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默的螺旋

2011-05-14 09:07朱文杰
知識窗 2011年6期
關鍵詞:被試者螺旋助手

朱文杰

人們常說,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這話不假。然而接下來的問題是,聰明的人在掌握真理以后,會堅持真理嗎?

1956年,社會心理學家阿希進行了一個有關群體壓力的經典實驗。阿希將被試者組成7人小組,請他們參加所謂的知覺判斷試驗。事實上,在7名被試者中。只有編號為第6號的人為真正的被試者。其他均為實驗助手。

被試者與其他群體成員圍著桌子坐下后,實驗者依次呈現50套兩張一組的卡片。兩張卡片中,一張畫有一條標準直線,另一張畫有三條直線,其中一條和標準線一樣長。他們的任務是在每呈現一套卡片時,判斷編號依次為1、2、3的三條線中,哪一條與標準線一樣長。實驗開始后。頭兩次比較平靜,全體成員都選了同一條直線。作為第6號的真正被試者開始覺得知覺判斷很容易。在第三組比較時,助手們開始按安排故意做錯誤的判斷。被試者聽著這些判斷,困惑越來越大。因為在他說出自己的看法前,必須先聽前五人的判斷。

實驗結果表明,數十名自己獨立判斷時準確率超過99%的被試者,跟隨大家一起做出錯誤判斷的總比率占全部反應的37%。75%的被試者至少有一次屈從了群體壓力,做了從眾的判斷。

讓這些看到事物真相的聰明人說謊,保持與群體或他人一致的,不是什么魔法,而是一個“沉默的螺旋”,沉默的螺旋是西方傳播學中的理論,由德國心理學家紐曼提出。

人出于社會天性,為防止在交往中變得孤立,總是尋求與周圍關系的和諧。這樣,在輿論上就形成一種沉默的螺旋現象:當人們在公開發表意見的時候,如果感覺到自己的意見處于優勢時,便傾向于積極大膽地發表這種議論:當發覺自己的意見處于劣勢時,為防止可能的孤立而保持沉默。而一方的沉默,往往造成另一方意見的增長,如此循環往復,便形成了一方越來越強大、另一方越來越沉默的螺旋發展過程,就是因為一個巨大的沉默的螺旋在你的心里轉動,不管自己是否愿意做出某種行為,你也會盡量與周圍人保持一致。對“木秀于林,風必摧之”的恐懼,使我們不能堅持自己的意見。

知道了這點,我們也就會對那些“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英雄,懷有更深的敬意。

猜你喜歡
被試者螺旋助手
16排螺旋CT在肝細胞癌診斷中的應用分析
腸梗阻放射診斷中多層螺旋CT的應用分析
嗚嗷,怪獸登陸
德西效應
兒童花生過敏治療取得突破
為什么我們會忍不住發朋友圈
為什么我們會忍不住發朋友圈?
小助手
奇妙的螺旋
靈感助手表彰大會(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