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致良知以重建道德生活

2011-05-14 17:16
中國新聞周刊 2011年39期
關鍵詞:良知人情冷漠

10月13日,廣東佛山五金城,再一次以最為殘忍的方式展示了我們這個社會的道德淪喪與人情冷漠。

兩歲女孩小悅悅被一輛面包車撞倒、碾軋,接下來的幾分鐘,還有呼吸的小悅悅孤零零地躺在路邊。18個路人先后經過,都當沒有看見這一幕。就在此期間,小悅悅又被一輛貨車碾軋,她在血泊中痛苦地抽搐。

最后,一位拾荒阿姨陳賢妹經過,將小悅悅搬離街心,高聲叫喊,驚動了小悅悅的媽媽,小悅悅才得到救助。今天,小悅悅正在死亡線上掙扎,而這個社會的道德潰散與由此導致的人情冷漠,再度引發人們的焦慮與熱議。而這樣的焦慮、議論,恐怕也正是一場道德覺醒的開端。甚至于本次事件中的冷漠路人,也并非沒有向善的希望。

路人的冷漠確實令人震驚。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睘槭裁?,孟子論證說:“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笨吹揭粋€不懂事的幼兒爬向水井口,所有人的心靈都會被觸動,產生一種最為深切的擔憂,而本能地伸手去拉他一把。是的,孟子和整個儒家傳統都相信,不愿眼看自己的同類走向死亡,這就是人的本能。人類社會正是靠著這種惻隱之心而得以存續的。所以孟子說,“無惻隱之心,非人也?!倍?,“惻隱之心,仁之端也”。這種惻隱之心,就是人性善的證明。

有人通過觀看錄像注意到,除第一人若無其事繞著走開外,其他人顯然注意到了發生的事情。第三個人可能目擊了全過程,一度想繞另走一條路,因看到第一人過去,也才繼續走過去。小悅悅被第二次碾壓后,路過的三輪車主、摩托車主顯然都注意到了,因而減速注視,但又離開。還有一位婦女帶著女兒經過,女兒可能想走近觀察,被母親拉開。另一名年輕女子拉著一名女童走過小悅悅身旁,二人盯著小悅悅看了許久,最終仍悄然走過。

也就是說,在這些路人中,怵惕惻隱之心在發揮作用。大多數人注意到了小悅悅的慘狀,并且其心靈都受到觸動,尤其是兩位婦女與女童的反應最為強烈。雖然他們最終選擇了悄然離開,但他們的心靈不可能不遭受折磨。記者后來尋訪到那位年輕女子,她用幾個形容詞形容自己的心情:“后悔、同情、心痛、內疚”。

事件發生后,有人在微博上開通一項民意投票:“如果你是佛山女童遭車碾事件的目擊者,你會怎么做”,已有數萬網友投票,其中14%的人選擇了“抱起孩子,趕緊救治”,接近80% 的網友選擇了“先撥打120或110求助”。這就是人心未死的證據。而只要人心未死,中國人就完全可以走出道德淪喪與人情冷漠的黑暗。

對于當代中國人的道德淪喪、人情冷漠,人們已有非常深切的感受,而每發生一次類似事件,人們也會尋找原因。受到過去二十年來盛行的經濟學、法學思維方式的影響,學者、媒體普遍傾向于將道德淪喪、人情冷漠的責任歸咎于不合理的制度。他們推論說,在社會政治生活中,人們不能享有人格尊嚴和充分權利,相應地,公民的責任感也就比較微弱。南京法院對彭宇案的審判結果,也對助人為樂、扶老攜幼的傳統美德,造成很大負面影響。

這樣的解釋當然是有道理的。當下中國各個領域的制度,確有諸多不合理之處,從而不利于人們的道德感之養成與擴展。為此,當然需要呼吁制度變革。但是,制度又如何變革呢?制度難道不是依靠人來變革的么?更為重要的是,即便制度有諸多不合理之處,難道我們就不生活了?就不做人了?

因此,面對當下嚴重的道德淪喪與人情冷漠,呼吁、推動制度變革當然是十分重要的,但同等甚至更為重要的是道德覺醒,社會重建。后者之所以重要,乃是因為后者更為簡捷易行。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這就是良心。人皆可以面向自有的良知,護持、擴展這樣的惻隱之心。這就是王陽明所說的“致良知”。由此,個人的氣質就會發生變化,多一些善,對他人多一些同情。善是可以傳染的,你善待他人,他人也會善待你。人們相互善待,冷漠就會退縮,社會秩序就會好轉。不管制度環境如何,我們至少可以生活在一個溫良的人際關系中。

仁、義、禮、智、信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并非抽象的概念,它就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而傳統文化的復興,可以為人心的覺醒、為國人的道德重建、為中國的社會重建提供更為堅實的支持。中共中央正在研究文化建設問題,創造一個寬松的文化環境,讓中華傳統文化在社會生活中扮演更為積極的角色,這應當是文化建設最為重要的議題。

猜你喜歡
良知人情冷漠
突然之間
東霞
倍er好用
欠人情
良知
人情
回答
敬畏歷史 守護良知
人情練達即文章
“良知”的義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