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開放以來黨在統一戰線理論上的不斷創新

2010-12-13 02:55梁曉宇
文學界·人文 2010年8期
關鍵詞:統一戰線改革開放創新

梁曉宇

摘要:統一戰線是無產階級政黨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為了反對主要敵人,同其他革命階級、革命政黨和團體以及一切可能團結的力量結成的聯盟。改革開放以來,黨的統戰理論取得了輝煌的成果,這主要體現在對統一戰線重要性的不斷認識,對統戰任務的豐富和對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完善與發展。

關鍵詞:改革開放;統一戰線;創新

中圖分類號:D61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111(2008)08-101-04

統一戰線是我們黨在革命建設事業中克敵制勝的三大法寶之一。從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在黨的三代領導集體的正確領導下,我國社會在經濟建設上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黨的執政基礎也空前鞏固,作為其反映的黨的統一戰線理論也經歷了不斷的發展與創新。

一、對統一戰線的重要性在認識上的深化與創新

毛澤東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把統一戰線提高到一個很重要的位置,指出統一戰線是我們取得勝利的三大法寶之一。鄧小平同毛澤東一樣,十分重視統一戰線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中的作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根據國內階級關系的變化和工作重點的戰略轉移,提出了新時期統一戰線理論,豐富和發展了毛澤東統一戰線思想。鄧小平認為,統一戰線是為黨的總任務而奮斗的不可缺少的力量,現代化建設需要發揮各種組織和各方面的積極性,統一戰線就要為實現現代化提供社會力量保證。江澤民同志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以后,根據世界多極化發展的特點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國情的變化,對統一戰線的地位和作用做出了新的解釋。

江澤民強調統一戰線是“我們黨一項事關全局的長期的戰略方針”也明確指出:“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把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都團結起來,把全民族的意志、智慧和力量集中到實現四化、振興中華和完成祖國統一的總目標上來。這樣,我們就會獲得取之不盡的力量源泉,我們的事業就會無往而不勝。

在第十九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上,江澤民同志將統一戰線的地位和作用概括為“四個離不開”:一是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離不開統一戰線;二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離不開統一戰線;三是繁榮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離不開統一戰線;四是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離不開統一戰線。只有堅持和發展我們黨領導的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團結全體中華兒女共同奮斗,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有成功的把握。所以,江澤民同志強調:“全黨同志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都要從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統一戰線的地位和作用,更加自覺地支持和做好黨的統戰工作?!币越瓭擅駷榇淼牡谌醒腩I導集體對統一戰線重要性的不斷深化和發展,是不斷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文獻中新的寶貴財富。

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同樣非常重視發揮統一戰線的重要作用,并隨著形勢的發展深化了對統一戰線重要性的認識。2002年12月,胡錦濤就明確指出:“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奪取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勝利的重要法寶,也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法寶?!痹谶@里,前一個“重要法寶”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統一戰線法寶思想的全面概括和總結,后一個“重要法寶”則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一種新提法。2006年1月,胡錦濤進一步強調,統一戰線“也是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法寶?!?006年7月,中共中央在第20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之后頒發的《關于鞏固和擴大新階段統一戰線的意見》中,完整地提出了“三個重要法寶”:“統一戰線是我們黨奪取革命、建設、改革事業勝利的重要法寶,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法寶,是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法寶?!叭齻€重要法寶”的完整提法,從歷史和現實的經驗總結,黨的執政和國家發展,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三方面,深刻認識和全面把握新世紀統一戰線的重要地位,從而豐富和發展了統一戰線“法寶論”。

二、對統一戰線基本任務的不斷豐富和發展。

改革開放之初,百廢待舉,百業待興。為了調動全國人民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就必須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就必須建立最廣泛的統一戰線。為了適應黨和國家工作重點的轉移,鄧小平提出了新時期統一戰線的根本任務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思想?!靶聲r期統一戰線和人民政協的任務,就是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努力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為把我國建設成為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而奮斗?!笔职徒y戰工作的重點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上來,這是我國統一戰線進入新的歷史發展階段的一個重要標志。

江澤民提出“高舉兩面旗幟”,“貫徹基本路線”和“實現四個服務”新論斷,把毛澤東、鄧小平關于統一戰線歷史任務的思想發展到了新的階段。江澤民指出,統一戰線要高舉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兩面旗幟。他指出,在當代中國,愛國主義與社會主義本質上是一致的。愛國主義具有強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在愛國的旗幟下,團結得愈廣泛,愈有利于我們事業的勝利發展。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道路,實行改革開放,是我國擺脫貧窮落后、走向繁榮富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要“在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旗幟下,實現廣泛的團結。,這一認識打破了僅把統一戰線任務理解為幾項工作的狹隘看法,使統一戰線的任務有了方向,有了形象。江澤民要求統戰工作干部堅決執行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執行中央的各項方針、政策,以高度的政治熱情和歷史責任感,為黨的統一戰線事業做出更大的成績。江澤民強調,今后一個時期愛國統一戰線任務是:“為鞏固和發展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服務,為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服務,為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服務,為促進‘一國兩制,和平統一祖國服務?!边@是對新時期統一戰線具體任務表述的新概括,帶有鮮明的時代性。

發展是新時代的主題,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明確地把發展問題擺脫在統一戰線工作中十分突出的位置。在2005年2月頒布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中。提出發展是我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根本任務;發展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也是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的第一要務。

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圍繞著“什么是發展、怎樣才能發展”的基本理論問題,提出全面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發展統一戰線優勢以促進社會和諧,從而為統一戰線的發展確立了指導思想,為統一戰線廣大成員指明了團結奮斗的前進方向。

在第20次全國統戰工作會上,胡錦濤指出,要把發展作為統一戰線廣大成員團結奮斗的第一要務,并對新階段統一戰線的指導思想和基本任務作了完整的概括: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

發展觀,高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旗幟,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促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服務,為促進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和祖國和平統一服務,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服務?!叭齻€服務”的基本任務是科學發展觀在統一戰線工作上的具體體現,有著鮮明的時代特色和完整豐富的內容。

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就指出,領導的階級和政黨,要實現自己對于被領導的階級、階層、政黨和人民團體的領導,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率領被領導者向著共同敵人作堅決的斗爭,并取得勝利;二是對被領導者給以物質福利,至少不損害其利益,同時對其給予政治教育。在新的歷史階段黨中央提出把發展作為統一戰線為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的基本要求,是統一戰線各個同盟者自身發展的需要,是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可持續發展的統一戰線的需要。

三、對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完善與發展

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合作的思想,是毛澤東在抗日戰爭時期提出來的,當社會主義改造即將完場時,毛澤東提出,究竟是一個黨好,還是幾個黨好?現在看來恐怕幾個黨好。不但過去如此,而且將來也可以如此。就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改革開放以后,鄧小平發展了這個想法,并為堅持和完善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奠定了更加堅實的理論基礎。1979年10月19日,鄧小平就我國的多黨合作做了重要講話,他說:“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實行多黨派的合作,這是我國歷史條件和現實條件決定的,也是我國政治制度中的一個特點和優點。鄧小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詞中說:“我們各民主黨派在民主革命時期同我們黨共同奮斗,在社會主義時期同我們黨一道前進,一道經受考驗。在今后的建設中,我們還同所有的民主黨派和愛國民主人士長期合作。鄧小平同志還總結了我黨多黨合作的經驗教訓,明確提出多黨合作制是我國政治制度的組成部分。中央根據鄧小平的這一思想制定了《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并于1990年2月正式對外公布,從而使多黨合作制度進一步條理化、制度化,使多黨合作有了共同遵循的準則。并進一步指出:“我們一定要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加強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和一切愛過的黨外朋友們的合作?!边@表明,共產黨與民主黨派長期合作是建立在雙方互相信任、真誠相待基礎上的。同時,這也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創造了良好的基礎和環境。使多黨合作制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在新的歷史時期,江澤民同志結合新的實踐,承前啟后,以新的觀點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他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政局要穩定,就必須穩定多黨合作這個格局?!?。

他要求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認為堅持十六字方針主要是民主黨派監督共產黨。他要求完善民主監督機制,暢通上情下達的渠道,加大民主監督的力度,鼓勵各民主黨派當我們的諍友,能夠說心里話,敢于講出不同意見。把民主監督與統一戰線聯系起來,把民主監督作為統一戰線的重要工作內容,這是江澤民關于統戰工作一個極具創意的理論思考。

江澤民明確指出,“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不是在野黨,更不是反對黨”,“搞好政治交接,是支持民主黨派加強自身建設的首要任務”。他提出建立健全配套措施,從制度上、體制上使多黨合作進一步規范化、制度化,并明確規定各級黨委進行重大決策,要問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進行協商,擴大了民主黨派的知青范圍和參與程度,使黨的多黨合作事業取得了重大的進展。江澤民對人民政協也有新的理論闡述。他特別強調,人民政協是最廣泛的統一戰線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他首次確定“團結和民主是人民政協的兩大主題”,“這兩大主題貫穿于人民政協的全部工作。實現緊密團結,發展民主才更有基礎;發揚廣泛民主,加強團結才更有力量。指出,政協的一切工作都要體現廣泛聯系,求同存異的特點,必須把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開發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上來。他首次提出了“維護社會政治穩定是人民政協的職能”,認為“對于各種社會矛盾”,“更要充分利用人民政協作為廣泛聯系社會各界的重要組織,在協調關系、化解矛盾方面進一步發揮作用。江澤民的這些論述,揭示了政協的本質內涵、地位作用、時代特征、社會職能等,是對新時期愛國統一戰線理論的深化和發展。

黨的十六大以來,針對新的國際國內形勢下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的新思想和新觀點成為新世紀黨的統戰理論創新的重要內容。胡錦濤指出,堅持和完善這一基本政治制度,是鞏固和發展我國社會注意政黨關系、實現政黨關系長期和諧的關鍵。o~2005年2月頒布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成為新階段正確認識和處理政黨關系的綱領性文件。該文件與1989年12月頒發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相銜接,又不乏創新與發展。在人民政協方面,2006年2月中共中央頒發《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闡明了人民政協的性質、地位、作用、歷史任務、基本原則以及全面加強人民政協自身建設的基本要求,規范了人民政協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內容、形式和程序,是中共中央支持人民政協充分履行職能,切實推進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的重要部署。黨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都把堅持和完善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列入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作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基本內容之一。在憲法基本精神和中國共產黨的理論、方針、政策指引下,我國的政黨制度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新局面。黨的十七大報告又強調把政治協商納入決策程序,是對政治協商原則的進一步明確,是對中共中央堅持和完善政協政治協商的重大舉措,對于更好的堅持和完善政治協商,推進民主協商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四、對知識分子認識的不斷理論創新

在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時期,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領導集體總體上把知識分子定性為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屬于人民的范疇,對知識分子采取尊重的態度,實行團結、爭取和教育的方針。但在1957-1976年的二十年里,由于指導思想上的失誤,我們黨未能真正實現從革命到現代化建設的戰略轉變,在狹隘的階級斗爭視野下,毛澤東認為,知識分子從出身、從世界觀、從思想上看都屬于小資產階級,在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以后,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將是同無產階級較量的主要力量,是必須加以防范的異己力量,因而在長時間內

黨對知識分子實行的是教育、改造乃至革命的政策。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全黨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基礎上,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與之相適應,黨的知識分子理論也吸取了歷史的教訓。鄧小平同志身為黨的第二代領導人,鄭重地提出了“一定要在黨內造成一種空氣:尊重知識分子,尊重人才。要反對不尊重知識分子的錯誤思想。不論腦力勞動,體力勞動,都是勞動。從事腦力勞動的人也是勞動者?!彼f:“我們要實現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要上去。發展科學技術,不抓教育不行??靠罩v不能不能實現現代化,必須有知識,有人才。沒有知識,沒有人才,怎么上得去?”他還強調“善于發現人才,團結人才,使用人才,是領導者成熟的主要標志之一?!?8鄧小平同志對知識分子的重視,是從國家要早日實現四化這一基本國策提出的,是從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并把它作為黨的戰略方針提出來的,也是鄧小平同志關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新觀點的具體體現。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從生產力的視角出發,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制定了一系列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知識分子的新政策。例如,中共中央1982年10號文件的三句話,“政治上一視同仁,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關心照顧?!毙抡叽蟠蠹ぐl了廣大知識分子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熱情,促進了我國現代化事業的快速發展。

以江澤民為核心的中共中央第三代領導集體,在統戰理論的重要領域一知識分子問題上,一方面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繼續沿著鄧小平指引的方向前進,另一方面又根據不斷變化發展的實際,按照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進行了新的概括和總結。進入新世紀,知識經濟時代的知識和技術創新作用越來越突出,這必然引起對作為科學技術的活的載體的知識分子社會地位認識上的發展變化。江澤們對我國知識分子社會地位的認識上也有了新的突破。

江澤民認為,當今世界,要正確處理我們黨同知識分子的關系。他對知識分子的歷史地位進行了科學的分析,提出知識分子是“人類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繼承者”、“美好精神產品的重要創造者”、“先進科學技術的重要開拓者”、“先進生產力的重要開拓者”。在十五大報告中,江澤民進一步提出“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的重要論述,要求知識分子”先進思想的傳播者、科學技術的開拓者、‘四有公民的培育者和優秀精神產品的生產者”。這些論斷,是黨對知識分子問題認識的深化,是對鄧小平知識分子理論的豐富和發展。二十世紀末,以經濟增長為中心的舊的發展模式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這種發展模式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帶來了自然資源枯竭、環境污染、生態危機等一系列問題。新世紀胡錦濤順應當今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潮流,提出了以人為本,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新發展觀。在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我們黨從人的發展的視角出發,把知識分子理論和政策關注的重點轉向人、人才,強調新世紀知識分子工作的中心要著力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的高素質人才隊伍。2003年胡錦濤在全國人才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了人才強國戰略,強調把國家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轉移到依靠人才資源開發的軌道上來,努力開創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國由人口大國轉化為人才資源強國,走人才強國之路。概而言之,黨在知識分子問題上的不斷理論創新和發展,是隨著世情、國情不斷發展和變化的,這大大促進了黨的知識分子工作、人才工作的深入發展,這對黨的統戰工作,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猜你喜歡
統一戰線改革開放創新
改革開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開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開放而生 因改革開放而興
改革開放:干點什么最時髦
統戰理論及十八大以來統一戰線的新發展
關于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強高校知聯會建設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