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五”地質科技與找礦成果學術交流會召開

2011-07-21 06:37
科技與生活 2011年13期
關鍵詞:國土資源部院士成果

6月22日,由中國地質學會、國土資源部科技與國際合作司聯合地勘行業產學研各部門、各單位共同召開的“十一五”地質科技與找礦成果暨“十二五”規劃學術交流會在北京隆重舉行。

會議開幕式由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地質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孟憲來主持。受汪民副部長委托,國土資源部科技與國際合作司姜建軍司長宣讀了汪民副部長的重要講話。

科技部基礎研究司葉玉江副司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地學部柴育成常務副主任;國土資源部科技與國際合作司姜建軍司長;國土資源部地質勘查司于海峰副司長;中國地質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蔡希源總地質師;中國地質學會秘書長、中國地質科學院常務副院長朱立新;中國地質科學院副院長王瑞江出席大會。

馬宗晉院士、鄧起東院士、盧耀如院士、劉家麒院士、孫樞院士、許志琴院士、李廷棟院士、楊文采院士、汪集院士、沈其韓院士、肖序常院士、陳旭院士、鐘大賚院士、殷鴻福院士、莫宣學院士、常印佛院士、康玉柱院士、翟明國院士、翟裕生院士、裴榮富院士等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院士出席大會。

來自國土資源部有關司局負責人,部直屬單位負責人,中國地質調查局及局屬單位、中央地勘單位領導和各省市區國土資源廳、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的有關領導,中國科學院、中國地質科學院、中國煤炭地質總局、有色金屬地質礦產調查中心、中國冶金地質總局、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指揮部、中化礦山地質局、中國地質大學、中國地震局、中國建材地質勘查中心領導,中國地質學會部分省級地質學會、分支機構負責人以及來自全國個地勘行業的專家學者、企業界代表等共二百六十多人參加了這次會議。

自“六五”開始,中國地質學會在每一個五年計劃結束之后,都要組織地質行業各部門共同召開地質科技與找礦成果交流會,至今已歷經二十五年,舉辦六屆。會議始終得到了各部門的大力支持,已經成為地勘行業展示各個“五年計劃”所取得成就的重要舞臺,也是互相交流、總結經驗的窗口。

以2006年初發布實施《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為起點,剛剛過去的“十一五”時期無疑是地質工作發展的黃金五年,是地質工作全面、高速發展的時期,地質工作取得的許多重要成果,對我國國民經濟社會的健康、持續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在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之際,中國地質學會、國土資源部科技與國際合作司共同聯合全國地勘行業各部門、單位召開此次《“十一五”地質科技與找礦成果暨“十二五”規劃學術交流會》,并邀請國土資源部、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地質調查局等部門就“十二五”有關發展規劃作介紹,有關地勘單位就“十一五”地質工作成果進行匯報,國內著名地質學家就有關“十一五”重大科技和找礦成果作學術報告。對落實“十二五”規劃,推動地質工作將起到重要作用。

“十一五”時期,國土資源系統、地勘行業繼續積極貫徹落實溫家寶總理此前提出的“兩個更加”要求;2006年,《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的頒布,被譽為“地質工作迎來了新的春天”;2009年,李克強副總理在視察國土資源部時提出了“立足國內開發利用資源”的戰略思想,為未來一段時期地質找礦指明了方向;自1999年實施、持續12年的國土資源大調查進入收尾階段,我國礦產資源形勢進一步好轉;各省級政府更加重視地質工作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支撐作用,積極大力推動地質工作的科學發展。

“十一五”時期是基礎地質工作取得重大進展的時期?!皣临Y源大調查”歷時12年收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陸域中比例尺區調實現全國覆蓋;提出了中國自主的地質構造理論;發現西藏大型驅龍銅礦、青海沱沱河大型鉛鋅銀礦等一批大型礦床;為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青藏鐵路等重大工程建設保駕護航;為汶川、玉樹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提供重要數據資料;圈定我國土壤碳匯區,獲取到不同地區土壤有機碳空間分布情況?!笆晃濉睍r期國家相繼啟動了全國礦產資源潛力評價、礦產資源利用現狀調查、礦業權實地核查等“三項調查”工作,發現一批重要找礦潛力區。在實施的一批“973項目”、“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一系列重大項目中,產生了一批具有國際影響的重要成果。

“十一五”時期礦產勘查開發取得重大進展?!笆晃濉鼻?年,我國新發現大中型礦產地1028處,其中2009年發現398處,創10年來新高。尤其是大宗緊缺礦產資源的保障能力明顯提升,鐵礦、銅礦等戰略資源儲量持續增長,在安徽廬樅地區的泥河、遼寧大臺溝地區、河北冀東、四川攀枝花等地發現大型或特大型鐵礦,僅2009年就新增查明鐵礦資源儲量35.2億噸;在西藏驅龍銅礦區、云南普朗銅礦區持續新增銅礦查明儲量,其中驅龍銅礦區實際控制銅資源量超過1000萬噸,已成為我國最大銅礦。地質找礦工作呈現“東部攻深找盲、中西部突破新區”的特征。全國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深部找礦取得重大進展,表明東部地區具有巨大找礦潛力,同時西部地區發現一大批礦產地。在2007年和2009年,我國分別在南海海域深部、青海省祁連山南緣永久凍土帶成功鉆獲天然氣水合物樣品,在世界天然氣水合物研究領域位居前列。同時,在新疆、西藏等重要成礦區(帶)實施“358”專項,取得重要成果。

“十一五”時期基礎地質勘察工作,為國民經濟建設提供了重要支撐作用?!笆晃濉睍r期,我國在能源、環境、交通、水利、電力等領域啟動并開展了一大批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在這些建設工程中,地質勘察工作作為基礎性、先行性工作,為大型工程的順利開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十一五”時期地質工作全面拓展,在為地質災害防治、生態環境保護、城鎮化、農業和旅游業發展等提供服務的同時,基礎地學信息已成為各級政府作出重大決策、制定規劃的重要依據。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城鎮化,實施西部大開發、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等國家重大戰略和開展重大工程建設中,基礎地質數據的服務支撐急劇增加。社會公眾也對生存環境、地質災害、資源國情等方面相關的地學知識與信息日益關注。

“十一五”時期地質行業獲獎眾多,碩果累累。全國地質行業為適應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要求,廣大科技人員努力工作,艱苦奮斗,基礎地質、能源礦產勘查、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地質技術方法等方面,新發現、新創造、新成果不斷涌現,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層出不窮。在地質科技為國民經濟建設做出重要貢獻的同時,整個地質行業在國家、省、部等各個層面上獲得了眾多獎項。這些獎勵是社會對地質行業“十一五”期間所做貢獻的充分肯定。

本次學術交流會編輯了《“十一五”地質科技與地質找礦成果匯編》、《“十一五”地質學科進展與國際交流匯編》、《“十一五”地質科技與地質找礦獲獎成果匯編》等內容翔實珍貴的書籍資料。會議全面總結“十一五”期間我國地質科技和找礦取得的重要進展和重大成果,將對我國“十二五”地質工作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地質工作也必將為國民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中國地質學會)

猜你喜歡
國土資源部院士成果
《院士的中學時代》(第二輯)
顧誦芬:“90后”雙院士
驗收成果
數說中國—東盟經貿合作成果
勞動成果評比
一張圖看懂“論壇成果清單”
院士違反科學道德將被取消稱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