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鼻化元音的音位學把握

2010-12-13 02:55
文學界·人文 2010年8期

郭 蘭

摘要:本文針對湘方言鼻化元音普遍存在的現象分析了普通話水平測試中常見的鼻化元音問題,以音位學的理論區分其中的語音錯誤與語音缺陷,并對語音錯誤和語音缺陷的評判尺度的把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音位學;鼻化元音:語音錯誤;語音缺陷;區別性特征

中圖分類號:H1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873-2111(2008)08-027-03

普通話水平測試是推動新時期推廣普通話工作走向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的重要舉措。面對紛繁復雜的實際語音現象,《普通話水平測試大綱》中對“正誤”、“缺陷”的界定,稍嫌粗略,例如《大綱》對單、雙音節詞語朗讀中缺陷的判別僅列舉了七種情況,這使得測試員的判斷帶上了一定程度的主觀隨意性,是造成語音細微差異的認識和定性分歧的重要原因。這直接影響對測試標準的合理把握。本文擬從音位學角度對湘方言中鼻化元音現象的細微差異進行分析和定性,以求證于同行,同時引起大家對語音細微差異的關注和思考,為測試實踐提供評判依據。

一、從音位學的角度理解語音錯誤、語音正確和語音缺陷

對語音從社會功能的角度進行分析,得出的最小單位是音位。音位是具體語言(方言)中能獨立區分語素或詞的語音外殼的最小語音單位。音位學者認為語音的總聲響特征應當分為兩類,一類是非區別性特征,它并沒有區別意義的作用:另一類是區別性特征,它才與意義緊密相連,起著辨義作用。趙元任先生曾說:“音位論對語言研究最大的用處,是在能夠把須得辨別的聲音都辨別出來,不管它多么微細,而把無須辨別的聲音故意混為一談,不管它在聲音上是差得多遠?!蹦_

根據以上分類,語音偏差可分為語音錯誤和語音缺陷。語音錯誤體現了音位的區別性特征,是音位的音類錯;語音缺陷體現了音位的非區別性特征,是變體的音值差。PSC中語音錯誤指“讀錯一個字的聲母、韻母或聲調”,即音類錯。普通話的22個聲母(含零聲母)、10個單元音勻母和4個聲調是音位歸類的結果。韻母中的其余13個復合元音和16個鼻輔音韻尾韻母雖非單個音位,但系音位組合。因此,語音錯誤的音類錯是指音位錯。

語音缺陷是指音值不準,有欠缺。如“讀翹舌音聲母時舌尖接觸或接近上腭位置過于靠后或靠前,但還沒有完全錯讀為舌尖前音”,“合口呼、撮口呼的韻母元唇度明顯不夠,語感差”,“聲調調形、調勢基本正確,但調值明顯偏低或偏高”等。音值的錯誤是不跨音位的,屬同一音位內部的錯。大體有兩種情況:一是將某一音位的典型變體讀為其他變體,另一類是錯讀成某音位常見變體之外的、與之讀音相近的音素。

語音錯誤和語音缺陷這兩個概念是以音位理論為支柱、以音位判斷為基準而建立的。二者的分水嶺在于音位判定的對立原則,即是否辨義。對于元音、輔音的錯誤與缺陷的判別,宋欣橋先生曾作過簡約精要的表述:語音偏差大到能用漢語拼音描述的算錯誤,反之最多只能算缺陷。從音位學的角度可理解為:語音偏差突破了原音位的規范,與其它音位相混的,應判為錯誤:語音偏差屬于音位內部條件變體之間錯亂的,可判缺陷。音位的差錯度顯然大于變體的差錯,所以評測標準中語音錯誤的分值是語音缺陷的2倍。語音偏差在條件變體正常的規范度內(包括自由變體),不應作為扣分的依據。

二、PSC中關于鼻化元音的處理方式

宋欣橋先生在《普通話水平測試員實用手冊》一書中詳細列舉了聲母、韻母、聲調的語音錯誤、語音缺陷及不作為語音錯誤、語音缺陷處理的語音現象。對于實際發音中的鼻化元音問題,只有兩條評定標準:

2-1-18把鼻韻母讀做鼻化元音,判定為語音錯誤。

2-3-1鼻韻母韻腹(主要元音)沒有鼻化,韻尾-n-ng以半鼻化音收尾的,不作為語音錯誤或語音缺陷處理。

三、湖南方言鼻化元音分析

湖南方言的鼻化元音比較發達,普通話測試中元音鼻化現象普遍存在。僅依據這兩條標準來評判元音鼻化的正確、錯誤和缺陷顯然不夠。普通話測試中元音鼻化現象的出現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受湘方言韻母系統影響,遺留特有的方言鼻化韻。

布龍菲爾德曾說過:“當我們學外語或方言時,我們往往用自己的語言或方言里最熟悉的音位代表人家的音位。這種情況在第二語言習得中稱為“遷移效應”。湘方言不管是長益片、婁邵片還是辰溆片都普遍存在鼻音韻尾向鼻化演變的現象。例如: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前鼻韻尾在湘方言中鼻化概率大大超出后鼻韻尾。針對這一特點,湖南省普通話測試評分細則規定:前鼻韻母讀做鼻化元音的,做語音錯誤處理。相比國家測試中心的評分細則“把鼻韻母讀做鼻化元音,判定為語音錯誤”,這種變動無疑更具有針對性。

湘方言曾梗兩攝鼻韻尾字(eng、ing)與臻攝(en、in)混同,只有少數念鼻化音,大多數念前鼻韻尾。從理論上推算,后鼻韻尾鼻化字在湘方言中的確出現不多。但是在普通話水平測試中后鼻韻尾誤讀為鼻化元音的現象并非不出現。

從音位學的角度考察,后鼻韻尾字兒化時韻尾失落,韻腹變為鼻化元音。前鼻韻尾字兒化時韻尾失落,韻腹主要元音央化。如小燕兒和小樣兒發音的不同在于后者的鼻韻尾韻母的主要元音——舌面后、低、不圓唇元音鼻化;份兒和縫兒發音的不同也在于后者的鼻韻尾韻母的元音——舌面央、中元音鼻化;環兒和黃兒發音的不同同樣是由于后者韻母韻腹的鼻化。因此,在兒化韻中,韻腹元音鼻化與否具有辨義作用。從這個角度考慮,兒化韻中鼻化元音即使在口型的開閉、舌位的前后及唇型的圓展方面與非鼻化元音并無二致,也應該獨立為一個新的音位。而如果將鼻韻母讀為鼻化元音,這是明顯地以方言的讀音處理普通話的韻母發音,鼻韻尾失落,復韻母變為單韻母,不管是將前鼻韻母誤發為鼻化元音還是后鼻韻母誤發為鼻化元音,都應按發音錯誤評判。

(二)受方言鼻化韻發音的影響,鼻韻尾韻母的韻腹鼻化。

普通話鼻韻尾韻母發音時鼻韻尾和它前面的元音韻腹結合很緊密,元音和鼻尾音之間不是簡單的相加的關系,而是有舌位移動的過程。在由元音舌位向鼻輔音韻尾移動時,元音音素發音的后半段由于受到后面鼻輔音的影響,會出現一段較短的半鼻化(半鼻音)作為過渡的過程。這是語音結合過程中必然出現的現象。囹因此,鼻韻母的發音本身包含了鼻化元音的發音過程。

湘方言區鼻化元音普遍發達。鼻化元音的發音特點是:發音時軟腭既不向上抬升以堵住鼻腔通道,保持元音發音的口音色彩,又不向下運動堵塞口腔通道以幫助完成鼻音的發音。由于慣于發鼻化元音的關系,語流中軟腭的運動普遍不到位。加之普通話鼻輔音發音過程中本身包含了一段半鼻化音,這使得湘方言區人們在發普通話鼻韻母時往往忽略了元音發音起始階段的口音色彩,而直接采用人們熟悉的鼻化元音的發音方式作為鼻韻母韻腹來發音。

但是,在鼻韻母中韻腹元音鼻化程度不如單元音鼻化明顯,因為發音音長、音強受到緊隨其后的鼻輔音的限制;再加上普通話鼻韻母發音本身的元音半鼻化特征,使得鼻韻母韻腹鼻化與非鼻化在聽感上差異并不顯著。所以,國家普通話測試中心制定的評分標準和湖南省普通話培訓測試中心制定的普通話水平測試評分細則都未對鼻韻母韻腹元音鼻化現象進行評定。

(三)受方言鼻化韻發音的影響,非鼻韻尾韻母鼻化。

如上所述,由于湘方言區鼻化元音發達,致使語流中軟腭的運動不充分。一個典型的例子是,鼻化元音不發達地區的學生學習兒化韻時,最難的就是后鼻韻的兒化,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發鼻化元音,難以體會軟腭松弛的感覺。而湘方言區的學生學習后鼻韻兒化非???只要掌握了基本的卷舌動作要領,自然就有了發鼻化兒化韻的語感。

受到鼻化元音發音位置的影響,不少人在語流中軟腭乏力,(主要表現為軟腭向上運動不充分),導致部分非鼻韻尾韻母鼻化。這種現象集中體現為后響復韻母韻腹元音鼻化。常見的如韻母ie的韻腹[ε]鼻化、韻母u e的韻腹[e]鼻化。測試中出現了ie、u e韻鼻化情形的應試人往往其ian、u an兩韻同時發生鼻化現象,造成ie-ian、u e-ilan發音混同。另外,在測試中筆者還發現少數應試人發音時將舌面單元音韻母和前響復韻母韻腹鼻化。如“特”字韻母由舌面后、半高、不圓唇元音變成舌面前、半高、不元唇鼻化元音;“翠”字由三響復韻母[uei]變為[ue],并且韻腹元音[e]鼻化;“小”字韻母韻尾失落,韻腹由舌面后、低、不圓唇元音變為舌面前、半低、不圓唇鼻化元音;“歪”字發音時發生韻尾失落現象,并且韻腹鼻化。

四、對“鼻韻尾韻母的韻腹鼻化”、“非鼻韻尾韻母鼻化壩象的音位學思考

相比將鼻韻母讀為鼻化元音,韻母部分元音鼻化在聽感上與普通話正確發音的差異要小得多。普通話水平測試針對“將鼻韻母讀為鼻化元音”的現象做出了明確規定,一律按發音錯誤評分,而對于“鼻韻尾韻母的韻腹鼻化”及“非鼻韻尾韻母鼻化”現象還缺乏明確的評分標準。下面,筆者仍從音位學的角度出發,談談對這兩種發音現象的評定。

首先,應當區分發音錯誤和發音缺陷的界限。

在音位的判定中,對立是判別不同音位的重要標準。如果韻母中某個元音的鼻化導致韻母結構發生了變化,如將三響復韻母變為二響復韻母,或將二響復韻母讀為單元音韻母,則即便改變前后聽感差異不顯著,也要定為語音錯誤。

音近是裁決呈互補分布的音是否屬于同一音位的重要標準。形成互補分布的音素如果語音近似,則屬于同一音位,反之,則屬于不同音位。這一原則也用于語音錯誤和語音缺陷的判別。即所錯讀的音雖未造成語義的不同(對立),但音值差異大,仍屬于語音錯誤,而不屬語音缺陷。所以,如果韻母結構并無改變,但發生了音位之間的錯亂,如“特”字韻母由后、半高、不圓唇元音變成前、半高、不元唇鼻化元音,也應評定為語音錯誤。這樣評判的理由并非由于主要元音發生了鼻化,而是因為這兩個元音音位的音值差異大。

其次,判定語音缺陷時要考慮音位區別特征的原則

當我們考察元音鼻化現象,排除了韻母結構的變動和不同音位之間的混同兩種情形后,其余的語音偏差現象就應歸入語音缺陷,因為這種語音偏差屬于音位內部條件變體之間的錯亂。而語音缺陷的認定在測試中又是一個不易準確把握的難點。

一個音素的標準音值與錯誤音值往往音色區別大,較容易判別。但是,標準音值與錯誤音值之間,還存在著相當距離的過渡音值區間。布龍菲爾德曾經說過:“一段話語就是數學家所謂的連續體(continuum)。其中前后相繼的部分,可以說是要分多少就能分多少?!本湓掃m用于一切語言。在過渡音值區間里,音素可以進行無限細分。有接近標準音值的區間,也有接近錯誤音值的區間,還有中間狀態的區間。顯然,只有接近標準音值的區間或中間狀態的區間才算是語音缺陷,但這必須有一定的限度或幅度。這個度的把握靠的是測試員的語感,帶了一定的主觀性。元音鼻化程度每一個發音人都不一樣,對元音鼻化程度的感知每一位測試員都不一樣。運用音位區別特征的原則有助于測試員更準確地認定語音缺陷。

音位學理論的基本理論認為語音的區別性特征起著辨義的作用,在言語交流中,它影響著人們對語音的理解。所以,普通話水平測試中,由語音偏差導致的語音缺陷是否影響了音位的區別性特征,就顯得十分重要了。語音缺陷影響音位區別性特征的,判定從嚴:反之則可略寬。

鼻韻尾韻母的韻腹鼻化而韻尾未失落,韻母的結構沒有改變,只是發音時鼻腔共鳴色彩重一些。這類語音在聽感上雖然和標準音值有差異,但并未改變鼻韻母主要發音特征和發音動程,而且不影響其他韻母的發音,因而語音缺陷判定可從寬。

后響復韻母韻腹元音鼻化(主要是ie[ie]韻的[e]鼻化、ne[Ye]韻的[e]鼻化)則是另一種情形。ie、ue都是舌面元音,發音時氣流從口腔通過,沒有鼻腔共鳴。主要元音鼻化致使單純的口音韻母帶上鼻音色彩,影響到ian、u an兩韻的發音,模糊了復韻母與鼻韻母的區別性特征,因此這類語音缺陷判定應從嚴。

最后,把握測試對象的區分性原則。

張先亮先生在《語文建設》1993年9期撰文《漢語規范化的柔性原則》指出:“柔性是指靈活性、相對性”強調在漢語規范中“對語言現象不搞一刀切,承認中間狀態、過渡狀態”:黎新第先生在《語文建設》1996年1期上亦撰文認為“語音規范需要有點柔性”。筆者十分贊同這一觀點。對語音缺陷判定標準的寬嚴要求同樣需要視測試對象及其所處不同等級有所區分。語音缺陷不是語音錯誤,它只是一種位置的不準確、不完整、或不完美。若這一項內容的評判對所有應試者采取劃一的標準,就忽略了不同行業語言使用類型有所不同這一事實,如藝術語言與非藝術語言即生活語言的區別。另外,當測試對象普通話水平較高,其語音錯誤相對較少,那么,語音缺陷的問題就凸現出來。這時語音缺陷判定自然從嚴。測試對象普通話水平較低時,語音中遺留了較多的方音色彩,語音錯誤比較多,相對而言,語音缺陷的判定可稍微寬松一點。實際測試中我們常說的“容錯度”就是這個意思。

綜上所述,對測試中出現的鼻化元音評判問題提出如下意見:

1、測試中將鼻韻母誤讀為鼻化元音,判語音錯誤。

2、兒化韻中將韻腹元音鼻化與非鼻化相混,判語音錯誤。

3、元音鼻化時減少了韻母數量、改變了元音音位的,判語音錯誤。

4、后響復韻母韻腹元音鼻化,可判語音缺陷,如果測試對象1——3類錯誤出現較多,此類缺陷可從寬判定。

5、鼻韻母韻腹元音鼻化,而鼻韻尾未失落的,可判語音缺陷。如測試對象1 3類錯誤出現較多,第4類語音缺陷出現較多,此類缺陷可忽略不計。

參考文獻:

[1]戚雨村語言學引論[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76頁

[2]趙元任《語言問題》,[M]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第28頁。

[3]普通話水平測試實施綱要[M]商務印書館2004半版第3頁

[4][5]宋欣橋普通話水平測試員實用手冊[M]商務印書館2000年版第144、146頁

[6][10]布龍菲爾德《語言論》[M]袁家驊等譯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第96、90頁。

[7][B]侯精一現代漢語方言概論[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26頁

[9]昊弘毅實用播音教程第一冊[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50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