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闖市場時期我國紀錄片的最后防線

2011-05-03 02:26張菁菁
關鍵詞:賈樟柯娛樂化防線

張菁菁

摘 要:上世紀90年代的“新紀錄片運動”之后,紀錄片本質回歸之后得到了極大地認同。進入21世紀后,大眾紀錄片面臨著舉步維艱的困境,制作者開始嘗試在紀錄片中融入娛樂元素,收視取得了不錯的反響,但是這在一定程度上觸碰到了紀錄片的底線,這樣的變更到底是對紀錄片的重新解讀還是顛覆呢?著名導演賈樟柯的五部紀錄片恰恰是這個時期紀錄片的代表。本文試圖通過他的紀錄片來討論紀錄片在新世紀的典型情況。

關鍵詞:紀錄片;防線;賈樟柯;非虛構;娛樂化

中圖分類號:G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1)-03-0105-01

“闖市場時期”的紀錄片是指新世紀的中國紀錄片。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黨委書記林峰把30年的中國紀錄片發展史分為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大致是上世紀80年代,一個求發展的時期;第二個階段大致是上世紀90年代,一個創風格的時期;第三個階段就是進入世紀之交后的一個時期,闖市場時期。

在這個時期,我國紀錄片實現了更大規模的發展,很多媒體創辦了紀實頻道,還有大型的文化紀錄片的崛起,近十年來中國的電影紀錄片也開始崛起,出現了許多優秀的電影紀錄片,個體的工作室和民間專門拍攝紀錄片的文化公司有了很大的發展。

一、大眾時期多元審美各種風格的紀錄片

上世紀90年代的“新紀錄片運動”使以精英文化形態為代表的紀錄片打破了以宣傳和教化為目的的傳統紀錄片一統天下的格局,紀錄片得到了本質的回歸。

進入21世紀后,面對大眾紀錄片舉步維艱的困境,制作者開始突出強調大眾紀錄片的大眾性,并嘗試在紀錄片中融入娛樂化、世俗化元素,并形成了以大眾紀錄片為主導的中國紀錄片多元化發展的新格局,大眾紀錄片的敘事語言與多元的審美風格成為當今紀錄片發展所關注的主題。

人們變得包容了,能夠用包容的心態去接受各種形式和風格的紀錄片。其實,風格的多變很容易被不同人群接受,但是圍繞紀錄片的底限:非虛構性和紀錄性特征一直很有爭議。

賈樟柯的五部紀錄片正是在這個時期拍攝的,他的紀錄片恰恰反映了當下紀錄片的一些特征。

二、紀錄片底限的觸碰:賈樟柯紀錄片和擺拍成分

(一)賈樟柯紀錄片介紹。賈樟柯是中國第六代導演中最具國際知名度、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的作品中一貫堅持平民角度。紀實美學是他的作品的主要特征,他曾經拍攝過《公共場所》、《狗的狀況》《東》《無用》以及新近的《海上傳奇》。

(二)賈樟柯紀錄片的擺拍成分。著名影評人湯尼·雷恩曾經訪問到賈樟柯,為什么賈的紀錄片和記錄真實的電影的傳統——固有的基于觀察和不介入有著很大的不同,這也是影評人對于他的電影是否擺拍提出的委婉說辭。

賈樟柯表示,在他的記錄片拍攝中不排斥擺拍,他認為我們如果感覺到了真實,但真實沒有在攝像機面前發生的時候,為何我們不去利用擺拍的方法呈現那種真實呢?電影(包括紀錄片)的真實是一種美學層面的真實,它不應該對法律層面的真實做一個承諾,所有的東西都是為美學的真實服務。

(三)紀錄片的底線;非虛構性。紀錄片是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并對其進行藝術的加工與展現的,以展現真實為本質,并用真實引發人們思考的電影或電視藝術形式。

“對現實創造性處理”完全可以做出不同的解釋,不同理解也是造成分歧的原因。一種正確、積極的理解,應當是指作為藝術作品必須包含的創作主體對所反映的現實世界的社會傾向以及審美取向。

當然,無論是選擇題材,還是拍攝角度和剪輯方式,都是創作者作為認識主體對客觀真實的一種努力和接近,而這種努力和接近也可能與客觀存在的真實產生更大的距離。何況現實存在是一個具有多層次、多側面的運動過程,任何紀錄片都不可能完全窮盡它。因此,在記錄過程中,紀錄片創作者的選擇實際上是對真實的不斷選擇,是體現創作者自己對真實的理解的選擇。盡最大努力的接近真實才是對紀錄片最大的接近。

三、賈樟柯電影的非市場化走向和電視紀錄片的娛樂化手法

(一)賈樟柯紀錄片的非市場化走向

和他的紀錄片一樣,賈樟柯喜歡用相當的長度表現人物的狀態,讓觀眾去體會和揣摩。

在拍完《小山回家》后,總有人問他,為什么要用氣氛中的長度,全片十分之一的時間,而僅僅兩個鏡頭去表現民工王小山的行走呢?賈樟柯知道,這7分鐘足足等于28條廣告,兩首MTV……這是這個行業的計量方法,是他們的方法。對他來說,如果有一個機會讓他與別人交談,他情愿用自己的方式說一些實話。

(二)紀錄片的娛樂化現狀?,F在各個電視臺紀錄片頻道的拍攝和制作很多在模仿Discovery的風格和手法,加入了很多的娛樂元素。在市場化進程中為了收視的提高對紀錄片的某種特質做些變動似乎可以獲得更加好的效果,何樂而不為呢?

其實,任何事物都存在著過猶不及、物極必反的定律,紀錄片也不例外。娛樂化是一把雙刃劍,它一方面使紀錄片最大程度地貼近觀眾,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贏得立身之地;同時它也給紀錄片的紀實性帶來了沖擊。

一部影片中娛樂性因素的增多在某種程度上意味其真實性成份的減少。最后,娛樂化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紀錄片人的功利思想。在極端商業化的市場環境下,紀錄片面臨著艱難的困境。要想制作出符合良心、有極高價值的紀錄片是需要付出大量犧牲的。依我看,賈樟柯的紀錄片沒有采用現在這個行業的計量方式,跟著內心走,這個在娛樂化層面上拿捏的還是非常得當的。

參考文獻:

[1]任遠.紀錄片的理念與方法[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8,(1):46.

[2]賈樟柯.賈想[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3):17.

[3]劉軼.從精英走向大眾——90年代以來中國紀錄片審美形態的演化[D].吉林: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5).

猜你喜歡
賈樟柯娛樂化防線
哼,我比你想象的還要重要!
從德國功能翻譯理論看影視劇字幕翻譯的娛樂化傾向
漫談賈樟柯的導演藝術和影像風格
賈樟柯電影敘事的板塊結構分析
淺談中國電視媒介教育功能及思考
淺談我國電視真人秀節目存在的問題及發展策略
從《山河故人》看賈樟柯的變化與堅守
賈樟柯電影中的底層人物形象塑造
筑一道抗“毒”防線
防線上有多少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