帶,處于承上啟下的特殊地位,擔負著提高國民素質和為高等學校輸送優秀后備人才的雙重任務,對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中國高中在基礎知識的教育方面有著明顯的優勢,知識廣而深,老師教的勤奮,學生學的刻苦,學生知識基礎十分扎實,但是我們應該清醒的認識到我國高中教育在與西方發達國家的高中教育的比較中明顯不足。我國高中教育與國外教育的差異表現在:第一,中國的高中課程比較呆板,不如國外豐富;第二,中國的學生為應試而學,教師為應試而教,忽視了對學生全面素質的教育。第三,中國教師重視基礎知識的傳授,但不太強調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國外教師不太重視基礎知識的傳授,但強調學生實際運用能力;第四,中國教育一貫強調知識,不太關注學生生存和社會問題,國外教育強調學生參加社會活動,比較關注學生的生存問題。

由此可以看出,中國的高中教育并不是十全十美,中國要走向世界,必須將中外的教育優勢互補。因此,我們針對高中層次教育改革探索出一種新模式就是搞中外合作辦學,僅以石家莊市中學與美國海岸線學院合作辦學為例。他們通過搞高中層次的中外交流與合作,引進外國高中優質教育資源,同我國高中教育優勢互補,逐步提高教學水平,進一步與我國的素質教育結合是十分必要的。

一、高中層次中外合作辦學模式和基本內容

(一)外國學校向中方學校選派國際顧問或副校長,向中方學校傳輸外國學校先進的教學理念和管理方式;

(二)由外國學校派專家培訓中方學校教師,提高中方學校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尤其是素質教育的教學水平;

(三)中方學校的英語教學是一個明顯的薄弱環節,引進外國學校的英語課程,由外方學校派外教授課,努力提高中方學校的英語教學水平和學生的英語水平;

(四)由外國學校向中方學校引進創新課程,彌補我國高中課程的不足,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五)組織學生開展冬(夏)令營、英語角、英語學習競賽等項活動,提高學生英語水平及全面素質;

(六)吸引外國學校的投資,或在同外方學校合作的同時,吸納國內教育資金,擴大中方學校的辦學規?;騽撧k新的學校。

二、高中層次中外合作辦學的課程設置

學生在學習中國高中課程的同時,每周增加二至三節英語課,引進外方學校的英語教材,由外教貼近中國學校英語教學大綱授課,強化英語教學。另外引進外方學校的“科學”、“研究性學習”等課程,每周各一節,選擇會講漢語的外教用雙語授課,或者由會講英語的中國教師配合外教用雙語授課。學生高二通過會考后志愿出國留學者,由乙方提供留學預科課程,全部由外教授課,達標后自愿選擇出國留學。不想出國留學的學生,繼續學習中國的高三課程,畢業后正常報考中國的高校。整個合作期間外方學校的課程不少于三分之一。

這種模式是引進外國高中的優勢作為中國高中優勢的補充,如果照搬外國的高中課程,不僅收費高,生源少,難以形成規模,而且風險大,學生高中畢業時,一旦出國留學簽證被拒,又難以考取中國的高校,將處于進退兩難的境地,給社會帶來不安定因素。

我們通過引進一些外國優質的教育資源與中方學校合作就能提高中方學校的辦學水平,促進中方學校同國際教育接軌,為我國培養出適應現代社會競爭的國際化人才。

三、高中層次中外合作辦學應達到的辦學目標

為彌補高中教育的不足,逐步使中方學校的教育與國際教育接軌,形成自己鮮明的辦學特色,應達到幾個目標:(1)提高中方學校學生的英語水平,以便日后與國際接軌,例如出國留學或從事國際交流方面等工作;(2)提高中方學校學生的綜合素質尤其是創新素質的培養;(3)提高中方學校學生對發達國家先進技術和科技的了解;(4)提高中方學校學生的國際化視野;(5)提高中方學校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這幾個辦學目標是石家莊市高中層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中最基本的辦學目標。如何達成這些目標,這需要中外雙方的共同努力。

四、建立高中層次中外合作辦學平臺

第一,學生在高中階段的學習是從基礎教育過渡到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中國的教育要同國際教育接軌,就必須重視高中層次的中外交流與合作。實踐證明,以合作辦學的形式促進高中層次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是高中層次中外交流合作的一個好形式,這種形式的合作辦學應有適當的規模,根據河北省高中教育的實際情況,在省會創辦3—4家、省內其他較大的城市每市1家為宜。這樣可以形成一個高中層次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平臺,這些項目或機構之間可以做到資源共享,互相交流,提高成功率。

第二,不破壞中方學校的教育模式。中國的應試教育是中國經濟文化條件下不能回避的一種必然的教育模式,開展中外合作辦學應以不否定中國的應試教育為前提,從中國教育的實際情況出發,循序漸進,逐步引進外國的教育優勢,才能促使中國的教育同國際教育接軌。中外合作辦學的模式是以我國的課程為主,并吸收外國辦學的優勢,建立獨具特色的中國高中教育模式。

第三,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搞好中外合作辦學。在高中階段搞好中外合作辦學資源非常有限的,但只要充分利用這些資源我們就是可以有所作為的。事實上,近些年我國教育主管部門已經制定并推行了幾項教育改革措施,逐步實現與國際教育接軌。實踐上,中外交流合作模式就是對高中階段教育改革的一次有利探索,以實現我國教育改革的總體目標。

參考文獻

1 曹衍清,彰顯特色是示范性高中建設應有之義[J],中國教育學刊,2008年第4期.

2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195-196.

猜你喜歡
中外合作辦學模式高中
基于間斷—平衡理論的中外合作辦學質量評估的政策演進研究
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創新探究
永續債券探析
產業與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辦學”服裝人才培養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述評
中學數學創造性教學的模式與策略研究
交互式電子白板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高中政治課中的分層導學探討
理順高中政治課堂問題教學流程研究
高中學?!叭乃仞B特色德育”實施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