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新貢獻

2010-12-13 02:55郭曉玲
文學界·人文 2010年8期
關鍵詞:理論創新四位一體科學發展觀

郭曉玲

摘要: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積極推進黨的理論創新,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強調以人為本。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F持續發展;強調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大力加強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目標的社會建設。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四位一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創新

中圖分類號:D6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111(2008)08-082-03

胡錦濤同志6月25日在中央黨校發表的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事關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若干重大問題,同時,也深刻闡發了十六大以來黨的理論創新的重大成果,對于進一步統一全黨的思想認識,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更好地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勝利、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奮斗,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導意義。

一、科學發展觀反映了黨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

胡錦濤同志在“6·25”重要講話中指出:“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繼承和發展了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學發展觀”。

(一)科學發展觀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于發展理論的堅持和發展,反映了我們黨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豐富了黨的指導思想的理論基礎。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發展也是黨的理論創新的主題。

(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質,也就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事業。因此,關于發展的理論體系,涵蓋了黨和國家工作的各個領域,貫穿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各個方面??茖W發展觀高揚“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和發展價值追求,突出“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的基本要求和以“五個統籌”為內容的統籌兼顧的根本方法,正確處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的關系;正確處理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關系: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以及當代人的發展與后代人的發展的關系,揭示了當代中國發展的本質和內涵,開拓了發展思路,是對社會主義本質這個根本問題的繼續探索和深刻揭示,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二、科學發展觀對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新要求

科學發展觀是統領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根本指導思想,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作出了新貢獻。

(一)科學發展觀要求在大力推進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社會建設又好又快發展??茖W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發展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動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經濟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前提和基礎,也是社會發展的根本保證;社會發展是經濟發展的目的,也為經濟發展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證和必要條件。如果社會事業發展滯后,經濟也難以實現持續較快發展。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社會發展不斷取得進步,但相對于經濟發展來看明顯滯后,存在著“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問題,對經濟建設和人民物質文化需求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茖W發展觀把解決社會發展“腿短”問題,突出地提了出來,特別強調關系民生的突出問題,更應當優先重視,逐步解決。

(二)科學發展觀確立了“以人為本”的社會建設理念和價值目標??茖W發展觀把“以人為本”作為首要的也是核心的內容,確立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包括社會建設的核心理念和根本價值目標。我國的改革和建設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目標,當然也包含著價值目標。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當然要追求效益,追求財富的增長,但根本目的在于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因此,確立以人為本的價值目標,實際上也區分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不同的價值追求,彰顯了未來共產主義社會是以每個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這對于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都有導向的作用。

(三)科學發展觀提出了以“五個統籌”為主要內容的統籌兼顧的根本方法,為推進社會建設提供了方法論指導??茖W發展觀提出了“五個統籌”,即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這是統籌兼顧方法的具體化,實質是調節和協調發展中的各種關系,使發展的各個方面相適應,各個環節相協調?!拔鍌€統籌”既強調立足全局、統籌規劃,又突出了兼顧各方、各得其所,是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對于正確處理社會建設領域的各種利益關系和矛盾,具有方法論的指導意義。按照統籌兼顧的要求,必須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中,部署社會建設和發展;必須真正從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相互聯系、協調發展中,推進社會建設;必須協調和處理好社會建設與其他建設的矛盾,既要考慮社會建設自身的需要,又要考慮經濟實力的承受度;必須用兼顧的方法亦即結合的方法,處理好社會建設中各方面的矛盾,特別是利益矛盾,形成推動社會建設的強大合力。

(四)科學發展觀規定了科學發展與和諧發展的統一,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茖W發展觀的目標是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推動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包含又好又快的要求,是一條科學發展的道路,同時也是一條和諧發展的路子??茖W發展觀以人作為經濟和社會發展進步的主體力量和價值目標。人是社會的人,人是在社會中發展的,人的全面發展既依賴自身素質提高和創造活力的充分發揮,又依賴于社會環境的優化。因此,必須正確處理以人為本的社會關系,包括人與社會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自身的各種素質的關系,這些關系的協調和諧才能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良好的社會條件??茖W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加強社會建設、促進社會建設、促進社會和諧的必由之路。要求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妥善協調各方面利益關系,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不斷促進社會和諧。這是在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中,逐步推進的過程。

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豐富和發展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符合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社會的科學設想,是我們黨在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和實踐上的新進展,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獲得了新的形態。

(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從社會主義本質屬性的高度明確了社會建設的目標。我們黨提出的和諧社會是社會主義性質的,有別于人類歷史上各種各樣所謂

“和諧社會”的構想。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是一個逐步深化的過程。鄧小平作出的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的深刻概括,是社會主義觀的創新。黨的基本路線確定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奮斗目標,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十六屆六中全會作出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屬性的論斷,黨的十七大報告肯定了這一論斷并寫入黨章。我們的奮斗目標就豐富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是相互聯系、共為一體的奮斗目標,其中“和諧”,不完全是但主要是社會建設的目標。與社會主義本質屬性相聯系,我們的社會建設目標應當是構建“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和諧社會。

(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使社會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之中。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我國社會的經濟結構、階層結構、就業結構、分配方式等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多樣性的結構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活力,也使社會作為一個整體系統的價值越來越顯示出來,從而要求進一步加強社會整合功能,使多樣性能夠協調運行,達到全社會協調發展。經濟、政治、文化是社會的子系統,而社會作為一個有機系統又不是其三個子系統的簡單相加,它的整體功能應當大于子系統功能之和,追求社會和諧應當成為我們的目標。社會建設依賴于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同時,作為一個特定的領域,其自身也有建設的任務,特別是協調利益關系、整合社會階層結構、建立社會管理體系、加強社會保障等。我們黨適時提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四位一體,明確了社會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中的地位。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強調,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現實課題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長期任務統一了起來。黨的十六大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界定為“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碧岢鰳嫿ㄉ鐣髁x和諧社會的戰略思想,并將其基本特征概括為“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辈粌H使“社會更加和諧”的目標從量的要求提升為質的規定性,而且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思想內涵更加豐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同一個過程;當我們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以后,仍然要繼續推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樣,就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現實課題與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過程的長期任務統一起來,引導全黨和全體人民立足現實,加強社會建設,在共建與共享的互動中,不斷促進社會和諧;又不要企圖畢其功于一役,脫離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重犯急性病的錯誤。

(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執政理念在社會建設中的具體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貫穿了以人為本的理念,突出了妥善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要求,有利于促進全社會形成寬容、誠信、友愛的人際環境,為鞏固黨執政的社會基礎創造有利條件。胡錦濤同志在“6·25”重要講話中指出:“社會建設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緊密相連,必須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強社會建設,要以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使經濟發展成果更多體現到改善民生上”。這就要求黨的組織和政府部門以及黨員干部更加密切聯系群眾,忠誠實踐“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把“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落實到做好群眾工作、關心群眾疾苦、不斷改善民生之中,使之在社會建設中更加具體化。

總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五個統籌”,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全面發展;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了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要切實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發展社會主義民主、落實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增強全社會的創造活力、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處理好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和治理工作、做好保持社會穩定的工作。

參考文獻:

[1][5]胡錦濤在省部級干部進修班上發表的“6.25”講話,人民日報[N].2007.6-26.

[2][4]胡錦濤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人民日報[N].2005.2-20.

[3]江澤民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N].2002 11—9.

猜你喜歡
理論創新四位一體科學發展觀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村鎮規劃方案設計思路
淺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創新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
推進“四位一體”土地制度改革
學習“四位一體”教學法,全面推行主體教育
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的堅守與創新
新形勢下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路徑研究
鄧小平南方講話關于生產力問題的理論創新
2015~2016年中國國際政治學研究熱點述評
科學發展觀視閾下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實效性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