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小學語文的人文性

2011-05-17 09:46譚鳳玲孟凡文
關鍵詞:基礎知識語文課程人文

譚鳳玲 孟凡文

經常從事語文教學就不難感受到,當語文的人文價值被工具價值壓倒的時候,學生可能就會在反復機械的操練中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時間一長,孩子失掉了學習語文的興趣、激情與靈性,得到的東西我們顯然看得見,但失去的東西我們并未覺察到;得到的只是冰山的一角,失去的卻是冰山的根基。這不能不使我們重新審視和關注語文教學的人文性這一話題。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課程的性質作出明確表述: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點。

語文是一種人的交際工具,離開了人,離開了交際,語文會是什么?語文是一種思維人的工具,離開了人,離開了思維,語文將會是什么?語文是交際的工具、思維的工具,同時,又是一種文化:它負載著文化,它傳承著文化,它本身也是一種文化。

語文課程的人文性是指語文學習的過程,是人實現自我成長的過程,是激發人創造力與生命力的過程。語文教育活動是教師與學生雙向的積極的過程,尊重人、尊重人的生命價值、尊重文化及其多樣性,是語文課程的精神價值。因此,語文教育是人文化的過程,從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角度來理解語文課程的性質,具有重要意義。語文課程的人文性總是以高揚的人文精神為目標,總是以促進學生的知情意、全面發展為目的。筆者認為“人文性”是語文教學的支撐點和落腳點,更是語文教學應用性的體現。

一、強調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語文課程中“以人為本”的理念以學生的主體存在為出發點,以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和健全人格的養成為目的。它要求尊重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愛好和需要,肯定學生的主體性對學生自身發展的價值。而在考試的重壓下,以往的語文教學以考試成績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造成了教學過程中只見考試知識點而無視學生的需要、情感等“目中無‘人”的現象。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和語文素養的獲得是別人代替不了的,學生的成長需要依靠學生自己的積極主動,所以說突顯學生的主體性是語文課程中貫徹“以人為本”理念的核心和根本。

“以人為本”的理念是語文課程人文性的根本性標志。只有在課堂中尊重人、理解人,給人以充分的活動空間和權力,才能充分地發展人,使人意識到自己的尊嚴和價值,這需要教師付出不斷努力。首先要求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體,語文教育是為了提高全體學生的語文素養,而不是為了考試。其次,教師要了解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價值。同時,教師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揮。

二、謀求語文基礎知識和情感、道德、價值觀之間關系的平衡沒有語文知識,難以形成語文能力、品德和精神;而有了語文知識,未必就能形成能力、品德和精神。在義務教育階段,語文基礎知識的教育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知識是理性知覺的基礎,沒有知識就無法準確地認識事物并進行正確判斷和推理,因此,知識教育是語文教育的重要任務,任何只顧學生興趣而輕視知識教育的做法都是錯誤的;而為了提高升學率讓學生苦練應試技巧,死記硬背語文基礎知識,把學生的情感擱置一邊的應試教育也是不可取的。過去一味強調學生對語文系統知識,尤其是狹義的語文知識的掌握,卻不知這些知識的掌握并不能使學生具備良好的人文精神和道德風貌。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必須謀求語文基礎知識和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之間關系的平衡,不能顧此失彼。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習語文基礎知識的根本目的是運用這些知識去指導實踐,有效地提高聽說讀寫及觀察的能力,利用知識和能力幫助學生正確、迅速地認識世界并描述世界,獲得人文精神。在中學階段,學生應掌握的語文基礎知識包括聽說讀寫及觀察的知識,漢語知識(語音、漢字、詞匯、語法、修辭等方面的知識),文學知識(初步的文學理論和文學鑒賞的知識)等幾個重要領域。除此之外,學生還應該掌握使用常用工具書的知識、搜集和處理信息等的知識。學生利用一定的語文文學知識從課文的語言來分析作品,領會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形象,在領會的過程中樹立積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三、學生通過學習課文獲得對人、社會、自然的正確認識學生通過學習課文獲得正確的自然觀、社會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是一般教師認為課文內容具有人文性的根本原因,也是語文課程的魅力和核心所在。在語文課程中,學生接觸到先哲和時賢的思想情感,了解他們對自然、社會和自我的看法,而獲得精神的力量和信仰,獲得民族和世界優秀文化的精華,這正是語文課程的功能和價值所在。然而,過去的語文教學只重視語文知識點的落實,把一篇篇充滿豐富想象與情感的文章肢解成干巴巴的結構框架,根本不顧及學生是否與作者的思想達成共鳴,是否從文章中得到啟發,從而受到情感影響或獲得精神力量。

四、學生通過活動掌握不同的思維方式,學會進行批判、創新性在語文教學中說或聽,寫或讀都需要思考,學生只有掌握了科學的思維方式,才能更好地認識世界并描述世界?!墩Z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钡窃趯嶋H的語文教學中,標準化考試窒息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以考試為導向的教學把豐富多彩的語文課程變成了記誦之學。即使是寫作教學也是過分地強調寫作技能的訓練,忽視了對學生觀察力和想象力的培養。

五、通過語文學習實現自我,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健康發展使學生實現自我,個性得到發展是語文課程人文性的最高體現。正如雅斯貝爾斯所言:“教育絕非單純的文化傳遞,教育之謂教育,正在于它是一個人格心靈的‘喚醒,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苯處熗ㄟ^語文教學,不僅給學生傳授一定的語文知識和技能,而且要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喚醒學生內心深處的生命感、價值感,達到人的自我實現。

縱觀小學語文教材,所編文章無不展示其人文價值:有的文章贊頌生命的偉大,有的謳歌人性的可敬;自然風光,風土人情,包羅萬象,盡在其中……豐富的文學作品盡顯人文光輝。

愛國英雄人物事跡,彰顯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仇恨敵人、勇于頑強的精神描寫動植物的文章,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潛移默化的增強環保意識。

古詩教學介紹了古人生活與情感,從中借鑒古文、古風……

綜上所述,教師應該重視教學的活動性,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語文教學不應該局限于課本,而應該根據課文內容進行自然、社會、家庭等方面的拓展與延伸,充分體現“大”語文觀。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有科學的思想態度、多樣的思維方式,能緊扣課文找出與自然、社會、家庭等方面的聯系。其次教師應該能根據這一系列的聯系,設計出演說、表演、歌舞、戲曲、相聲等各種有趣味有意義的方式來表現這一系列聯系,使學生在活動中理解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的情感。

總之,現今的教育,更應該由注重知識的傳導過程轉向人的情感生成過程,由對知識理解的有限性轉向人生理解的無限性。

猜你喜歡
基礎知識語文課程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樸素的人文
新文科背景下《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教學改革研究
以端午節為例談傳統節日作為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實施
站在語文課程的高度教學
通過變式訓練,夯實基礎知識
人文社科
寫人文的寫作方法
假期數學競賽指導(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