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生涯教育與職業生活銜接的思考

2011-05-03 02:26繆曉靜劉蓓
北京電力高等??茖W校學報 2011年6期
關鍵詞:生涯教育大學生

繆曉靜 劉蓓

摘 要:有效推動大學畢業生從學校到工作的轉換,幫助其順利實現職業生活的適應,從而完善職業生涯發展與終身學習之間的關聯體系,成為教育者應當思考的問題。本文探討大學生生涯教育與職業生活銜接的相關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生涯教育;職業生活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1)-03-0167-02

在當前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逐漸成為備受關注的社會熱點的背景下,如何有效推動大學畢業生從學校到工作的轉換,幫助其順利實現職業生活的適應,從而完善職業生涯發展與終身學習之間的關聯體系,成為教育者應當思考的問題。

一、職業生活適應的基本內涵

從職業生涯發展的角度講,個體的職業生活包括虛擬和現實兩個階段,前者是進入工作世界以前對職業的探索和體驗,后者則是進入工作領域后的職業生活歷程。對于人類社會的當代處境,貝克(U.BecK1994)曾經指出,人類正在進入的后現代社會是一個“危機社會”,各種組織、社區和個體都處于危機狀態,面臨著挑戰和不確定性,經常陷入矛盾和模棱兩可的境地。這種生存境遇的變化,對當代從業者的職業生活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首先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就是對職業生活的適應能力。職業生活適應,就是個體運用自身知識、態度和能力參與社會生產與服務過程中,體驗環境的變動,感受環境的壓力,對自身的角色、能力、態度、價值觀、人際關系等進行評估并不斷做出調整的過程。誠如杜威所指出的,“良好的適應能力意味著一個人的成功,所以我們本能地對學會適應比對其他任何東西都更感興趣?!?。

二、加強大學生生涯教育與職業生活銜接的思考

(一)更新教育理念,重建教育與職業的關系

傳統的教育理念中,學校更多地注重彰顯自身“普通教育”機構的特色,以推動學生的“一般發展”為教育追求,從而將生涯發展問題一定程度上邊緣化。這種現象與世界教育發展的歷程有密切的聯系,但在科技和信息革命風起云涌、職業生活不斷變化的新時代背景下,表現出若干缺失與不適應。本研究認為,有必要重新審視傳統的教育觀,從而建構起新的教育與職業之間的關系。首先,要尊重職業知識的特殊性和特殊價值,將職業知識合理地納入課程實踐中.職業知識是人類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個體未來的生存、發展與幸福有密切的聯系,在普通教育體系內部,應當打破“知識偏見”,將職業知識以合理的形式納入到學校課程體系中,注意課程所展示的社會職業的形象,在課程開發與課堂教學中融入相關的職業知識,并且把探索職業知識作為研究性學習的重要內容。其次,要尊重學生多向度的發展可能,將學校教育作為開發學生未來職業潛能的途徑之一從多元智能理論出發,只有理解了這種多向度的發展可能,才能真正地實踐優質教育和個性教育的理念。作為教育者,應當尊重學生,基于多元智能開展教育,理解和推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的發展,幫助學生潛移默化中增強對自身未來職業可能性的透析。

(二)重視勞動的價值,關注學生在學校中的生涯探索

基于對勞動的深入觀察和深刻理解,馬克思、杜威、陶行知、黃炎培等都非常關注勞動的意義與價值,在我國傳統的學校教育中,也將勞動技術教育作為全面發展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然而由于眾多的原因,在當前的學校實踐中這種對勞動的關注基本上止于口號或流于形式。本論文基于個案研究結果,提出若干相關的建議。首先,引導學生在勞動中體驗和認識職業世界。勞動不僅是一種教育活動,也是一種體驗和認識職業世界的良好方式。勞動中對職業活動的深度參與、對勞動工具的使用、與同伴的競爭與合作、對勞動經驗的分享交流等,都是青少年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教育資源,因為只有讓學生參與勞動才能引導其理解勞動、尊重勞動者,并且建構對職業生活的個體理解。在學校教育過程中,應當善于設計各種勞動課程,真正把全面發展教育落實到實踐中。其次,推動學生的生涯探索活動。職業生涯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學校尤其是大學階段的個體發展為成人期的職業發展奠定著基礎,而這種基礎性的作用表現在對學生職業能傾、職業性向等多方面,可以說職業生活的適應與發展狀況顯示著學校教育活動的延時影響。大學有責任進一步厘定學生的發展目標,從為學生個體生涯發展提供良好基礎的角度出發,重新審視學校的課程和教學活動,重視以生涯探索為取向的課程,幫助學生有組織、有計劃地在學校階段就提高對未來潛在的職業發展有所認知。學校系統應當不僅關注到學生科學與人文方面的發展,同樣有必要關注到影響學生未來職業發展和生存質量的生涯發展。

(三)推進學校系統內生涯指導工作的統整

盡管學校職業指導工作在中國己經走過了相當長的一段歷程,但是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其在學校教育過程中卻未受到應有的重視。在就業壓力不斷增加的時代背景下,大學在這方面做出了積極的行動,但是就整個普通教育而言,對生涯指導的認識仍存在很多的差異之處,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大力加強基礎教育階段的學校生涯指導。傳統的教育理論強調,普通教育應當以“普通”為本質特征,培養學生在德、智、體、美等諸方面取得較為全面的發展,但是卻忽視了生涯發展也是學生發展不可或缺的內容,完整的教育不能缺少了對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的關注。因此,有必要在教育政策中明確生涯教育的地位,提出機構、師資、評價、課程等方面的要求,注重生涯指導過程中學校、社區、家庭、學生等多方面的共同參與。二是要加強學段轉換過程中的生涯指導。學生在教育系統內的發展,伴隨著一系列的升學過程,尤其是初等教育到中等教育之間的轉換和從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轉換。應對糾正“分數本位”教育的蝙狹觀點,對學生生涯發展給予應有的關注。因此,教育系統應加強學段轉換過程中的生涯指導工作,從系統的視角規劃初等、中等與高等教育之間的過渡,為學生的生涯決策提供更豐富的信息。三是要建立貫穿整個學校生活的生涯教育課程體系。個體的生涯發展有著共同的階段性特點,在生涯教育課程開發的過程中,應當積極研究推進學生生涯發展的課程形態,提出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生涯教育目標系統,開發貫穿整個學校生活的生涯課程。

(四)推動大學的就業教育向生教育轉變

生涯指導與就業指導是兩種不同的工作模式,在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方面所起的作用不盡相同的。面對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就業指導采用的是“就事論事”的方式,而生涯指導則更注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引導個體對自己的職業未來進行合理的設計,并制定有效的發展策略。從就業取向走向生涯取向,則是未來大學生涯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首先,優化大學生涯教育課程。大學生涯教育應從學生進入大學時開始,開設生涯發展課程、開展職業指導講座,讓學生了解學業與就業的關系,認識將來所要面對的就業競爭市場,樹立良好的就業心態,培養良好的職業心理素質。然而,目前的情況并不能使人感到樂觀,已經開設的生涯指導課程由于缺乏專業的師資而無法保證質量,有許多大學的生涯指導是放在“兩課”當中實施的,有許多教師本身對職業世界就缺乏了解。因此,有必要加強生涯教育教師隊伍的建設。其次,注重生涯指導與心理咨詢相結合。當前許多大學的生涯指導和心里咨詢是不同的部門,承擔著不同的任務,工作的部門性較強而協作不夠。在大學生涯教育的過程中,有必要將生涯指導和心里咨詢結合起來,更全面地幫助學生認識自我,了解自己職業性向、就業弱點等。將生涯發展指導和心理發展指導結合在一起,應當成為今后大學生涯指導工作需要重視和研究的方面。

從個體的職業生活角度看,面對不確定的職業未來,大學畢業生有必要確立自身的職業錨,在個體與組織的不同需求之間找尋到生涯發展的平衡點,從終身學習的過程中尋找職業生涯發展的新動力,而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可以起到獨特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華紅琴.人生發展心理學[M].上海大學出版社,2002.

[2]陳向明.聆聽與傾訴[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了21世紀的教育—問題與展望[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4]白蕓.質的研究指導[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5]葉斕.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6]謝維和.從分配到擇業大學畢業生就業狀況的實證研究[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猜你喜歡
生涯教育大學生
第29屆世界大學生 冬季運動會精彩掠影
大學生就業趨勢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校園心理劇在中學生涯教育中的應用的案例分析
強機制 重課堂 多踐行
且行且思考
黨中央給大學生留下啥印象?
學生情緒智力對學校德育工作的啟示
生涯中的選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