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元文化與高職德育實效問題視角調整與創新

2011-03-19 18:55毛建勇
衛生職業教育 2011年8期
關鍵詞:德育高職學生

毛建勇

(無錫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無錫 214028)

多元文化與高職德育實效問題視角調整與創新

毛建勇

(無錫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無錫 214028)

多元文化;高職德育;視角調整

1 多元文化引發高職學校德育實效性的若干挑戰

當今社會,文化多元化趨勢增強。多元化大背景具體講,就是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的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社會經濟五大發展趨勢,其中信息化日益顯現權重地位。多元文化并存,也就意味著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融合日益加速,文化的開放性和多元化已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這樣的情況下,作為高職學校的德育也必然面對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和融合。德育的實效性是指德育的內在效果,即德育的要求能夠順利地轉化為學生個體的思想道德素質。將多元化置于當前實際深刻變化的大背景下做深層透視,高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既給德育的傳承與發展帶來了新的生機、新的氣象,又面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嚴峻挑戰。

首先是社會轉型引起的一系列深刻變化在客觀上給高職學生的思想道德帶來了重要影響與挑戰。人的存在方式的重大變遷以及由此所引發的人的存在意義的危機,造成高職學生思想道德信仰危機的可能。這種變化主要體現為新舊道德觀念相互交替、沖突,道德文化體系出現結構性失調,社會道德秩序發生較大變動等。

其次是經濟全球化帶來了政治、思想、道德、信仰等多方面的沖擊、影響與挑戰。金融資本在全球范圍的迅速擴張,功利主義、物質主義、感官主義、自由主義大行其道,給我國傳統道德觀念帶來了沖擊;經濟的市場化帶來了義利觀的變遷,重義輕利的傳統觀念面臨挑戰;對財富和富裕生活的追求已經為社會所肯定;市場經濟強調競爭,人們面臨著競爭的壓力,崇尚“零和博弈”成為個別人的基本取向,甚至走向道德虛無主義;以經濟、信息全球化為載體,各種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交匯加速,人們面對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多樣性,容易導致價值相對主義,高職學生可能會思想動搖,失去崇高的理想和信念。

再次是文化價值觀的多元化傾向在一定程度上對高職學生的道德觀念產生了挑戰與侵蝕作用。一方面,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國外的一些文化垃圾、腐朽的道德觀念和生活方式、個人主義的價值觀傳播進來,對部分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產生了一定的腐蝕作用。另一方面,我國傳統文化中一些封建主義因素依然根深蒂固,造成了少數人的經濟價值觀扭曲[1]。在這種背景下,引領社會主流價值觀,堅持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價值理念,更新與時代發展不相符的觀念,是當前德育面臨的一個相當嚴峻的考驗。

第四是部分高職學生放棄了對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自覺改造。由于各種主客觀因素,部分高職學生放棄了對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改造,追求安逸享樂生活的現象不可避免地出現了。有極少數高職學生把道德修養看作“細節問題”,從而放松了思想改造,出現思想道德滑坡。部分高職學生放棄對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改造的一個重要表現是,放棄了馬列主義,轉而崇尚迷信。

第五是德育不夠貼近生活、不夠貼近實際。學校對學生進行德育的失誤有:將德育與政治教育混為一談,這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市場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已顯得滯后和不適應;德育遠離現實生活,遠離學生的思想實際,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時,重理論灌輸、道德說教,輕能力培養、行為養成,其結果是造成高職學生知行脫節、道德理論與道德行為分離;在道德教育方面存在著“拔高”社會道德水準的極端化現象。如一味強調共產主義道德的宣傳教育,忽視現實生活中人們的覺悟程度、認識能力乃至道德水平、道德境界的差異。

最后是高職德育缺乏一套科學的評價和考核機制,德育考核往往流于形式。高職德育課年年都上,但上與不上、上得好與壞沒人負責,學校德育工作也以“沒出問題”作為評價德育效果的標準:對高職學生的道德發展水平和道德素質缺乏客觀的量化標準和測評方法,對高職學生操行成績的考核只是看活動是否參加,是否循規蹈矩,給教師的印象如何,這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形式主義和弄虛作假之風,也使部分學生對德育產生極大的反感。高職學校沒有形成一個成熟、健康的德育氛圍,一些高職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存在思想不穩、數額不足、素質不高、后繼乏人的問題。

2 德育視角調整與創新

我們所面對的世界是風云變幻、日新月異、競爭激烈的世界,只有創新觀念,才能把握大局,駕馭大局,穩操勝券。我們所面對的事業是不斷發展、任重道遠的事業,只有創新觀念,才能凝聚合力,富集潛能,發揮后發優勢。重新思考和審視高職學校德育創新,就是對傳統德育模式的改革。

第一,高職德育工作者觀念創新,就是要求德育工作者轉變觀念,樹立新的人才觀。觀念創新帶來了高職德育局面的創新。如果觀念的創新不能跟上德育的創新,就會阻礙、限制德育的發展;如果觀念創新順應了德育創新,就能夠促進、推動德育的進步。阻礙德育創新的舊觀念與推動德育創新的新觀念的差異,往往不是1與2的差異,而是誤盡蒼生與福澤四海的差異。

21世紀的高職學生除了具備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以外,還要有遠大的抱負和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與世界觀;具有強烈的愛國熱情和社會責任感;具有平等觀、正義感和團結合作精神,誠實守信,善于自律,有較強的自我教育意識和自我控制能力等;有強烈的進取心、主動學習不斷更新知識的能力、強烈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實踐動手能力;不但能勇于接受挑戰、參與競爭,而且能關心他人、與人共事;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專業知識與思想品德、身心素質能充分發展、和諧統一。

第二,高職德育內容創新,就是要充實高職德育內容,指導學生正確分析、認識現實問題。豐富“兩課”、“鄧小平理論”教學及常規教育管理內涵,把胡錦濤總書記的“科學發展觀”思想充實到“兩課”之中,強化實踐教育環節,用理論指導實際,用實踐檢驗真理,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要引導學生健康發展。由傳統發展的思維方式轉變為科學發展的思維方式,就要把教師隊伍思想觀念發生的深刻變化作為明顯標志。首先要求創新課程體系。理論課程體系根據培養目標,圍繞知識、能力、素質要求,突出應用性、針對性、先進性,體現前瞻性,注重學生人文素質的可持續發展,以“必需、夠用”為度[2]。其次要求創新精神教育。就是培養學生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不滿足現狀,對現有的答案敢于提出疑問,善于思考,勇于向權威挑戰,有創新的想法,敢于提出問題和探索解決問題的新途徑、新思路。最后要求創新能力教育。就是培養學生具有創新的本領,這是創新精神的具體體現和實踐,創新能力包括具有較扎實的科學文化基礎、有較寬廣的知識面、有本專業扎實的基本技能、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和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

第三,高職德育手段的創新,就是必須改進德育方法。改德育中的注入式為啟發式、討論式,貫徹疏導方針,培養學生主動思考問題的自覺性;努力建立生動活潑、民主平等的良好班風和學風。發揚教學民主、平等待人的作風,支持學生暢所欲言,允許發表不同意見,促使學生發揮各自優勢,各顯其能,形成你追我趕、奮力爭先的生動局面;提倡競爭,鼓勵冒尖,樹立有說服力的學生典型;發揮思想政治工作辯證地認識和處理學生思想素質提高中的不平衡性和反復性[3]。要全面分析、正確對待有個性、有創造才能的學生,一般這些學生不大安分守己,缺點也較明顯,如果只抓住其短處,可能抑制他的個性。教師既要愛護他們的優點,不挫傷他們的上進心,又要耐心細致地幫助他們克服缺點,使其能夠健康發展。

第四,高職德育途徑的創新,就是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借助互聯網的快速、便捷、信息量大等優勢,營造德育氛圍,借助社會各種德育資源,對學生進行全員、全程、全方位的德育。這要求我們的德育工作者必須掌握信息技術,開展網上德育工作。從當前情況可以看到,大多數的高職學生經常上網,網絡文化正影響著學生的思想、價值觀、擇友觀、學習和生活方式。網絡能為高職德育提供豐富的資源,提供無限的時間和空間,延伸高職德育的時空。因此,高職德育工作者也應該成為一位網絡德育的行家,要借助計算機、多媒體等手段,將德育內容設計成吸引人、教育人、易為高職學生接受的信息,供學生使用,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將教育內容隱含在歷史文化知識和現代科技信息之中,使教育對象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把高職德育從平面走向立體,從靜態變為動態,從現實走向超時空。

第五,高職德育注重營造德育氛圍,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和校外德育基地建設的創新。道德是一種“實踐精神”[4],要積極開展校園科技文化節和技能比武活動,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努力提高學生的科學和人文素質;關心學生社團組織建設,鼓勵學生展示個性、發掘潛能;支持學生參與民主管理,努力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和組織協調能力;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學生心理檔案;加強高職學生實習、實訓階段的德育,引導學生自覺以社會導向、職業導向修正自己的奮斗目標;用規章制度、職業道德規范學生的行為;弘揚先進典型,以勞模、帶教教師的人格力量指導學生如何做人,真正把高職學生培養成為受企業歡迎、思想政治素質好、業務精湛的技能型人才。

3 德育實踐中應注意的幾個事項

目前,以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本著“理論夠用、強化實踐”的原則,強化專業技能培養,增強學生的職業競爭能力,實現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新發展起來的高職學校的現實選擇,我們在進行德育創新時要注意以下幾個事項。

第一,要注意始終把弘揚人的主體性、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弘揚主體精神作為進行德育創新的精髓。因為沒有學生內在的積極性,再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內容和方法也是低效的。高職學生也是有理想、有感情、有需要、有行為能力和責任的人,學校是他們開始職業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橋梁”,他們只有在這里獲得全面、自由而充分的發展,才能在未來的職業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游刃有余,與時俱進。

第二,要注意充分利用區域優勢,設立德育基地;組織學生干部參觀學習,讓他們感受創業的艱辛;聆聽經濟建設的時代強音;開展以“走進一個企業,調查一項社會問題,參與一項經濟建設活動”為主題的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工程,讓他們親身參與到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實踐之中;通過更新教育內容與載體,挖掘豐富而又現實的社會德育資源,廣大學生表現出了強烈的參與熱情,使他們受到了民族精神的熏陶、傳統美德的滋養、時代進取精神的激勵,有力地推動了學校德育的實施。

第三,要注意在人、社會、自然這一廣闊背景下思考德育問題。豐富和發展時代德育內容,就要我們組織學生參與當地的生態環保行動,與市委宣傳部、市科技局、文化局、環保局等部門結合,組織不同內容的大型科普展覽和文藝表演;開辦文化藝術科技選修課;舉辦高職學生系列學術講座,邀請省內外學者有針對性地開展時代倫理教育、環境道德教育、形勢政策教育、責任誠信教育等,培養學生的全球意識、生態意識、未來意識、規則意識、公民意識,幫助學生樹立新的權利觀、義務觀、責任觀和新的公正觀、平等觀,讓時代的主流精神和社會的進步要求走進學生的心靈,努力實現人與社會、自然的和諧發展。

第四,要注意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對那些不利于學生發展的約束和規范進行改革,淡化管理痕跡,把德育的導向性與學生對自我發展的關心和期望結合起來;讓學生參與學院的某些管理和服務工作,組織學生開展教室文化、宿舍文化創意設計活動;開展健康保健和消防自救演習,編印和發放《大學生安全教育手冊》,體現對學生生命和健康的關愛;建立以學生干部隊伍為中心的各種學生自我教育管理、自我服務提高的組織,并指導他們充分發揮自身潛能。

第五,要注意高職學生道德教育環境的改善,首先不是來自于外部,而是來自于學校自身,應該通過自身環境的優化,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道德教育來實現。高職學校必須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生工作的意見》等文件來保證德育的一體化進程。要使“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的學生工作理念得到貫徹與深入。強化師德師風建設,把專業教學與教書育人結合起來,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育,用社會準則去規范年輕一代的思想和行為,提供什么、允許什么、限制什么、反對什么,都要態度嚴肅,旗幟鮮明。

總之,德育的目的是讓受教育者能“知德行善”,從根本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使之成為健全的社會主義建設者。高職學生的道德教育,要真正做到知行統一,尚有十分漫長的路要走[5],嚴峻的挑戰,也會成為德育改革的機遇,高職學校教育工作者要振奮精神、開拓進取,這些都是從貫徹科學發展觀的角度對職業教育以人為本的闡釋。從繼承性的德育向創新性德育的嬗變,是教育變革的重要課題,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

[1]宋東風.大學生德育教育思考[N].光明日報,2008-11-18.

[2]李讓恒,陳全文.創新,成就品牌專業的靈魂[N].中國教育報,2006-10-12.

[3]李莉.堅持科學發展觀,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福建商業高等??茖W校學報,2006,6:2.

[4]儀垂杰.關于高校德育創新的思考與實踐[N].光明日報,2009-10-19.

[5]賀爭平.堅持科學發展觀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J].高教論壇,2005,6:44.

G640

A

1671-1246(2011)08-0011-03

猜你喜歡
德育高職學生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向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改革與創新
趕不走的學生
學生寫話
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討
關于提高高職人才培養質量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