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師培訓是教育發展的第一戰略——武漢市新洲區教師培訓工作側記

2011-03-21 02:19林貴明
湖北教育 2011年8期
關鍵詞:新洲學科素養

◎/特約通訊員 林貴明

本刊曾以《焊接斷層的師資》為題,報道武漢市新洲區的教師培訓工作,從一個側面解密新洲教育優質發展、頻頻制造高考新洲現象的內在原因。進入“十二五”,新洲教育正以升華“新洲現象”、豐富“新洲品牌”為抓手,努力實現由局部領先到整體領先、由做強“新洲品牌”到擴大“新洲效應”的歷史跨越。要達成這一理想,區教育局局長楊志勇認為——

還是這座普通的院落,所有房屋都建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一間改造為多功能教室的平房,一間濃蔭覆蓋下的食堂,一棟綜合樓,集辦公、教學、學生住宿于一體。不是周末,沒有教師集中學習的日子,院內靜寂無聲,只有車水馬龍的回聲說明這里處于鬧市。不走進辦公室,你感受不到這里的繁忙,難以想象這里是容納數千名教師繼續教育的課堂。鍵盤敲擊里,跳動著學科教學質疑解惑的信息;鼠標點擊中,展開了新洲教師培訓工作的創新篇章。

>>輔導團隊在培訓。

問津第一要務

舊街中心小學劉菊玲原是一位語文教師,轉崗音樂課教學后,原來能唱會跳的特長相對于內容豐富的小學音樂課程來說,顯得捉襟見肘。就拿音樂欣賞課來說,既要能走進作品里去,還要能走出來與學生分享,劉老師十分著急,深感自己底子太薄。課程教學尚且難以應付,更不談滿足培養學生課外興趣的需要。

“焊接”斷層師資時,初中教師彌補高中不足,小學教師填補初中空檔,最易導致初中、小學骨干教師斷層。交通便捷的汪集中學,原是一所師資力量雄厚的初中,過去五年里,該校15名骨干教師調入高中,同時引入15名小學教師,學校每年都為“排兵布陣”犯難。校長范明祿介紹說:“小學教師到初中后,開始時信心滿懷、干勁十足,但教書是要有功底的,僅憑熱情絕對不行。他們遇到挫折后就有人打退堂鼓,現在每年報崗,大多喜歡申報非中考科目的教學崗位,原本人員充足的中考科目師資居然青黃不接?!?/p>

地理位置偏僻的鳳凰中學,一度一將難求的中考科目倒是很快“小鬼當家”,出現以小學引進教師為主的局面。走進七年級語文備課組,蔡艷春、雷進寶、蔡艷霞,農村中小學少見的“一色青”。他們有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的決心,但雷進寶老師的一些話也透露出了他們的苦衷:“真正深入到初中語文教學之中,我才認識到自己缺少專業知識的系統學習,但同科沒有富余教師,一人要頂一片天,哪有時間出去系統充電呢?”

顯然,教師隊伍數量配足、學科配齊后,全面提高教學水平無疑成了當務之急。新一輪教師培訓應從何處著手,如何給力?新洲教師培訓中心組織了兩次專題調研。

底氣、功底、系統充電……不單指學科知識或者教材教法,而且直接指向人的思維品質、教學境界。學科素養,新洲教師培訓中心敏銳捕捉到這個不算新,但之前從未系統思考過的培訓命題。第一次調研結束后,培訓中心就將“農村中小學教師學科素養培訓”作為師訓工作的特色項目來做:抓教研組長培訓,用集體備課制度強化校本培訓機制,用集體備課水平助推校本培訓水平;抓轉崗教師集中培訓,聘請師范院校應屆畢業生頂崗實習,讓轉崗教師抽出兩個月時間到高等院校、名師崗側專心學習。兩項舉措說干就干,雷厲風行,為提高轉崗教師的適崗能力下了場及時雨。新洲區中小學教師學科素養培訓榮獲武漢市教師培訓特色項目一等獎。

第二次調研結束,同樣是一疊寫滿“需求”的個案材料擺在大家面前。年過五旬、頭發花白的師訓中心主任許德順分析說:“學科素養培訓只能叫取得階段性成效,轉崗教師上講臺有了信心,更多教師開始關注自身學科素養,但受工學矛盾、培訓資源、培訓方式限制,治標有力,治本不夠,轉崗教師這個‘點’上動起來了,全體教師這個‘面’上的要求沒得到很好的滿足?!痹S主任的分析得到一致認同,同樣是圍繞教師學科素養提升,由此推出的一系列新舉措,成為2011年師訓工作的重頭戲。

破解第一難題

很顯然,新洲區教師學科素養培訓立足于培養學者,而不是培訓一般教書匠,必須達成一般教師培訓最想達成,而又最難達成的學習型、研究型教師培養目標,必須解決近些年備受媒體批評的教師業余時間不讀書問題。

許德順用“三個一”向區教育局匯報了2011年啟動的“新洲教師行動網”工程:建設一個基礎項目,搭建新洲教師自己的網絡學習平臺;形成一種有效機制,教師通過自主研修提升學科素養;解決一個瓶頸性問題,讓教師將更多課余時間用于學習。

順著這樣的思路,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進傳統培訓模式,用有效管理機制擴大培訓效益,用全新服務模式引領教師學習新風尚,讓每一名教師都在網上擁有自己的書房。新洲有這樣做的技術基礎,教師計算機應用技術培訓一直走在省市前列,教育技術能力大賽連年奪得國家和省級一等獎,專業技術人員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合格率在95%以上,遠遠高于一般區縣60%的水平。讓部分人犯難的是電腦裝備數量有限,雖然實現了寬帶網校校通,各校也配備了一定數量的計算機,但難以滿足個個上網、人人堅持網上學習的需求。局長楊志勇一番話打消了大家的疑慮:“連小孩想上網都有辦法,老師們就做不到?這不是電腦的問題,是人腦的問題?!?/p>

3月18日,新洲教師行動網正式組織教師注冊登錄、選課學習。兩個月過后,7100余名教師在網上確定了自己的學習計劃,開辟了自己的學習空間。6月2日,管理人員打開后臺管理,數據顯示:教師網上學習46084人次,網上發帖討論125120人次。查看舊街中心小學的教師網絡培訓學習情況:38名教師全都參加了培訓學習,次數最少的一個月學習20次,時間為33小時26分鐘;最多的是何春秀老師,一個月上網學習53次,時間為117小時20分鐘。何春秀老師選修了小學低年級班級管理、口語與交際教學等課程,就小學特色班級建設、口語教學語境創設等問題發起討論7次,各地教師回帖參與話題討論176人次。透過一組組數據,記者深切地感受到:新洲教師行動網為每一名教師的自主研修提供了充足資源、便捷時空,激活、整合和發揮了區域教師培訓工作的三大資源優勢。

激活、整合和發揮名師集群的輻射效應。對于一所學校來說,要有好的建設和發展,離不開名優校長的引領;要有好的學生管理,離不開名優班主任的帶動;要有好的課堂教學,離不開名優教師的示范。新洲教育網為各校配齊了這樣的名優集群輔導團隊,通過完善研修計劃、適時點撥評價,全面促進學校工作的整體優化。鳳凰中學雷于華親自抓學校網絡培訓,讓來自不同層面的先進理念、有效指導有序融匯進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之中,于是課堂輕松了,學生活躍了,參加市、區級體育、文藝競賽,逢賽必獲大獎,農村初中教師專業化發展現狀及策略研究的市級“十一五”課題于今年6月結題,成果被評定為A級,學校榮獲全市標準化初中辦學效益獎。

對于一個教學崗位來說,一人難稱百人心,一位名師的影響力畢竟有限。新洲教師行動網打破校際界限,為教師專業成長廣延名師,區級輔導教師小學語文12人、美術5人,初中數學10人、地理6人,高中歷史7人,隨意抽查每個輔導團隊,都集中了區內省級特級教師、省市骨干教師、市區學科帶頭人和優秀青年教師,名優集群,相得益彰。汪集中學梅艷老師說:“我非常喜歡教育家李鎮西的教育思想。在教學實踐中,區第一初中楊紅香老師的閱讀教學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區教研室江幼華老師的做法我很推崇,在網上得到他們的指導,我成了他們素未謀面的徒弟?!?/p>

激活、整合和發揮每名教師在培訓活動中的共振效應?!八緹o華,相蕩而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發靈光?!本W絡平臺給了平凡教師公開提出問題、獨立發表觀點的舞臺,給了更多教師共同關注、辨析探究的媒介,能量在相蕩相擊中釋放,思維在互相碰撞中產生靈感。舊街小學那位特別害怕上音樂欣賞課的劉菊玲老師,從網上搜集到大量輔導自己上好課的資料,把每次準備的教案都發到網上,把個人空間辦成眾多同行參考借鑒、交流提高的樂園。陽邏街第三中學的陶峰斌老師本是教壇新秀,他積極探索班級文化建設,通過豐富多彩的班級文化活動帶動良好班風、學風的形成。他把自己班級文化氛圍建設、活動開展的圖片傳到學習空間,把班級文化建設的體會和經驗寫成日志,瀏覽總數達2200余人次。武漢市功勛班主任潘美元工作室借他文化濃郁的教室做現場,主辦了班級文化建設專題研討會,陶老師關于班級建設的思想和做法日臻系統、完善。

激活、整合和發揮網絡海量信息的資源效應。網絡有海量信息,可供瀏覽消遣,也可供游戲娛情。教師行動網以中央教科所多年積累的學科知識、教法經驗和不斷生成的新知識、新經驗為基礎,把可供學習的豐富信息整合起來,為教師積淀和提升學科素養提供了營養豐富的饕餮大餐。已經是學校骨干教師的舊街小學陳學武老師,癡迷于探究學科素養與高效課堂的關系,網上一名專家提出的“種子課”理論吸引了他,這粒教育思想的“種子”也就在他的教學生活中扎根、拔節、開花。他向學生講授長度單位,把“厘米”的講解作為“種子課”,運用豐富的感知進行精講,后面再講“分米”“米”“千米”就水到渠成,快捷高效。

網絡還便于讓每個教師將自己的學習信息歸整,展開樂在其中、漸行漸遠的學習航程。打開新洲四中校長蔡金發的個人空間,“超級閱覽室”“精品書屋”里收藏有他愛看的哲學、教育學、管理學名著名篇,日志里發表了他百余篇哲學思考、管理體驗和關于教師專業成長的文章,“溫馨之家”中有來自不同學校、不同崗位的教師,“在線研討”里,提問帶著敏銳,回復透著靈氣,真正是一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馨香書齋。

傾注第一投入

僅憑一個網絡平臺,不可能讓習慣于課余閑聊甚至打麻將消遣的教師靜下心來閱讀、思考,不可能一下子讓每名教師倍感“此中有真意”而趣味盎然,也不可能立馬促成教師隊伍的自主研修、學科素養的整體提升。建好不如管好,管好才能用好。區教育局分管教師培訓的陳文華副局長,用“三個百萬”強調發揮教師行動網作用必須傾注的投入保障。

“百萬資金”?!靶轮藿處熜袆泳W”是中央教科所、北京師范大學根據新洲教師培訓需求量身定制的,教師注冊學習每年需繳納100元資源使用管理費,全區每年因此需要投入資金100萬元。區教育局規定,為切實維護《教育法》《教師法》賦予教師的繼續教育的權益,教師注冊學習的“百萬資金”由局、校兩級分擔,學校分擔部分從公用經費中列支,教師免費參訓學習。

“百萬學時”。不包括選修、研討學習,每名教師網上必修課一年必須完成100學時,全區教師要完成百萬學時。為督導“百萬學時”到位,培訓管理強化了“四有”措施:學習有人管,建立了區、街、校三級網絡管理系統,按一定人數或學段學科編班,配備管理員,每名教師是否參加學習、學習進度都有管理員督導;過程有人評,師訓科、師訓中心對各校網絡培訓運行不間斷檢查,對學員參訓情況定性與定量檢查相結合;結束有考試,逢修必考,以考試成績來認定是否結業;結果有實效,教師的學習過程與考評成績是績效工資浮動的重要指標,是評先晉級的必要條件。

“百萬熱情”。區教育局要求相關直屬單位用百倍萬倍的熱情支持、服務教師網絡培訓。區教師培訓中心組成管理團隊,一人負責一個區域;區教研室組成輔導團隊,一人負責一個學科;區教學儀器裝備站組成維護團隊,一人負責一個時段的技術支持。集中授課之外的日子,教師培訓中心比以前傳統培訓時期更忙碌,每個人早早來到工作崗位,及時匯總分管學區的培訓信息,認真解答教師學習過程中的質疑、提問。他們說,“現代化的學習手段需要現代效率的管理,為保證全區教師網絡培訓有序、有效運行,我們必須早上班、勤上網、多點評,百問不厭、提速工作?!?/p>

區教育局楊志勇局長對把教師培訓投入作為教育發展第一投入是這樣理解的,他說:“教育教學有賴教師的高投入,這里的高投入不應狹隘地理解為時間投入,恰恰應當是教師作為主導方的綜合素養。辦卓越的教育需要卓越的教師,用第一投入抓教師培訓,從本質上說,是在加大教育教學的第一投入,這是必須的,也是永恒的?!薄?/p>

猜你喜歡
新洲學科素養
讓陽東新洲的臘味飄香各地
【學科新書導覽】
土木工程學科簡介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四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三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八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七測
深圳新洲商業文化廣場
深圳新洲商業文化廣場
“超學科”來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