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大刀武藝兵器文化源流考

2011-08-15 00:50陳振勇
武術研究 2011年9期
關鍵詞:偃月大刀兵器

陳振勇

(成都體育學院武術系,四川 成都 610041)

春秋大刀武藝兵器文化源流考

陳振勇

(成都體育學院武術系,四川 成都 610041)

文章運用相關史料,對武術春秋大刀的歷史原型三國時期關羽人物所擅長的兵器進行了考證,研究認為:晉代《三國志》史料中未有關于關羽習練和使用大刀的記載;元代《三國演義》小說奠定了關羽青龍偃月刀的形象;明代《三才圖會》中有“關王偃月刀”的正式記載,并有刀譜和技法流傳后世;清代已經有民間習練關羽春秋大刀的史料記載;關羽春秋大刀的形象經過長期的歷史不斷加工演繹而成。文章通過研究春秋大刀兵器的演變歷史,發現春秋大刀兵器的發展并非簡單的形制改變,而是一種兵器文化的嬗變過程,更反映了社會與武術和軍事武藝兵器三者之間的文化互動。

關羽 春秋大刀 兵器 武術文化

春秋大刀是武術門派中較為多見的器械套路,其發展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內涵。從最早三國時期春秋大刀的不甚清晰的記載到后世春秋大刀套路的廣泛流傳,其中帶有較為濃厚的武術文化色彩。無論是從明代關于春秋大刀的初步記載還是《三國演義》小說中對春秋大刀出處的加工和補充,甚至是多個歷史朝代中相關春秋刀譜的后世流傳,都反映出軍事武術兵器文化內容的豐富性和嬗變。在歷史長河中尋找相關的史料和線索,在文化語境中解讀由軍事兵器隱含的武術文化,不惟是探尋武術文化發展的一個視角。

1 晉代《三國志》和明代兵書中“大刀”史料解讀

三國時期,蜀國著名武將關羽不僅是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而且以忠義聞名,得到后人的尊敬和愛戴?!瓣P羽字云長,本字長生,河東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于鄉里合徒眾,而羽與張飛為之御侮?!保ā度龂尽な駮りP羽傳》)正是由于關羽與張飛劉備“寢則同床,恩若兄弟”才有后來的面對曹操“禮之甚厚”而斷然“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充分表現了關羽本人的忠義之道。關羽死后被歷代統治階級重視,逐步晉封為公、王、帝君、大帝,直到登峰造極作為“武廟”主神與孔子“文廟”并祀。當然,對于關羽生平我們無須多言,主要討論的是研究關羽使用的春秋大刀兵器以及兵器所帶來的文化。

盡管后人對關羽使用青龍偃月刀(或稱為春秋大刀)有著較多史料的記載,但在《三國志·蜀書·關羽傳》中卻未及提起?!度龂尽な駮ゑR超傳》中載“明日大會,請超入,羽、飛并杖刀立直”,《說文》:“杖,持也?!薄稘h書·韓信傳》有:“杖劍從之”??梢婈P羽是持刀而立的,但文中并沒有交代關羽所持為何種刀制。另外,在“策馬刺良于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的記載中,“刺”法應不屬于刀技法之類。因此,我們可以想象,在兩軍交戰過程中,關羽可能是同時使用了兩類兵器,長兵器和短兵器。否則,不可能輕而易舉地在“刺”后且能“斬其首還”。雖然在整篇文中,也不止一次提到了“斬”的技法,如“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但還是沒有說明關羽所用“斬”法的兵器為何物。另外,《三國志·蜀書·典韋傳》有“韋好持大雙戟與長刀等”的記載,但未有長度的記載。周緯在《中國兵器史稿》一書中認為:“三國時期長兵主要有矛和戟,短兵有沿襲周代的環首鐵刀,也稱環首長刀?!币虼?,可以基本推斷,三國時關羽所用并非長兵器大刀,典韋所持長刀也應為短兵器環首鐵刀。但是在《晉書·載記三》有:“安與壯士十余騎于陜中格戰,安左手奮七尺大刀,右手執丈八蛇矛,近交則刀矛俱發,輒害五六;遠則雙帶鞬服,左右馳射而走”的記載。從:“七尺大刀”的長度上來看,應接近一般人的身高。但比起“杖八蛇矛”,仍應是短兵器與長兵器的結合使用?!皳碴枬h墓出土的鐵刀,長度已經達到一百十一公分?!保ㄖ芫?,《中國兵器史稿》),“有的甚至達到了128.5厘米?!保钽?,《中國古兵器論叢》)因此,晉代出現“七尺大刀”的記載也在情理之中。此外,唐代郎士元在《關羽祠送高員外還荊州》詩中有:“將軍稟天姿,義勇冠今昔。走馬百戰場,一劍萬人敵?!钡拿枋?,又好像關羽是使用劍的。但總的來說,傳說中的關羽春秋大刀與關羽本人并沒有出現較為明顯的聯系。

三國時期,矛和戟是主要的作戰長兵器。如張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劉表遣從子虎、南陽韓晞將長矛五千,來為黃祖前鋒”等?!昂鬂h至三國時,矛之用已漸廣矣?!笨梢?,長刀并不是當時的主要兵器。但周緯認為:“晉代兵器略如后漢……,唐人長兵重槍,重長刀,……宋代長刀則大都承襲三國兩晉及隋唐之制?!彼未段浣浛傄て鲌D》中記載有掩月刀(《說文》釋:“伏而覆曰仆,仰而倒曰偃?!币虼?,可以認為掩月刀應為偃月刀,可能是在解釋方面相異)、戟刀、眉尖刀、鳳嘴刀、筆刀等長刀。從秦漢環首長刀的出現,到晉代的發展、唐代的興盛和宋代關于長刀的圖文記載,可以認為,宋代《武經總要·器圖》所記載的諸多長刀形制應為環首長刀的演變(尤其是戟刀,應為三國時期或后來長兵器戟與短兵器刀的結合)。

從宋較為正式的記載偃月刀以后,明代兵書中不僅出現了較為正式的偃月刀名稱,而且有詳盡的刀譜?!度艌D會·器用》篇中載:“按使刀無如倭子之妙,然其方法有數,藝高而能識破者示之無難惟關王偃月刀。刀勢既大,其三十六刀法兵杖遇之無不屈者。刀類中,以此為第一馬上刀?!睍械谝淮伟选瓣P王”(即關羽)與偃月刀聯系了一起,并講到偃月刀有三十六路刀法,但并無具體刀法使用的記載和說明。然而在《武備要略》卷八“大刀說”一篇中有了較為詳實的記載。書中載:“夫大刀利于馬戰,乃將家之技,非步士之所宜,何也。盡用大刀者,必有力之士,兼以快馬,而手法為要,格開彼器便能近身,焉得不勝。惟其不用步法,所以為便。與斬馬刀同一類,其法或刃前鉆后,或藏頭獻鉆。有撩、有劈、有勾、有砍、有拖刀等勢。其拖刀法,要乘熟馬于戰酣之際,伴輸詐敗,撥馬而回。彼必追來,俟彼馬將接我馬尾,我馬突出右旁撥轉,以刀斜進。近彼身便砍,故勝之易。若步下用大刀,其刀雖格開彼槍,還要滾身,或剪步,方能進得。若稍遲反被彼槍褡矣,所謂不利于步者也。大底習大刀者,先以步下習熟,再用之馬上,更便?!贝硕问妨暇哂蟹浅V匾囊饬x。首先,論證了大刀是馬上作戰的主要兵器之一。其次,記載了大刀的多種技術方法,“有撩、有劈、有勾、有砍、有拖刀等勢”,而最重要的是指出了“大底習大刀者,先以步下習熟”的大刀訓練方法。這種陸地上練習偃月刀的記載,應該是偃月刀由馬上使用到陸地練習,并成為后來廣為民間習練春秋大刀的重要源頭之一。另外,在《武備要略》卷八“大刀法”之“大刀形說”中,明確地說明了“大刀”即“偃月刀”。如書中載:“古云,三停偃月刀,盡頭一停,而鉆柄兩停也。如刀長六尺六寸,刀頭二尺二寸,其鉆柄該四尺四寸矣。以刀形如月,故名曰偃月刀?!?/p>

盡管上述諸多史料已經確認了宋代已經有“偃月刀”名稱的記載,但偃月刀的名字和形狀,在出現當時北宋時的儀仗隊里,并用來衛士們執刀顯示威武震懾的作用?!段渌噲D譜通志》卷三載:“《武備志》所繪偃月刀與禮器圖式所繪相同,而惟《武備志》所繪者注重毦禮器圖式所繪者闕毦?!保?,一種用羽毛做成的裝飾品)卷三又引茅元儀曰:“偃月刀亦之操習示雄,實不可施于陣?!庇纱丝梢?,在宋代兵書最早記載的偃月刀已作為儀仗兵器,并沒有特殊的實戰效用。中國社科院研究員王學泰在《關羽崇拜的形成》一文中認為:“元好問的《續夷堅志》中言‘濟源關侯廟大刀,辛丑歲忽生花十許莖’。這才是后世人們所熟悉的關侯所用的青龍偃月刀。元初郝經的《漢義勇武安王廟碑》中描寫的‘旌甲旗鼓,長刀赤驥’則完全是《三國志演義》中的關羽的形象了。帝俄時期的大佐柯茲洛夫于1908年在我國甘肅黑城子挖走金代所刻年畫‘義勇武安王位’,其中有關羽、周倉、關平等人的形象,周倉所執的就是一把長刀?!庇纱丝梢?,關羽和偃月刀的直接聯系均不見于正史記載中,但民間的確有此說法。

2 《三國演義》對奠定關羽春秋大刀形象具有重要歷史作用和地位

元代民間武藝盡管一度受到官方的嚴禁,但元代雜劇中的武戲卻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尤其是出現了“關大王單刀會”劇目,顯然關羽大刀的形象的確已經活躍于民間。而羅貫中所著《三國演義》正是在群眾傳說和民間藝人創作的基礎上,又依據陳壽《三國志》及裴松之注中所征引的資料匯編而成。盡管它是一部小說,但對于研究關羽偃月刀具有非常重要的學術價值?!度龂萘x》第五回“三英戰呂布”中載到:“云長見了,把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來夾攻呂布”,明確提到了關羽使用的兵器是青龍偃月刀,且重八十二斤。第二十七回“千里走單騎”中載:“卞喜請關公于法堂筵席。關公曰:‘卞君請關某,是好意,還是歹意?’卞喜未及回言,關公早望見壁衣中有刀斧手,乃大喝卞喜曰:‘吾以汝為好人,安敢如此!’卞喜知事泄,大叫:‘左右下手!’左右方欲動手,皆被關公拔劍砍之。卞喜下堂繞廊而走,關公棄劍執大刀來趕?!贝硕屋^為重要的是不僅記載了關羽大刀不離身的習慣,同時告訴我們關羽隨身還攜帶寶劍。因此,唐代有人記錄關羽使用劍的詩句也就不足為奇了。

第五十回“義釋曹操”中載:“操曰:五關斬將之時,還能記否?大丈夫以信義為重。將軍深明《春秋》,豈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似乎關羽與春秋已經開始了一定程度上的聯系,而后人習慣上稱青龍偃月刀為春秋大刀,應該和此有較大的關系。第六十六回“單刀附會”中載:“次日,肅令人于岸口遙望。辰時后,見江面上一只船來,梢公水手只數人,一面紅旗,風中招飐,顯出一個大‘關’字來。船漸近岸,見云長青巾綠袍,坐于船上;傍邊周倉捧著大刀”。已經告訴我們后來關羽祠廟中的周倉形象已有雛形。第七十七回載:“時建安二十四年冬十二月也。關公亡年五十八歲。后人有詩嘆曰:‘漢末才無敵,云長獨出群:神威能奮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鏡,《春秋》義薄云。昭然垂萬古,不止冠三分?!睍性俅伟选洞呵铩放c關羽產生了微妙的關系。同時,該回書還對關羽死后進行了神化處理,這對于后來關羽神話的形成也有著重要的鋪墊作用。如載到:“卻說關公一魂不散,蕩蕩悠悠,直至一處……只見空中一人,騎赤兔馬,提青龍刀,左有一白面將軍、右有一黑臉虬髯之人相隨,一齊按落云頭……鄉人感其德,就于山頂上建廟,四時致祭。后人題一聯于其廟云:‘赤面秉赤心、騎赤兔追風,馳驅時無忘赤帝,青燈觀青史、仗青龍偃月,隱微處不愧青天?!庇纱?,關羽喜讀《春秋》,持青龍偃月刀的形象已經基本在民間確定并流傳開來。

3 清代武舉制度為促進民間習練春秋大刀起到積極作用

在宋代軍隊中出現的偃月刀,經過元末明初《三國演義》小說對關羽形象的加工與豐滿,基本奠定了關羽青龍偃月刀的形象。盡管當時沒有春秋大刀一詞的記載,但關羽喜讀《春秋》的嗜好,最終在民間武術門派中出現了春秋大刀名稱和套路一說。而至于春秋大刀一詞在武術中的最早出現,鑒于目前資料有限,則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但不管如何,明代兵書中對于“關王偃月刀”有了較為正式的記錄,并在《武備要略》一書中有了較為詳細的刀法技法的記載?!段鋫湟浴纷髡叱套宇U“選數勢繪圖”中,不僅詳細記錄了12種偃月刀的技術使用方法,更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書中同時附有“大刀總勢”,把12種技術動作相互串連,已類似現代武術中的套路。

此外,《清史·選舉志》中對于當時的武舉考試開始內容記載到:“考試初制,首場馬箭射氈球,二場步箭射布侯,均發九矢。馬射中二,步射中三為合式,再開弓、舞刀、掇石試技勇。順治十七年,……再試以八力、十力、十二力之弓,八十斤、百斤、百二十斤之刀,二百斤、二百五十斤、三百斤之石。弓開滿,刀舞花,掇石去地尺,三項能一、二者為合式,不合式不得試三場。合式者印記于頰,嗣改印小臂,以杜頂冒”由此可見,“八十斤、百斤、百二十斤”的刀絕非日常習練的短兵器,而是類似關羽偃月式的大刀。由于“舞刀”是清代武舉考試必考的內容,因此,習練春秋大刀也成為民間考取武舉習武之人的重要練習內容,而這正恰恰是民間習練關羽春秋大刀的一個主要因素。

另外,我們在徐震《太極拳考信錄》一書也發現了清代民間習練春秋大刀的佐證史料,書中引“陳溝春秋刀譜”載:“關公提刀上霸橋,白云蓋頂逞英豪。上三刀赫殺許褚,下三刀驚退曹操。白猿拖刀往上砍,朋虎就地飛來。分鬃刀難遮難擋,十字刀劈砍胸懷。翻身一刀往上砍,磨腰回又盤根。左插花往上急砍,舉刀磨旗懷抱月。五花撒手往上磨,落在懷中又抱月。率刀翻身往上砍,刺回一舉赫人魂。翻花往左定下勢,白云蓋頂又轉回。右插花翻身往上砍,再舉青銅砍死人。翻花往左定下勢,白云蓋頂又轉回。挑袍翻身猛回頭,十字分鬃直扎去?;ǖ掇D下銅翻桿,左右插花誰敢據?;ǖ掇D下鐵門閂,卷薕倒退誰遮閉?;ㄒ换ㄏ庐斆撘蛔?。左右往上砍,十字一刀忙舉起。春秋大刀五關內?!碧坪?、徐震等人在考證后認為:“以抄本中的春秋刀譜來看,他不但學得陳溝的太極拳,并且學得春秋大刀等武藝?!蹦壳?,盡管對于王宗岳的出生年代還有一定的爭議,但基本認同王宗岳是清代人這一說法。另外,在《太極拳研究》一書中也認為王宗岳應是乾隆初年。因此,可以認為清代春秋大刀的確已經成為民間武術人士習練武功的內容之一,這也從側面證實了清代武舉的考試間接助長了民間習練春秋大刀的風氣。

4 現代武術拳種中春秋大刀套路保存是其流傳的歷史見證

從明代記載偃月刀作為陸地練習步法的兵器,使我們了解到偃月刀從馬上使用到陸地練習的演變過程。清代武舉“舞刀”考試又促進了民間習練春秋大刀的風氣。古代兵書記載的大刀技術方法與套路對以后的武術發展更是具有深遠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軍事戰爭與現代武術的歷史淵源。

在目前眾多武術拳種器械套路中,都可見到春秋大刀的身影。如在《四川武術大全》一書套路和器械記載中,就有十幾種武術拳種收錄了春秋大刀套路,且名稱稍有差異。如岳門的“南陽大刀”、趙門的“春秋大刀”、余門拳的“關公大刀”、高嘴山李家拳的“南洋刀”等。其中,余門拳的“關公大刀”又稱為“南陽刀”,而蘇門拳卻稱其為“南洋春秋刀”等??梢妰烧咧傅臑橥皇挛?。在四川形成的“四川少林拳”中記載的名稱是“南洋刀”,而在《少林武術大全》一書中則為“少林春秋大刀”??磥?,民間習練關羽大刀的套路名稱是極其混亂的,但總的來說,民間所習練的大刀基本都附會于關羽名下,這一點是不容質疑的。

在查閱十幾種有關關羽大刀刀譜的名稱記載后,發現明代《武備要略·大刀說》中記載的“提刀式”、“撩刀式”和“敗刀式”基本被現在的武術拳種收錄。尤其是書中提到的“伴輸詐敗”的“拖刀式”為諸多大刀套路所保留,而在清代宋賡平的《劍法圖說》一書中不但提到了敗刀式和敗槍式,而且還提到了敗劍式。尤其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四川部分門派收錄的大刀套路中有“拖刀式”名稱的記載,但在德虔所著《少林武術大全》一書收錄的少林春秋大刀一路二路歌訣中卻無此動作名稱收錄。這一問題則有待于資料的進一步豐滿和研究。

5 結語

從晉代《三國志》中“關羽”人物的出現到宋代最早有“關刀”的記載,從元代《三國演義》小說中“青龍偃月刀”的附會形成到清代民間廣為習練的春秋刀法,直至近代諸多傳統武術拳種器械中保留的名稱不盡相同的春秋大刀套路,我們不難發現,春秋大刀兵器的發展是一個逐步的歷史嬗變過程,在春秋大刀演變的背后所隱含的厚重文化歷史色彩,以及由此引發出的歷史長河中武術發展的演進脈絡。本文通過對春秋大刀兵器的歷史追尋與回味,其意義并不僅僅在于考證關羽手中所持究竟為何種兵器,而是通過這一事件和角度,更多的發現和思考博大精深的兵器文化歷史和大刀所涵帶的武術文化色彩,更深入地探知古代軍事武藝兵器背后的武術文化內涵。

[1][晉]陳 壽.三國志[M].北京:中華書局,1959.

[2][唐]房玄齡等.晉書·劉曜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4.

[3]趙爾巽等.清史稿·選舉志[M].北京:中華書局,1977.

[4][明]王圻,王思義.三才圖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5][宋]曾公亮等.武經總要.中國兵書集成第3-5冊[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8.

[6][明]程子頤,武備要略,見《四庫禁毀書叢刊》子部第28冊[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7][明]茅元儀.武備志.中國兵書集成第30冊[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9.

[8](韓)李德懋,樸齊家.武藝圖譜通志[M].首爾:東文選,1998.

[9][明]羅貫中.三國演義[M].北京:北京現代教育出版社,2005.

[10]徐 震.太極拳考信錄[M].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11]周 緯.中國兵器史稿[M].北京:三聯書店,1957.

[12]楊 泓.中國古兵器論叢[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13]習云太.中國武術史[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5.

[14]邱丕相.中國武術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5]周偉良.中國武術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6]唐 豪.中國武藝圖籍考[M].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17]德 虔.少林武術大全(上)[M].北京: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1991.

G85

A

1004—5643(2011)09—0001—03

陳振勇(1976~),男,博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武術歷史與文化、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

猜你喜歡
偃月大刀兵器
水中“偃月”:中國餃子文化的千年發展簡史
健身百態
陶情偶寄
兵器圖解
兵器圖解
兵器重要編譯報告
聽爺爺講述大刀的故事
菜刀和青龍偃月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