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百姓愛陳瑸

2011-01-12 06:28[龍鳴]
文苑 2011年1期
關鍵詞:巡撫塑像百姓

[龍 鳴]

臺灣百姓愛陳瑸

[龍 鳴]

陳瑸愛民,一腔摯誠獻給臺灣百姓,每做一件事,總是會得到臺灣百姓迅捷的反應和回饋。官愛民,民愛官,構成一幅難得一見的和諧圖。

陳瑸從福建古田縣知縣以廉能調臺灣,一開始就陷入極為困難的境地。依陳瑸辦事認真的風格,臺灣縣庫存銀兩務必賬銀相合,各倉庫糧食也務必賬糧相合。這就意味著,前任如果逼迫陳瑸簽字接受一筆糊涂賬,是不可能的。這就必然與前任產生矛盾。此其一。其二,與胥吏產生矛盾,不知從何時起,臺灣縣有了一條“各衙門聽差有按月赴縣索銀之陋例”,有些差役,本不在冊。他們或狼狽為奸以分肥,或手握把柄以敲詐,不管什么原因,他們月月都理直氣壯地到縣衙來領銀子。陳瑸拒付這項不合理的開支,“偶未應付,遂鎖煉橫施,喝令各役逃散”,扔家伙罷工了。一時間,陳瑸十分孤立,“四顧無依,以形對影”。時時難挨,步步艱難,“無一事不齟齬、無一日不風波、無一刻得帖席”。陳瑸此時事務繁多,要處理衙內各種事務,要去安平鎮等下屬各鎮盤倉,事繁人少,能夠幫助陳瑸走出衙門辦事的,“僅余一門子跟隨,大駭眾目”。在這極為困難的時刻,臺灣百姓出手相援了:“老者為其守衙、壯者為其前導”,他們熱心地幫助使陳瑸渡過難關。而那些胥吏眼見罷工不成,“稍稍膽怯,各役乃復奔命”。陳瑸穩住陣腳,開始大刀闊斧干事,開倉救兇、詳豁水丁、平戥完餉、捐俸修整衙署、革去污吏蠹役、尊師重道、捐俸建立明倫堂、捐俸筑蓋倉廒、革去徭役雜費等等,特別是在面對災難,官民共同求雨中情感進一步融洽。

陳瑸在臺灣短短一年零九個月時間,就征服了臺灣百姓的心。臺灣人把陳瑸與其他官員比較,所看到的是一位“召父杜母”似的父母官。他有志向:“不以富貴攖心、不以仕宦棄學”。有操守:一直“絕苞苴、杜請托”,是一位清官。有能力:對胥吏對百姓“寬猛相濟、張弛得宜”。因此有功勞:臺灣百姓開列了陳瑸在政治改革、移風易俗和文化建設諸方面的十大功績。還特別強調,許多建筑是捐俸而成,“不費民財民力”。

陳瑸在任近兩年,已經風傳出陳瑸將要離開的消息。臺灣人對待陳瑸的心情十分復雜。一方面,他們希望陳瑸留在這里,給他們帶來安寧;另一方面,臺灣父老為陳瑸計,還是希望他當更大的官,“他日立朝端、宰天下亦當如是矣”??滴跛氖辏?703年)十二月,陳瑸還沒有離開臺灣知縣任,臺灣十五里、一莊子民就集資為陳瑸立了一塊碑,《邑侯陳公功德碑》,聘請刑部湖廣清吏司郎中、內閣中書舍人張雄撰寫碑文,記載下陳瑸的豐功偉績。這是臺灣百姓所給予的最高獎賞。

五年以后,臺灣亂象紛呈。臺灣缺糧,而不法商人為了牟取暴利,勾結把守軍佐把臺灣糧食運往海外。憤怒的臺灣商人鳴鑼罷市以抗議。時任福建巡撫的張伯行向康熙皇帝建議速調遠在四川任學政的陳瑸任臺廈道。這是一次順民心遂民意的調動,臺灣百姓聽說陳瑸來了,扶老攜幼前去碼頭迎接,“歡聲騰沸;遍遠聚近婦女兒童,亦識為司馬相公復來也”。其歡呼雀躍的境況,如同遇到豐收年。百姓高興,而“巨奸豪蠹斂跡遠竄”。

陳瑸在臺廈任上屆滿,福建巡撫滿保說實在找不到比陳瑸更合適的人選,向朝廷建議讓陳瑸再干一屆。朝廷欣然同意。陳瑸感激上憲信任和百姓愛戴,工作更加努力,“雞鳴而起,夜分不寐,連餐旰食”。在近六年的時間里,陳瑸所做功績不勝枚舉。陳瑸第二次離臺,百姓為他刻的《去思碑》從幾個方面列舉道:對百姓,“建社倉以備旱災,歷郊原而詢疾苦;甲午歲饑,單騎履田間跴勘,或為請蠲、或為緩征”;對學子,“建學設塾,崇祀先賢;親詣黌宮,講明絕學;環諸生童于旁,示以作文關鈕”;對兵士,“嚴部伍、申紀律,戶籍虛者補之、苦樂偏者均之;未嘗以細微之事,復使行間”;對自己,“自奉甚薄,菜蔬之外無他物;官廚所入饒有余資”。最后總結道:陳瑸“蓋知謀國而不知營家、知恤民而不知愛身,其天性然也”。

陳瑸兩屆任滿,從道臺直升湖南巡撫。臺灣百姓聽到消息悲喜交集。所悲者可惜陳瑸不能繼續留在臺灣,所喜者自己喜愛的官員異典超升為古來所未有。甚至希望他能做更大的官,可以“坐廟廓、理天下,島外雖遙,呼吸相通”。這樣,陳瑸雖去,實際上還在關心治理著臺灣,實際上并未離去。

陳瑸在任湖南巡撫只有半年就調任福建巡撫,仍然繼續治理臺灣。特別關注臺灣北部開發。后來又兼署浙閩總督印務,巡視東南沿海軍事布防。為了保衛臺灣安全,又“會同總督滿保、布政司沙木哈捐造澎湖新城”。

康熙五十七年,陳瑸生病,專折告病乞歸??滴跸轮嘉苛?,令其在任榮養,并賜鹿肉、人參等物。十月陳瑸病逝于福建巡撫官署。臺灣人民聽到消息,如喪考妣,“民有相向哭于途者”。臺灣百姓紀念陳瑸,用最好的木質雕成兩座塑像。據劉世馨《清端公塑像記》記載:百姓為了讓陳瑸塑像更為逼真,依陳瑸胡須之黑白長短,紛紛獻出自己的胡須交給塑匠,共同完成。鄧碧泉先生在其編注的《陳瑸詩文集》中記載:為了讓臺灣人民永遠懷念陳瑸功德,臺灣人民捐錢雕塑了兩尊陳瑸像。一尊留在臺灣的“名宦祠”,一尊乘船送回陳瑸生地雷州府,乾隆年間置放在“清端公祠”供人瞻仰祭拜。

三百多年來,名宦祠中陳瑸塑像前香火不斷,有關陳瑸的傳說到處流傳。其中有“陳瑸放犯”的故事,“把米廟”的故事,“巧治鱟患”的故事等等。他們以這種獨特的方式懷念曾給他們帶來幸福安康的一代清官。

猜你喜歡
巡撫塑像百姓
在武漢大學拜謁李達塑像
不讓百姓撇嘴罵
百姓記著你
一字一師
百姓看家“風”
礁堡·塑像
陳縣令拍錯馬屁
遙遠的道德箴言
毛主席塑像今安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