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孔復合催化劑WO3/SiO2催化合成壬二酸的研究

2011-02-07 15:15盛鳳軍倪春梅
化學工程師 2011年11期
關鍵詞:叔丁醇化學試劑油酸

盛鳳軍,倪春梅

(宜興中等專業學校,江蘇 宜興 214206)

壬二酸(Azelaic acid),又叫杜鵑花酸,是中長鏈二元酸的一種,是重要的有機合成中間體。壬二酸的合成方法有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催化氧化法[1,2],1,9-壬二醇[3]、壬二醛[4]的催化氧化和生化法等,其中不飽和脂肪酸催化氧化法是合成壬二酸的主要方法。不飽和脂肪酸催化氧化所用的氧化劑有O3、KMnO4、H2SO4、HNO3和 H2O2等[5-7],KMnO4、H2SO4、HNO3等氧化反應效率低,污染嚴重且成本高,近來研究較少。雙氧水法合成壬二酸的關鍵在于催化劑。研究[8,9]表明,鎢酸、鎢酸鈉、磷鎢酸等含鎢化合物對壬二酸的合成有良好的催化性能,但這些催化劑都與反應體系以均相共存,這給催化劑的回收利用和反應的后處理帶來麻煩。因此,將它與其它氧化物的復合,特別是在介孔材料上的復合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越來越受到關注。

本文以自制的介孔WO3/SiO2為催化劑,以H2O2為氧化劑氧化油酸制備壬二酸??疾齑呋瘎┘癏2O2用量、溶液pH值以及催化體系重復使用、相轉移試劑用量、反應溫度等因素對壬二酸產率的影響。

1 實驗部分

1.1 儀器與藥品

JEM2000EX透射電子顯微鏡(JEOL日本電子);XD-3A型X射線衍射儀(日本SHIMADZU公司);750型Fourier變換紅外光譜儀(美國Nicolet公司)。

硅酸鈉(Na2SiO3·9H2O)(A.R. 上海四試赫維化工有限公司);尿素(A.R.上?;瘜W試劑有限公司);甲醛(A.R.上?;瘜W試劑有限公司);HCl(A.R.上海實驗試劑有限公司);無水乙醇(C.P.上海振興化工一廠);H2SO4(C.P.上海凌峰化學試劑有限公司);鎢酸(A.R.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30%H2O2(A.R.上海凌峰化學試劑有限公司);動物油酸(C18H34O2)(C.P.上海凌峰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甲醇(A.R.上?;瘜W試劑有限公司);叔丁醇(A.R.上海光華化學試劑廠)。

1.2 介孔SiO2的合成

將一定量的非離子表面活性劑TritonX-100和陽離子表面活性劑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CTAB)溶于100mL 3MHCl溶液中,攪拌使表面活性劑全部溶解。常溫下滴加計量的20%的硅酸鈉溶液,滴加完畢后繼續慢速攪拌20min,陳化12h,然后升溫至80℃保溫處理4h,降至室溫,過濾、洗滌,真空干燥得白色粉狀固體。600℃焙燒5h即得介孔SiO2。

1.3 WO3/SiO2催化劑的合成

稱取H2WO40.2312g,加入25mLH2O2,加熱攪拌,使H2WO4完全溶解。加入1.2656g介孔SiO2,室溫攪拌12h,加熱濃縮,于104℃下蒸干。100℃真空干燥2h,在馬沸爐里進行焙燒。焙燒溫度:500~550℃,升溫速度:5℃·min-1,焙燒時間:6h。

催化劑通過XRD、TEM等進行表征。

1.4 油酸的催化氧化

在裝有磁力攪拌器、恒溫控制器、回流冷凝管的三口瓶反應器中加入20g油酸、0.5g WO3/介孔SiO2催化劑,50mL叔丁醇,混合均勻,攪拌,加熱至50℃,通入O2,并開始滴加H2O2,邊滴加邊升溫。H2O2約在1h以內滴加完畢?;亓鳡顟B下在O2氛中反應36h。反應體系趁熱過濾,用熱甲醇洗滌濾餅3次,每次20mL。濾液通過旋轉蒸發,除去洗液甲醇和溶劑叔丁醇。用100mL近100℃熱水分3次萃取,萃取液濃縮至50mL,冷凍析出結晶,過濾、洗滌、干燥,得到壬二酸產品。測定產品熔點和紅外光譜圖。

2 結果與討論

2.1 WO3/SiO2催化劑的表征

2.1.1 WO3/SiO2催化劑的XRD分析

圖1為不同WO3負載量的WO3/SiO2催化劑小角XRD圖。

圖1 不同負載量WO3/SiO2催化劑的小角XRD n(Si)/n(W):a=60,b=50,c=40,d=30,e=20Fig.1 The XRD of WO3/SiO2

從圖1可以看出,負載上WO3后,(100)晶面特征峰的強度有所減弱,半鋒寬有所增大,峰位置略向小角方向偏移,這表明負載上WO3后,介孔SiO2的晶格常數有所減小,這可能與WO3部分地堵塞了介孔的孔道有關。隨著WO3含量的增大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但從圖1 中可以看出,當 n(Si)/n(W)達到30 時,(100)晶面特征峰仍然比較明顯,說明當 n(Si)/n(W)達到 30 時,WO3/SiO2催化劑仍保持著較好的介孔特征,當 n(Si)/n(W)達到 20 時,(100)晶面特征峰已變得不很明顯,說明過高的WO3負載將使催化劑喪失介孔特征,這是由于負載量過高,負載的WO3完全堵塞介孔孔道所致。

2.1.2 WO3/SiO2催化劑的TEM分析

圖2為介孔SiO2的高分辨透射電鏡照片與負載后WO3/SiO2的高分辨透射電鏡照片對比。

圖2 WO3/SiO2的高分辨透射電鏡Fig.2 The TEM of WO3/SiO2

從圖2可以看出,負載后,原本清淅的介孔孔道上明顯已附著上一層小顆粒,小顆粒均勻地分散在孔道中,對介孔的孔結構沒有任何影響。照片清楚地顯示出介孔的特征孔道結構,說明在一定的負載量范圍內催化劑呈現出與純介孔SiO2相似的形貌,沒有破壞介孔的特征結構。這與XRD圖表征的結果一致。

2.2 油酸催化氧化制壬二酸研究

2.2.1 壬二酸合成機理與產品性能 油酸催化氧化制備壬二酸的工藝過程見圖3。

圖3 油酸催化氧化制備壬二酸機理Fig.3 Catalytic oxidation of azelaic acid mechanism by oleic acid

由圖3可知,油酸在有效的催化劑體系作用下,首先氧化生成環氧化合物,接著環氧化合物開環生成9,10-二羥基硬脂酸;9,10-二羥基硬脂酸經氧化裂解反應產生壬酸和壬二酸。在H2O2氧化油酸的過程中,也有可能形成含羥基、環氧基團和羥醛等基團的反應中間體混合物,這些中間產物在催化劑的作用下進一步氧化,發生碳碳鍵的氧化裂解反應,得到壬酸和壬二酸,同時伴隨著氧化降解反應,還生成了短鏈的單羧酸和二元羧酸。

文獻報道,壬二酸為扁平針狀或葉片狀無色晶體,分子量188.22,熔點103~106℃。本實驗制得的壬二酸為白色片狀晶體,易溶于熱水,微溶于冷水,熔點103~107℃。圖4為所制的壬二酸紅外光譜圖和文獻[10]報道的紅外光譜圖。

圖4 壬二酸的紅外光譜圖Fig.4 IR spectra of azelaic acid

所得樣品的紅外譜圖體現了羧酸的特征:3000~2500cm-1為氫氧鍵伸縮振動吸收帶,1700cm-1處出現-COOH的強吸收譜帶,并且超過2933處的吸收峰強度,說明-COOH的相對量增加;1254cm-1是碳氧鍵伸縮振動吸收帶,930cm-1為氫氧鍵面外彎曲振動吸收帶,1410cm-1為氫氧鍵的變形振動吸收帶。根據熔點數據、紅外光譜與實驗方法可確定產品為壬二酸。

2.2.2 WO3/SiO2中 n(Si)/n(W)對壬二酸收率的影響設計反應條件為:20g油酸、0.5g WO3/SiO2催化劑、50mL叔丁醇、36g 30%H2O2,加熱回流,通O2反應36h。改變催化劑中WO3的含量,得到壬二酸收率與n(Si)/n(W)的關系,結果見圖5。

圖5 n(Si)/n(W)對壬二酸收率的影響Fig.5 Effect of n(Si)/n(W)on the azelaic acid yield

從圖5可以看出,隨著WO3/SiO2催化劑中WO3含量的增加,壬二酸的收率也明顯增加,當 n(Si)/n(W)等于30時,壬二酸的收率達到最大值。這可能是當n(Si)/n(W)比較大時,WO3/SiO2催化劑中 WO3含量較小,具有催化活性的WO3不足以完全覆蓋SiO2的所有表面,而在 n(Si)/n(W)等于 30 時,活性 WO3的表面吸附量達到最大值,所以催化效果最好。當n(Si)/n(W)等于20時,壬二酸的收率反而有所下降。這是由于隨著WO3負載量的提高,在介孔表面產生多層吸附,使催化劑的表面積下降而造成的。隨著WO3含量的不斷提高,將最終導致介孔催化劑的特征結構消失,催化劑的活性也顯著下降。

2.2.3 WO3/SiO2用量對壬二酸收率的影響 在油酸20g、叔丁醇50mL、30%H2O235g,回流狀態通O2反應24h的反應條件下,用Si/W比等于30的WO3/SiO2催化劑,考察了催化劑的用量對壬二酸收率的影響,結果見圖6。

圖6 WO3/SiO2用量對壬二酸收率的影響Fig.6 Effect of the amounts of WO3/SiO2 on the azelaic acid yield

由圖6可知,隨著催化劑用量的增加,壬二酸的收率也相應提高,當催化劑用量達到0.5g時,壬二酸的收率為22.6%,再增加催化劑用量,壬二酸的收率已無明顯提高,這說明催化劑在反應體系中的用量為0.5g比較適宜。

2.2.4 H2O2用量及加入方式對壬二酸收率的影響 設計反應條件為:20g油酸、0.5g WO3/SiO2催化劑、50mL叔丁醇,于回流狀態下通O2反應36h,通過改變H2O2的用量,考察H2O2用量對壬二酸收率的影響,結果見圖7。

圖7 H2O2用量對壬二酸收率的影響Fig.7 Effect of the amounts of H2O2on the azelaic acid yield

由圖7可見,當H2O2用量較小時,由于反應體系中H2O2濃度較低,氧化反應進行得較慢,壬二酸收率增加緩慢。當H2O2用量達25g時,壬二酸收率開始有明顯增加,當H2O2用量為35g時,壬二酸收率達到最大值。繼續增加H2O2用量,壬二酸收率反而有所下降,這是由于H2O2濃度增大后,油酸的其它氧化產物增加引起的。

考慮到H2O2在加熱條件下容易分解,我們還考察了H2O2的加入方式對壬二酸收率的影響。我們在實驗中對H2O2分別通過一次性加入、滴加、分批加入3種方式進行了研究,發現一次性加入壬二酸的收率相對較低,滴加與分批加入(2h以內)的方式對最終壬二酸的收率沒有太大的影響。

2.2.5 反應時間對壬二酸收率的影響 在油酸20g、叔丁醇 50mL、0.5gWO3/SiO2催化劑、30%H2O235g,回流狀態下通O2的反應條件下,考察了反應時間對催化氧化過程的影響,結果見圖8。

圖8 反應時間對壬二酸收率的影響Fig.8 Effect of reaction time on the azelaic acid yield

從圖8可以看出,隨著反應時間的延長,壬二酸的收率不斷增加,當反應時間達到36h后,壬二酸收率已增加得不太明顯,而隨著反應時間的延長,需要消耗較多的O2與熱源。因此,我們選擇反應時間為36h。

2.2.6 WO3/SiO2催化劑的重復使用 在油酸20g、叔丁醇 50mL、0.5g WO3/SiO2催化劑、30%H2O235g,回流狀態下通O2的反應36h的反應條件下,對催化劑的重復使用性能進行了考察,結果見圖9。

圖9 催化劑重復次數與壬二酸收率的關系Fig.9 Effect of catalyst repetitions on the azelaic acid yield

在前4次的使用中,催化劑的催化活性下降得比較緩慢,但第5次使用時催化活性有明顯的下降。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1)每次反應,負載的WO3就會有極少量的流失,隨著反應次數的增加,負載在介孔SiO2上的WO3的流失量達到一定闋值,反應活性中心的損失導致催化性能下降;(2)由于介孔SiO2穩定性的影響,每次反應都會有極少量的介孔結構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壞;(3)長時間的催化反應會使催化劑中的WO3聚集,隨著反應次數的增加,部分SiO2會聚集晶化;(4)催化劑回收后只經過簡單的洗滌和烘干處理,催化劑孔道是必然會聚集一些有機物質,這些物質覆蓋在活性SiO2表面,降低了催化劑的活性,一些特殊的有機物可能還會使催化劑輕微中毒。其中前兩個原因可能導致催化劑失效,后兩種情況產生的失活可以通過重新煅燒催化劑而使其活性恢復。

3 結論

(1)通過負載法合成了WO3/SiO2催化劑,這是一種對油酸催化氧化制壬二酸的有效催化劑,它具有較好的催化活性與選擇性,容易分離和重復利用。

(2)從催化劑的小角XRD可知,合成所得WO3/SiO2催化劑具有典型的介孔孔道結構,并且從高角度的XRD可以看出,活性組分WO3以無定形態的形式均勻地分布在SiO2表面上及介孔中的。

(3)負載了WO3后,WO3/SiO2的介孔結構規整性有所下降,這從(100)衍射峰強度的下降與高分辨透射電鏡照片中可以得到證實。隨著負載量的增加,催化劑的介孔特征越來越弱。適宜的負載量為n(Si)/n(W)=30。

(4)在WO3/SiO2催化劑對油酸的催化氧化過程中,催化劑中的Si/W、催化劑用量、H2O2的用量與加入方式、反應時間等都會對壬二酸的收率產生影響。通過實驗得到的最佳工藝條件為:油酸20g、叔丁醇 50mL、WO3/SiO2催化劑 0.5g、30%H2O235g,回流狀態下通O2的反應36h。

(5)隨著催化劑重復使用次數的增加,催化劑會失去一定的活性。一般催化劑重復4次后就應重新活化,活化的方法是高溫煅燒。

[1]史春薇,閆玉玲,殷文宇.壬二酸聯合氧化法的合成與反應機理初探[J].化工科技,2009,17(1):16-19.

[2]才震宇,樂清華,吳明熹.油酸臭氧氧化法制取壬二酸的研究[J].化學世界,2010,50(6):362-366.

[3]許長清.合成樹脂及塑料手冊[M].北京:化工出版社,1991.498.

[4]王常有,施金昌.化工百科全書(第三卷)[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93.

[5]陳松,嚴金龍.化學氧化法制備壬二酸[J].皮革化工,2003,20(6):31-35.

[6]Noureddini H,Kanabur M.Liquid-p hase catalytic oxidation of unsat urated fattyacids[J].J.Am.Oil.Chem.Soc.,1999,76(3):3052-3059.

[7]李英春,宋湛謙.油酸臭氧化制備壬二酸[J].精細石油化工,2003,6(4):37-39.

[8]宋河遠,陳靜,童進.油酸清潔氧化制壬二酸的方法[P].CN:1746165A,2004-09-09.

[9]宋河遠,陳靜,童進.油酸相轉移催化氧化制備壬二酸的研究[J].化學試劑,2005,27(2):65-67.

[10]李英春,宋湛謙.油酸臭氧化制備壬二酸[J].精細石油化工,2003,(11):37-39.

猜你喜歡
叔丁醇化學試劑油酸
氨肟化裝置叔丁醇回收系統雙效精餾的節能改造
食品安全檢測實驗室化學試劑與耗材的管理
氣相色譜法快速測定環境水中叔丁醇的含量
花生中的翹楚――高油酸花生
高校實驗室化學試劑準備與管理模式研究*
在學校誤服化學試劑,究竟誰的錯?
KD492:碳四異丁烯組份水合制備叔丁醇方法和其制備系統
鋼鐵企業化驗室化學試劑管理分析
HPLC-ELSD法測定麗水薏苡仁中甘油三油酸酯的含量
環己烷-叔丁醇-水共沸精餾模擬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