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說《白雪公主》中的后現代主義藝術手法解析

2011-08-15 00:49
山花 2011年24期
關鍵詞:巴塞爾互文性白雪公主

引言

20世紀上半葉,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推動了經濟的繁榮,但也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機械文明在幫助人類的同時也毫不留情地毀滅著人類。兩次世界大戰不僅摧毀了人類的生活家園,更毀滅了人類的精神家園。面對巨大變故后呈現于眼前的非理性世界,小說家們重新思考社會政治、經濟與意識形態。著意表現社會生活的無意義、傳統道德的衰落與現實的混亂無序的現代主義小說已無法宣泄現代人孤獨、迷惘與異化的心態,于是拋棄對終極意義的追求,以懷疑的眼光看待真實與歷史,把語言作為一個“不可靠的工具”來描述不可靠、不真實世界的后現代主義小說掙脫社會現實,叛逆而出,在文學百花園中個性鮮明地大放異彩。唐納德·巴塞爾姆的《白雪公主》正是集中了多種后現代創作手法的后現代主義小說的典型,它淋漓盡致地反映出后現代主義小說對現實主義真實性的顛覆和對現代主義主體性的解構。

元小說(Metafiction)

元小說,也稱“超小說”。它是關于小說的小說,[1]即作者在創造中一方面作為小說的策劃者構造小說,另一方面充當評論人,對小說創作本身作出評述,兩種角色在小說中緊密結合,打破了創作與批評的界限,既構筑小說也拆解小說,既建立幻想又揭穿幻想。不同于現實主義小說追求現實的客觀性,旨在通過與外在世界的對應達到生活真實的逼真效果,元小說旨在揭露現實主義小說真實性背后的虛構,提醒讀者小說既不是現實本身也不是現實的影子,它只是語言的產物,人類幻想的產物。元小說形式多樣,有敘述本部小說如何成型的小說,有寓言式小說,還有關于先前小說的小說,《白雪公主》正是這一類的典型代表。

巴塞爾姆的《白雪公主》借用德國格林童話《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但卻完全背離原童話文本,是對其徹頭徹尾的顛覆。故事講述的是:和七個猥瑣男人住在一起,為他們打理家務并提供性服務的二十二歲都市女郎白雪對生活充滿失望,渴望一位王子將她解救以擺脫當前的生活。而具有王室血統自命高貴的失業者保羅卻不愿因接受白雪而增加自身的負擔與義務,于是選擇了逃避,并最終因誤飲想要加害白雪的簡為白雪準備的毒酒死去。小說在一派荒誕與雜亂中完全背離童話文本,將生活的骯臟與混亂以碎片的形式安排在小說的各個角落,展現給讀者一幅極其怪誕且丑陋血腥的現代生活拼圖。作者雖借用了白雪公主這一童話題材,但借用的目的是將其嘲弄與顛覆。小說第一部分結束時,巴塞爾姆插入了一份由十五個與小說相關或無關的問題構成的問卷,例如:這個白雪公主與你記憶中的白雪公主相像嗎?你閱讀時是站著、躺著還是坐著?顯然,通過這一做法,作者旨在提醒讀者,他在寫作,通過作者出場,由作者說明小說創作的過程與意圖,清晰直白地告訴讀者小說人物是杜撰的,小說的情節是編造的,同時作者還不忘對可能產生的批評報以幽默的嘲諷與取笑。而讀者在震驚的同時則會感受到與原文本的強烈對比引發的震撼,戰栗之余不禁思考他們究竟生活在怎樣的世界里,并在作者的引導下認同小說的世界是虛構的,但它卻比現實的世界更真實。

互文性(Intertextuality)

互文性是指一種話語或文本與其他話語或文本的關系。這一概念由法國批評家茱莉亞·克里斯蒂娃于20世紀60年代提出??死锼沟偻拗赋?,“任何文本都是有引語的鑲嵌構成的,任何文本都是對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轉化,構成文本的每一個語言符號都與文本之外的其他符號相關聯,任何一個文學文本都不是獨立的創造。而是對過去文本的改寫、復制、模仿、轉換或拼接。從這個意義上,文學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創造性’,所有文學都是‘互為文本’的”。[2]后現代主義小說創作中,互文性被以巴塞爾姆為代表的作家們當做叛逆與創造的有力武器。無論是意義生成還是文本形式,巴塞爾姆的《白雪公主》均反映出鮮明的互文性特征。

看到“白雪公主”這個題目,幾乎所有讀者都會聯想起經典童話《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這恰恰是作者的意圖所在。因為,與童話的互文性是小說意義生成的重要因素。只有通過與不在場的童話的互文活動,小說的文本意義才能被激活,也才能傳達后現代生活的反童話本質。小說中的白雪公主不再是童話中美與純潔的化身,七個小矮人也不再是正義與善良的象征,王子更變成一個卑鄙猥瑣、懦弱無能的角色。迥異于小說善惡分明的道德分界,小說消解了童話崇高的道德理想,模糊了善惡的界限,而竭盡反崇高、反理性、反英雄之能,充分凸顯人性的丑惡、庸俗與無聊。顯見,作者徹底摒棄了傳統小說常見的生硬道德說教與顯在的價值判斷,旨在為讀者呈現一幅赤裸裸、血淋淋的現實生活原生態,將自己對后現代生活的思考隱匿于文本背后,而讓讀者自己去發掘甚至作者本人也無法預見的豐富意義。在具體的行文中,互文同樣俯拾即是。盡管較童話,小說的情節變化巨大,但人物設置的相似仍很清晰。尤其是第一部分結束時插入的讀者調查表更是作者提醒讀者注意小說與童話的互文性的有力證據。例如,第三個問題:讀到這里,你是否知道保羅是一個王子的形象?第四個問題:簡是否是一個邪惡的繼母?小說總共一百零七個小節,最長的五頁半,最短的只有一行,各節之間沒有必要的過渡與必然的聯系,與其稱其為小說,不如說是一堆碎片。正是借助互文性,這一系列看似毫無關聯的碎片才能夠被連綴成一整體,其意旨潛能才得以最大程度地被挖掘與開發,也正是借助互文性,文本碎片的源文本意義和小說意義互相交錯并多元共生,才使得一個無限延伸的意旨鏈條得以形成。

戲仿(Parody)

戲仿,也稱“滑稽模仿”、“拙劣模仿”或“諷刺詩文”,它是借模擬某位作家的嚴肅題材與手法或是某位作家的創作風格,來表現淺顯或風馬牛不相及的主題。[3]戲仿是后現代主義文學作品中常用的一種藝術手法,作家通過對歷史事件與人物,對古典文學名著的題材、內容和風格進行夸張、嘲弄的惡搞式模仿,達到批判和否定舊的文學范式與傳統、歷史和現實的價值與意義。

巴塞爾姆的《白雪公主》以格林童話為原型,但除了女主人公的名字和小說的題目外,所有的內容與形式都被徹底地顛覆,美麗溫馨的童話變成了丑惡的后現代寓言。當童話中的白雪公主為美好愛情歷盡磨難最終與王子幸福生活的故事深入人心、代代相傳時,具有強烈后現代感的《白雪公主》登場了。它記錄的是一個受過高等教育、沉湎于新鮮刺激的性快樂,寫荒誕黃色詩文,高談闊論抽象藝術的都市女性的庸俗功利的婚姻觀,并通過她折射出現代生活的混亂不堪。小說的顛覆體現在各個方面。首先是人物,無論是公主、王子還是七個小矮人都與童話中美麗、純潔的形象風馬牛不相及;然后是情節,傳統的善惡標準、愛情與婚姻觀在小說中蕩然無存,有的只是現代社會的無聊與絕望及對生活、對性的放縱;最后是小說營造的氛圍,與童話世界的甜蜜與溫情相比,小說《白雪公主》則通篇充滿了物欲、貪欲和性欲,是對傳統的徹底顛覆,這樣的顛覆在震驚讀者之余更激發他們深層次地思考。童話在巴塞爾姆的戲仿下遭到了嘲笑,但更獲得了新生,古老的童話被賦予新的生命與新的深度,讀著它,讀者也開始走出幻想,走向成熟。

拼貼(Collage)

拼貼原指流傳于19世紀的將紙、布條等不相干的東西貼在畫布上的一種繪畫技巧,20世紀普遍應用于文學,成為重要的寫作手法。即在文學作品中加入各種內容上不甚相關的片斷,或者各種具有拼貼效果的內容,如圖片、外語、典故、菜單、廣告等,使作品呈現出復雜的內涵和獨特的藝術效果。[4]拼貼是后現代主義文學作品中常見的藝術手法之一。后現代作家反對中心性、整體性和系統性,他們借助解構主義的方法批判、破壞和顛覆傳統的宏大敘事,拆除中心的指涉功能,倡導文本的多義性與不確定性。正如巴塞爾姆本人所宣稱的“片斷是我信賴的唯一形式”[5],在后現代小說中,零散、片斷的材料就是一切,它們永遠不會給出某種意義組合或最終“解決”,這種徹底的零碎意象打破了傳統小說凝固的形式結構,給讀者的審美習慣造成強烈的震撼,產生常規敘述方式無法達到的效果。[6]

巴塞爾姆的《白雪公主》正是展現拼貼這一后現代藝術手法的典型范例。小說《白雪公主》整個就像是片斷的無序集合。作者顯然刻意避免沿著一條故事主線的任何直線式的勾畫,而意在為讀者創造一幅文字的拼貼畫。小說中,作者摒棄了結構與內容的完整性,代之以豐富多彩的瑣碎與片斷,通過高超的語言駕馭能力,以“碎片”的結構,表述現代社會中人們對生活的失望以及對語言本身的失望與不信任。首先,小說從編排上看就是碎片的拼貼。全書共一百零七節,每節既無序列也無標題,每節介紹不同的人和事,節與節之間缺乏過渡與銜接。有的片斷貌似和文中的人與物有關,有的則干脆脫離小說主線,講著一些不著邊際的題外話。而且為了加強拼貼的效果,小說的字體也在常規與巨大的黑體間來回變換。例如:“白雪公主的心理:在恐懼的范疇中,令她恐懼的是/鏡子/蘋果/有毒的梳子”這一節其實和小說中的白雪公主毫無關系,而是在說格林童話中的白雪公主,顯然作者設置此節的目的是提醒讀者注意小說與童話的互文性而非情節鋪展的需要。再如:“第二代英國浪漫派繼承了第一代的問題,但是由于工業主義和政治高壓等邪惡而變得更加復雜化了。最終他們不是從社會中而是從獨立于社會的各種形態中找到了答案:/英雄主義/藝術/精神升華”這一插入的題外話章節看上去語氣莊重,學究味十足,但其實質是一些詞語的堆積,難以理解。小說中通過大量插入這些看似不著邊際,陳詞濫調的片斷,作者意在向讀者說明現實中的語言不像童話中的語言那樣具有教化性,其本身只是一種虛幻、零散、沒有意義的東西。同時,在內容方面,小說沖出純文本的寫作方式,將問卷、廣告、詩歌甚至簡體畫等各種體裁、五花八門的東西納入其中,將小說打造成為混雜的大雜燴。眾多片斷中,第一部分結尾處的問卷令讀者印象最深,此外,代表白雪公主身上七顆美人痣的豎排小圓形也是多數讀者津津樂道的又一佐證。在這種拉雜、混亂、不確定的狀態中,后現代小說家還物以物,以碎片似的、不連貫、不相稱,甚至留有多處空白的拼貼畫,向讀者展現出他們所置身其中的無序世界的真實寫照。

結語

總之,《白雪公主》這部巴塞爾姆于1967年發表的小說,“巧妙地避開了一切發現它的‘意義’的企圖,也抵制了一切在小說中尋找清楚明白‘內涵’的努力”,[7]在顛覆童話語言及結構的同時,反映出作者眼中的現代生活狀態的更深層次的意義。作者嫻熟地運用多種后現代主義藝術手法,形象地向讀者傳達出現代生活的反童話本質:平庸、空虛、無聊,價值取向喪失、道德標準淪喪、愛與同情都已不復存在。小說中,巴塞爾姆施展自己駕馭語言的天賦,運用不確定的語言符號系統,為讀者構建出一個虛構的世界,以另類的方式解釋現代世界的真實現狀?!栋籽┕鳌纷鳛楹蟋F代主義文學大師巴塞爾姆的代表作,是我們了解后現代主義小說,尤其是后現代主義小說創作的藝術手法與技巧的絕佳范本。

[1][3]﹝美國﹞M.H.艾布拉姆斯著.朱金鵬,朱荔譯.歐美文學術語詞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15-52.

[2]董小英.《再登巴比倫塔》——巴赫金與對話理論[M].北京:三聯書店,1995.22,103.

[4]汪小玲.美國黑色幽默小說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112.

[5]﹝美國﹞蘭斯·奧爾森著.周榮勝,王柏華譯.雜七雜八:或介紹唐納德·巴塞爾姆的幾點按語[M].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1994.11.

[6]曾繁仁.20世紀歐美文學熱點問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89.

[7]﹝美國﹞查爾斯· 哈里斯著.仵從巨,高原譯.文學傳統的背叛——美國當代荒誕派小說家[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7.180.

猜你喜歡
巴塞爾互文性白雪公主
2023巴塞爾藝術展巴塞爾展會格萊斯頓畫廊展位
我家的白雪公主
我的白雪公主
多元市場下的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
《紅樓夢》與《金瓶梅》回目互文性解讀
“浪子回頭”中的倫理敘事——《基列家書》與《家園》的互文性解讀
可愛的白雪公主
巴塞爾Parterre One多功能休閑空間
巴塞爾:萊茵河畔的博物館之城
我家的“白雪公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