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稱呼語的變異使用及其人際語用功能分析

2011-05-03 02:26莊美英

莊美英

摘 要:稱呼語的使用通常遵循社會文化的規約,但在實際的言語交際中,由于受到具體語境及特定交際目的等因素的影響和驅動,稱呼語往往被說話者變異使用。本文從語用學的角度著重分析了稱呼語變異使用的人際語用功能,即緩和消極性語用用意的力度、縮短或拉長交際雙方的語用距離等。

關鍵詞:稱呼語;變異使用;人際語用功能;語用距離

中圖分類號:H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1)-03-0072-02

一、稱呼語的變異使用

人們在交際過程中,通常最先說出的話語是對聽話人的稱呼(陳松岑,1989)。稱呼語是傳遞給對方的第一信息,它反映了交際雙方包括年齡、職業、地位、身份、親疏等各種關系,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和交際意義。稱呼語包含呼語與稱謂:稱謂是介紹他人身份的詞語,與社會指示相關,如李先生,王局長等,具有傳統文化規約的的穩定性和禮貌特征;而呼語則是當面招呼用的表示彼此關系名稱的詞語,感情可褒可貶,更具有隨意性和開放性。

在實際的言語交際中,由于受到具體語境及特定交際目的等因素的制約,說話者往往有意違反言語社團的行為規范,偏離稱呼語使用的常規,使其呈現出跳躍性、靈活性和變異性。例如,在簡·奧斯汀的小說《傲慢與偏見》中有這樣一段對話:

Mrs.Bennet:“oh, single, my dear, to be sure! A single man of large fortune……what a fine thing for our girls…….”

Mr.Bennet:“How so? How can it affect them?”…

Mrs.Bennet:“But, my dear , you must indeed go and see Mr. Bingely when he comes into the neighborhood”.

Mr.Bennet:“It is more than I engage for,I assure you. ”

Mrs.Bennet:“Mr.Bennet, how can you abuse your own children in such a way?”

Mr.Bennet:“You mistake me, my dear”.

班納特太太很希望班納特先生去拜訪年輕富有的彬格萊,建立來往,以便將來把自己其中的一個女兒嫁給他,出于這種心理需求,她一開始反復使用昵稱“my dear”來稱呼老公,以說服他答應自己的請求。遭到拒絕后,其稱呼立刻變成了“Mr. Bennet”,距離一下子拉遠了,指責與不滿也溢于言表。由此可見,稱呼語不僅具有一般的人稱指示作用,還具有非常重要的人際語用功能,是傳達人際意義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建立、發展、改善、調節或終止與他人關系。

二、稱呼語變異使用的人際語用功能分析

順應論的提出者Verschueren認為(1999:55-56),語言的使用是“一個經常不斷的,有意無意的,受語言內或語言外因素左右的語言選擇過程”。人類之所以能夠在語言使用過程中不斷地作出選擇是因為語言具有變異性、商討性和順應性。個體角色的多重性及同一角色稱呼的多樣性等因素使稱呼語具備靈活變通的可能性,稱呼語的使用實際上就是語言選擇的過程。王瑞敏(2006,64-65)認為,稱呼語的變化具有“行事功能、人際關系指示功能和情感的指示功能三種”,本文在此基礎上,結合相關例句,從語用學的角度對稱呼語變異使用的人際語用功能做了進一步的分析。

(一)緩和消極性語用用意的力度

說話人向聽話人表示批評、譴責、諷刺、反對、拒絕等的直接話語,或隱含類似用意的間接話語,容易威脅到聽話人的正面面子,引起情感對立,因而都是些都是消極類言語行為,具有對人際關系的負面效應。為此,說話人選擇特定的話語形式或策略,包括稱呼語的使用策略,可以降低話語刺激強度,減少對人際關系負面影響的力度。

1、表示委婉的拒絕

拒絕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較高的言語行為,并且是一種“本質上威脅請求者正面面子的威脅行為”(Brown&Levinson;,1987)。由于拒絕語通常威脅被拒絕者的面子,因此人們在實施這一行為時常常要考慮禮貌問題,用一些禮貌策略來減緩對對方面子的威脅,稱呼語的巧妙使用也是其中之一。例如,小仲馬的名劇《私生子》描寫了資本主義社會中一個私生子所遭受到的種種苦難。劇終時,這個私生子終于明白他的叔叔原來就是自己的親生父親。這時,父親向他要求道:“當我倆單獨在一起時,你一定會允許我叫你兒子的”,“是,叔叔”。兒子答道?!笆恰钡幕卮鹗菍ζ渖敢蟮谋砻鎽Z,“叔叔”的稱呼又是對其生父要求的實質拒絕,兩者的對比使用委婉地表達了兒子對其生父的氣憤。此處稱呼語的巧妙使用,既維護了生父的面子,又達到了兒子的交際目的,比“誰是你兒子?!”、“你不是我父親!”等回答更具間接性和藝術性,為聽話人留下思索空間,達到含蓄委婉、意在言外的表達效果。

2、表示委婉的責怪

不管理由是否正當,批評、責怪他人都是是違背禮貌原則、使對方丟面子的行為,會損害交際雙方的和諧關系,尤其是當說話人的身份、輩分或地位等低于聽話人的時候。因此,采取恰當的語用策略,降低由于責備等言語行為給人際關系帶來的負面影響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

丈夫:你身體好些了嗎?

妻子:局長大人,謝謝你的關心。

人際關系大致可以分為陌生關系、工作關系、朋友關系、家庭關系和情愛關系五種。在以上例句中,妻子稱丈夫為“局長大人”,把家庭關系轉為工作關系,凸顯了職位,弱化了親情,其實是妻子在借助稱呼語的變異使用間接地表達自己對丈夫的責怪。比起“只知道忙工作,你還關心我的死活???!”等直接的責怪更委婉、含蓄,避免了因火藥十足的指責而導致的夫妻爭吵、反目等有損和諧家庭關系的后果。

3、表示委婉的諷刺

有時,說話者為了盡可能地維護交際雙方的面子或礙于自己的身份和背景,不便直截了當地表達自己對某人某事的蔑視或不滿,就會采用稱呼語來實現暗諷的功能,因此,稱呼語可被用作隱蔽性策略攻擊聽話人。例如,在電視劇《潛伏》中有以下一段對話。

[語境信息]余則成剛把翠平接到天津時,兩個人由于文化背景和社會地位的懸殊發生了爭執。

余則成:翠平同志,你來之前組織跟你交代了沒有,這次任務的性質….

翠萍:余同志,我們都有覺悟,但你得講理,帶槍的事可能是有些不妥,咱就不說了,那我問你,給咱倆拉纖保媒的人是誰,你知道???

余則成:你們村的王彩菊,也是你的嬸娘。

翠萍:對,我想起來了,袁政委是這么說的,記得怪清楚的。

余則成:游擊隊長同志,我覺得你不適合這項工作。

余則成與翠萍開始是以“同志”相稱,十分客氣,但后來余則成稱翠萍為“游擊隊長同志”實質上是對翠萍的諷刺,意思是“你只適合做個小小的游擊隊長,打個冷槍,埋個地雷, 藏個雞毛信什么的,像潛伏這種需要高智商、高文化素質的工作, 你這種大老粗是根本做不來的”。但是余則成介于自己知識分子的身份和翠萍的火爆脾氣,同時也是為了防止兩人的爭吵升級和關系惡化,不能直言,只能暗諷。

4、表示委婉的道歉

〔語境信息〕兒子偷放鞭炮,被爸爸發現, 爸爸嚴詞警告。

爸爸:下次再讓我發現了,饒不了你,聽見了嗎?!

兒子(敬禮):Yes, sir!

“Yes, sir!”在英語中原本是下級表示服從上級的命令。在這里,兒子稱爸爸為“sir”是稱呼語的變異使用,以幽默的方式應對父親的嚴厲警告,既接受了父親的批評,又維護了自己的正面面子。

(二)縮短或拉長交際雙方的語用距離

語用距離就是指交際雙方在特定的交際環境中所感知和確認的彼此之間的關系密切程度,可用語用親密度(intimacy degree of pragmatic distance)來描述。語用距離可分為初始語用距離(initial pragmatic distance)和交際語用距離(ongoing pragmatic distance)。初始語用距離是指交際行為發生之前,交際雙方所推定的彼此之間的語用親密度。交際語用距離即是交際雙方根據對方的話語所推定的語用距離。對特定的交際雙方而言,初始語用距離是靜止的或相對靜止的,而交際語用距離是不斷變化的,是可以洽商的。在日常交往中,稱呼語的恰當使用具有縮短或拉長交際雙方語用距離的人際語用功能。

1、縮短交際雙方的語用距離

在某些特定的場合,說話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 會使用稱呼語來縮短與聽話人的語用距離,還是以電視劇《潛伏》為例。

(1)〔語境信息〕天津情報站站長吳敬中暗中請余則成幫他敲詐漢奸穆連成,中飽私囊。當戴笠來天津肅貪時,他十分緊張, 要堵住余則成的嘴。

吳敬中:“來來來,坐。則成啊,下邊戴局長要個別會見,你知道怎么說嗎?”

……

吳敬中:“你比我了解戴局長啊,跟你說實話吧,我這心里真有點緊張?!?/p>

余則成:“我這兒您盡管放心,只是馬隊長和陸處長那兒,您得多做工作?!?/p>

吳敬中點頭:“那我就拜托了,兄弟!”

余則成:“別,站長您別這么說,您是我的老師,不能以兄弟相稱的?!?/p>

(2)〔語境信息〕吳敬中畏懼原先的屬下、保密局情報處主任陸橋山歸來抨擊,想讓余則成幫助調整一下倆人的抵牾。

吳敬中:拜托你了,兄弟……

余則成:別,站長,您是我教員……

站長:哦,對……

在以上兩例中,吳敬中與余則成的初始語用距離為領導與下屬、上級與下級,但因有求于余則成,吳敬中不惜降低自己的身份,稱其為“兄弟”,把工作中的上下級關系變為家庭中的手足關系,使兩者的交際語用距離大大拉近了。

2、拉長交際雙方的語用距離

稱呼語的變異使用既能縮短與聽話人的語用距離,也能保持或拉長交際雙方的語用距離。例如,電視劇《蝸居》中有這樣一段對話。

〔語境信息〕宋思明為市長秘書,陳寺福是房地產開發商,企圖讓宋思明利用手中權利幫他中標。

陳寺福:呃,宋大哥,我這都找你好多天了,也不知道您怎么沒消息了?

宋思明:不要大哥大哥的,聽著像黑社會,你叫我宋秘書就行了。

陳寺福(一下不知道該接什么話了):呃,宋……大哥,我真有急事,后天就是標書的截止日期,您說個話,我好心里有底。

陳寺福想跟宋思明套近乎,稱他為“大哥”,增加親密度,宋思明對他的糾正使得他們的關系由兄弟關系拉回到工作關系,雙方的交際語用距離一下子變遠了。

三、結語

稱呼語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非常頻繁的一種語言形式,研究稱呼語的人際語用功能及其在會話中的語用含義是一項饒有趣味的研究議題,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希望本文能幫助讀者恰當地理解和使用稱呼語來達到交際目的,并增強語言使用的藝術。

參考文獻:

[1]Austen,Jane.Pride and Prejudice.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Study Press,1991.

[2]Brown,P&Levinson,S.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Language Use[M].Cambridg: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3]Verschueren,J.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London:Edward Arnold (Publishers)Ltd,1999.

[4]陳松岑.禮貌語言初探[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9.

[5]王瑞敏.稱呼語及其語用功能分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6,(1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